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文明视角下林芝嘎拉村乡村生态旅游转型研究

2023-01-09奈佳宁刘呈艳

当代旅游 2022年18期
关键词:桃花节林芝生态旅游

何 伟 奈佳宁 刘呈艳

[内容提要]本文选取林芝巴宜区嘎拉村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桃花节对嘎拉村乡村旅游影响,结合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优势,将乡村生态旅游作为主导产业,让配套产业协调发展。坚持以生态文明为指导,坚守生态培育,保护青山绿水和乡土文化的原真性;注重当地乡土文化嵌入,构建全新文态体系;还原村落肌理,回归田园景观,从而实现乡村生态旅游的转型升级。

引言

作为重要的国家生态文明高地和国家生态安全屏障,西藏地区的生态战略地位极为重要。保护好雪域高原生态环境,筑牢重要的国家生态安全屏障,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创造更好的环境。坚持乡村生态文明建设是乡村振兴工作的重点,人与自然和社会间的良性互动、和谐共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西藏乡村旅游发展和美丽乡村建设,必须确保以生态文明理念为指导。乡村生态旅游的转型升级需要融入资源的集约利用、绿色可持续理念。

一 文献回顾

从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搜索,以“乡村旅游、生态文明”为关键词,发表时期为2006~2021年,共检索文献124篇。201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之后,生态文明与乡村旅游领域结合的研究开始逐年增多,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

一是乡村旅游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导。王立国(2008)在乡村旅游中从法制建设、意识教育、社会核算体系、旅游产业、消费观念五个方面提出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途径;庄雪球(2018)讨论了乡村旅游对农村生态建设的意义。

二是生态文明视角下乡村旅游发展路径研究。朱学同(2020)在生态文明视域下研究乡村旅游者环境责任行为,指出通过提升游客感知价值和强化游客地方依恋情感,促使其产生保护环境的负责任行为;刘海波(2013)探索生态文明视角下我国乡村旅游集约可持续发展路径;兰宗宝(2011)探讨分析了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在生态文明建设上普遍存在的问题;肖艳玲(2018)提出需要以生态文明理念全面引领乡村旅游发展。

三是乡村旅游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协同融合发展。邢艳华(2022)指出区域乡村旅游管理与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协同;许黎(2017)指出乡村旅游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存在着天然契合与互动关系;周武忠(2014)提出了新乡村主义规划理念,提出必须保持农村的“乡村性”,以生态、生产、生活“三生和谐”的发展模式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四是实证研究。蔡永海(2014)以四川省达州市为例,基于生态文明视角提出乡村生态旅游对策;郑耀星(2013)从融合开发经营、乡村旅游标准、服务理念、产业链以及生态理念,为福建乡村旅游转型升级提供理论指导;张钰瑜(2018)探索供给侧视域下广东佛山的乡村生态旅游创新模式。李蓉(2021)以甘肃省为例,探索生态文明、乡村旅游、城镇化三者融合发展路径。

目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与乡村旅游的研究内容不断丰富,但大多关注两者间的互动关系,对于生态文明视角下乡村生态旅游转型探讨较少。因此,本文选取林芝巴宜区嘎拉村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桃花节对嘎拉村乡村旅游影响,结合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优势,将乡村生态旅游作为主导产业,相关配套产业协调发展。

二 案例地分析

(一)嘎拉村概况

2021年7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嘎拉村考察。嘎拉村西距林芝市巴宜城区18公里,东距林芝镇2公里,紧邻318国道,平均海拔2900米。随着拉林铁路开通,嘎拉村交通区位优势愈加明显。嘎拉村有270余亩野生桃林,2002年起,已主办过20届林芝桃花旅游文化节,独特的自然环境和田园风光、淳朴的民俗风情、民间文化资源的积淀,为开发乡村旅游业奠定了得天独厚的基础,享有“林芝桃花第一村”的美誉。全村共33户152人,其中劳动力69人。2021年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5万元,桃花节户均分红近10万元。

