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综合性博物馆的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开发*

2023-01-08

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4期
关键词:综合性藏品博物馆

张 弘

(九江学院艺术学院 江西九江 332005)

一、地方综合性博物馆的特征和职责

地方综合性博物馆是我国博物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该类博物馆的形成可归因于1951年文化部颁布的《对地方博物馆的方针、任务、性质及发展方向的意见》,该文件指出“各大行政区或省、市博物馆应当是地方性和综合性的”[1]。其中,“地方性”特征,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该类博物馆由省级、市级、县级等行政区域的政府部门投资建造并实施监督和管理;其二,区别于全国性博物馆,该类博物馆的藏品和基本陈列内容需要反映其所在地区的文化资源特色,具有“展示地方风貌、宣传地方文化”的特殊职能;“综合性”特征,指的是该类博物馆不同于历史类、艺术类、自然科技类等类型的博物馆,所展示的不是某一特定领域的历史文化、艺术成就、科技成果等内容,而是要对其所在地区的自然、历史、文化、政治、经济、艺术、宗教、风俗等多种文化资源进行全面而系统的综合展示。

目前,在我国的博物馆体系中,地方综合性博物馆的数量最多,作为展示其所在地区文化风貌的重要场所,以及该地区进行文化形象宣传的重要窗口,其经营成功与否,对该地区的文化和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地方综合性博物馆开发文创产品的驱动因素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文化市场的日益繁荣,在社会文化领域产生了一系列新的发展动向,为地方综合性博物馆涉足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开发提供了积极动力。

(一)新博物馆学思潮的兴起,推动博物馆核心职能转变

20世纪70年代,新博物馆学思潮在西方兴起,这一领域的学者提出了“以人为本”的博物馆办馆理念,强调博物馆要重新审视自身的功能和意义,将传统博物馆对“物的关注”转移到对“人的服务”[2],以更加开放的姿态与社会大众分享博物馆的各项资源。受这一理念影响,越来越多的博物馆开始重新审视自身的职能定位、服务对象和社会责任,在运营中建立起以大众需求为导向的思维范式,通过研究社会变化、关注城市生活,借助产业化的方式发掘自身潜能,以加强自身与社会的联系,并服务于社会的发展。

地方综合性博物馆是展示和宣传博物馆所在地自然景观和地域文化的重要场所,通过文化创意产品的开发与推广来拓展文化信息的传播渠道,主动寻求并加强与社会大众的交流途径和互动频率,有助于提升该类博物馆的社会影响力,推动其各项职能的有效达成,从而更好地塑造社会大众对博物馆所在地的文化认知和文化情感,并促进地域文化的传播、传承和良性发展。

(二)文化创意产业的繁荣,驱使博物馆谋求自身变革

在社会经济持续增长的推动下,社会大众对文化消费的旺盛需求刺激了文化创意经济的蓬勃发展,使得作为文化事业的前沿阵地的博物馆被纳入到文化创意产业的体系中,并成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将博物馆的文化价值置于文化消费语境下,通过文化创意产品的形式将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资本与文化创意产业进行融合,有助于更好地实现博物馆文化价值的转化,使其更贴近社会大众的需求,这也是博物馆积极适应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地方综合性博物馆从自身独特的文化资源中挖掘文化创意产业所需要的人文内涵、艺术审美、地域特征等资源素材,将其开发成具有较高符号价值和象征价值的文化创意产品,并使之进入消费领域,以满足人们的文化消费需求,有助于强化该类博物馆在文化创意产业领域的良性发展和市场竞争,实现文化价值的有效转化,使其不仅是地方文化资源的储藏室和研究所,还能够成为文化消费的生产者、文创产业的引领者,以及地方文化传播的推动者。

(三)资金短缺的运营压力,迫使博物馆拓展经营性收入

政府财政支持严重不足、运营成本不断上涨、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所导致的经济压力,是全世界大多数博物馆共同面临的困境。我国的地方综合性博物馆是属于公益性质的公共文化服务机构,文化事业单位的定位使得国家和地方政府的财政拨款成为其主要经费来源,在缺少各类基金支持和社会捐款的情况下,仅靠财政拨款难以维持其在藏品征集与保护、学术研究、陈列展览、员工工资、场馆维护、社会活动等方面的巨大开支,这也成为了大多数该类博物馆的展览水平不高、开发活动较少、宣传力度不足、对大众的吸引力较低的重要原因。因此,推动地方综合性博物馆进行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开发和销售推广,有助于开拓资金来源、增加经济收益,从而减轻财政负担,促进可持续健康发展。并且,以优质的文化创意产品加强对博物馆的宣传,还有助于提升该类博物馆的社会关注度,提高人们的参观兴趣。

三、地方综合性博物馆文创产品的设计原则

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是以“博物馆的文化资源”为设计基础的创意性商品,要实现文化资源与创意设计的充分融合,因此,“文化性”和“创意性”是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所要遵守的最重要的设计原则。

