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方案

2023-01-09周荣耀

当代旅游 2022年18期
关键词:导论生源职业

周荣耀

[内容提要]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是面向职业而提出的客观要求。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可以尝试三种途径,一是科学设计、精心组织专题讲座、结合实地参观等形式的专业导论来增强职业认知,二是依托旅游大类专业核心课程着力培养核心技能,三是结合高职扩张政策,增强生源差异性;学校与民间文艺家互动,以激发实践技能。多管齐下,为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职业技能培养锦上添花。

引言

职业能力是基于某种产业或行业、面向某种职业所需要的通用性能力,而非瞄准于少数甚至特定岗位所需要的能力。在职业教育的视野中,职业能力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就其广义来说,是对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的统称,包括其应该具备的语言表达及计算机操作等信息技术与技能通识性及基础的、基本的专业性知识结构,基于专业知识理论而形成的问题解决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爱岗敬业等职业素养;而就其狭义来说,具体表现为对特定职业领域中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的灵活、综合运用的职业行为效能。

一 职业能力内涵

职业能力的培养,前端承接自专业,后端承接自产业,因此需要着眼于产业和职业的当下和未来发展需要,立足于教育环境,来梳理各种教育要素,来进行科学设计,形成人才培养方案。不过在具体的现实教育中,从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到高等学校,再到具体承担人才培养工作的专业实体,对人才培养的规格越发具体而翔实。本文主要从狭义上探讨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的途径与策略问题。

二 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路径

根据高职院校开展人才培养工作所必须遵循的时间逻辑,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从如下三个渠道着手。

(一)专业导论与职业认知

刚刚步入大学校园的学生需要尽快地认识专业和其对应的职业,对于弱于理论,旨在成长为实践技能型人才的高职新生来说尤其如此。在他们还不清楚需要具备哪些职业能力的时候,首先需要了解未来职业要求他们参与哪些教育环节、完成哪些规定动作、达成哪些学业任务,因为这些是经由特定专业的教育者基于职业岗位的要求而做的具体而细微的教育制度设计——具体表现为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进程表,尤其是关于毕业要求必修课程、额定学分的内容。

就专业导论与职业认知二者的关系来说,专业导论是职业认知的前提和基础,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职业认知,初步明确未来的就业面乃至可能的创业空间。职业认知是专业导论的直接结果之一。专业导论是基于教育环境的制度化设计,职业认知是面向用人市场的假定性预期,二者之间是有机联系的。从本质上来说,专业导论的内容和要求是职业能力培养的直观化表现。

对于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来说,首要的当然是做好专业导论,以此尽可能地提升他们的专业认知。专业导论是提纲挈领式的科学概述,因此需要科学设计、精心组织。可以从往届毕业生中邀请知名校友到现场交流,或者到知名校友所创办的旅游类企业进行实地参观,既增强新生对该专业所面向的职业及岗位有直观性了解与认知,又可以激发他们的专业自豪感和认同感,进而培养他们自觉开启职业生涯规划。当然学生的职业认知并非仅仅通过入学之初的专业导论即可彻底完成,它有待于其他条件的辅助与促发。如果学校有良好的校风和学风,在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学习和职业生涯规划比赛的双重加持锻炼之下,学生可以在日用而不知的学习环境中获得职业成长所需要的广阔视野和丰厚土壤。

(二)依托专业核心课程,强化实践技能培养

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从根本上需要依托专业核心课程,突出实验、实训、实习三个实践性教学环节在高职人才培养中的核心地位。在“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总体思路之下,高职人才的培养仍然应该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系统性的学校教育活动,而绝不应该演变成毫无“教育附加值”的名为实践、实为廉价劳动力输出的“买办”行为。也就是说,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核心就是诸如旅游产品营销与策划、旅游企业运行、旅游资源采购与整合、旅游产品咨询服务等实践技能。这些技能的培养固然依赖于尽可能真实的职业环境,以至于尽可能地安排在企业中进行,但训练科目及其具体内容、进度和达标考核的要求,仍然由高等职业院校在认真研究企业及岗位具体要求的基础上开发实训项目,以保证学生在实验实训实习等实践性教学环节中获得尽可能多的“教育附加值”,否则教育的目的性、计划性、组织性和系统性则会打折扣,“双元育人”的机制就流于形式,失去了人才培养的效用。

(三)多管齐下,使职业能力培养锦上添花

首先,目前各高职院校都获得了自主招生权,而且在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中明确指出要“完善高等职业教育‘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考试招生办法”,首先,我们可以在自主招生中专门设置面试,有针对性地优先选拔有地方性职业技能和兴趣的生源,提升大一新生的差异化水平,激发学生“比学赶超”的职业能力;其次,积极吸纳不以学历文凭获取为目的的无学籍进修生,可以通过校内线下选修或线上选修等方式,将全日制学籍生和无学籍进修生嵌套在一个“教学班”里,为地方性知识、能力的传播和交融提供平台。再次,结合乡村振兴的时代需要,从农民工里选拔已经具有精湛技艺且有志愿服务于乡村的旅游者,作为单一性职业能力的“导生”对其他同学进行传授。这一思路同样适用于退伍军人。最后,在乡村旅游热兴起的当下,在旅游旺季,高职院校可以通过教师到乡村顶岗实习的方式提升自身,为“双师型”师资团队建设提供人才保障;在旅游淡季,可以邀请民间艺人(如故事家、美术师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到学校开设临时性或者流动性工作室讲学、授徒,既传播、弘扬了地方优秀民族文化,又拓展了学生的技能,为其职业生涯发展和未来可能的创新创业添砖加瓦。

