APP下载

谁发现了陶渊明?
——鲍照、江淹眼中的陶渊明诗

2023-01-09

古典文学知识 2022年6期
关键词:江淹钟嵘鲍照

刘 一

晋宋诗歌发展的总趋势是从玄谈之风中走出来。沈约《宋书·谢灵运传论》说“仲文始革孙、许之风,叔源大变太元之气。爰逮宋氏,颜、谢腾声,灵运之兴会标举,延年之体裁明密,并方轨前秀,垂范后昆”,就是对此期诗风变化的概述。在沈约看来,殷仲文、谢混、颜延之、谢灵运四人在变革玄风的过程中发挥了主要作用,而同样身处晋宋之际的陶渊明对玄言诗的吸纳和扬弃,却少有诗论家关注。不过,陶诗并不是完全湮没无闻。在他故去后不久,元嘉人鲍照和稍后的江淹就分别创作了《学陶彭泽体》和《拟陶征君田居》诗,通过摹拟的方式,表达出他们对陶渊明诗歌体式的认识及对陶渊明诗史地位的思考,其中的诗学内涵值得开掘。

陶渊明的思想与魏晋清谈关系甚深,陈寅恪先生认为它是从“旧自然说”中发展出来的一种“新自然说”,也是陶渊明根据实践确立的一种可以安身立命的思想(陈寅恪《陶渊明之思想与清谈之关系》)。从鲍照的拟陶诗来看,他能够把陶渊明的创作放在由玄学引发的自然与名教之争的思想脉络之中去揣摩和效仿,但未能参透陶渊明的深度思辩,而更多地将陶渊明视为虚无放诞的“旧自然”派,拟诗云:“长忧非生意,短愿不须多。但使樽酒满,朋旧数相过。秋风七八月,清露润绮罗。提琴当户坐,叹息望天河。保此无倾动,宁复滞风波。”鲍照选取的饮酒、夜坐、抚琴等生活场景让人联想到阮籍《咏怀》的诗境,加上尾联“保此无倾动,宁复滞风波”的玄理之句,都表露出纵酒任真,遗落世事的人生态度。鲍照的观点可能代表了当时社会对陶渊明的一般认识,但与陶渊明最宝贵的“委运任化”的思想境界还有较大的差距。

相较于思想,鲍照对陶渊明诗风的创新性把握得较好。东晋、刘宋的主流诗风被刘勰《文心雕龙》概括为重玄风清谈和尚雕琢巧似,但鲍照的拟诗却摆落了繁琐的玄理讨论,改用情绪的抒发来贯穿对老庄之理的思索,因而区别于玄言诗的冷淡邈远风格,呈现出激越和忧虑之情。除此之外,拟诗措语率易,不事雕凿,“秋风七八月”“提琴当户坐”这样的诗句,平白如话,凸显出了渊明式质朴自然的语言特色,显示出陶诗与主流诗风的区分度。

江淹《拟陶征君田居》隶属于《杂体诗》三十首。葛晓音先生指出这组诗具有辨体意识,认为“江淹创作杂体诗的动机与一般的拟古不同,主要在于通过拟作的形式显示他对五言诗体式源流的理解”(葛晓音《江淹“杂拟诗”的辨体观念和诗史意义——兼论两晋南朝五言诗中的“拟古”和“古意”》)。江淹模拟的东晋诗人除陶渊明之外,还有孙绰、许询、殷仲文和谢混四人。其中,拟孙绰诗全篇充斥抽象的老庄哲理,这代表了江淹对典型玄言诗的观感。在拟许询、殷仲文、谢混的几首诗中,江淹使玄理的篇幅逐渐减少,山水的描写逐渐增加。至拟谢混诗,对郊野风光的描写和对时序推迁的感悟已经占据了诗歌的主体,而玄言的篇幅已退至仅剩结尾两句。江淹借此点出东晋诗歌在山水中体现玄理,进而从玄言走向山水的大趋势。