(一)文化性设计原则

20世纪80年代以后,文化和经济的频繁互动和渗透融合推动了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使得人们的消费重心逐渐从对物质消费的需求转向对文化消费的需求。受这一需求的驱使,人们的消费目的不再仅是商品的实际使用价值,而是更关注商品所蕴含的文化价值,即:通过对商品符号形象所传达出的象征意义的消费,促成对自我身份的构建、自我情感的表达、自我风格的彰显,以及沟通载体和言语交际的形式与空间拓展。在文化消费的推动下,越来越多的博物馆开始对自身文化资源进行积极挖掘和利用,并借助文化创意产品的形式,实现文化资源向文化资本的价值转化,使其在文化创意产业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这使得“文化”成为了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的核心价值,“文化资源”成为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的重要基础和必要条件。

在国际博物馆协会(ICOM)对博物馆的定义中,“人类及人类环境的物质和非物质遗产”是其对博物馆文化资源属性的明确表述。将该属性与地方综合性博物馆的“地方性”和“综合性”特征相结合,可以认为该类博物馆的文化创意产品可以从三类文化资源中提取设计素材。

1.博物馆的建筑景观

博物馆的主体建筑、博物馆建筑的构件、博物馆内的自然和人造景观都可以成为地方综合性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的灵感来源。如:苏州博物馆由著名建筑师贝聿铭所设计,是苏州市的地标建筑,目前已经成为苏州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设计最重要的灵感来源。设计师以博物馆主体建筑为灵感来源,设计了“方寸苏博”系列文化创意产品,既展现了苏州博物馆的特色,又加深了参观者对苏州博物馆的印象。

图1 苏州博物馆“方寸苏博”文创产品

2.博物馆的藏品资源

博物馆的藏品资源,包括博物馆收藏和展示的雕塑、器物、工艺品、艺术品、自然标本等物质形态的藏品,也包括这些藏品中所蕴含的宗教信仰、礼仪制度、民间习俗、名人典故、工艺技术等非物质形态的文化信息。其中,物质形态的资源可以直接通过设计转化融入到文化创意产品中,非物质形态的资源虽然不能直接转化为产品,但是它们已经深入到人们的日常行为、审美意识和价值观念中,对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设计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然而,尽管博物馆的藏品是最能够体现博物馆特色,最能够传达博物馆文化信息的文化资源,也是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的主要设计原型和灵感来源,但是,大多数地方综合性博物馆的珍贵藏品和知名藏品的数量较少。因此,如何深度挖掘、提炼,并有效利用这些资源就成了产品设计的重要问题。设计师在为该类博物馆设计文化创意产品时,需要从博物馆工作人员和参观者两个角度进行调研,在其众多的藏品中选择最有代表性的、最能够吸引人们注意力的、最能引起人们观看兴趣的藏品,对其造型、图案、颜色、材料、工艺以及其所蕴含的文化信息进行深度挖掘、提取和设计转化。并且,为了更好地把握产品的“文化性”,在这一过程中,博物馆的专业文物人员需要参与到产品的设计开发中,帮助设计师对博物馆的藏品资源进行严谨解读,使产品的外观设计和所承载的文化内涵具有合理性和准确性。

3.博物馆所在地的文化资源

“展示地方风貌、宣传地方文化”是地方综合性博物馆的重要职责,因此,设计师可以以博物馆所在地的自然风光、名胜古迹、民间习俗、名人典故、传说故事、戏曲戏剧、语言文字、传统手工技艺等特色文化资源为灵感来源和设计元素,为其设计文化创意产品。对于该类博物馆而言,加强地域文化元素的融入,其客观原因还在于,大多数地方综合性博物馆缺少文物征集和文物宣传的经费,使其藏品普遍存在珍贵性或知名度不高的困境,因此,通过地域文化元素的融入来丰富其文化创意产品的品种类型、视觉形象、文化内涵,以吸引人们的购买兴趣,也就成为了设计师的必然选择。

例如:南京是中国著名的旅游城市,有丰富的名胜古迹,南京博物院的设计师以南京著名旅游景点的地标建筑为灵感来源设计的“南京风光”系列文化创意产品深受消费者的喜爱。再如:苏州的“宋锦织造技艺”和“缂丝织造技艺”都是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苏州博物馆的设计师将传统的“宋锦”和“缂丝”工艺与馆藏古画元素结合,由技艺精湛的民间手工艺人参与制作,推出了许多大受消费者欢迎的文化创意产品。这种与地方传统手工艺相结合的文化创意产品,也可以成为地方综合性博物馆提升文化市场竞争力的有效形式。

图 2 南京博物院“南京风光”文创产品 图 3 苏州博物馆“宋锦”“缂丝”文创产品

综上所述,在为地方综合性博物馆设计文化创意产品时,设计师需要对博物馆和博物馆所在地的文化资源进行充分收集,从中重点选择出具有代表性的、受到大众喜爱并有一定知名度的特色资源进行深度挖掘,提取出最具辨识度的视觉元素和内涵寓意,将其置入到产品设计中,使人们对与产品相关联的文化资源产生直观的联想和感受,使其成为向人们展示博物馆和博物馆所在地的特色文化的媒介和载体,以满足人们的文化消费需求,并帮助博物馆更好地达成文化传播、文化教育、文化传承等社会职责。

