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23-01-09陆家军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22年11期
关键词:内审独立性审计工作

陆家军

(南京市秦淮国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南京 210001)

1 引言

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特别是企业集团的出现,产生了内部分级管理,企业最高层需要通过内部审计等手段,查错防弊、监督和评价各层级的经营管理绩效。随着我国全面加入WTO 以及推进国内国际经济双循环,企业越来越多地面对来自国内外具有国际先进水平企业的竞争,我国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的原动力,通过对包括内部审计在内的国际先进企业管理技术的学习和应用,使我国企业的内部审计得到了较快发展。

2 内部审计的含义和特征

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它通过运用系统、规范的方法,审查和评价组织的业务活动、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适当性和有效性,以促进组织完善治理、增加价值和实现目标。内部审计具有以下特征:

第一,服务内向性。在本单位主要负责人领导下进行工作,只向本单位领导负责。第二,相对独立性。审计工作需具有独立性才能做到客观公正,而内部审计机构及人员都是单位内部的,这就形成了内部审计的相对独立性。第三,范围广泛性。内部审计主要为本单位经营管理服务,这就决定了其审计范围相应会涉及本单位的各个领域。第四,程序简化性。审计程序主要包括计划、实施、报告和后续跟踪4 个阶段,在开展内部审计工作时,各阶段工作可相对简化。第五,实施及时性。经领导审批的年度审计计划,以及领导安排的临时内审项目,因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都是本单位的,可及时实施。

3 设立和加强内部审计对我国企业的重要性

企业内部审计一方面是通过查错防弊、风险识别、评价和应对,在加强企业内部管理、监督各项制度计划贯彻情况、监控财产安全、揭示经营管理中的中高风险点和薄弱环节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及时制定相应的程序对风险进行管理,保障财产安全。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维护企业财经法纪和提高效益,更需要内部审计发挥其不可替代的作用。

另一方面,现代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产生了委托和受托代理关系,所有者为了实现股东价值最大化,降低委托代理成本和防范委托代理的道德风险,必须加强监督和管理,需要越来越多地深入内部控制系统的监督、经济项目的评估、经济效益的评价和经济责任的认定等领域,成为企业的领导经济评价和决策的重要“参谋”,促进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加快培育出具有一流管理水平和国际竞争力的企业。

4 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4.1 领导认识不足,思想上不够重视

我国内部审计的发展起步较晚,自审计署2003年初颁布《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我国内部审计才开始步入规范化,领导对内部审计的认识滞后和不足,致使国有企业极少有主动设立内部审计部门的,基本是源自政府主管审计、财政或国有资产监管的部门自上而下的行政命令,企业应上级要求而设立内部审计部门,不少领导思想上不重视,往往只是在党办、综办或企管部下增设内审室,象征性地安排1~2 名专职或兼职内审人员,每年的内部审计工作计划是应上级考核内审项目数量而倒逼产生;一些民营企业的领导,因企业的核心岗位由其自己及家族成员或亲信担任,认为是“自己审自己”,没有必要。

4.2 组织机构设置不尽合理,独立性先天不足

我国内部审计制度自建立以来,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不尽合理,有关资料显示,有比较规范在董事会领导下设立独立内部审计机构的,也有在董事长领导下,与纪检、监察、党办综办合署办公的,或在总经理领导下,与法律企管、财务部门合署办公的,甚至有把内部审计和财务放在一起,受同一个分管领导(总会计师、财务总监或副总经理)在组织、业务和行政上的管理,内部审计部门的设置不合理、与其他部门合署办公、相互兼职等,其独立性都会很受影响,设立的层级越低,独立性便越差,此时内部审计难以发挥出真正的、令人信服的监督、控制和评价等作用。

4.3 职能定位不恰当

在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今天,企业之间的分工越来越细,专业性越来越强。购销双方获取商品市场价格、产品质量和使用效果等信息的不对称导致销售方经常虚高报价,同时有些企业为了生存和发展,甚至不惜采用商业贿赂等非法手段来拓展销售,其最终必然是通过虚高的销售价格来获取回报,企业领导对采购环节是否存在价格虚高问题产生忧虑,要求内审部门对采购价格进行跟踪监管,因采购业务量大,内部审计人员因此陷入日常的市场询价和核价业务之中。内审人员大部分时间被用于琐碎的价格监督,导致内部审计其他的工作很难正常开展,更谈不上履行其内部评价等职能。

