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背景下地方高校旅游专业“双创”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23-01-08李松志

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4期
关键词:双创旅游专业

李松志 雷 彬 李 澜

(九江学院旅游与地理学院 江西九江 332005)

一、乡村振兴背景下地方高校旅游专业“双创”人才培养的背景、研究意义与研究进展

198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创新创业教育新理念,更多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突破传统的思维模式,培养学生勇于创新、敢于创新的能力[1]。教育部先后出台了“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系列政策,启动了以全国大学生“双创”大赛为代表的系列赛事活动,体现了国家高度重视大学生“双创”教育,为高校拓宽人才就业渠道、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等提供了路径。

近年来,在“双创”人才培养模式方面的研究成果也不少。陶伟构建了高校农科类专业“双创”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架构[2];夏显力认为高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双创”人才培养模式要更新教学和考核方式[3];马勇从目标、运行、支撑3个体系层面构建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双创”人才培养模式[4];向红梅认为跨境电商“双创”人才培养模式应从智能生成个性化课程目标、动态生成个性化学习内容、自主选择个性化课程平台等来实现[5];郭红芳把“三位一体、三创融合”模式应用到旅游管理专业“双创”训练体系[6];焦爱丽构建了旅游管理专业“三全”育人模式下的“双创”教育体系,实现“双创”教育与旅游管理专业师资的融合[7]。当然,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持续推进,高校“双创”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也会不断创新。

2019年中央提出乡村振兴战略,随后再次明确“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乡村振兴首先要人才振兴,旅游与乡村振兴的深度融合发展和提质增效需要高素质的旅游专业人才,特别是乡村旅游“双创”人才。随着研究的深入,如何实现旅游助推乡村振兴与破解乡村旅游专业人才匮乏的瓶颈将引起学界关注。特别是地方高校旅游专业人才培养和输送乡村旅游“双创”人才,需要学校、企业和政府形成合力。

二、乡村振兴背景下地方高校旅游专业“双创”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在旅游业迅速发展和旅游需求日益复杂多样化的新形势下,传统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普遍存在较多问题。

(一)“双创”教育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双创”考核体系仍需完善

按照上级有关部门的要求,学校每年组织大学生申报创新创业项目、参加“互联网+”全国大学生“双创”大赛等活动,但无论是学生,还是老师甚至部分领导干部,认为投入时间、精力太大,都存在对这些活动不重视、参与程度不够高、信心不足的问题。地方高校大部分二级学院为了达到申报数量而应付申报的不少,可见效果也不会太好。并且学校规定指导老师获得奖项才能计算工作量,但地方高校获奖的凤毛麟角,极大地打击了老师的指导热情。每年申报的不少,能够获得省里奖项的不多,导致后续赛事活动推进难度更大。

(二)“双创”教育师资十分缺乏,专职教师数量明显不足

当前旅游高校的教师多数是国内高校毕业的,且从校门到校门,缺少旅游发展的本土化、乡土化视野与理念,又欠缺旅游行业企业、景区实践锻炼的经验和创新创业能力,不能充分满足乡村旅游人才跨文化交际能力及新媒体技术能力培养的需要。“双师双创型”教师占比很低[8],且即使有这类师资,也大部分只是考了一个执业证照而已。

(三)“双创”教育仍停留在开设几门创业课程,双创实践教学单一,师生认可度低

目前,大部分地方高校的“双创”教育仅仅是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加了2-3门课程,属于公共课,一般归口就业处或创新创业学院管理,主讲老师以非专任老师为主,专业任课教师参与较少[9]。一般地方高校对老师有上课量的要求,工作量不少;加之邀请社会上有行业背景或是创业背景的兼职老师上课也不容易,这类教师可以采取讲座方式,但要按照学校培养计划一个学期的课程授课难以保障,所以,实际教学中还是以本校教师为主,绝大多数专业任课教师没有到企业工作的履历,如何搞创业没有头绪,对“双创”教育课程也不感兴趣;即使承担了“双创”教学,也是以书本案例为主,缺乏行业工作体验融入到教学当中,授课的内容没有针对性,从知识到知识、从理论到理论,学生的兴趣不大,满意度不高。

