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培训减缓相对贫困的机理及实现路径
2023-01-08郝二虎
郝二虎,胡 凯
(1.湖北经济学院 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武汉 430205;2.中南民族大学 经济学院,武汉 430074)
一、引言
随着绝对贫困的消除,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作用机制”。在欧美发达国家,职业培训一直是解决相对贫困的重要手段。阿玛蒂亚·森(2002)[1]和Townsend(1979)[2]都认为教育在反贫困中具有关键作用。从我国近年的反贫困政策来看,职业教育在反贫困中的作用一直受到中央高度重视。201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指出要大力开展职业教育脱贫,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意见》继续强调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对帮助农村脱贫人口向更加美好生活前进的重要作用。消除绝对贫困是要解决生存问题,而减缓相对贫困是要解决发展问题,因此,减缓相对贫困的关键在于对贫困人口赋能,使其拥有自我发展的能力。贫困人口如果拥有一技之长,就将拥有“造血”能力,将更有利于其自身长远发展,进而摆脱贫困。职业培训的目的就在于赋予贫困人口技术与技能,其对减缓相对贫困具有重要作用。基于此,全面深入地揭示职业培训对相对贫困的作用机理,对构建合理的政策体系减缓相对贫困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治理相对贫困,必须要理解其内涵。学界对相对贫困的内涵进行了丰富的研究。Townsend(1979)首次提出相对贫困概念,他认为相对贫困指人们低于社会习俗或主流社会所提倡的中位生活水平,最终被排斥在正常生活方式和社会活动之外的一种状态[2]。阿玛蒂亚·森(2002)认为相对贫困是可行能力的剥夺[1]。一般而言,相对贫困具有相对性、多维性、动态性、主观性、长期性和不平等性等特征[3~6]。迄今为止,学界一致认为教育的剥脱是导致相对贫困的关键原因。
由于存在上述共识,学界对教育减缓相对贫困的机理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索,这些成果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教育减缓相对贫困的作用路径。一般认为,教育能够提升人力资本,增加贫困人口市场竞争能力,进而获取较高的报酬,从而摆脱贫困。Schultz(1965)认为教育能增加穷人人力资本,是反贫困的重要手段[7]。Becker(1964)证实了教育培训可以提高人力资本,进而增加劳动者的收入[8]。阿玛蒂亚·森(2002)认为可行能力不足是贫困的根源,主张通过教育来提升贫困人口的可行能力[1]。Townsend(1979)也认为教育的剥脱是导致家庭陷入相对贫困的重要原因[2]。还有学者认为,家庭教育投入能够提升其社会资本,使家庭获得更多的社会网络支持,从而提高其生产效率,增加经济收益[9]。然而,有些学者认为可能存在“教育致贫”[10~13]。这种观点认为教育可能会增加贫困家庭的直接经济负担和机会成本,从而使其掉入贫困陷阱。二是对教育减缓相对贫困效应影响因素的探索。职业教育反贫困的效果可能受到下列因素的影响:职业教育的投入力度[14];职业教育内容的针对性[14~16];职业教育培训的技术方式[15~17];贫困人口参与的积极性[15~16]。
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学者们提出了增强教育减缓相对贫困效果的政策建议:一是构建服务全民的终身教育体系;二是实施针对欠发达地区的教育政策;三是健全多元主体协同参与的教育反贫困体系;四是重视对儿童贫困的早期干预[13,18]。还有学者提出了职业教育减缓相对贫困的政策建议:一是构建多元反贫主体;二是注重赋权提能,以能力提高为反贫困的核心;三是利用现代技术治理贫困,提高反贫困的效率;四是采用职业教育定向培养模式;五是加强职业教育培训的针对性[14~17]。