(二)创意性设计原则

长期以来,博物馆被视为文化、艺术和科学知识的圣殿,以及国家权威教化工具[3],这使得博物馆一直给人以一种严肃、庄重、保守的文化教育机构和精英组织的印象。20世纪70年代后,大众文化的兴起推动了文化消费的繁荣发展,一方面,在新博物馆学理念的推动下,博物馆逐渐被纳入以大众文化为基础的文化创意产业中,从精英组织转变成为供大众进行交流、休闲、消费的公共机构[4];另一方面,文化消费对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之间的界限的消解,将过去由精英阶层掌控和独享的“文化”从高雅和神圣中解脱出来,变成满足普通大众情感和精神需求的日常生活“物品”。因此,博物馆进行文化创意产品开发时,需要通过创意设计破除博物馆作为精英组织给人们形成严肃、乏味的刻板印象。

目前,我国的大多数地方综合性博物馆所开发的文化创意产品主要是藏品图录和藏品的仿制品,这种将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开发成严肃的文化产品的形式存在三方面的问题:第一,消费者必须具有较高的艺术素养和文化知识储备,才能感受并理解藏品图录和仿制品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不具备这些素质的普通民众对其难以产生购买欲望;第二,由于仿制藏品需要复杂的技术和昂贵的原料,这导致许多产品的销售价格过高,严重缩窄了消费人群范围;第三,根据近年来清华大学文化经济研究院、阿里零售平台、天猫新品创新中心等机构发布的《博物馆文创市场趋势洞察》《博物馆文创产品市场数据报告》等大数据调研显示,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的消费者主要是受过良好文化教育的90后年轻人,注重个性表达并追求时尚潮流,喜爱活泼有趣、个性鲜明、新颖别致的产品是该类人群的消费特点,因此,严肃高雅的文化产品和艺术品即便能够获得该类人群的喜爱,也无法引发该类人群较大的购买热情,或是超出了该类人群的购买能力。

目前已有许多博物馆意识到了这些问题,开始在文化创意产品中强调创意设计手法的融入,但是其设计手法大多数仅是将博物馆的名称、标志、文物图案等视觉元素简单地印制在产品上,功能性、参与性和互动性较强的产品较少,无法给消费者带来较好的视觉体验、行为体验和情感体验。还有一些博物馆为了博取年轻人的关注,一味地采用“童稚化”的设计方式来开发产品,或是盲目跟风模仿故宫博物院等博物馆的畅销产品,或是将文化创意产品类型集中于胶带、丝巾、钥匙扣、杯垫、冰箱贴、帆布袋、书签等几种产品上,导致同质化产品过多,使人们产生严重的审美疲劳,无法引起购买欲望。

因此,设计师在为地方综合性博物馆设计文化创意产品时,在遵循“文化性设计原则”的基础上,还要重视创意思维的运用和创意元素的融入,通过对目标消费者的群体特征、审美趣味、消费需求、使用场景、感官体验等方面的分析研究,使产品能够在主题设定、外观设计、功能设计、使用感受、材质与工艺选择、信息传达方式等方面吸引目标消费者的关注,并予以良好且新颖的感官体验,帮助其与博物馆的文化资源建立起沟通交流和情感共鸣,消除其与博物馆的心理距离和情感隔阂。需要注意的是,在产品设计的过程中,设计师要把握好“合理创意又不失去辨识度”的尺度,并且,不能为了突出“创意”而滥用文化元素,使产品的文化特征模糊变异;也不能为了迎合年轻人的喜爱,一味地以漂亮、可爱、卡通化的形象博人眼球;更不能为了逢迎资本与市场,设计出庸俗化、媚俗化、恶俗化的产品,降低博物馆的品位。

四、结语

我国现有博物馆6183个,地方综合性博物馆占很大比重,应成为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主力军。但是就当前情况来看,该类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开发水平整体较弱,严重制约了其自身的良性发展以及社会职能的有效达成。近年来我国政府陆续出台了《关于加强博物馆文化产品开发的倡议书》《关于推动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文化政策,鼓励并扶持博物馆深入发掘文化资源、积极开发文化创意产品,上海博物馆、河南博物院、苏州博物馆等一些地方综合性博物馆向国内外著名博物馆学习经验,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扩大了社会影响力。但是,相较于庞大的博物馆数量、丰富的馆藏资源,以及人们巨大的文化消费需求来说,该类博物馆在文化创意产品开发领域的发展程度并不理想,因此,提升该类博物馆的文化创意产品设计水平和开发能力,具有较强的研究意义和实践价值。

猜你喜欢

综合性藏品博物馆
抱朴斋藏品
李杰森藏品
林安国藏品
谭礼藏品
国外舰载直升机助降与牵引装备综合性能对比分析
博物馆
基于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作文教学策略
综合性医院人力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探索
露天博物馆
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