(二)美丽乡村建设

2014年开始,嘎拉村相继实施了嘎拉小康示范村项目、嘎拉“桃花源”升级工程、嘎拉村农业综合体建设项目、美丽乡村项目,人居环境整治和基础设施逐步改善。2016年以来,巴宜区委、区政府和援藏工作队先后累计投入资金打造“桃花源”旅游景区,后改造升级为“田园综合体”。2017年建成80余亩的“嘎拉观光采摘园”,新增种植了多种水果。开设有农家乐16户、家庭旅馆2户、农牧民专业合作社5个。

(三)旅游开发现状

2002年以来,嘎拉村已连续20届成为林芝桃花文化旅游节举办地。以桃花品牌吸引广大游客到林芝观光游览,宣传推介林芝品牌。依托桃花源景区开办家庭旅馆,现全村共有家庭旅馆16户。随着乡村旅游的发展,以桃花文化旅游节为契机,为当地民族特色旅游产品及手工艺品搭建了平台,藏香猪肉、藏香、藏式木碗、刺绣背包、手工项链、唐卡等各类民俗文化旅游商品从这里走向全国各地。2021年,林芝桃花节嘎拉村累计接待游客14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60余万元。

(四)存在的问题

1 桃花节季节性造成乡村旅游的短期效应

林芝桃花节作为吸引游客关注的目的已经实现,嘎拉村已经成为西藏最主要的“桃花村”之一。但过度依赖桃花节的节庆旅游效应,导致嘎拉村旅游季节性波动十分明显。全年的旅游接待服务都集中在3~4月桃花盛开时期,桃花节期间,来自各地的旅游者接踵而至、人山人海。其他时间,由于缺少核心吸引物,导致旅游活动不可持续。即便是西藏旅游旺季的6~10月期间,接待旅游者的数量极少,由此引发了嘎拉村旅游接待服务设施严重的季节性闲置。

2 门票经济的驱使下,桃花与村落的空间隔离

村居环境和项目建设过程中,用围墙将村落和桃林区分开来,造成了嘎拉村是“桃花源”边上的村,而不是真正的“桃花村”的旅游印象。空间上的隔离,将嘎拉村乡村旅游与嘎拉村桃花节割裂开来。旅游者集中在3~4月来到嘎拉村观赏桃花,参观完后便离开。美丽乡村与桃花节是脱节的,相互之间缺少关联互动。从2019年旅游接待数据来看,桃花节期间嘎拉村的门票收入约占85.8%、广告牌、游客服务中心等租赁性收入约6.8%,其他服务类经营性收入仅占7.4%。可以看出,嘎拉村的家庭宾馆与农家乐难以从桃花节中获取更大的红利。

3 原真的地域乡土文化有待挖掘

近年来林芝桃花节以桃花为媒,努力营造浪漫爱情目的地。但地域文化中,桃花并没有“浪漫”的花语含义。嘎拉村从游客的视角,努力营造婚庆、浪漫的文化氛围,但嘎拉村激发人们返璞归真、产生回归田园愿望的乡土环境,却没有被重视。另外,桃花节期间嘎拉村展销的藏香猪肉、藏香、藏式木碗等地方特产,同样的旅游纪念品在林芝市域各旅游景点都可以购买,没有体现嘎拉村当地特色。

4 桃花源景区旅游规划设计不完整

由于进出西藏的旅游成本相对较高,嘎拉村不能只停留在“拍照打卡”的赏花旅游初级阶段,还需要更多理由让游客停留下来。受到节庆旅游为本的影响,桃花源景区仅在3~4月间有大量的游客,短时间火爆和长时间闲置的双重影响,导致景区旅游接待服务不完善。存在缺乏参与体验性项目、旅游动线设计不合理、景观设计上“有景无点”等问题。

三 生态文明视角下林芝嘎拉村乡村旅游转型策略

嘎拉村不仅是林芝旅游的窗口,也应具有自己的特质。在生态文明引领下,从生态、稳态、形态、业态着手,探索嘎拉村“原乡村落、四态合一”的发展路径。坚守生态培育,以嘎拉村良好的乡村生态环境为本,借林芝桃花节旅游发展之势,引导生态节庆旅游向乡村生态旅游型升级。注重地方文化的深入挖掘,构建嘎拉村文态体系。还原村落与桃林和谐共处的田园景观,提升景观建筑小品设计。合理配置要素资源,延伸产业链。