既有研究较为深刻地揭示了相对贫困的内涵,对教育反贫困的作用机理有了较为深入的认识,并提出了一些提高教育减缓相对贫困效应的政策建议,但还存在下列不足:(1)对职业培训减缓相对贫困的研究较少。回顾教育减缓相对贫困的研究历史,从治理手段来看,学者们多关注教育整体,较少涉及职业培训;从关注目标来看,学者们多关注绝对贫困,较少关注相对贫困。专门针对职业培训减缓相对贫困方面的研究更是少见,这种状况与职业培训在减缓相对贫困方面的地位极不相称,使得人们无法认识到职业培训对减缓相对贫困的重要性。(2)对职业培训影响相对贫困的作用机理尚缺乏全面深入的认识。比如,职业培训对相对贫困的作用路径是什么?职业培训对相对贫困的作用效果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如何增强职业培训减缓相对贫困的效果?这些重大问题较少受到关注,更缺乏深入研究。众所周知,作用机理不清楚必然导致有关部门无法进行科学具体的政策设计,十分不利于职业培训减缓相对贫困工作的推进。
综上所述,本文将在既有研究的基础上重点探索两个问题:揭示职业培训减缓相对贫困的机理;提出职业培训减缓相对贫困的实现路径。本文的边际贡献在于:(1)立足于中国特色反贫困场景,探明职业培训对相对贫困的作用路径,剖析职业培训对相对贫困作用效果的影响因素,构建中国职业培训减缓相对贫困的理论分析框架,为相关研究提供借鉴;(2)从职业培训供给数量、供给质量、供给针对性、培训费用和培训参与便利性等五个方面进行政策构建,供有关决策部门参考,助力我国农村相对贫困减缓。
二、职业培训减缓相对贫困的机理
首先,要明确职业培训对相对贫困的作用路径。在此基础上,要进一步分析职业培训对相对贫困的作用效应受到哪些因素影响。职业培训减缓相对贫困的作用机理如图1所示。
图1 职业培训减缓相对贫困的机理
(一)职业培训对相对贫困的作用路径
职业培训作为教育的一种,其对相对贫困的作用路径与其他教育方式相似。其作用路径有二:第一,职业培训可以提升人力资本,增强受训者的就业创业能力,从而摆脱贫困;第二,接受职业培训可能增加受训者的显性成本和机会成本,导致其难以脱离贫困或是陷入贫困。一般而言,参与职业培训不仅要承担培训学费、资料费、交通费等显性成本,还要承担不能参与盈利性工作而丧失的机会成本,而后者的危害可能更大。
(二)职业培训减缓相对贫困效应的影响因素
既然明确了职业培训对相对贫困的两条作用路径,那么哪些因素会对职业培训减缓相对贫困的效果产生影响呢?本文提出了一个供给方-需求方的分析框架对此进行分析。具体地,职业培训的供给方包括政府、企业、社会培训机构等;职业培训的需求方包括各类需要培训的人群。那么,职业培训对相对贫困的作用效应就会受到供求双方的影响。从理论上来看,供给方积极性越高,供给能力越强,则效应越大;同理,需求方需求意愿越强烈,支付能力越强,效应也越大。因此,本文认为供给数量、供给质量、供给针对性、培训费用和培训参与便利性等因素将会影响职业培训对相对贫困的作用效应。
1.职业培训供给数量的影响
职业培训供给数量越多,职业培训的可及性越强,参与职业培训的可能性越大,受训者人力资本提升可能性也越大,更有利于其摆脱贫困。根据国内最大的在线终身教育平台腾讯课堂发布的《腾讯课堂2021中国职业技能在线培训迁移大数据报告》,广东省已基本建成全国最大的技工教育体系,为更多人参与职业培训提供了可能。目前广东省技能人才总量达近1330万,处于全国领先水平。
职业培训的供给数量受到供给主体类别、供给主体积极性的影响。职业培训是一种准公共产品,政府、市场和社会都可以供给,因此职业培训的供给主体包括政府、企业、社会培训机构等,供给主体类别越多,职业培训供给数量也越多。此外,由于政府自身职能及资源的制约,难以提供足够多的职业培训供给,而企业、社会培训机构数量众多,如果能够激发他们参与职业培训供给的动力,职业培训的供给数量将得到极大提高。国家层面上已经认识到激发各类职业培训主体积极性的重要性,《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方案(2019-2021年)》(国办发〔2019〕24号)指出,要激发企业、职业院校、社会培训机构的积极性,增加职业培训供给数量。在德国的“双元制”职业培训模式中,企业和相应的职业技术学校就发挥了关键作用,大大提升了职业培训的供给数量。
2.职业培训供给质量的影响