三、乡村振兴背景下地方高校旅游专业“双创”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自中央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以后,旅游助推乡村振兴得到实践证明,实施乡村振兴对“双创”人才的培养提出了迫切需求,也能较好地解决目前经济下行压力大、旅游类专业大学生就业难的现实问题,同时为探索地方高校旅游专业“双创”人才培养提供新的路径。立足于乡村振兴背景下探索旅游专业“双创”人才培养,构建“三三三制”模式研究,即重构旅游专业“双创”教育“三个体系”、搭建旅游专业“双创”教育“三个平台”、完善旅游专业“双创”教育“三个融合”。

图1 地方高校旅游专业“双创”人才培养“三三三制”模式

(一)重构旅游专业“双创”教育“三个体系”

1.改革旅游专业“双创”教育教学管理体系

“双创”课程体系的构建是实现“双创”教育的关键,通识类的“双创”教育课程体系包括综合基础必修课程、专业教育课程、交叉学科课程和综合实践类课程;专业型的“双创”教育课程体系也增设“双创”类课程教学模块如旅游创新创业课程等;强化“双创”实践教学和企业协同育人,持续服务“双创”人才培养需求。加强校地、校企、政校交流合作,共建教学和研究机构;以校内校外的双导师制推进校企协同育人,与九江市文旅集团、庐山西海管委会、庐山管理局等建立校外文旅助推乡村振兴的实习实训基地。

2.完善旅游专业“双创”教育教学评价体系。

制定学分转换制度,把参加双创活动的学生学分依据活动中的表现,转换为人才培养方案中的两个课外活动的学分,强化“双创”效果评价。深化跟踪评价体系建设,完善对“双创”教育质量的有效评估和反馈。

3.探索旅游专业“双创”人才培养保障系统。

学院成立以院长为组长的“双创”工作领导小组。把学生“双创”工作考核纳入学院年度绩效考核与教师职称评聘体系中,形成全方位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设立“双创”工作坊、划拨专项资金经费等;营造学院的“双创”文化氛围、推崇“双创”的学术教育等活动。强化“双创”骨干教师力量建设,构建由校外创业企业家导师、校外就业指导老师、校内导师组成的多元化导师团队,担任学生“双创”课程的教师,向学生分享自己的“双创”经验。

(二)完善旅游专业“双创”教育“三个融合”

1.与文旅助推乡村振兴实践相融合。

通过参考九江市各县区的典型文旅助推乡村振兴案例,鼓励学生结合自身专业组队参加“互联网+”“挑战杯”等各类学科竞赛和“创青春”等科技创新大赛,通过乡村跨界电商、乡村文化传媒、乡村艺术设计、创意乡村民宿、乡村扶贫,从而打造乡村“双创”文创项目品牌,提升创新思维和综合能力。

2.与教师的课堂专业教学相融合。

在《旅游学概论》《旅游规划与开发》《乡村旅游策划与案例》《旅游线路设计》《旅游景区营运管理》《旅游目的地管理》等专业课程中引导学生的“双创”思维,培养学生的“双创”意识。另外还要开设跨学科的交叉课程如《传统村落调查与乡村振兴》,将乡村发展的最新研究成果、创新实践案例等融入教学,培养学生乡村创新思维。

3.与旅游专业的育人价值目标相融合。

通过具有专业特色的课程思政,如《乡村旅游策划》《传统村落调查与乡村振兴》等课程,将“双创”教育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帮助引导学生了解民情、村情、乡情、省情、国情,发现乡村振兴的痛点和短板;将“双创”教育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教育相结合,引导学生将个人的成长成才融入伟大的“中国梦”。

(三)搭建旅游专业“双创”教育“三个平台”

