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师在圆锥曲线教学中的隐蔽错误及其反思

2023-01-08王淼生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22年7期
关键词:长轴双曲线椭圆

王淼生

(厦门第一中学,福建 厦门 361003)

笔者曾归纳了学生在解答三角、立体几何、线性规划等知识模块试题中常见的典型错误及应对策略.[1]圆锥曲线在高中数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其本质就是渗透数形结合思想,是高考、竞赛中的重点、热点、难点.圆锥曲线相关试题知识点多、计算量大、推理过程繁、变形技巧高、解答灵活性强、思维跨越度大,导致学生出现这样或那样的瑕疵乃至错误.其实,错误不是学生“专利”.教师在圆锥曲线的精致概念、解题过程、命制试题、改编试题中也会类似瑕疵乃至错误,有些错误极其隐蔽,甚至个别问题至今都难以圆满解决.减少乃至杜绝这些错误是一线教师必须面对的课题.

一、精致概念出现茫然

案例1:若椭圆焦点为F1(9,20)、F2(49,55),且与x轴相切,则该椭圆长轴长的最小值为_____________.

错解:案例1 为某地青年教师解题大赛试题.由于教材是在标准状态下呈现圆锥曲线方程(即标准方程),因而不少教师看到焦点不在x轴或y轴,心生畏惧而放弃,还有不少教师没有悟透概念(椭圆定义)更不会精致概念而茫然无措.

错因:数学教学中最困难、最棘手的就是概念教学,数学概念是进行推理、判断、证明的依据,是构建定理、法则、公式的基础,是建立数学知识体系的根基,是形成数学思想方法的源泉,是解决数学问题的前提.数学教学核心就是概念教学,关键在于精致概念,这是考量教师专业功底的重要标志.需要教师在概念产生、生成过程中明晰概念来龙去脉,在体验概念引入、发展进程中辨析概念,在概念的归纳、提炼历程中巩固概念,在构建、甄别概念动态过程中精致概念.教科书是这样给出椭圆定义:

平面上动点p到两个定点F1、F2距离之和为定值2a,且2a>2c=此时动点P的轨迹是以定点F1、F2为焦点、2a为长轴长的椭圆.当我们以定点F1、F2所在直线为x轴,线段F1F2中垂线为y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时,得到椭圆方程为=1.其实可以任意建系.当然,不同建系方式,得到椭圆方程是不同的.只不过将焦点放在x轴或y轴时得到的方程最为简单,故而称为标准方程.进一步精致椭圆定义得到:无论以何种方式建立直角坐标系,其轨迹都是椭圆,且只要动点P在椭圆上运动,恒有|PF1|+|PF2|=2a.据此得到以下正确解答:

二、强行计算出现失利

案例2:双曲线中心为原点,焦点在x轴上,渐近线分别为l1,l2,经过右焦点F且垂直于l1的直线l分别交l1,l2于A,B.若成等差数列,与同向.[2]

(I)求双曲线的离心率;(II)设AB被双曲线所截得的线段长为4,求双曲线方程.

案例2 为2018 年高考全国I 卷文科第22 题(理科第21 题).通过双曲线这一载体,考查解析几何基本思想、基本方法,涉及数形结合、转化与化归、方程等思想,是一道经典试题,因此某地将上述案例2 第(I)问改为填空题并作为参加某省技能大赛测试题.案例2 入手不难,遗憾的是在规定时间内完整解答出来的选手寥寥无几.

错解:设出直线l的方程并分别与l1,l2联立求出A,B坐标,再依据两点间距离公式求出,最后强行代入2看似目标明确,但因字母较多,运算量很大,加上时间紧张、心理压力大,最终无功而返.

错因:计算不同于运算,这正是将数学运算作为六大核心素养之一的缘由.渐近线作为双曲线特有标志,具有独特性质.尤其要掌握过焦点作渐近线垂线所涉及的结论,有利于理解运算对象,掌握运算法则,探究运算方向,选择运算方法,设计运算程序,求出运算结果,反思运算历程,提升数学运算素养.

图1

三、解答试题出现偏差

错因:案例3 是某地高三模拟试题.上述解答过程流畅,似乎无懈可击,其实不然.由上述等号成立的条件便知m=n,且2β=,则△PF1F2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即b=c(c为半焦距).也就是说,当点P位于椭圆短轴顶点且b=c时取得最大值.事实上,案例3中的条件并没有必须保证具备b=c,因而上述解法实际上人为加强了条件而导致错误.