(一)生态:桃花为缘,建设乡村生态旅游目的地

嘎拉村在乡村生态旅游发展中,既要保护“青山绿水”不受破坏,同时也要保证嘎拉村乡土文化的“原真性”和传统文化传承。每年3~4月的林芝桃花节的宣传推广,嘎拉村已引起全国广大游客的关注,成为林芝市乃至西藏旅游不可或缺的“旅游名片”。但嘎拉村不仅有桃花,还有青山绿水、桃林果园、田野乡情等乡土环境,村民们在生存、生活历史中已形成具有独特地域性的生活行为方式和文化表现。嘎拉村应借势发展,从以桃花节为核心吸引力的节庆旅游举办地,逐步转变为以美丽乡村为基础的乡村生态旅游目的地。

(二)文态:注重当地乡土文化嵌入

以地方特色文化资源为基础,凝练出嘎拉村旅游主题形象。围绕文化主题,构建嘎拉村的文态体系。在山野桃花观赏的基础上,可植入当地的乡村习俗、历史文化、乡风文明、生态观念等,与观花赏花旅游有机融合。扶持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展览、文艺演出和文化创意产业。通过乡村文化的深层次挖掘和不断地融合创新,带动农村文化市场的繁荣,促进乡村文化发展。

(三)形态:还原村落肌理,回归田园景观

逐步取消栅栏围墙,连通桃花源与嘎拉村的空间,回归原有的村落与野生桃林、山间溪流的和谐生态环境。嘎拉村因“桃花村”而闻名,应在文化符号和建筑小品等方面做足“桃花”的文章。真正回归村中有桃树、林中有乡村的田园景观。增加园林景观设计投入,提升景观化游赏设施。

(四)业态:产业升级

旅游要素合理配置,打造动静相宜的旅游产品体系。生态观光赏花是嘎拉村主要的旅游体验方式,但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不仅需要有观景、赏花等静态的旅游产品,还需要引导游客参与活动,像传统歌舞、工布响箭比赛、抱石头等典型的工布文化传统活动,不应该只是作为演艺展示项目,需要鼓励引导游客参与。

延伸产业链条,注重产业上游、中游、下游的全面发展。目前嘎拉村已重视上游产业的多样化培育,种植多种果蔬,弥补桃花的旅游季节单一性。需要进一步加强中游产业的建设,将桃花、桃树、果蔬资源制作成更多新颖的产品。设计、开发和制作桃花伞、桃花手工皂、桃花扇、桃花杯、桃花茶、桃花蜜等桃花系列产品。努力打造不受花期限制的特色旅游项目,如因地制宜举办各类音乐节、文化节、美食节等活动,进一步延长游客停留时间和提高重游率,使“到此一游”式的赏花旅游转变为休闲游、研学游、体验游。另外,嘎拉村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乡村景观生态环境的维持,是乡村生态旅游目的地建设的根本,通过打造集合农产品供给、观光娱乐、乡村民宿等产品,提升乡村生态旅游目的地的品质。

四 结语

生态文明建设为嘎拉村乡村旅游发展提供了机遇,在林芝桃花节的带动下,成为地方重要的旅游名片,但由于观花赏花的季节性制约,嘎拉村生态旅游发展受限。嘎拉村坚持以生态文明为指导,坚守生态培育,保护青山绿水和乡土文化的原真性;注重当地乡土文化嵌入,构建全新文态体系;还原村落肌理,回归田园景观;从以桃花节为核心吸引力的节庆旅游举办地,逐步转变为以美丽乡村为基础的乡村生态旅游目的地。

猜你喜欢

桃花节林芝生态旅游
贺河北桃花节
空运来的桃花节
国航北京—林芝直飞复航
鲸鱼在发芽
生态旅游管理的现状和发展策略分析
推动武陵山片区民族文化生态旅游脱贫
第十二届宁海东山桃花节开幕
生态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探讨
西藏林芝所有县区有望今年脱贫
以“桃花节”为媒推动乡村旅游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