职业培训供给质量越高,受训者职业技能越精进,其人力资本提升幅度越大,其就业创业能力越强,就越能摆脱贫困。此外,职业培训供给质量越高,未来预期收益越高,人们参与职业培训的积极性就越高,越有利于其摆脱贫困。
职业培训的供给质量受到培训供给方软硬件、政府部门监管及培训标准等因素的影响。培训供给方软件主要包括培训主体师资水平、课程建设质量等,师资水平越强,课程建设质量越高,表明培训供给方教培技术实力越强,则培训供给质量越高。如安徽新东方烹饪学校,一方面不断加强师资力量配备,聘请专业教师4800多人,师生比稳定在1:15,还定期开展师资培训,每年春秋两季组织骨干教师赴欧美、日韩等国家进行研训;另一方面,集团公司层面还成立了新东方烹饪研究院,在各培训学校设立教学研发中心,形成两级教学研发体系,并且根据市场变化编制教材,这些措施极大地提高了该校的培训质量[19]。
职业培训是一种面向特定职业的技术技能训练,因而其培训过程尤为注重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这离不开教学硬件的支撑。培训供给方硬件主要包括教学设施设备、实训基地等,教学设施设备为职业培训课堂教学提供有力支撑,实训基地为学员实习实践提供平台,这些硬件条件越好,则培训供给质量越高。如福州职业技术学院轨道综合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模拟训练课程,随时可检验教学实效,使得人才培养模式更有针对性,职业教育更接地气,取得了不错的培训效果[20]。
当然,高质量的培训供给还离不开培训标准的制定,培训标准就是一把标尺,它要求所有培训供给方都必须达到这个标准才合格,所以培训标准的科学性也就决定了培训的质量。此外,还必须重视政府部门的监管,政府部门主要监督培训供给方软件和硬件是否达标、培训过程是否严格遵循培训标准的要求等。培训标准和政府部门监管实质就是约束培训供给方的行为,利用惩戒手段督促培训机构提升培训质量。正是因为培训标准和政府部门监管对提高职业培训供给质量具有重要作用,国家有关文件对这两方面的工作作出了部署。如《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国发〔2019〕4号)强调,要完善职业教育教学相关标准,建立健全职业教育质量评价和督导评估制度,提高职业教育供给质量。
3.职业培训供给针对性的影响
职业培训供给针对性是指受训者需要什么技能,就提供什么样的培训课程。供给具有针对性实质上满足了供求匹配的原则,使供求双方福利状况都变好,其结果必然是有效率的。因此,职业培训供给的针对性越强,受训者获得的职业技能越有实用价值,未来收益可能越大,从而越能摆脱贫困。另外,职业培训供给的针对性越强,受训者参与职业培训的意愿也越强,当然也越有利于其摆脱贫困。
要提高职业培训供给的针对性,必须充分了解受训者的培训需求、市场需求以及国家需求。一方面,对于培训目标明确合理的人群,职业培训越契合其需求,其获益越大;另一方面,对于培训目标不明确的人群,培训供给方还应承担引导需求的责任,即根据市场需求和国家需求来引导受训者参与合适的培训,使其未来获益最大化。比如安徽新东方烹饪学校,在专业设置上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开设中式烹饪、西点西餐、酒店管理、餐饮管理与服务等实用性强、需求量大、就业空间广阔的专业,其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97%以上[19]。《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方案(2019-2021年)》(国办发〔2019〕24号)提出,要创新培训内容,确立需求导向,提高职业培训的针对性,必须坚持三个“围绕”:一是围绕市场急需紧缺职业开展培训;二是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开展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以及循环农业、智慧农业、智能建筑、智慧城市等新产业开展培训,加大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新职业新技能培训力度;三是围绕促进创业开展经营管理、品牌建设、市场拓展、风险防控等创业指导培训。
