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建筑施工企业财务管理的亮点、风险与应对措施
2023-01-09邓峥宇
邓峥宇
(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湖南 长沙 410007)
1 前言及文献综述
建筑业对市场经济的繁荣有很大的正外部效应,如同“火车头”,带动了设计、材料、专业分包、劳务市场等的蓬勃发展。因此其在国民经济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经济持续发展提供了强劲的动力,极大地促进了GDP的增长,提高了我国城镇化水平,改善了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的数据可知,建筑企业由1980年的6604家增加到2021年的116722家,2021年从业人员也增加到5367万人,其产出占GDP的比重在2021年增长至7.18%。建筑业的飞速扩张,加上该行业的特点比如工期长、资金大、劳动密集型、管理粗放、行业内竞争等,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各种财务风险。财务风险分为外部与内部风险。外部风险主要来自宏观市场环境,包括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税收政策、产业政策等;内部风险主要涉及内外部结算、资金管理、内部控制等因素。
国内学者对建筑施工企业财务风险管理进行了积极的研究。陈云(2021年)指出建筑施工企业财务风险主要由四个因素导致,即财务人员素质问题、预防控制意识不足、会计人员信息化水平不高、项目垫资加剧财务风险;胡双全(2021年)指出施工企业财务风险主要有负债高、应收账款高、不良资产高以及经济纠纷,这些风险对施工企业带来不利影响;李莎(2022年)指出建筑施工企业财务风险主要有融资、投标、采购、合同、工程垫资风险等,企业应识别风险产生的原因,采取多种防范措施,以将损失降到最低;王亮(2022年)研究指出建筑施工企业财务管理问题主要有财务管理意识相对薄弱、制度不够完善、监督管理与风险体系不健全、财务管理信息化水平建设不高等因素。
2 新形势下建筑施工企业财务管理的亮点
综上所述,目前大部分作者对建筑业财务管理的风险都进行了阐述,但很少对管理中取得的亮点进行总结、推广、应用。笔者结合在施工企业中的工作经验以及切身感受,认为建筑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在财务管理方面取得了以下进步。
(1)财务管理风险意识有所提高。大部分建筑单位集团层面成立了审计委员会,审计报告提交董事会审阅,治理层及时掌握各个分子公司的绩效、管理风险、管理亮点,对存在重大财务风险的单位进行提级管理;各二级单位成立了内审部门、成本考核委员会,定期对各个项目进行经济责任审计,评估潜在风险,形成问题清单并下发整改通知,要求其限期整改;项目部开工前会签订管理责任状,对上缴点数、收入、利润、资金进行量化考核,明确奖罚机制。因此,上上下下形成了较强的风险管理意识与预防机制,全体成员参与施工企业全面风险管理,增强了建筑企业在复杂多变的市场中抵抗风险的能力。
(2)业财信息化促进了财务管理规范、高效。近年来,大部分建筑施工企业重视信息化建设。由于施工行业的特点,项目遍布全国各地,甚至世界各国,因此施工企业加大了信息化投入,进行线上审批,促进无纸化办公,取得了明显的效果,极大地提升了办公速度。财务系统与物资管理系统、商务管理系统、人力系统的整合,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也提高了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使财务人员第一时间了解到项目的真实效益情况。同时,业财一体化系统能监控收款、付款、结算办理、税务风险,提前提供预警,规避风险。比如对下游付款如果超了合同比例,或分包发票提供不足,系统就会出现红字,提示无法付款。因此,随着施工企业信息技术的不断完善,财务管理质量也不断提高,应付风险的能力也不断增强。