1.创建旅游专业的“双创”育苗平台

学院以团委和学生会为牵头,为全院的学生开设创业实验班、精英班、集训营等;在教研室、班级建立多级“双创”组织,加强“双创”社团建设;学院筛选培育“双创”项目,定期为学生“双创”培训,邀请“双创”大赛奖项获得者以及业界精英举办各种研讨会、讲座,指导大学生选择“双创”项目及具体操作。

2.搭建旅游专业的“双创”孵化平台

学院立足于“山江湖城”独特资源和专业教师的服务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优势,加强与九江市文旅集团等企业共建“蝶湖左岸”“众创咖啡”“创业孵化园”等校内实训室,同时联合开元酒店集团、庐山风景名胜区、庐山西海风景名胜区等共建校外专业实践基地。与市县(区)、乡镇等地方政府及旅游类企业构建“双创”合作机制,推进校企、校地合作育人,在市场运作、项目对接、企业融资等方面提供配套服务,提高“双创”项目的孵化成功率。

3.完善旅游专业的“双创”竞赛平台

鼓励学生参加专业技能大赛,如“互联网+”文创大赛、“旅游技能大赛”“互联网+”旅游产品设计大赛等,以赛促创、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改,完善“双创”工作对师生的吸引机制,将专家单独辅导、集中培训、评定选拔等工作系统化、制度化。

四、乡村振兴背景下地方高校旅游专业“双创”人才培养实现路径

(一)完善人才培养方案,重构旅游专业“双创”课程体系

按照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毕业目标的达成度,细化“双创”素质能力目标要求,将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双创”能力作为旅游类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融入旅游类专业“双创”人才培养方案[10]。将“双创”的基础课程、实践课程、专业课程等列为旅游专业学生的必修课。以《乡村旅游规划与设计》为例,开设乡村旅游资源分析、资源评价、空间布局、功能分区、主题策划、旅游运营以及乡村旅游景点A级创建等实战应用课,着重进行项目实战训练。

(二)强化校政企合作,提升旅游专业“双创”的能力

乡村振兴需整合多方资源,旅游类专业学生“双创”教育的深入推进离不开高校、政府、企业等多方参与。学院要充分利用“山江湖城”的优势,利用各县市区政府部门、庐山风景名胜区、庐山西海风景名胜区等政企资源以及与开元酒店集团、九江市文旅集团、庐山旅游集团等企业建立合作关系,打造大学生“双创”校外实践基地。建立由旅游成功创业者、旅游行业带头人等方面的校外“双创”导师库以及选拔优秀旅游专业教师,到旅游企业挂职锻炼,参加国内“双创”培训,组成校内“导师团”,提升大学生“双创”思维和综合能力。

(三)推进以赛带训,提高旅游专业“双创”教育的成效

完善学院的“双创”协同机制,构建“国赛、省赛、校赛、院赛”四级大赛训练体系,以“互联网+”及“挑战杯”等国家级、省级“双创”大赛和旅游类专业大赛为引导,以校级文创类、导游类、酒店类竞赛等大赛为支撑,组织学生模拟“双创”实践训练,参与“双创”大赛,提高“双创”教育成效。

五、结语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才,有了人才就会有更多新思想、新方法,就能驱动乡村发展,实现乡村振兴。关注地方高校旅游专业大学生“双创”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就是积极地响应乡村振兴战略重大需求,增强乡村振兴所需乡村旅游的“双创”能力,为农业农村赋能,对振兴乡村产业具有重要意义。立足于乡村振兴背景下探索旅游专业“双创”人才“三三三制”模式研究,为乡村旅游人才“双创”能力培养的路径提供科学指导;同时,旅游专业大学生“双创”能力的培养,为“五大振兴”提供人才保障,也为旅游类专业应用型转型提供路径。

猜你喜欢

双创旅游专业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高淳区以侨联双创基地 助推“双创”孵化成长、孕育未来
“双创”浪潮方兴未艾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圆梦星之火,助力“双创”加速跑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旅游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