4.职业培训参与便利性的影响
职业培训参与便利性是指人们能够较为便利地获取培训信息、接受培训、解决培训纠纷等。职业培训参与不便利会带来以下成本:培训信息搜寻及甄别费用、交通费用、食宿费用、时间成本、精力消耗、培训纠纷解决相关成本等。显然,职业培训参与越便利,人们承担的直接培训成本以及交易费用越低,其参与职业培训的意愿越强烈,就越有利于其脱贫。
职业培训参与便利性受到时间、空间、培训信息获取、培训纠纷处置机制等因素的影响。时间因素是指受训者可以在其合适的时间接受培训,而不占用其正常工作生活时间。所以,时间越灵活,人们越愿意参与职业培训,越有利于其脱贫。空间因素是指人们可以在其合适地点接受培训,如培训机构距离近或者在家接受培训等。显然,培训空间越灵活,人们参与职业培训的积极性越高,越有利于其脱贫。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和财政部《关于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互联网+职业技能培训计划”的通知》(人社部发〔2020〕10号)指出,要大力开展线上职业技能培训,节约时间,提高空间灵活性,进而提高职业培训的便利性。制度经济学认为,信息搜寻及甄别会带来较高的交易费用,对于低收入者而言,由于其教育水平不高,此类交易费用更高。因此,培训信息获取越便捷,对低收入者越方便。此外,在职业培训过程中,可能会产生教师教学敷衍、课程设置不合理、实训操作不能高质量实现等侵害参训者权益的问题,必须有合理的职业培训纠纷处置机制才能得以解决,从而保证受训者顺利地解决纠纷。
5.职业培训费用的影响
参与职业培训必须承担一定的费用,承担费用应该在人们能够承受的范围之内。该费用越轻,人们参与职业培训的意愿越强;反之,学费越高,负担越重,人们参与职业培训的意愿越低,越不利于其脱贫。
显然,人们自己承担的职业培训费用数额受两个因素的影响:一是职业培训费用补贴数量;二是职业培训学费的数额。人们得到的职业培训费用补贴越多,其自身负担费用越少;同理,职业培训学费数额越小,受训者负担费用越少。
三、职业培训减缓相对贫困的实现路径
综上,本文已经较为全面地揭示了职业培训减缓相对贫困的机理,对其作用路径、作用效应的影响因素都有了较为深入的认识,这为政策设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职业培训减缓相对贫困政策设计的总体原则就是要扬长避短,即最大化有利因素并最小化不利因素,从而最大限度地提升职业培训减缓相对贫困的效果。为此,本文从五个方面进行政策体系设计。
(一)增加面向相对贫困人口职业培训的供给数量
构建政府、企业和社会培训机构共同参与的多元职业培训供给格局。职业培训是一种准公共产品,具有排他性和一定的非竞争性,这个特征使得政府、企业和社会培训机构多元提供的格局成为可能。政府应该发挥主导作用,除了增加投入,积极举办职业培训以外,还应该发挥规划与引导作用,积极支持企业、社会机构举办职业培训。另外,要重点扶持大企业举办职业培训,发挥其帮助人群多的优势。对于积极兴办职业培训的企业、社会机构给予资金、信贷、土地、税收以及技术等方面的支持,以激发他们提供职业培训的动力。
(二)提高面向相对贫困人口职业培训的供给质量
1.提高职业培训供给方的软件水平
职业培训供给方的软件主要包括师资水平、课程建设质量等。师资水平是培训质量的决定性因素,具体应从两个方面加以保障:第一,加强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师资队伍建设,选聘具有一定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定期开展师资业务水平培训,推动组建优秀教师团队,建立工资与职称晋升激励机制,吸引优秀人才从事职业培训事业;第二,加强对企业、社会培训机构师资水平的监管,实行教师职业培训上岗资格制度,要求教师定期参与专业技能培训与进修。另外,课程建设质量是提高职业培训供给质量的关键,国家教育部门要设定职业培训教学科目、设计教学大纲、制定课程建设质量标准和考试考核标准,还需要定期对各培训机构培训质量进行评估。
2.提高职业培训供给方的硬件水平
