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概论课程思政的实施创新路径研究*
2023-01-08潘海鸥
潘海鸥
(辽宁中医药大学)
国家提出“三全育人”要求后,课程思政就成为了研究热潮,各门课程都在不断结合教学内容探索进行课程思政的有效方式。语言学概论课程是一门语言学的核心课程,如何结合课程本身挖掘有效开展课程思政的方式对于课程实现育人目标来说十分必要。
语言学概论课程作为英语专业的必修课程,是研究语言学基本概念和理论的学科,以理论教学为主,教学内容逻辑性强,严谨规范,这门课程的特点使得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度不高,积极性不强,存在学习上的畏难情绪。但是,语言学又是帮助学生掌握学习语言的基本方法的基础性课程,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发挥育人功能。
一、语言学概论课程实行课程思政的必要性
(一)语言的基础性作用决定必须要进行课程思政
语言是我们日常进行沟通的重要方式,也是我们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此外,中国语言不仅内容博大精深,而且还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我们进行语言交流是在理解语言内容的基础上所进行的活动,所以语言具备了文化性、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特点。我们如果在交流时用词、语气或者声音高低不同都会给对方传达出不同的理解含义,所以这种文化性、人文性的特点就体现得尤为重要。语言学概论课程不仅涉及到文化,还涉及到丰富的人文社科知识,以及中国人的交流习惯,这对学生未来与人交往、就业成家以及成长成才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此可见,语言的基础性作用决定了要进行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在对学生进行知识培养的同时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这是非常必要的。
(二)课程教学现状决定了必须要进行课程思政
上文提到了语言学概论课程的特点,主要体现为理论性较强。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围绕语言学的理论知识展开,本身理论内容就生涩枯燥,再加上授课教师如不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使得课堂教学缺少互动,学生学习效率较低,因此“低头族”现象在课堂上存在较多,课堂气氛比较沉闷。当前信息化手段不断发展,也促进了高校课堂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不断改革,无论如何改革都是以提升学生的品德素质能力为目标的。但是,从当前语言学概论课程来看,一些教师也对课程思政的认识不到位,处于不重视、不研究、不实施的阶段,仅认为完成教学任务即可,并没有认识到语言学概论课程的育人功能,也不会花心思、花精力去探索课程思政的改革,所以要以课程思政激发学生更多的学习热情,使其真正从课程的学习中获益。
(三)课程思政的融入有助于对外文化的交流与传播
面对当前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信息化的大趋势,国与国之间的交往力度逐渐增大、开放力度逐渐扩大,各种各样的文化和价值观也在不断涌入,影响着大学生的判断。对于语言学相关专业来说,无论是汉语还是其他国家的语言都要避免不了在了解其文化背景的基础上展开学习,这就使得一些外来的文化和价值观容易影响大学生的认知和判断。对于高校语言文学相关专业来说,语言学概论不仅是一门传授知识的课程,还是一门传承文化自信的课程。要通过开展语言学概论课程的课程思政研究,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合在教学内容之中,帮助学生增强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接受引导,这也是在中外文化交流更加扩大和频繁的情况下,增强学生文化自信的体现。
(四)课程思政是培养“四有”好老师的路径之一
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的“四有”好老师是习近平总书记对高校教师提出的要求。这说明,高校教师不仅是教书匠,更需要用自己的师德、态度、学识等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作为语言学概论课程的教师更是如此,要通过不断探索课程思政的有效实施方式,将自己的扎实学识与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同时这也是自己对学生负责、完成高校立德树人使命的过程,对自身知识水平、科研能力、教学质量以及师德培养都是大有裨益的。因此,教师要将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充分挖掘,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爱国情怀、文化自信、理想信念和底线教育等内容融合在语言学概论课程中,通过课程思政的过程,既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同时也使自己受到教育,真正成为“四有”好老师。
二、语言学课程中课程思政要素挖掘
(一)民族自信方面的思政元素
任何理论课程都要从发展历史开始进行研究和讲述。在语言学概论课程中,首先要从语言学研究的发源地讲起:中国、古希腊罗马、印度是三大发源地。从这三大发源地的历史和发展历程来看,只有我们中国历经了5000多年的发展,不仅历史文化绵延至今,而且汉语也一直沿用至今。再来看其他两个发源地,印度虽然国家仍在,但早已没有历史的辉煌,而它的梵语也随着历史潮流泯灭于长河中,古希腊罗马的拉丁语也是如此。可见,汉语言之所以能够绵延至今,是因为中华民族虽然在历史发展进程中也遭到很多磨难,但是在民族精神的指引下,仍然焕发出生机勃勃的生命力,所以说,语言使用至今是因为中华民族具有爱国主义的民族精神和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要将民族自信的思政元素给学生讲清楚,让学生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二)文化自信方面的思政元素
