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普+旅游”模式下江苏火山地质公园科普设计方案

2023-01-09王云琦奚思聪

当代旅游 2022年18期
关键词:科普馆科普知识火山

王云琦 奚思聪

[内容提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精神层面的需求与日俱增,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旅游业的蓬勃发展。火山类地质公园作为当今重点旅游项目之一,其独特的旅游文化资源与较强的观赏价值,不仅能很好地满足当今游客精神需求,而且为我国人文景观、自然景观的建设提供了许多参考。在此背景下,开展“科普+旅游”新业态也成为火山类地质公园经济效益提升的重要途径。本文立足江苏火山类地质公园特点及科普工作开展现状,对“科普+旅游”新业态设计原则进行分析,并从科普内容、科普形式两方面入手,转变以往的宣传、科普工作架构,提升江苏火山类地质公园整体经济效益的同时,加快我国现代化科普产业的建设。

引言

当今社会背景下,加强科普知识宣传力度,打造现代化公众教育新常态已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课题,为了加快我国公共科普教育基地的建设,发挥公共教育的引导作用,江苏火山类地质公园应明确自身特点,整合现有资源,与多种现代化手段形成联动,搭建多元宣传平台,吸引游客的同时,引导和鼓励社会各方面的力量投入和参与到科普平台建设中,共同营造全社会共同重视、支持、参与科普宣传工作的良好环境。

一 “科普+旅游”新业态下江苏火山类地质公园科普馆及衍生品设计情况

(一)功能定位模糊,地质科普工作开展存在困难

科普馆的功能是让游客在游览、观赏的过程中了解有关地学的科普知识。根据科普馆类别、文化资源的不同,还会延伸出多种文化活动。但就目前来看,大多数火山类地质公园科普馆存在定位模糊,功能单一等问题,加之管理人员专业能力、职业素养等因素的限制,难以根据游客特点设计和开展相关文创产品与教育活动,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科普馆综合效益的提升。

(二)科普馆布局单一,缺乏针对性

作为公共教育开展的重要基地,科普馆往往需要面对不同年龄的游客群体,所开展的教育活动也应呈现多元性。但就实际教育工作开展情况来看,大多数火山类地质公园科普馆都沿用传统的博物馆“游览+讲解”的科普模式,单一化分区划分难以吸引游客的好奇心。其次,多数科普馆序厅、地球厅、生物厅等区域布局过于密集,对实际内容的展示非常少,导致自身缺乏一定特色来吸引游客。

(三)展示内容与科普内容缺乏联系

目前大多数科普馆科普教育工作开展都是以展示内容为基础,通过多种教育活动,为游客展示其蕴含的知识、文化。但从教育工作落实情况来看,大多数科普馆并未正确联动展示内容与教育工作,二者的相互孤立,不仅影响了科普馆各个板块间的功能,而且教育内容、教育活动的单一,使得展板内容并未发挥其原本的作用,这与科普馆办馆宗旨是相悖的。

二 “科普+旅游”新业态下江苏火山类地质公园科普设计方向

(一)户外科普

户外科普是地质公园地质科普工作的重要形式,也是带领游客近距离感受历史文化魅力的重要举措。科学、良好的科普工作规划,能够有效唤醒游客游览欲望,为地学知识教育工作的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科普解说牌也是户外科普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功能是辅助游客进行观赏,了解该事物的发展历程,从而加深对地学知识的印象,提高对历史地质遗迹的保护意识。

(二)室内科普

室内科普多由图片、展物、影视资料等形式构成,通过不同形式的相互组合,为游客全面展示地质公园的资源、地质及自然景观。同时,根据各个展区文化内容的不同,科普馆还会通过开展多种教育活动,为游客宣传地质景观保护意识的重要性,使其真正成为公共教育开展的“主阵地”。

(三)传媒出版物

地质公园需明确自身特点,编制系列科普出版物,比如导游手册、科普画册以及配套的科普知识书籍,为游客全面展示了火山类地质公园科学内容,并通过书籍情境的引导,帮助不同年龄群体更好地了解展物背后蕴含的文化、情感,从而提高科教宣传的作用。