三 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方案

(一)分层定位,因材施教

这一策略源于刘代友、廖策权等人在《高职院校分类分层人才培养创新研究》中的启发。简单地说,分层定位是基于在校生自身在原有知识积累、学习品质、未来毕业去向和就业期望等方面客观存在的差异而确定的学业发展目标(乃至职业规划),力求实现每一个个体都获得真正适合自己充分发展的人才培养策略。根据在校生原有生源类型、学习品质等多种多样的差异,尤其是这些差异综合作用的结果是最终所能达到的学业水平上的差异,可以将包括旅游管理专业在内的旅游大类各专业在校生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三个层次五种类型。

第一,具备单一技能的服务型人才(适合三校生、五年制专科)。

第二,具备复合技能的管理型人才(适合文史类生源)。

第三,致力于服务产业升级的基础性技术人才(适合理工类生源)。

第四,擅长知识学习和理论思考的文旅产业研究者。

第五,具备较高综合素质的创新创业型人才。

自下而上的第一层次为三校生、五年一贯制专科生;第二层次主要是各方面素质较好但不够拔尖的普通高中生源;第三个层次是各方面素质最优异的学生。这三个层次分别致力于培养单一技能人才、复合型人才和综合性人才。对三校生及初中起点的五年制专科生来说,比较现实的培养目标是熟练掌握能够满足特定岗位——如客房服务、旅游产品营销等方面的职业技能。当然如果学有余力,则可以向第二个层次迈进。当然这取决于学生在学业上的进步程度。

高中起点的文史类、理工类生源,在原有基础、理解力、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等方面比三校生及五年制专科生要好一些,而且在生源数量中占有较多的比例,可以分别选定三个迥异的发展方向。其中文史类生源,可确立如酒店大堂经理、景区管理、导游等具备复合技能的管理型人才的职业发展目标;理工类生源可定位为如研学旅游线路设计者、旅游纪念品开发者、民宿旅游及民俗旅游等级评定者、智慧旅游技术服务者之类的旅游产业基础性技术人才;第三类比较特殊,是普通高中毕业生中因种种原因发挥不理想,不喜欢不擅长做服务或管理工作,但与此同时又有强烈的求知欲、较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品质,喜欢探究有挑战性的理论性问题,有着强烈的专升本意愿的学生。这部分学生虽然不多,但是在“以服务为宗旨”的当下,高职院校也有必要满足他们实现学历和人才规格提升的双重需要。因此,可以将他们视为普通教育体系中的本科生源来培养,激励他们系统学习文旅相关领域基础知识、基本理论,鼓励他们持续提升学历,努力成长为合格、优秀的文旅产业研究者。

最高一个层次为创新创业型人才。那些来自对高等职业教育有深刻理解、希望能够推动产业进步奉献社会、以优异成绩考入高职院校的学生,可能在入学之初就有较高的学业期望和成就动机,最适合定位为创新创业型人才。尤其在创新驱动发展、五位一体发展格局、美丽乡村建设等国家战略如火如荼推进的当下,高职院校应该慧眼识英才,帮助他们树立高远志向,激励他们早日成长为文旅产业的领军人物。

需要强调的是,我们当然也不排除各类生源中均有各方面条件比较拔尖而适合向第三层次发展者,对这种具有巨大潜质的学生当然可以鼓励其以第三个层次作为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所以三个层次五种类型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需要基于科学而周密的调查、扎实的沟通协调才能付诸实施。而因材施教意味着根据学生的差异制订五种类型的人才培养方案,这无疑对专业办学在硬件、软件和制度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我们既要加大办学投入,又要大胆实践,在实践中完善。

(二)多元综合,科学评价

在前文已提及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中明确指出,“坚持科学有效,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育评价的科学性、专业性、客观性。坚持统筹兼顾,针对不同主体和不同学段、不同类型教育特点,分类设计、稳步推进,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这无疑是确立了多元综合评价在教育领域中的重要地位。生源类型及其诉求的多元化,教育服务对象的多元化,教育内容、教学方法手段的多样化,决定了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过程中,教育教学评价也应该坚持多元综合的策略。

多元至少体现在四个方面。首先是评价主体的多元。校内专任教师、企业一线兼课或实践指导教师、行业专家,乃至家长和学生本身,均可成为评价主体;其次是评价依据的多元。日常考勤、听课笔记、课堂发言、平时作业、期末书面考试、汇报展示、技能比赛表现等均可以而且应该成为学生学业评价的依据;再次是评价指标的多元。听课纪律性、发言积极性、观点的鲜明性与创新性、语言表达的简明扼要性、提交材料的时效性、规范性、专业性,以及实践活动中的团队协作性等均可成为评价指标;最后是评价方式的多元。线下以定性为主的个体互评、小组互评、教师总评,线上以量化为明显特征的随机评价、追踪评价等,都是灵活有效的评价方式。

科学的评价应该基于多元的评价主体、评价依据、评价指标和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开展综合的评价。当然这需要我们制订越来越完善的评价方案和指标体系,使多元评价成为激励学生成长成才的桥梁。

四 结语

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是面向职业而提出的客观要求,需要从专业导论与职业认知、依托专业核心课程着力培养核心技能、多管齐下锦上添花等途径着手,并积极运用分层定位因材施教、多元综合科学评价等策略来保障。

猜你喜欢

导论生源职业
艺术史研究的锚点与视角
——《艺术史导论》评介
新形势下提升传统本科专业生源质量的思考和认识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农村生源不是“摇钱树”
论高职院校农村生源班级班主任开展德育教育的路径
职业写作
The Images of Hua Mulan in Chinese and American films
我爱的职业
跨省生源调控
打造平衡中的适度:一部值得推荐的英语文学教材——评《文学导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