(3)各类专项治理行动及时预防、规避了财务管理风险。比如积极开展低效无效资产的清理,盘活了闲置资产,尤其对于偏远、散落、长期无人管理的资产,使其得到合理的处置,避免了财产流失。比如大额资金负流项目整治,资金季度运营会等行动,让施工企业从上到下盯紧资金的流入、流出,认真计划每一笔支出,确保资金效用最大化。同时,集团、公司层面还有各种巡视、巡查专项活动,对财务风险大的项目加大管控力度,督促其及时整改。
(4)财务人员整体素质得到提升,财务组织架构得到优化。大部分施工企业加大了对财务人员的培训,鼓励其交流、考证、创新工作方法和思路,打造了一支综合素质高的财务队伍,能够管理好复杂的项目。财务人员也深入项目管理,积极参与项目各种会议,定期与业主财务对接,及时了解项目履约进度,成本管控,上下游结算付款,为财务管理提供支撑,确保事前计划更周全,事中管控更到位。同时,很多大型施工企业成立了财务共享中心,建立了集中管理的资金池。财务协同办公,高效地管理分布各地的项目,提升了对人力、物力、资金的配置效率,同时也增强了财务人员专业化水平。这些改进使施工企业财务管理水平得到提高,应对市场不确定性的底气增强。
3 新形势下建筑施工企业财务管理的不足
尽管随着建筑业的不断发展,行业本身积累了大量的经验,获得了学习曲线与规模经济的红利,但施工企业仍然面临着较大的财务管理风险,稍不留意就会导致大额垫资,大额亏损,甚至停工、退场。文章对主要的财务管理风险进行分析,阐述其产生原因,并提出应对措施。
(1)业主资信调查不严。近年来,部分大型房地产企业,即施工企业的甲方、发包方,出现资金链破裂,到期商票不能兑付,给建筑施工企业带来了很大的财务风险。主要原因在于项目承接前没有对业主资信进行严格的调查。很多大型建筑集团的市场部都建立了客户台账,按重要性将客户分类为战略级、重要级等。但是台账信息没有及时更新,没有动态调整,没有定期对客户资产负债情况进行评估,对业主合同履约能力的了解拘泥于以往认知。施工企业投标新项目时,仍然认为业主资信一如既往的良好,大胆承接,即便付款条件苛刻,例如大量支付商业承兑汇票、付款比例低。结果一旦自认为熟悉的客户出现高负债,资金紧张,施工企业措手不及,项目停工,应收账款难以收回,甚至导致中小施工企业破产。
(2)项目开工前后财商策划编制不及时、不科学,并且过程没有动态调整。施工企业财商策划是成本与创效管控的纲领,是关系到项目能否最终实现目标效益的指导性文件。一份合理、有针对性的策划,能在项目运营全过程中把控好资金、成本,极大地规避财务风险。很多施工项目的策划编制流于形式,没有经过相关评审会的评审,不能有效指导项目过程成本管控。当项目实际情况发生变化时,没有进行对比分析,没有适时修改,使得策划变得“不好用”“没有用”。这导致项目管理过程中失去纲领性文件,容易导致财务管理风险,最终使得项目达不到预期效益。
(3)劳务分包、材料设备供应商资质、实力考察不严,存在中途退场、更换,甚至被连带起诉,增加了财务成本,延长了工期,影响了施工企业市场形象。在分包进场前,部分项目对分包考核不严,导致施工途中,分包无力组织现场施工,或者以合同价格偏低、亏损为由,要求调价、索赔,最终导致项目中途更换分包,重新组织招标,增加了成本,也耽误了工期。而且部分项目对于分包应缴纳的履约保证金没有及时收取,而是通过对分包付款时进行扣除,这样一来,项目跟分包谈判时失去了主动地位。另外,部分供应商资金紧张,拖欠其上游材料、设备款,被起诉后,导致项目承担连带责任,影响了施工企业在当地的市场形象。
(4)过程材料管控不严,导致材料浪费,增加了财务风险。材料成本一直是施工企业财务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常见问题主要有过程采购超总计划,且无原因分析,这样导致材料积压,资金沉淀。例如钢材进场计划不严谨,库存积压严重;木方模板、扣件进场数量远超策划数,闲置在现场,周转率低。同时,物资入库验收不规范,或无验收依据,木方模板的验收无外观、尺寸等记录。此外,项目计划外采购零星材料,且涉及的数量多、价值高,给项目增加了很大的财务成本。此外,对于废旧的钢材、木方模板管理不严格,随意堆放,没有及时处置,导致项目财务成本增加,减少了项目效益。