(四)人员解说

人员解说是游客了解展物历史文化最为直接的渠道。为此,在选择讲解人员时,应从其专业能力、职业素养等方面进行考核,对其掌握的地学基本知识进行记录,为其设置合适的讲解岗位,以便帮助游客收获更多知识。在此过程中,科普馆还应邀请各个展区的专业学者担任指导教师,扩大科普影响力的同时,强化讲解人员队伍专业能力。

三 “科普+旅游”新业态下江苏火山类地质公园科普设计策略

(一)明确公园肩负的重大职责

当今社会背景下,要想推动江苏火山类地质公园整体经济效益,首先需要明确自身肩负的职能与责任,立足“科普+旅游”新业态,积极开发多种地学知识资源,联系本馆现有展物,制定多元化的科普、宣传方式,满足不同群体游客实际需求的同时,发挥科普工作对经济社会的促进作用。

第一,建立专业督察小组,加强各个部门之间的协调。完善科协工作领导体系,建立部门交流网络,是加快完善全民科学素质提高的工作机制的重要举措,科普馆需要处理好各个部门之间的职能关系,将科普工作内容进行细化、量化,打造“科普、宣传、管理”一体化的工作模式,提高科普工作的针对性与指向性。

第二,把握时代特点,加快完善科普馆配套设施。当今互联网时代下,科普馆要转变以往的工作思路,依托媒体技术的优势,完善工作内容、工作方式。同时,还要注重员工专业能力、职业素养提升,搭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培训平台与服务,提高队伍综合水平,为后续工作开展增添有力保障。

第三,要做好不同年龄群体需求的调查,合理开展科普活动。科普馆要把握好每个传统节日,开展多种类型的科普活动,并借助媒体技术进行宣传,吸引不同群体进行参观游览。在此过程中,馆内人员要对游客类型做好统计,收集他们的实际需求,并针对江苏火山类地质公园现有资源进行调整,确保火山等科普知识宣传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搭建社会化科普服务平台

“科普+旅游”新业态下,科普馆要依托互联网技术的优势,搭建社会化科普服务平台,广集群众意见,围绕江苏火山类地质公园特点,开发多种文化资源、历史资源,丰富展物类型的同时,丰富科普知识体系。在此过程中,相关管理人员还应开设科技咨询、人才培训、项目策划等板块,并制定人才引进制度,吸引更多专业人员投身于江苏火山类地质公园建设,提高科普工作的内涵与成效。最后,还要借助社会化科普服务平台开设志愿服务专栏,鼓励大学生、社会人士参与到知识科普、知识宣传等工作中,从而打造一支符合时代要求的科普队伍。

(三)举行科普进校园活动

当今时代背景下,江苏火山类地质公园科普馆不能只局限于公共教育,还应与高等院校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遵循教育规律,立足学生发展实际,开展“科普进校园”的主题活动,组织学生统一参观、统一学习。在此过程中,聘请该领域专业人员担任讲解人员,为学生讲解火山群的形成、演化,并联系相关史料,鼓励他们对未来火山群演变进行猜想、实验,调动学生探索思维的同时,培养他们正确的认知观与价值观。

(四)开展地质科普夏令营活动

作为地质遗迹的“天然博物馆”,江苏火山类地质公园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能够给予游客别样的游览体验。为加快“科普+旅游”新业态的建设,科普馆要利用好这一“天然优势”,积极开展地质科普夏令营活动,依托旅游价值、文化价值以及地学研究和观测价值,带领游客深挖其背后蕴含的知识、文化,增强对地质环境保护意识的同时,使江苏火山类地质公园真正成为公共教育的重要基地。例如,科普馆可开展“同行、同知——与江苏火山群亲密接触”的青少年夏令营活动,并引入全息VR、全景AR等互联网技术,将火山群的演变、发展以动画的形式展现于他们面前,以此调动他们的参观欲望。在此过程中,夏令营管理人员还可开展多种类别的火山群演化的实验探究活动,依托互联网技术/火山群模型,让他们通过实际操作,近距离了解地质、地貌的特征(火山浮石、玄武岩、火山构造),熟知火山喷发后地貌形成的原因,借此提高自身学习能力与科学探索思维,为日后学习、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五)开展科普知识讲座

