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普惠金融与科技创新融合发展,助力制造业转型升级
——以潍坊市为例

2023-01-09邵苗苗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22年11期
关键词:潍坊普惠金融服务

邵苗苗

(山东经贸职业学院,山东 潍坊 261011)

1 引言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着力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强调了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带来的巨大影响。通过促进科技与金融深度融合发展,增强科技和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我国科技金融体系在支持服务制造业转型升级方面取得了颇多成绩,但与全球制造强国相比在助力实现制造强国战略方面仍有薄弱环节。当前国际国内环境更加复杂严峻,给制造业平稳运行带来更大挑战,从中央到地方都在千方百计助企纾困。在此背景下,研究普惠金融和科技创新融合发展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促进作用,探索创新金融与科技创新的高效融合方式,为普惠金融、科技创新、制造业协调发展提供一定参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 普惠金融和科技创新融合发展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影响

2.1 科技创新促进普惠金融发展助推制造业转型升级

科技创新促进了普惠金融的进一步发展,尤其是数字普惠金融通过互联网降低了获得金融服务的门槛,为中小微企业提供便捷有效的金融服务。得益于互联网、信息技术、移动支付等科技的高速发展,金融服务可以有效打破地域限制,使更多的人能够享受到金融服务,有效缓解企业的融资约束,使得金融服务惠及经济不发达地区、偏远地区,更好地服务“长尾”客户,为当地制造业发展注入活力。

科技创新提高了金融发展水平,突破了空间和时间约束,拓宽了金融服务的领域,借助互联网,使得金融能够服务于一直存在融资困境的小微企业,进而促进生产制造环节升级,进一步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

2.2 普惠金融激励科技创新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

普惠金融作为一种特殊的金融工具,它的发展极大地拓展了传统金融服务的广度和深度,对创新产出的促进作用明显。制造业转型升级过程中,技术创新能够整合现有资源,研发新产品,创造新产品价值,控制成本下降,增加企业效益,提升企业竞争力。普惠金融平台借助现代互联网信息技术手段更深入全面地挖掘企业信息,能够有效解决与企业之间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提高金融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数字普惠金融具有强大的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信息筛选能力和风险识别能力,大幅减少企业风险评估的成本和交易成本,间接促进制造业企业的创新活动。制造业企业融资难度和融资成本都有所降低,制造业企业可以将更多资金投入到研发新技术,提升了企业新技术创新及研发能力。

金融发展能够有效刺激制造业企业提高技术创新能力,一项关键技术创新成果能够成就一个新型高技术产业,而新型高技术产业又能通过技术扩散来带动相关传统制造业的进一步发展,创造出新的高附加值的产品,使得技术创新对制造业产业转型升级的促进效应放大数倍。同时技术创新能够促进某一地区主导产业趋向多元化,甚至对整个地区主导产业的发展方向产生重大影响。普惠金融激励科技创新发展,二者共同服务实体经济,促使各行业开发新型产品与服务,加速了信息知识的共享,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推动制造业技术水平发展创新。

3 制造业转型升级面临的挑战

3.1 融资约束角度

3.1.1 中小微民营制造业企业贷款期限较短,难度较大

虽然银保监会近期出台的文件要求商业银行的贷款逐渐增加对中小微企业的比例,但是中小微民营制造业企业融资难问题仍然存在,金融资本未有效支持实体经济,很多企业因为拿不到银行的贷款而导致破产。制造业企业所在的产业链条较长,金融机构发放贷款时会考虑该企业的上游及下游企业的经营状况,产业链上的每一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影响银行贷款的及时审批发放,银行为减少不确定性风险缩短制造业企业的贷款期限。

3.1.2 金融机构对于制造业转型的投资兴趣不高

金融机构在引导客户进行股权投资时,倾向轻资产企业以及服务型企业,对重资产的制造业兴趣不高。金融机构对于制造业的贷款要求大多是抵押贷款,而企业可用抵押物估值不高,导致大量制造业企业融资较为困难,只能内部筹资或选择民间高利率贷款,错过转型升级的最佳时机。要让制造业企业真正沉下心去钻研技术,需要提振金融机构对高端制造业的信心,减少贷款限制,加大贷款额度。对于创新需求更高的高新技术产业而言,如果所需融资未得到满足,势必会降低其创新意愿,增加创新投资成本及投资风险,抑制了高新技术创新,新兴产业形成缓慢,主导产业更迭困难,进一步削弱高新技术产业对生产性资源的吸引力,最终导致产业增长态势缓慢。