中华民族文化博大精深,从远古文明到现代文明,中华民族伟大的文化体现在方方面面。当然,在语言和文字方面的文化体现也尤为突出。从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体系来看,中国的甲骨文绝对是榜上有名的。所以,在语言学概论中讲到文字系统的发展这一知识点时,就可以从汉字跨古今的超时间性以及跨语音分歧的超方言性入手,从汉字能够延绵长存的内在本质来说明中华民族汉文化的发展以及民族凝聚力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并引导学生探索文字编码的信息化技术,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有所创新,这既是文化传承的要求,更是增强文化自信的体现。
(三)语言自信方面的思政元素
语言学概论课程既难学,又易学,关键在于教师能否帮助学生树立语言自信,减轻学生对这一课程的畏难情绪。教师要对课程内容进行分类总结,例如汉语语法组合就能总结出规则:无论是多么复杂的句子,其组合规则主要为以下五种结构关系:动宾、主谓、动补、偏正和联合,语素组成词的词组和词法组句也遵循这一原则。由此可见,语言学习是有很多规律可循的。教师要在找到学习规律,帮助学生在攻克重点难点上多下功夫,融入一些新的教学元素和手段,帮助学生增加语言自信,这也是课程思政的切入点之一。
(四)为国拼搏方面的思政元素
语言学概论要介绍国内外的语言学流派,这一过程就要对国内外的语言学发展的动向和研究水平进行对比,通过对比就会发现国内的语言学研究水平相比于国外还有很多需要提高的地方,这些都是激励学生学好本专业知识,继续进行深入研究的动力和方向。所以,在语言学概论课程中,课程思政所要开展的方向既要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同时更要注重本土意识。对于我们处于领先水平的内容要帮助学生增强自信,对于我们的弱项要激励学生奋起直追,所以说,为国拼搏也是可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切入点。
(五)语言认同方面的思政元素
语言接触是语言学概论中最能够吸引学生兴趣,也是最能够开展课程思政的内容。教师可以从这一点导入课程思政内容:历史上汉族虽然多次被外族所统治,也就是存在少数民族占有政权的情况,但是并未撼动汉语在历史发展长河中的地位,也并未使得汉语在发展中消失。例如清朝满族成为统治民族,但是汉语却逐渐代替满语,这说明历史上哪一种语言能够代替其他语言成为交际工具,主要是由经济和文化的优势所决定的。无论是北魏孝文帝的语言自愿融合,还是女真族金世宗的语言被迫融合,汉语总是“胜利者”。语言认同是文化认同的基础,所以这也是我们文化自信的体现,可以在课程思政中进行充分挖掘。
三、语言学概论课程思政实施的创新路径
(一)梳理课程大纲,明确课程思政目标
要想实现语言学概论的课程思政目标,首先要明确育人目标,为课程思政明确方向。无论是哪门课程,都要完成立德树人的使命,培养学生不仅要具备专业知识,还要具备应该达到的品德标准。所以,语言学概论也要认真梳理教学大纲,将课程思政的内容融合在其中,从顶层设计的角度将总书记提出的“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纳入课程体系当中,并通过课程思政来实现。同时,也要在教学大纲中明确体现出课程思政实施后要达到的育人效果,也就是在总体目标上要成为具备专业知识与能力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人才;在教学设计中,也要明确应该融入的思政元素如:爱国主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专业所需的职业道德、职业态度和成长成才有益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等内容,实现育人元素和理论知识的有机结合。
(二)结合课程内容,探索课程思政的有效方式
课程思政是指在相关课程中结合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以潜移默化的方式融合在课程当中。这就要求教师在开展课程思政实施时,要注重开展课程思政的方式方法,不能将其单纯地理解为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知识和内容。在语言学概论的教学中,要充分分析每一章的教学内容,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的不同点有针对性地开展课程思政的融入。针对教学内容来说,大致可分为三个大的教学版块,主要内容一是语言的社会作用;二是语言的结构;三是语言的发展。例如在第一章语言的社会作用中,涉及到了儿童语言学习的基本情况,教师就可以将培养下一代的正确理念融入其中,选择社会上比较典型的育儿理念和案例进行分析讨论。对于课程中聋哑人的语言特点,教师要引导学生去关爱弱势群体,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平等理念作为课程思政的重点。教师还要深入思考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语言的联系以及其对语言学发展的影响,这是最容易开展课程思政的元素,也是增强学生文化自信的重要体现。
(三)改变教师态度,探索育人新形势
要想推动课程思政的有效实施,关键在于教师。当前很多高校教师忙于日常科研、职称评聘等,对于如何进行教学改革并没有投入过多精力,所以课程思政的实施效果也不尽如人意。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教师的育人意识不够,这是影响课程思政实施的主要因素;二是不具备开展课程思政的研究与实施的能力,存在本领不足情况;三是学校对于教师进行课程思政的指导力度不够,使得教师开展课程思政研究的积极性不高。所以,从以上存在问题来看,课程思政的有效实施既要从主观下手,又要从客观推进。从学校来看,要对各门课程提出课程思政的要求,要有明确的负责部门和顶层设计方案,同时还要有考核评价体系,让教师认识到课程思政不是提倡而是必须要做的工作。要组织语言学课程教师定期进行集体备课,对于课程思政的教学研究要经常性地开展,同时要邀请思政课教师与语言学教师结对子,进行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和指导以及课题研究,形成合力,共同推进课程思政开展。
四、结论
语言学概论这门课程在传授语言学基本理论和概念的过程中融入了思政育人元素,有利于“育才”和“育人”相结合。从当前国家对高校育人的要求、课程授课中学生实际表现以及国际文化和语言发展影响方面分析当前语言学概论进行课程思政的必要性,找到可以与课程内容相融合的思政元素,并从教学大纲、教学内容、师资队伍建设方面提出能够与课程思政进行结合的切入点,希望在未来实际授课中不断积累经验。从当前语言学概论课程的课程思政实施效果来看,未来还有很多问题应当继续深入研究,如:如何丰富课程思政育人的内容,如何进行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的创新,如何增加课堂的吸引力、增强学生的探索欲,如何完善考核机制等等,这些问题还要在日后的研究中不断探索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