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有企业财务管理风险分析及防范措施研究

2023-01-09韦崔悦

质量与市场 2022年10期
关键词:部门资金国有企业

■韦崔悦

(广西北投金控投资有限公司)

引 言

经过多年的市场经济体制运行,现阶段的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面对这种市场情况,国有企业中的财务管理应该保持稳定的工作状态,针对企业在市场中的决策和行为进行分析,提高财务管理积极作用。这样能帮助国有企业在实际经营运行的过程中避免财务管理风险,最终提高财务管理水平,促进国有企业发展进步。

1 国有企业财务管理风险分析

1.1 企业相关人员对财务风险认识不足

国有企业在实际运行的过程中,最明显的财务管理风险原因就是企业相关人员对财务风险管理认识不足。这反应了国有企业的管理人员以及财务管理部门中存在的相对落后的管理观念[1]。其实财务管理工作不仅仅是对企业经营提供资金支持和财务往来审核,而且发挥着避免财务风险的重要作用。企业相关人员对财务风险的认识不足可能就会导致国有企业在实际运行的过程中出现资金链断裂、财务决策失衡等严重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直接影响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就算是一些相对较小的财务风险也可能会导致企业经济收入下降或者是市场份额缩小的现象,直接影响的是国有企业的自身经济效益。所以企业相关人员对财务风险认识不足是防范财务管理风险时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1.2 财务风险控制体系不完善

由于国有企业中相关人员对财务风险认知不足,所以在实际的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财务风险控制体系不完善。财务风险控制体系应该是财务管理部门具备的功能体系之一,主要的作用就是对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对可能出现的财务管理风险进行控制和预防。例如企业在财务管理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回笼资金过低或者是企业常备运行资金不足的现象。财务风险控制体系不完善,可能导致企业在出现一定风险以后还对市场进行正常的投资,出现更严重的经济损失后果。财务风险控制体系相对完善,企业出现这种现象以后,财务风险控制体系就会对出现的这些现象进行分析,如果风险程度过高,企业在未来经营活动中应该及时降低投资行为频率以及投资力度,通过这种方式避免因资金问题导致的影响企业经济效益的财务管理风险。

1.3 缺乏明确的财务管理主体

国有企业在实际的经营管理过程中,由于没有明确的财务管理主体,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出现财务管理风险时不能及时做出正确应对,可能导致企业出现损失经济效益的现象,最终影响企业的发展以及进步[2]。在国有企业管理工作中,财务管理部门大多数只是负责财会工作、资金统计工作、还有就是员工薪酬发放工作。但是实际的财务管理工作还具有风险审计、资金审计、风险督查等等功能。这些工作并没有切实的被财务管理工作人员所承担,导致企业出现财务管理风险的几率变大,同时企业在面对财务风险时的处理能力也不足。国有企业缺乏明确的财务管理主体,也会导致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水平质量下降,影响企业的发展进度和质量。

1.4 缺少财务风险控制制度约束

面对企业经营过程中出现的财务管理风险,缺乏良好的财务风险控制制度也是导致风险危害扩大、影响财务风险控制力度、降低企业经济效益的主要原因[3]。由于缺乏良好的财务风险控制制度,可能就会出现企业经营中盲目决策和扩张,导致风险扩大影响企业健康发展。财务风险控制制度能帮助企业在面对财务风险时能最大化降低风险出现的后果。企业一旦在财务管理中出现了较大的风险,通过风险控制制度的实施能降低企业对外投资幅度以及做出正确应对风险的决策。

1.5 财务信息反馈比较滞后

财务信息反馈相对滞后是财务管理部门不能实现风险预估的重要原因。企业中的财务信息是企业在落实投资活动以及决策活动的重要基础。如果财务信息反馈相对滞后,可能会出现两种情况,其一是企业投资决策前不能获得较为准确的财务信息,可能做出错误的投资决策,最终导致企业出现投资风险;其二是企业在面对财务风险时由于错误或者是模糊的财务信息,导致企业选择的方案和策略不能充分满足实际的风险控制要求,不能有效控制风险。