正解:由上述错解过程及余弦定理可得

当且仅当m=n,即当点P位于椭圆短轴顶点时取得最大值.

解析几何最值问题经常借助基本不等式求解.但多次使用基本不等式要保证每一次等号成立的条件和谐相处,尤其当基本不等式与三角同时进行放缩时,更要慎重检验放缩过程是否与题意保持一致,是否忠实于原题要求,否则会出现意想不到的错误.

四、命制试题出现错误

图2

错因:案例4 源自某地考题.上述求解、推理看似严谨、规范,但这确实是一道错题.原因在于满足条件的点P根本不存在.而上述解答过程是在默认点P存在的前提下而得到.

由此说明直线F1P与这条渐近线平行,这就意味着直线F1P与双曲线右支根本不可能相交,从而说明这样的点P不存在,当然△PF1F2就不存在.

修复:要使这样的△PF1F2存在,只要使得kF1P<k1,比如,已知“直线IF1的斜率为”就存在这样的△PF1F2,依据上述解答方法可以求出相应的△PF1F2的内切圆的方程.

五、改编试题出现瑕疵

上式即为动点P的轨迹方程,因此动点P的轨迹为椭圆(去掉A,B).

同理,设Q(x,y),依据已知条件可得

图3

图4

错因:案例5 源自某地高三质检题.以向量为载体,考查圆、椭圆及最值、范围,凸显数形结合、转化化归等思想,是一道集知识、能力、方法、思想及素养于一体的综合性较强试题.从局部看,上述解答每一步似乎都是严谨、规范的,但从整体审视,确实存在瑕疵,甚至错误,而且极其隐蔽.[1]那到底错在哪儿呢?是解答错误还是试题本身有瑕疵呢?

为了便于说明问题,以下将原题摘录如下:

案例6:设点A,B的坐标分别为(-5,0),(5,0).直线AM,BM相交于点M,且它们的斜率之积为-,求点M的轨迹方程.

案例6 事先设置了点的坐标,因此其轨迹与方程是唯一确定的.然而,上述解答过程中的建系是将线段AB所在直线为x轴,也就是说,解答中得到的椭圆=1 是长轴最短的椭圆(如图5).倘若将线段AB所在直线为y轴,那么得到的椭圆就是长轴最长的椭圆(如图6),这就说明案例5 中的椭圆是一个不确定的椭圆.

图5

图6

事实上,线段AB不一定必须作为椭圆长轴.将线段AB作为椭圆任意一条中心弦都可以满足斜率之积为定值.也就是说,上述解答正是在长轴最短的椭圆下得到的答案,显然是不严谨的.为了更加直观地说明问题,利用几何画板绘出以下图形:

以|PQ|最小值为例:图7 就是长轴最短的椭圆,此时|PQ|min≈0.85;图8 就是长轴最长的椭圆,此时≈0.90.由此说明不同建系得到的最小值是不同的!至此,可以判定上述解答过程是错误的.遗憾的是,因笔者功底浅薄,至今还有一些疑惑:如果案例5 正确,那么| |PQ取值范围到底是什么?如果案例5本身存在瑕疵,瑕疵在哪儿?又该如何修复?以后命制此类试题时如何避免犯同样错误?

图7

图8

罗增儒教授认为,错误是越过障碍、达到目标的必经阶段;错误是接受洗礼、走向成熟的必要磨炼.[3]错误是一面镜子,能够充分暴露解题人、命题人的构思历程、思维过程,同时错误也是难得的、宝贵的教学资源,深刻反思出现错误的诱因、出现错误的方式以及矫正错误的良策,拨乱反正,走出误区,在“错”中“磋”、在“误”中“悟”、在“探”中“叹”.

猜你喜欢

长轴双曲线椭圆
Heisenberg群上由加权次椭圆p-Laplace不等方程导出的Hardy型不等式及应用
单管立式长轴多级熔盐泵的研发及应用
椭圆与两焦点弦有关的几个重要性质及其推论
例谈椭圆的定义及其应用
2013年山东卷(理)压轴题的推广
巧用点在椭圆内解题
双曲线的一个性质与应用
双曲线的一个美妙性质及应用
椭圆的三类切点弦的包络
促进数学思维训练的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