3.1.3 金融资源投放与制造业企业需求不匹配

金融机构与制造业企业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金融机构担心制造业企业的经营不确定性,有可能经营不善无力偿还贷款,形成坏账。银行为了规避风险,倾向于国有大型企事业单位和垄断性企业,中小微企业、创造型企业难以获得融资,最终造成国有企业、垄断性企业融资资金富足,中小微制造业企业未能有效得到金融支持的局面,金融资源的集中投放、错配等问题普遍存在。

3.2 技术约束角度

3.2.1 创新意识不高

制造业企业普遍存在追求短期利益倾向,企业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研发成果不多,汽车、电子行业、软件等主要产品领域没有掌握核心技术,限制了其培育创新力的热情。高层管理人员缺乏国际企业的管理经验,创新意识不高,内部未建立起有助于培养创新力的企业文化。

3.2.2 关键技术的创新能力不足

随着5G 等智能产业的发展,很多中小型制造企业的数字技术和业务融合创新能力不足,企业设备网络化改造以及对新技术的应用推进较慢。制造业对人才吸引力较弱,中小企业难以提供具有竞争力的薪资待遇,无法激发人才的创新活力。创新是制造业发展的关键,当前部分制造型企业缺乏创新意识,认识不到位,创新能力较弱。

4 科技与金融融合发展服务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潍坊实践

4.1 潍坊制造业发展现状

制造业是潍坊这个地级市经济发展的“基本盘”、高质量发展的“主战场”。全国41 个工业行业大类中,潍坊有37 个,具有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的全部31 个制造业行业。工业和信息化部直属单位赛迪研究院赛迪顾问发布的《先进制造业百强市(2021)》显示,潍坊位于百强市榜单的第41 位。2021年山东省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名单中,潍坊共有单项冠军示范企业17 家、单项冠军产品13 家,在入选数量上位居全省首位,成为当之无愧的制造业单项冠军“第一城”。

潍坊制造业总量约占山东省的十分之一,居全省第二位;2021年规模以上企业营业收入8 755 亿元,居山东省第二位。潍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的比重达到54.9%,形成了动力装备、高端化工、食品加工3 个过千亿级产业集群,有9 家骨干龙头企业营业收入过百亿元。全市80%以上的大中型骨干企业建立了自己的研发机构。现有高新技术企业1 002 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到54.9%。“十三五”期间是潍坊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制造业整体水平稳固提升,但是企业数字化智能化程度不高、企业整体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仍然存在,急需解决。

2022年潍坊将发展先进制造业摆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列入了市委“一一二三四五”基本工作思路的“两大主业”之一,深入实施制造业强市战略,加快提升发展能级。潍坊制造业正走上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全力争创“国家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试验区”,力争打造成全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样板城市,全面叫响“全国制造业看山东,山东制造业看潍坊”品牌。“十四五”时期是潍坊制造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未来几年需要进一步强化创新引领、产业集群、数字赋能三大支撑,全力培育一批国内外有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和知名企业,整体提升制造业集群发展水平,进一步增强潍坊制造业核心竞争力。

4.2 潍坊金融+科技助力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主要做法

4.2.1 持续加大制造业领域的金融支持力度

为推进科技创新与普惠金融深度融合,潍坊市科技局通过科技成果转化风险补偿贷款、科技成果转化贷款贴息等,着力为科技型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题,助力企业发展壮大。2021年累计为企业备案风险补偿贷款337 笔、11.76 亿元。为支持制造业发展,潍坊市各银行确立了“制造业金融服务年”“制造业金融服务提升年”“制造业金融服务深化年”3年专项行动,通过一揽子金融服务,持续加大制造业领域的金融支持力度,重点支持具有前瞻性、战略性的重大技术攻关项目、科技示范工程及“卡脖子”技术突破。