培训供给方硬件主要包括教学设施设备、实训基地建设等。提升教学设施设备的举措包括:第一,加强国家职业院校教学设施设备建设,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优化资金支出结构,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第二,对企业以及社会力量举办的培训机构,实施教学设施保障标准制度,对于不能达标的培训机构,政府可以给予资金、技术方面的支持。职业培训的目标是要培养具有职业动手操作能力的人才,所以实训基地水平的高低具有关键作用,为此应采取下列措施:第一,职业院校自身可以建设一批实训基地;第二,企业利用其生产设施提供实训服务,实现生产与教学相融合,在生产中提高参训人员职业技能;第三,充分发挥各自优势,积极实施政府、企业和职业院校协作建设实训基地的政策。
3.加强职业培训质量监管
政府相关部门应当承担职业培训监管责任。第一,对各类培训机构师资水平、课程建设质量展开定期检查和评估。第二,对各类培训机构教学设施设备、实训基地建设等情况进行定期检查。第三,建立受培训者职业道德、技能水平和就业质量为核心的培训质量评价体系。第四,完善政府、企业和职业院校等多方参与的职业培训评价机制,吸引专家参与评价,构建科学客观的评价机制。
(三)提升职业培训供给的针对性
1.充分了解相对贫困人口的职业培训需求
按照受训者的偏好提供职业培训,才能最大化其受训效用。培训对象最清楚自己需要什么样的培训,只有充分了解受训者的需求,才能使培训具有针对性。因此,要建立相对贫困人员职业培训需求表达机制:第一,建立并畅通职业培训需求信息沟通机制,人们可以通过线上、线下等渠道反映培训需求信息;第二,政府有关部门要调查、搜集并整理受训者的职业培训需求信息,并及时向政府、企业以及社会培训机构发布。
2.充分了解市场需求和国家需求
由于信息不对称及自身知识水平的局限,人们自身培训需求可能并不是最优的,因此培训供给方应该利用信息以及知识水平的优势,充分了解职业培训的市场需求和国家需求,对人们加以引导,从而提供最优的培训课程。具体要做到:第一,政府要建立职业培训需求信息搜集整理机制,利用政府资源优势及时获取各类职业培训需求信息。第二,政府要建立职业培训需求定期发布机制,比如当前国家以及市场需要什么样的职业培训,及时向各类培训机构发布。第三,各类培训机构要建立引导人们合理选择职业培训的制度,特别是对于职业培训目标不明确的人群,更要加以积极指引。
(四)提高相对贫困人口职业培训参与的便利性
相对贫困人口参与职业培训越便利,越能降低其参训成本,进而提高其参训积极性和培训效果,最终有利于参训者摆脱贫困。具体制度安排如下:
1.提高职业培训参与时间上的便利性
第一,培训时间尽量安排在受训者较为空闲的时候,正常情况下,人们都会有各种各样的工作,很难抽出大块的时间来参与培训。第二,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进行线上培训,开展直播或者录播课程,使得人们可以自由安排培训时间。
2.提高职业培训参与空间上的便利性
第一,要优化各类培训机构的空间布局,使得人们能够就近参与培训。第二,利用互联网+职业培训的方式开展课程,保证人们不管在什么地方都能便利参与培训,节约参与培训的交通等费用。第三,灵活开设培训课堂,可以把培训课堂开设在田间地头、生产车间、生活场所等。
3.提高职业培训信息获取的便捷性
第一,建立政府职业培训供给信息搜集机制,及时获取各类主体提供的职业培训课程信息。第二,建立政府职业培训供给信息发布机制,综合运用网络信息发布和现场信息发布方式,面向低收入者及时发布职业培训信息。
4.建立职业培训纠纷处置机制
消除受训者在职业培训过程中的各类纠纷,能够极大降低职业培训的交易成本,受训者才能安心参与培训。职业培训纠纷处置机制包括:第一,积极宣传与教育,加强受训者维护自身培训权益的意识。第二,畅通受训者通过协商、仲裁或者诉讼解决培训纠纷的渠道。第三,给予受训者恰当的纠纷处置帮助。
(五)降低相对贫困人口职业培训的费用
第一,将职业培训资金列入政府预算,加大对职业培训的资金投入力度。第二,建立面向相对贫困人口的职业培训补贴机制,按照家庭经济状况、培训课程难易程度、时间长短以及培训成本制定补贴标准。第三,落实企业培训资金,企业要按照国家规定及时足额提取职工教育经费,在岗人员职业培训费用应从中列支。第四,规范各类培训机构费用收取标准,保证收费有依据、透明化,严格禁止不合理的收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