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低碳生态视角下绿色交通及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

2023-01-09李娜

运输经理世界 2022年25期
关键词:道路交通交通规划

李娜

(滨州市交通运输局,山东 滨州 256600)

0 引言

我国从步入21 世纪信息技术时代起,其智能化、现代化的环境搭建进度已经得到质的飞跃与提升,而道路交通作为维护各个区域经济、生态环境、生产规模等多方面的良性发展,以及各个建筑基础建设的前提,同时便利居民出行等相关的重要因素,在区域生态总规划中占有至关重要的地位。又随着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与改善,针对道路交通的要求逐渐提出更高、更严格的条件。因此,道路交通相关部门应紧跟低碳生态视角的自然生态环境发展规律,结合绿色交通思想,充分明确绿色理念对于道路交通建设的影响力度,知晓当前社会环境建设在高速经济发展以及低碳生态视角双向冲击的领域下,只有遵循绿色生态思想,规划绿色道路交通,才可真正实现各个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满足广大居民对于道路交通的诉求。

1 低碳生态视角下绿色交通可持续发展相关概述

1.1 低碳生态视角下绿色交通可持续发展研究背景

道路交通运输作为我国国民经济效益增长趋势的重要影响因素,其对我国长期维持宏观经济持续发展以及我国国民日常生活环境质量都具有较为重要的意义。并且,道路交通运输在一定程度上对我国生态环境出现污染等现状也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效果。根据我国相关政策规定,应加强国家生态环境防护措施,共同搭建美丽中国。此外,道路交通运输相关部门应针对交通与生态环境两者之间存在的联系进行深入探析,知晓其主要关键点,保持两者平衡,促进道路与生态协调互助发展,从而逐渐形成整体性、科学性、完善性的绿色道路交通运输机制,维持生态环可持续发展,满足低碳生态视角下的自然生态环境规律[1]。

1.2 低碳生态视角下绿色交通可持续发展相关特征

基于低碳生态视角下的绿色交通可持续发展相关特征,强调应减轻道路交通拥挤现象、防止环境污染问题发生频率、维护社会公平发展趋势、科学合理开发与应用资源,而搭建低污染、低碳、促进生态环境长期发展的绿色交通运输机制,同时实现道路交通高质量的要求,让道路交通效率以及质量进一步得到改善与升级。

在低碳生态视角领域下,绿色交通理念应用于道路交通环境建设发展过程中,在绿色交通与生态环境之间建设良好的桥梁,使两者能够长期可持续的良性循环发展,维持交通运输顺畅、制度有序,同时与道路交通运输相关的参与者人身安全以及舒适环境等都有了科学保障,实现了节能减排的环境建设根本目标[2]。

1.3 低碳生态视角下绿色交通可持续发展重要意义

人作为各个环境建设的主体,其日常生活中的活动都应建设在自然生态环境健康发展的基础上。各个地区作为居民的聚居地,同时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场所,因此各个区域可持续发展不仅决定着其自身经济发展现状,同时针对人类生存发展、生态环境质量等也有着直接性的影响。

在低碳生态视角背景下,将道路交通传统形式下的交通堵塞、环境污染等问题,依据绿色交通理念得以有效缓解,促进区域道路交通可持续发展,有利于减少自然环境危害程度,维护生态环境与绿色道路交通之间两者相互协调发展的趋势,同时极大程度地提高各个资源的利用率,为我国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和谐发展奠定基础[3]。

1.4 低碳生态视角下绿色交通可持续发展现状分析

虽然世界各国已广泛认可绿色交通体系,并将之视为一个经济战略与政策方法,但因为各地的文明程度、文化背景、科技、资金条件的差异,对绿色交通系统的认识与可实施的措施也存在较大差异,导致反映在道路交通的计划和建造方面也存在着不同。西方发达国家,早在20 世纪六七十年代就进行了大量的基础设施工程以及产业化开发,通过多年的建立和发展,这些发达国家都相继建立起了较为完备的市政设施体系。但由于中国目前还在经济开发阶段,因此大量的基础工程建设仍然是重点工作。