2 国有企业财务管理措施研究

2.1 提高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

提高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能有效降低企业出现财务风险的几率。企业管理者应该结合以前的培训制度和培训内容进行优化,充分认知到现阶段社会中存在的员工风险防范意识问题,针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解决。企业应该重视财务管理人员的培训方式以及培训频率。国有企业可以与国内优秀的财会培训机构合作,搭建桥梁,让员工参加有丰富财务管理经验的管理者的授课,与时俱进,不断的更新知识储备,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对新入职员工进行全面培训,培训的主要内容既有未来工作中需要使用到的工作方法以及业务流程,同时应该加强企业文化培训,帮助员工及时了解企业文化,进而促进员工提高风险防范的意识。企业应该对财务管理工作以及流程进行全面的调查,将以前财务管理过程中由于财务管理人员意识不到位出现的财务问题进行总结,将其编写成典型案例来对新入职的员工进行培训。这样既能够提高员工的风险防范意识,同时也能提醒新入职员工在工作中避免出现相同的失误,给企业造成损失。企业也可以通过与高校中的财务管理等相关专业进行合作,企业提供给高校中相关专业学生一定的实习岗位,高校中的专业教师则提供给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风险防范专业培训,通过这种方式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

2.2 构建完善的财务风险管控体系

构建完善的财务风险管控体系也能帮助国有企业降低财务风险对企业经营管理造成的不良影响。构建完善的财务风险管控体系可以从明确财务管理部门工作职责和构建良好的财务风险管控制度两方面入手。首先就是明确财务管理部门工作职责,企业管理人员应该充分明确财务管理部门中财务信息及时传达、财务信息审核、资金控制以及风险审计等职能。财务管理部门应该保证企业的财务信息能够实时传递到管理部门中,这样管理部门在落实投资活动或者是外部决策时能够根据企业的资金现状来落实良好的措施。内部审计部门应该充分发挥风险审计的作用,现阶段企业使用第三方审计公司来参与内部财务审计工作,第一会增加公司财务信息暴露的风险,同时也会增加企业的额外财务支出。所以企业内部审计部门充分发挥风险审计作用帮助企业管理人员及时认知到企业现存的财务管理风险,从而针对风险落实良好的解决措施,充分促进企业的良性发展进步。明确财务管理部门工作职责以及构建适宜的财务风险管控制度之后,国有企业应该建立监督部门,通过监督部门来提高财务管理的水平和质量,同时监督部门能够切实降低国有企业内部出现中饱私囊或者是其他影响企业发展进步。国有企业的监督部门可以由一名领导牵头,由对财务管理工作以及流程熟悉的工作人员构成,这样有利于监督部门在运行的过程中发现财务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而能提高财务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2.3 加强对国企资金的管理

国有企业中的财务管理部门可以通过加强对企业资金的管理来落实良好的风险审计作用,提高风险防范意识。企业中的财务管理部门可以建立风险审计小组和资金审计小组,针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所有环节进行审计和监督。针对企业与企业之间的资金往来、原料支出以及产品流入市场、利润、资金回笼和外部投资等等活动的资金路线都进行充分的管理。这样做还有一个好处就是能最大化的降低企业经营中出现中饱私囊、谋求私利的现象。需要注意的是,在对企业资金进行监督和审查的过程中,不应该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所以建立风险审计以及资金审计小组时,第一要选择合适的财务管理人员,第二就是要明确小组内部工作的追责制度,如果出现了影响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现象,应该追责到人。通过加强资金的管理,及时发现资金使用过程中的不合理现象,实现对企业经营风险隐患的有效控制,为企业健康、稳定发现奠定良好的基础。