4.4 人员素质良莠不齐,难以满足企业的需求

我国大中型企业在内审岗位的招聘或任命要求的学历层次较高,理论基础较扎实,但广大中小企业,特别是中小民营企业,往往是在财务岗位人员获取企业高管信任后,因年龄偏大、学历较低等,不能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转任内部审计岗位的,理论基础较薄弱。同时,我国内部审计的理论研究滞后,2003年中国内部审计协会才陆续发布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具体准则和实务指南,2013年又全面废止,颁布了新的内部审计准则体系,企业对准则的学习相应滞后。

在业务素质方面,仍有相当多民营企业习惯将相对业务素质较高的财务人员放在财务部门,极少招聘审计专业人员专职审计,造成了民营企业高水平的内部审计专业人才缺乏,相对而言,国有大中型企业内部审计专业人才较多。人员素质良莠不齐,总体上内审人员理论和业务水平仍较低,难以满足企业的需求。

4.5 审计范围受限

目前企业内部审计大多是以已发生的事项为被审计对象,重点审查其会计资料和财务成果的客观、真实、合法性,企业的财产物资是否发生短少、入账报销的真实性和是否存在越权审批等,目的主要是差错防弊,内部审计工作限于事后审计,而对企业内部控制体系中的风险识别和评估、经济业务和操作流程的经济性、效益性评价几乎很少涉及。

在一些制度不健全的民营企业里,具体审计项目往往是企业实际控制人(或称老板)来启动,内部审计是老板让审什么,就审什么,老板未安排审计的领域,一般不会触及,同时内部审计人员也存在“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和“审不出问题会不好交差”的思想,审计范围受到人为的限制。

4.6 审计方法落后

企业的规模和经营模式在市场经济中不断发生变化,审计方法也应随企业审计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已从最初的账项基础审计,经历了制度基础审计、传统风险导向审计,发展到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把“重要性”和“审计风险”理念贯穿于整个审计过程,将有限的优质审计资源配置给重要的、中高风险的领域和对象,实现理想的审计效果和效率,但我国目前大多数企业的内部审计尚处在账项审计的基础阶段,风险导向审计等方面还有待加强。

使用计算机和审计软件辅助审计工作,是改善审计手段、提高审计效率、审计降本增效的有效方法,而企业的内部审计大多还停留在经验估计、手工操作阶段,极大地影响了审计的效率和效果。在审计抽样时,内部审计随意性较大,往往一味简单地采用随意抽样,这样便很难完全无偏见地选取样本,由此推断整体误差时风险较大。

4.7 审计质量难以保证

由于我国内部审计起步晚、企业内部审计人员配备不够、素质较低等,很多企业并没有建立和完善内部审计分级复核制度,内部审计项目的质量完全取决于审计执行人员,如有工作疏忽导致的错误,因缺乏复核程序,审计质量难以得到保证。

当然,前文所述的独立性缺陷,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素质良莠不齐和审计方法落后等因素,也会对审计质量产生不利影响。

5 解决问题的对策

5.1 转变观念,自上而下地重视企业内部审计

加强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是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强化内部控制的重要举措。我国内部审计事业的发展,首先政府主管审计的部门要加强宣贯,国企应发挥排头兵的作用,国有资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将国企的内部审计工作纳入考核;其次,内部审计又毕竟是企业的内部事务,企业是推动该事业发展的主体,只有企业最高决策层领导转变对内部审计的认识,积极响应,才能改善内部审计的工作环境,有利于促进内部审计的工作开展和提高审计质量。高质量的内部审计工作又反向促使企业自上而下地更加重视内部审计,对内部审计的发展形成关键推动力。

5.2 理顺行政隶属关系,改善企业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企业内部审计机构一般分为隶属总会计师(财务总监、分管财务副总)、总经理、董事长和董事会管理几种,其行政隶属层级越高,相对独立性越强。内部审计部门行政级别一般应高于其他职能部门,不能将内部审计和财务同受分管财务的副总经理或总会计师领导。为保证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应尽可能地不与其他部门、特别是与财务或业务部门合署办公,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内部审计对企业经营及管理工作的监督和控制作用。