2 低碳生态视角下绿色交通可持续发展具体对策

2.1 确立低碳生态视角下绿色交通可持续发展规划指标

低碳生态规划指标体系,主要指建立绿色生态道路交通规划的科学评估体系,并在具体的实际应用过程中加以持续优化和完善。低碳生态规划指标体系要以节约减排原则为基础,建立科学完备的评估指标体系。由于生态规划的发展过程是以绿色生态为基础理念的,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发展过程,所以在绿色交通规划设计工作中,会受多种环境影响因素的约束和阻碍。因此,实施绿色生态规划设计相关工作,不但可以保证生态环境发展和地方经济规划的可持续性,还有利于绿色生态交通理念的贯彻,从而提高绿色交通功能建设的有效性和使用率。所以,地方政府有关部门要注重于低碳生态视角下绿色交通可持续发展规划指标的科学建设,主动探索和控制生态规划设计中的问题和偏差,为其设计进行科学合理的指导和约束。

在进一步明确交通道路面等级、断面形态、主要通道节点形态以及交通模式等时,需要建立完善的绿色道路交通体系。在现代化生态规划阶段,相关部门应当依据绿色交通的整体承载力和社会发展空间,并充分考虑日后的道路交通发展因素是否适合都市的规划格局。在选址、规模的选择等方面不是注重于目前发展状况,而是从长期发展的视角,并充分考虑与日后客户信息发展数量的同步协调。要求相关部门在道路交通建设前期阶段,对道路交通容量、生态规划、交通定位以及社会发展目标等做出全面详细的调研,并经过合理、有效的讨论后,将绿色道路交通可持续发展范围扩大。因此,相关部门可以通过发挥当前国土环境和道路交通资源的潜能,合理调控道路交通资源总需求的增加,才有机会用最受限的公共资源保障道路交通规划中目标的完成。

在道路的设计规划中,对环境的规划原则也要作为这一阶段的指导方针。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总体设计原则,在道路工程的总体设计初期阶段,把主体项目和环境融合,最后阶段所制定的总体设计规划项目和路线要尽量不损伤植被,避免对自然环境造成过大的干扰,真正协调绿色交通工程与自然生态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如果有些情况是无法规避的,则应尽量避免或损害自然环境,减少交通量和路线之间的距离、密度,为动植物的栖息和繁殖活动留出适当余地。

绿色生态道路工程的一个主要内涵便是对路面的绿色设计。在道路中栽植各种植物,所栽植的植物与周围绿化景观还应满足人类的审美需要,并与周围环境的景观和谐一致,采取原生态的景观设计方式。有关单位对其所制定的道路设计措施也应当加以严密审查,一旦相应措施未能达到设计要求,则应及时整顿。

2.2 优化低碳生态视角下绿色交通可持续发展提升路径

在绿色的生态交通模式下进行生态交通规划设计工作,必须高度重视并有效推进对道路交通空间提升方式的合理调整。以遵循良好网络秩序的基本要求,在交通用地资源开发质量持续改善的情况下,进行对交通空间提升方式的优化管理,从而实现区域发展与自然环境和谐发展的基本目标。因此,有关单位必须对生态环境空间提升过程中带来的用地资源占用情况进行充分计算和有效掌控,而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手段,则是对节约型交通的资源开发方式加以科技革新[4]。

在道路和河流等空间的规划设计上,按照常规的方法多采用树枝形的空间布置形式,尽管能够实现对交通规划的一些要求,但这种形式的空间布置将导致大量环境空间资源不能进行合理的使用,再加上传统交通空间划分方式不够明确,从而使得传统交通空间板块之间没有办法进行密切连接,由此也会直接造成交通空间布局的要求不能顺利实现。因此,可以通过应用绿色交通概念,对交通空间提升方式合理地进行绿色设计,形成大密度的空间网格单元结构,从根本上改善交通空间的整体内涵。

绿色道路交通的便利性也是交通设计的核心要点,必须保证绿色道路交通能同周围的景物与自然环境有机的衔接,所以一定要做好道路交通线形的生态设计。首先,要对总体景观加以提升和调整。其次,要把生态学理论科学地应用到规划设计中,针对地形地貌的实际特征,把促进生态发展和生态平衡建设作为基本任务。最后,要全面整合空间结构,确保各种指标与尺度的科学合理和精准度。如在边坡方面,严格执行对边坡和路边排水的有关规定。