建立健全的资金集中管理制度,资金集中管理能明显增强国企资金管理的有序性和科学合理性。在传统的国有企业中,正是因为缺乏完善的资金集中管理制度,才容易出现资金来源和支出不清甚至坏账的现象。因此一定要建立良好的资金审批集中管理制度,通过这种方式对国企资金管理进行全面的优化。首先可以从完善资金审批流程进行优化,国有企业的资金使用一定要通过系统的规范的审批流程进行实用,为了避免在实际资金使用过程中出现较为紧急的情况,可以适度制定一定的紧急预案。在对资金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坚决杜绝越权审批和拖沓的现象,提高企业资金使用的合理性。其次就是要明确个人的管理职责,在落实资金全面集中管理的过程中,一定要保证将相关责任落实到个人,这样能减少越权审批的现象,同时也能有效的提高资金管理的安全性,降低资金在管理和使用过程中的风险。最后就是相关财务印章以及票据必须要进行全面和严格的管制,集中到一个管理职责中,避免出现印章和票据被盗用的现象。

2.4 明确财务管理主体

针对上文所阐述的财务管理主体不明确问题,可以通过划分财务主体工作职能明细来进行修正[5]。财务管理主体工作的主要目标应该是针对企业之间的资金往来、发票登记、财务资金使用目标以及使用效果等方面进行管理。在现阶段会计制度以及税收制度背景下,财务管理主体应该明确国家对于企业类型的相关政策,提高预算管理以及成本成本管理落实的效果。企业管理人员通过明确财务管理主体职能来帮助财务管理主体实现较好的管理水平。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主体能够直接针对企业管理层或者是控股人员进行负责,这样能帮助财务管理主体充分落实自己的职能,实现较好的工作效果和水平。在开展预算管理工作时,财务管理主体应该了解所有职能部门的工作情况,针对各个不同部门的工作情况来制定相关的预算管理目标,进而在原有的预算基础上进行增加和削减。对于工作效果较低同时对企业发展影响较低的部门,应该及时削减预算支出,这样能显著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促进企业提高财务管理风险防范的水平。

2.5 完善财务信息化管理系统做好内控工作

最后就是在我国信息技术发展的背景下,国有企业应该引进先进的信息化财务管理平台,通过信息化系统平台来实现良好的内部控制效果。通过财务管理信息化平台帮助财务管理工作人员有效提高工作质量和信息传输效率。财务管理人员通过系统操作及时收集各个部门的财务信息,提高财务管理工作人员工作的质量和效率。需要注意的是,国有企业在引进信息化财务管理平台时应该建立功能强大的防火墙系统和数据保护系统,企业的财务信息关乎企业发展的核心,设置防火墙系统和数据保护系统能有效避免互联网风险和内部数据信息泄漏的风险,进而在提高财务管理工作质量的同时,充分落实风险防护效果。比如说国有企业在预算充足的情况下能够建立防火墙系统和物理防护机房系统来实现对系统数据信息的双重保护,其中防火墙系统主要的工作目标就是针对互联网外部的攻击进行抵御,从而保护信息系统中的信息安全。而物理防护机房应该建立良好的管理制度,比如说对物理机房的钥匙数量进行限制。这样既能够降低由于机房内部环境导致数据信息丢失或者是损坏的现象,同时也能降低硬盘取用过程中出现信息泄露或者是硬盘损坏的现象。如果国有企业的预算不足的话,那么相关技术人员就能将防火墙系统建立在国有企业管理系统的内部,这样财务管理系统就不能和外界的互联网信息进行接触,从而能够显著提高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和数据稳定性。在落实这一步的过程中,需要技术人员注意的是,应该将主要的安全保护措施以及设备安装在财务信息管理系统和企业管理系统的数据交换处,这样既能降低建立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成本,同时也能有效的提高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安全性。

3 结 语

总而言之,在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今天,国有企业应该充分重视财务管理工作及财务风险的防范,结合现阶段企业中出现的问题使用信息化的财务管理手段、明确财务管理主体以及制定相关制度等方法来帮助企业获得良好的风险防范效果,最终促进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收获良好的经济效益,促进企业发展进步。

猜你喜欢

部门资金国有企业
联合监督让纪检部门不再单打独斗
新时期加强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思考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国有企业加强预算管理探讨
如何做好国有企业意识形态引领工作
102个中央部门公开预算过“紧日子”成关键词
完善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