为了满足不同游客群体的实际需求,科普馆也要利用好知识讲座这一方式,针对不同年龄游客群体认知,开展相应的科普知识讲座,确保他们在参加讲座的过程中时刻保持高涨的兴趣。对于青少年群体而言,科普知识讲座要从基础出发,如:火山形成的原因、火山的类型、火山对人类的影响、火山喷发后如何逃生以及如何预测火山活动,并设计相应的情景剧,邀请他们参与到表演中,从而加深他们对火山知识的印象;对于成年人群体而言,则可借助影视作品、纪录片等视频资源,结合实际案例讲解,帮助他们了解火山演变过程,提高宣传工作成效。

(六)开展宣传日活动

科普馆要利用好科普宣传周、旅游日、世界地球日等科普节日,扩大宣传渠道及宣传内容,分发宣传页和画报,提高江苏火山类地质公园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在此过程中,江苏火山类地质公园还应建立微信公众号、微博等媒体平台,定期推送相关科普文章,贴近大众生活的同时,吸引更多游客前来参观。最后,要联动其他火山类地质公园,开展多元化的科普文化活动,提升科普知识的趣味性,使群众真正理解、接受,开创科普全民化的新格局。

(七)优化江苏火山类地质公园科普设计形式

1 主题公园

主题公园的目的在于情境的营造,通过设计多元化的火山群景观,让游客近距离感受其地质特点,由此加深对地学知识的印象。为此,在设计主题公园时,需要注重公园内部景观与主题的契合度,同时根据主题特点,设计具有一定辨识度的游园线路,以便游客在游览过程中,发现各个景观要素之间的联系。主题乐园需要引入多种产品形态,如火山模型陈列展示、影视体验、虚拟场景互动等,为游客展现“真实”的火山群形态,提高公园的旅游功能与文化价值。

2 现代博物馆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普及,现代博物馆逐渐成为公众科普的主阵地之一。与传统博物馆相比,现代博物馆以多种互联网技术为基础,针对不同人群、不同的科普需求,采用“大数据+实时方案制定”的方法,提高科普工作成效的同时,实现知识的有效传递。为此,江苏火山类地质公园也要立足互联网技术的优势,建立现代化博物馆,并在原有的展区里开设多个子板块,依托互联网技术,将静态欣赏转换成动态可视化、可操作化的游览方式,吸引游客的同时,为科普工作开展提供保障。还要根据各个现代化展区游客数量,设计多种趣味性、探索性兼并的科学探究活动,吸引游客参加。以“火山地址遗产遗迹”为例,游客在游览过程中,可借助VR虚拟仿真技术、5D仿真感触技术再现火山喷发场景以及火山地貌演变过程,并邀请游客上台进行参数调整,感受火山群演变、喷发的过程。同时,还可开展火山群模型拼装比赛,邀请不同年龄群体的游客参与到活动中,打造属于自己的微观景观,也可将自己的作品作为文创作品进行展览,从而实现科普、宣传工作的有效融合。

3 科普教育基地

上述内容之外,江苏火山类地质公园还应开设专业化的科普教育基地,并借助园内导游平台,定期公布活动开展的时间、主题及位置,便于感兴趣的游客参加。科普教育基地应围绕火山地质遗迹相关的科普知识,制定多个层次的教学任务,并结合不同游客群体,调整理论、实验教学任务配比,以满足不同游客对地学知识的需求。此外,科普教育基地还应与当地政府、高校形成良好的联动效应,共同建立动态的遗产地地质系统,并定期开展主题研讨活动,分享已有资源的同时,提高科普教育工作的深度与广度,加快“科普+旅游”新业态的建设步伐。

四 结语

“科普+旅游”新业态背景下,江苏火山类地质公园要紧跟时代发展主题,明确自身工作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针对旅游产业特点,完善内部管理体系,积极开发多种科普资源,丰富宣传、科普工作架构的同时,提升科普工作的深度与广度,从而给予游客最大程度的游览体验,加快我国“科普+旅游”产业的双向融合。

猜你喜欢

科普馆科普知识火山
是谁帮汽车停下来
汽车的大动脉
来势汹汹的肺炎
飞机“长脚”只是为了站在地上吗
海底火山群
胎儿三维超声科普知识
关于痔疮防治的科普知识
有趣的火山图
MG动画短视频与气象科普知识传播研究
火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