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隔离”之下做好“暖服务”
2023-01-09李晴虹
■文/李晴虹
泉州突发疫情。泉州市人社局紧急召集了一支由17 名党员组成的先锋队,全天候封闭进驻中远名城小区。我是17 名党员之一,成为小区4 号楼的“楼长”,负责对接35 户113 名居民。
说是“楼长”,在社区工作人员被隔离、小区物业缺位的情况下,需要的却是“七十二变”:既是穿梭楼栋、上门核酸检测的“引路人”,也是顶风冒雨、打通最后一公里的“搬运工”;既是日夜值守、护一方平安的“保护伞”,也是接力接棒、买药送医的“平安桥”;既是政策解读的“宣传员”,也是聆听群众心声的“回音壁”。
先锋队里仅有3 名女同胞。出于对女同志的照顾,组织没安排我们轮值晚上12 点到次日早上7 点的大夜班,故我们女同胞在做好白班工作时,也自觉担起了每晚12 点前的夜班值守,负责小区巡逻、运送物资和处理各类突发应急事件。
今晚,风雨交加。我正在小区值夜班,周围的帐篷突然被吹飞,翻过两米高的铁栅栏,挂到了街边的路灯上。我赶紧联系街道,组织人员处理。突然又接到消息“6 号楼一个两岁多的男童不慎误吞硬币!面色发紫,必须尽快送医检查!”情况危急,偏偏封控区的工作用车正在运送物资,无法及时赶回。一筹莫展之际,我瞥见封控区卡口停着两辆第三方平台配送物资的面包车,赶紧上前说明情况,车主同意将其中一辆借给我们。男童被送到附近的人民医院就医。然而,因为从封控区来,男童一家健康码均为红码,入院流程繁琐复杂,我全程说明情况,协助办理。所幸,检查结果无大碍。家长连连对我表示感谢。
回到小区,已是深夜11 点多,没来得及休整几分钟,我接到任务:一车生鲜食品抵达卡口,需连夜送到居民手上。时不我待,我又投入新一轮的工作中……
新冠疫情来势汹汹。利用支援抗疫工作的间隙,我通过电话与社保中心领导联系,第一时间对外发布了社保业务办理“不见面”倡议书,引导参保对象通过“不见面”方式办理社保业务,同时统筹协调人员提供线上业务办理和电话延时服务。然而,随着封控、管控区域的增加,业务经办人员陆续被封控,线上业务办理已无法保证。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发挥好社会保障在应对疫情方面的积极作用”的重要指示精神,我召集大家连夜协商对策,通过筛选排查确定可以返岗人员,立即与所属社区、街道协调沟通,办理人员返岗手续,确保业务经办不间断、咨询服务不停摆。经过几天马不停蹄的协调沟通,得知4月份养老金可按时发放,我心里的一块大石头才算放下。
白天听到消息说今晚可能会解封,下午得空,找了个有水龙头的地方,给跟我一同奋战了一个多月的“战友”——电动车做个彻底的清洁。仔细擦拭它每个地方,瞟了眼屏幕上的公里数——好家伙,在小区这一个月的骑行已近800 公里!
晚上8 点多,滨海酒店解封、东美社区解除管控的消息传来。那一刻,我的心情很复杂:激动、喜悦,还有些许不舍。放下手头的事赶到封控卡口,看着正在被拆除的铁皮围栏,鱼贯而出的居民,我知道,2022 年的春天注定不平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