2.3 搭建低碳生态视角下绿色交通可持续发展交通体系

智慧交通系统主要通过进行动态的组织管理策略,以及提供准确、全面的交通资讯来指导交通流的合理布置,依据最终优化系统的运作效能提升公共交通服务质量。所以,智慧交通已成为现代道路交通的发展方向,而绿色交通则要以技术进步为辅助,利用新型能源、发展绿色低碳交通科技、大力发展新能源车辆,建设绿色港湾、绿化低碳车站等已成为未来交通发展的必然趋势。

其一,地铁体系。形成地铁骨架系统,连接地方所有重点功能片区,涵盖商务中心、政府服务中心、主要公共建筑、住宅区等功能,实现常规的、跨越地域的远距离公共交通出行。同时,沿轨道交通站点要建立健全的公交联系网络,设计方便、有效的转接体系。低碳生态视角下绿色交通应按照经济形势适当提前计划建立轨道交通网络,确保轨道交通的可达性和便捷性。

其二,发展绿色公交系统。以快速公共汽车和普通巴士为补充,连接各个场地与居民区,并与步行区域以外的高校、医疗、商业中心、社会服务中心、公共绿地等功能相互搭建公交系统,构成日常居民出行的最重要选择途径,并建立无缝的联系网。

其三,自行车交通系统。对于平原县城等有条件修建自行车道的绿色交通,必须留足自行车道路空间,在机动车路旁设置独立的自行车道,以保证道路成线成网成体系。同时,大力发展公共单车等绿色环保型的交通运输方法,提倡绿色出行,以降低对道路的出行污染。

其四,人行道系统。形成完备的走路体系,连通地方区域主要公共服务中心和基本生活服务设施,以便利市民的出行和生活。同时,还应结合公园绿地、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完善绿路体系,在满足绿色公共交通以外,还要发挥游憩娱乐风景线的功能。

2.4 设计低碳生态视角下绿色交通可持续发展保护机制

湿地系统在生态规划中有着关键的意义,不但能够对自然环境做出科学的调控,还可以维持土地和自然资源平衡,为湿地植被的生长发育创造稳定生存条件。所以,在实施生态规划设计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对湿地公园等自然生态体系的合理维护。在实施生态规划设计工作时,一定要全面根据自身的社会发展要求和自然环境特征,应用科学技术措施,对影响绿色交通规划的湿地公园体系加以正规调控和合理修复,使生态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可以获得全面增强,促进其有效防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获得显著提高,为生态规划设计和建造工作的顺利开展,创造理想的环境基础条件[5]。

加强道路横断面规划的生态性。道路的断面形态设置应完全根据地方交通的具体要求,不仅要与交通工具和人员的要求相一致,还应为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条件。首先,相关部门应增强中间隔离带的绿色功能,丰富绿色生态的多样化特征,促进中间隔离带的生态效益提升。其次,在人行道方面,对人行道的长度加以合理设置,并采用开放式绿地和人行区域科学组合的方式,按照当前现状进行科学排列方式以及非对称设置的方法。最后,在道路材质方面的局部设置时,应提高路面材质的透水性和吸水性,以提高其环境的生态效应,依据生态原则进行道路剖面设置,以减少道路噪声,强化道路设计的生态化效果。

3 结语

在低碳生态视角下,将传统形式的道路交通规则、制度要求向绿色理念进行科学、合理转变,以顺应自然生态环境发展规律而重新规划交通布置。与道路交通有关的部门应加强对生态与绿色交通两者的探索力度,提高认知能力,再联系当地自然生态环境的特征以及地方经济发展状况,科学、合理地制定绿色交通规划机制,为生态与绿色交通科学性融合提供保障,进而有效落实绿色理念、生态环境保护等相关政策,促进我国交通环境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道路交通交通规划
《道路交通安全法》修改公开征求意见
我们的规划与设计,正从新出发!
繁忙的交通
规划·样本
小小交通劝导员
规划引领把握未来
快递业十三五规划发布
道路交通安全宣传口袋书系列
欢迎订阅2017年《道路交通管理》杂志
欢迎订阅2017 年《道路交通管理》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