5.3 正确地对企业内部审计进行职能定位

内部审计的职能分为监督、控制、评价和服务。集团公司可整合内部审计和子公司监事职能,由内部审计人员担任子公司的监事长或监事,依《公司法》履职,列席子公司董事会等相关重要会议,便于全面了解和掌握子公司的经营管理情况,实现常态化监督和重点项目化监督相结合。同时,应改变目前的以经济监督为主要职能的状况,将评价职能上升为内部审计的重要职能。经济评价职能的主要内容是评价被审计单位的决策是否科学合理、计划方案是否可行、经济运行是否达到既定目标、资源利用投入产出的绩效,评价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合理、完整与有效性等,从而提出针对性的意见建议,促进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提质增效,“有为才有位”,这样才能根本改变不被领导重视的状况。

5.4 提高理论和业务素质,组建内部审计专业人才梯队

首先,应在内部审计机构人员的招聘环节提高准入的门槛,优先选用具备审计专业的高学历人才,优化内部审计人员的学历和知识结构;其次,在企业集团内外部遴选规划设计、工程造价、企业管理、法律金融以及计算机等方面的专业人员,充实“内部审计人才库”,组建内部审计人才梯队,改变内部审计主要由财会人员构成的现状;最后,加强内部审计人员的培训、学习和考核,通过继续教育、鼓励参加CIA 考试等方式,加强内部审计人员的理论和业务技能的学习,实行内部审计人员绩效考核等制度,为内部审计人员创造学习条件、考核激励和晋升通道,锻造出高素质的内部审计队伍,适应企业高质量发展。

5.5 与时俱进地改进内部审计的方法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要求内部审计人员通过对企业内部控制体系中的风险识别和评估,将审计资源分配到最容易导致审计失败的领域,并通过对审计风险的全面控制来实现自己的审计目标,应根据本企业实际的业务性质、资产规模、领导的期望值等,合理确定“重要性”水平和把握可接受的“审计风险”,提高审计的效率和效果。

我国已逐步迈进知识经济和信息化的时代,“电子商务”和“无纸化办公”给会计系统带来了一场全方位、根本性的变革。企业内部审计也要与时俱进地采用新技术、新手段、新方法,积极开发或利用计算机审计系统,探索网络审计,使审计技术手段由手工操作为主逐步向利用计算机和信息网络为主转变。

5.6 建立和落实项目质量控制复核制度,确保审计质量

建立内部审计报告的分级复核制度,明确规定各级复核的要求和责任,规模较小,内部审计机构垂直化设置、审计人员较少的企业可以建立项目经理复核—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复核的2 级复核制度;而规模大、内部管理层级多、内部审计机构分层设置、审计人员较多的企业可以建立项目经理复核—本级内审部门负责人复核—集团最高审计机构负责人或总审计师复核的3 级复核制度,各层次复核的内容不尽相同,从低层对审计计划的落实、审计过程及底稿、重大判断、拟出具报告措词等具体翔实的复核,到最高层的对独立性、特别风险、重要性、意见分歧及解决等的宏观方面质量控制复核,保障审计质量。

6 企业内部审计在我国的发展展望

企业内部审计发展领先的美国,其内部审计工作范围已不再仅限于财务审计,而是越来越多地深入对内部控制系统的监督、经济责任的认定、经济项目的评价等领域,审查的范围扩大到公司所有业务的经营和管理绩效,形成了管理、经营和综合等审计体系。我国企业内部审计也应学习国际先进水平,逐步实现内部审计由“经济卫士”向“经济评价”和“经济参谋”的职能转变,有效发挥其应有的内向性服务的作用。

我国企业内部审计事业的蓬勃发展,必将有效地提升企业的内部控制和管理水平,有助于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在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经济发展模式下,为实现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地可持续发展、实现“两个一百年”伟大目标而提供坚实、强大的经济支撑。

猜你喜欢

内审独立性审计工作
基于分级审核模式的质量管理体系内审研究
推动内部审计工作数字化的探究
独立品格培养
如何做好高校基建工程跟踪审计工作
培养幼儿独立性的有效策略
浅析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存在的问题及策略
加强工程结算内审的思路
新监管框架下银行的风控和内审体系
关于如何提升计算机审计工作质量的研究
做最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