与之相对,江淹的拟陶诗把场景从远离尘嚣的山林水泽转向充满人间烟火气的田园,这说明他把握住了陶渊明在日常生活的境界中随性地挥洒哲思的特点。陶渊明的诗歌能够摆脱老庄经典,通过平淡和谐的诗境表达对自然之理的心得感悟,所以没有枯燥说理的毛病。对这一特质,江淹深有体会,拟作曰:“种苗在东皋,苗生满阡陌。虽有荷锄倦,浊酒聊自适。日暮巾柴车,路暗光已夕。归人望烟火,稚子候檐隙。问君亦何为,百年会有役。但愿桑麻成,蚕月得纺绩。素心正如此,开径望三益。”种苗东皋、荷锄倦立、饮酒自适、巾车晚归、稚子候门、开径三益都是陶渊明诗赋中常见的意象,江淹通过罗列这类极富代表性的田居意象,假想渊明某天的日常生活,并抒发其自愿躬耕的感想,风格质朴可亲。如果仅仅从这个层面上看,江淹的拟陶诗是比较成功,但陶渊明能够把田园之美与自然之理结合得浑融无间,最终打造出一种和谐圆满的审美境界。这是陶渊明诗能够独步晋宋的原因所在,这却是江淹所无法复制的。

江淹通过拟作确认了陶渊明平淡自然的风格,展现了陶渊明以田园诗独驾东晋玄风的诗史地位。这在某种程度上限定了后世对陶诗的接受方向,此后,钟嵘沿着他指引的方向继续前进。钟嵘首次把陶诗纳入文学批评史的叙述中。虽然他在《诗品》里把陶渊明列为中品,但论定汉魏以来“五言之警策”者二十二目时,又给“陶公咏贫之制”保留了一席之地,足见他对陶诗的评价并不低。张伯伟先生在探究《诗品》之理论渊源时敏锐地发现,“《诗品序》所列诸家‘警策’,除‘叔平衣单’之外,其余各家均曾为江淹摹拟”(张伯伟《钟嵘〈诗品〉研究》)。这是从正面确认江淹对钟嵘的启示。不过,反过来观察那些曾为江淹摹拟却未被钟嵘纳入“五言之警策”之列的篇目,舍弃的决心,同样透露出钟嵘对江淹观点的心领神会:在江淹摹拟的东晋五位诗人中,孙绰、许询和殷仲文三家都被钟嵘果断剔除,而以山水、田居诗走出玄风的谢混和陶潜则各自凭借“叔源离宴”和“陶公咏贫”进入五言警策的行列。钟嵘的取与舍,与江淹对东晋诗歌体制源流的判断合若符契。

此外,钟嵘对陶渊明诗歌内涵的阐发也在江淹的基础上继续推进。江淹的拟陶诗聚焦于“田居”的主题,钟嵘说:“世叹其质直,至如‘欢言酌春酒’‘日暮天无云’,风华清靡,岂直为田家语耶!”这种质疑,正说明质直的风格和田园的主题已经成为宋齐诗坛对陶渊明的代表性认识。甚至反驳者钟嵘自己也无法完全跳脱主流观点的影响:他虽不满将陶渊明诗视为“田家语”,但他选入五言警策的《咏贫士》从广义上看,仍属于田园诗的范畴。此诗坦诚地表现了躬耕者的疾苦,“倾壶绝余沥,窥灶不见烟”“弊襟不掩肘,藜羹常乏斟”等诗句,真切地表达了农民的冻饿之感。这表明,钟嵘在陶渊明的田园诗中又出析出庶民式农耕生活的一派。

要言之,陶渊明的诗歌艺术,在宋、齐时代受到鲍照和江淹这样著名诗人的关注,从孤寂的境地中跨步出来,这在陶渊明经典化的过程中意义重大。鲍照和江淹既注意到陶诗和玄言诗的血脉联系,又看到他以质朴平淡的风格和田园主题来革除玄风的努力。他们对陶诗意义的发掘和价值的确认,构成了陶渊明早期接受史的关键一环,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钟嵘《诗品》对陶渊明的评价。但是,由于时代的局限性,鲍照和江淹无法认清陶渊明“委运任化”的新自然说与旧自然说的区别,也无法企及陶渊明式和谐圆满的审美境界。所以,鲍照和江淹的拟陶诗在发现陶诗,扩大其影响力的同时,也局限了陶渊明的艺术价值。

[本文为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质量工程项目“《文心雕龙》导读”(项目编号2020xsxxkc049)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江淹钟嵘鲍照
受气包
江郎才尽
鲍照乐府诗创作对南朝诗人的影响
鲍照辞赋与其书信文之对比
——以《登大雷岸与妹书》为例
『江郎才尽』是误解
“江郎才尽”是误解
鲍照与《拟行路难》的创作
论钟嵘《诗品》中的“怨”
钟嵘论赋、比、兴
江郎才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