4 新形势下建筑施工企业财务管理的应对措施
(1)加强业主资信调查,避免流于形式,从源头上规避财务风险。项目承接时,不应该只追求合同额的大小,还要考虑产值转化率、资金回收。因此针对业主资信,应从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进行全方位的调查。宏观层面包括业主所处区域经济发展情况以及产业的情况。例如区域经济指标呈现上升或下降趋势,当地近年来通货膨胀趋势、就业率、劳动力供给情况,当地支撑产业,即各类分包,是否达成价格联盟,是否有较强的议价能力,业主是否与本地分包有良好的合作关系等;业主所在产业是处于成熟期,还是衰退期等,是面临一片“红海”还是一片“蓝海”。同时,仔细研读政府相关产业政策、税务政策,把握产业发展趋势。微观层面研究该业主在市场中的竞争地位,包括短期与长期偿债能力、运营能力、发展能力以及市场占有率、在行业中的地位,是否发生过票据到期不能承兑等情况。因此,充分全面的业主资信调查是施工企业发展的“第一粒纽扣”,必须系好、系牢。
(2)施工前,认真编制项目财商策划,定下项目发展战略方针,以免过程管理失控,增加财务风险。①项目层面,由项目管理人认真分析业主合同各个条款,识别合同中的主要风险点、亏损点、盈利点、创效点,有针对性地进行规划。例如规避风险点,降低亏损点,提高盈利点,放大创效点。同时,对未来施工中的分包管理、法律纠纷、签证索赔、关系协调等进行科学的策划。②公司层面,组织专业人员对项目策划进行评审,例如按同类业主、同类合同、同类施工内容,进行横向和纵向分析对比,避免已发生过的损失,推广成功的方案,确保策划“可用”“好用”。同时,当外部经济环境发生变化时,比如签订了补充协议,主材价格发生大幅波动,及时调整财商策划,保证其有效性。
(3)加强对劳务分包、材料设备供应商的资质、实力考察,建立优秀分供商名录,同时淘汰不合格分供商。与下游分包签订合同前,可以先去其本部考察、交流,进入车间观看其材料制作、仓储、运输等流程,留意过程中是否存在不合规或者安全隐患。对于设备租赁分包,应实地检查其设备性能、新旧程度、折旧年限以及该设备的产权情况,比如是否被抵押等。也可以去参观与之有合作的项目,了解其合同履约能力、现场施工组织能力、是否有大量返工维修情况,是否发生安全事故等。可以借助大数据、天眼等网络平台,查询其是否有法律纠纷,是否有股权、出资纠纷等问题。同时,在合同中明确约定施工质量要求、进度、材料规格与质量、奖罚措施。按照合同约定及时收取下游分包的履约保证金,以免其不遵守合同约定,或不按照项目计划组织生产,提供材料设备。合同签订完,分供商进场施工后,及时与其办理验收、对账、结算工作,如有质量问题,明确双方义务。如由其承担责任的,在当月结算书予以扣款,切勿等到办理最终结算时再去划分义务,以免时间过长、资料丢失,难以达成一致,导致最终结算难以办理,给项目造成财务损失。
(4)加强过程材料管控,从采购、验收入库、领用出库,都按制度严格要求,降低材料积压、浪费情况,减少资金占用。采购前,项目部应该结合财商策划,认真制订物资需求计划,并分解到月度需求,确保采购按计划进行,避免随意采购、超需求采购,这样可以安排好资金,防止材料积压。材料进场后,应组织相关人员仔细验收,查明材料规格、型号,是否与合同约定的质量一致,能否满足施工需求。如果发现残次品,应及时退还,并在对账、结算中及时扣款。同时建立资产盘活系统,将公司各个项目闲置材料集中管理,闲置材料可以及时调拨至需要的项目,减少材料闲置,低价处置。
5 结语
建筑业是完全竞争行业,面对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施工企业没有垄断优势、没有垄断资源,且潜在进入者多,合作方讨价还价能力强,产业内部竞争日趋激烈,利润空间不断被压缩。因此,施工企业只能依靠改善管理,提高抗风险能力,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发展、壮大。施工企业财务管理的优劣,直接影响到项目的生存,加大财务管理,确保企业健康持续发展势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