4.2.2 聚焦“供给需求匹配”,提高服务质效

推出专属产品组合包,为制造业企业提供“信贷+非信贷”“商行+投行”“融资+融智”的综合金融服务。推出设备购置绿色贷款,在适用客户、业务手续、利率水平、审批时效等方面进行创新简化,满足优质制造业企业因减碳、节能、增效而产生的设备购置等方面的金融需求。将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单项冠军”“瞪羚企业”等优质客户群纳入制造业企业“白名单”管理,建立制造业企业重大项目库,抓项目信息源头、有序跟进,向实体经济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提供资金支持。开通对制造业企业的业务受理“绿色通道”,把金融服务提质增效与金融产品创新深度融入乡村振兴战略中。围绕高端装备、精细化工、医养健康、退城进园等重点领域倾力扩大信贷投放,有力推动了一批大项目、大园区、大平台的落地建设,有效促进了重点行业产业结构调整升级。

4.2.3 各金融机构创新思路优化服务

积极推行“金融管家”服务模式,从之前的“单一业务”转变为“多样定制”,组织各金融机构业务骨干下沉到社区、园区和商圈一线,在做好信贷服务这一传统业务的同时,帮助企业做好财务管理、股权激励、企业挂牌等工作,加大金融服务企业全生命周期力度。例如,潍坊昌邑市的“金融管家”服务模式在2021年北孟镇、龙池镇试点的基础上,依托先进制造业产业链重点围绕“四个打通”“三个联动”开展金融管家工作,目前已围绕机械装备产业链开展工作。

5 普惠金融和科技创新融合发展助力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举措

5.1 继续推进数字金融发展

当前我国各地相继制定了金融政策,保障中长期制造业转型升级计划的顺利进行,建议继续完善相关政策,尤其是数字金融方面的法律法规。根据制造业的发展情况匹配不同的数字金融模式,发挥数字金融的最大效用。对制造业企业的抵押方式转变为动产抵押,担保物或者是抵押物可以是存货、应收账款等流动性较强的流动资产,这样就降低了制造业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贷款门槛,贷款难度的下降增加了制造业创新的信心。数字金融还能够利用先进技术手段及自身强大经营网络聚集各类社会资金,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

5.2 构建“产业+科技+金融”生态

科技与金融深度融合是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能够提高金融服务“含金量”,激发科技创新活力。科技、金融、财政、税收等制造业发展保障部门各自统筹科技金融资源,出台制定促进科技、产业、金融融合创新发展的政策,形成制度、政策、执行之间的合力。大力发展供应链金融,增加知识产权贷款、保险贷款金融创新服务。充分利用科技产业基金与科技产业金融,着力构建“产业+科技+金融”生态,实现三者深度融合。

5.3 破解各类约束,释放转型升级新活力

破解融资约束需要进一步深入发展普惠金融,鼓励民营资本以参股金融机构等多种方式进入金融领域。各类金融机构积极探索科技金融创新,探索设立科创金融服务专营机构,服务制造业企业的创新发展需求。鼓励金融机构实行差别化的信贷政策,积极创建多层次金融体系和信贷担保体系,对有竞争力的传统制造企业,继续给予信贷支持,释放转型升级新活力,充分发挥资本市场作用,鼓励支持更多企业走上市之路。

破解环境约束主要是大力发展绿色金融,引导制造业节能减排、降耗治污,更加有效地通过资金形成、导向机制遏制传统制造业仍然存在的高能耗、高污染的情况,加快制造业绿色、低碳发展,驱动制造业转型升级。

破解技术约束主要是科技金融助力,顺应制造业集成化、智能化趋势,制造业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发展,加快传统制造业信息化步伐,更好适应市场需求,通过创新提高市场竞争力,最终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

猜你喜欢

潍坊普惠金融服务
“三农”和普惠金融服务再上新台阶
让金融服务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
探索节能家电碳普惠机制 激发市民低碳生活新动力
协力推进金融服务乡村振兴
前海自贸区:金融服务实体
“筝”艳潍坊四月天
日照银行普惠金融的乡村探索
农村普惠金融重在“为民所用”
四月春光看潍坊——潍坊“三大盛会”侧记
金融科技助力普惠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