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下乡村公共文化空间建设分析

2023-01-08

智库时代 2022年2期
关键词:村民空间建设

柴 萌

(广西民族大学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文化是乡村振兴的灵魂,空间则是实现文化发展的支撑,因此,建设乡村公共文化空间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环节。从目前来看,我国在建设基层公共文化设施,提升乡村地区公共文化服务质量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1]。乡村公共文化空间是乡村居民参与到文化生活中的重要场所,因此,乡村公共文化空间不仅具有重要的空间意义,也具备社会学意义,在推动乡村地区文化发展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随着信息化、城镇化等的不断推进和发展,使城乡之间的文化交流逐渐增多,原本基于血缘关系以及地缘关系的乡村公共文化空间在逐渐消失。在当前,乡村公共文化空间建设已经成为乡村振兴下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一、乡村公共文化空间建设的时代意义

(一)乡村公共文化空间建设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必然要求

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全面实现乡村振兴。这就充分意味着乡村振兴是一种集合了生态、文化以及生活等多个方面的一体化发展战略。其中,在乡村振兴战略中要求实现乡风文明,这不仅是对乡村文化建设的强调,同时也是乡村实现现代化以及整体文明得到提升的强调[2]。从这里能够看出,在乡村振兴下的乡村文化建设并不是简单依靠少数人去完成的任务,而是需要充分依靠所有村民,在乡村现代化发展支撑下,充分结合乡村地区民俗文化来构建出乡村公共文化空间。

(二)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乡村振兴发展战略不仅要求实现乡风文明,还要求有效治理。在我国现代化治理体系中,乡村振兴战略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建设乡村公共文化空间现代化治理发展的必然选择[3]。乡村公共文化空间建设指的是,要将乡村地区存在的各种文化进行整合。在这一过程中,不仅是乡村公共文化空间建设的过程,也是促进我国社会治理现代化发展的过程。乡村公共文化空间建设能够促使乡村居民在文化交流过程中产生文化共识,这样不仅可以为社会治理现代化创造出更好的推进剂,还能够促使社会治理现代化主体的创造性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促进社会平衡发展的必然举措

目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生活需求和不平衡发展之间的矛盾。人们不断增长的生活需求不仅包括了物质层面的生活需求,同时也包含了精神层面的生活需求。不平衡的发展既包含了物质层面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还包含了城市和农村之间、东部和西部之间的文化发展不平衡[4]。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和乡村之间的逐渐拉大的差距不仅体现在经济水平上,还体现在精神文化层面上。乡村公共文化空间建设是为了振兴乡村文化和发展乡村文化,是在社会发展不平衡形势下,对乡村文化发展的一种高度关注和重视。所以,乡村公共文化空间建设是促进社会平衡发展的必然举措。

二、乡村振兴下乡村公共文化空间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从目前实际情况来看,在乡村公共文化空间建设方面依然存在不少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乡村公共文化空间建设重视程度不足

目前,在乡村公共文化空间建设方面,各级政府对此没有足够的关注度,导致各级政府对乡村公共文化空间建设没有足够的投入,存在有较多的历史欠账。同时,在乡村公共文化空间建设方面,相应的保障机制、统筹机制等尚未完成建立[5]。从乡村公共文化空间建设整体规划上来看,存在有对城市建设或是旅游区建设进行简单模仿或是完全照搬的现象,导致乡村地区的乡村公共文化空间存在单一化、格式化问题,从而导致乡村地区各个村落呈现出“千村一面”的景象,导致很多乡村中的传统文化因为延续载体的变化而逐渐消失。

(二)乡村公共文化空间主体缺失

从乡村振兴发展要求能够看出,乡村公共文化空间建设需要依靠广大村民群众,因此在乡村公共文化空间建设中,广大村民是其中的主体。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村民整体上文化素质较低,文化意识较薄弱,导致村民没有足够的条件以及能力去完成乡村公共文化空间建设。再加上城镇化发展的不断推进,农村地区人口大量进入到城镇中,农村人口逐年减少,导致农村出现空心化现象,甚至一些较小的村庄正在消失,使乡村公共文化空间建设的主体以及维护主体正在减少,甚至消失。

(三)乡村公共文化空间建设弱化

随着城镇化的推进以及市场化的发展,农村地区在各个方面都产生了变化,尤其是农村社会的生产关系以及生活方式等方面发生了巨大变化,这给农村地区的乡村文化、乡风文明等也带来了巨大冲击[6]。整体上来看,随着城市文化的发展,导致乡村文化空间正在被不断压缩。除此之外,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各种自媒体的出现,促使农村地区传统人际关系以及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方式产生变化,从而进一步对乡村公共文化空间产生冲击,导致乡村公共文化空间不断萎缩。

三、乡村公共文化空间建设的原则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要想实现对乡村公共文化空间建设的合理统筹、协调等,就需要遵循一定的建设原则。

(一)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

在乡村公共文化空间建设过程中,需要始终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此来作为乡村公共文化空间建设的指导[7]。在实际建设过程中,需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建设中,对建设过程中的细致工作进行落实,从而实现乡村公共文化空间建设的日常化和生活化,从而打造出符合新时代以及乡村振兴战略的乡村文化空间。

(二)传承优秀乡村传统文化

在乡村公共文化空间建设过程中,需要充分认识到乡村中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从而在建设过程中能够通过将良好家风文化、淳朴民风文化融入文化空间中来,守住乡村文化的根脉。同时,还要充分认识到传统文化的内涵,转变对传统文化的态度,以与时俱进和批判的眼光去看待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8]。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的,不能够完全使用现代文化去替代传统文化,也不能够通过将农村文化被城市文化完全覆盖的方式来实现对农村治理的目标。这样的做法不仅无法进行乡村公共文化空间建设,还会导致原有的乡村公共文化空间被摧毁。

(三)因地制宜,量力而行

在乡村公共文化空间建设过程中,必须要充分考虑到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的实际情况,从而对乡村公共文化空间建设实际进行统筹规划,明确乡村公共文化空间的定位。同时,还需要充分结合乡村居民实际文化需求,对当前相关政策、建设资金以及建设项目等进行合理利用,不能够急于求成,要保障乡村公共文化空间的建设时效,促使乡村居民产生获得感。

四、乡村振兴下乡村公共文化空间建设路径

(一)形成工作合力

首先,在乡村公共文化空间建设过程中,需要对建设工作机制进行完善。乡村公共文化空间建设作为乡村振兴发展战略的重点内容,需要各级政府重视建设工作,协调城市文化建设以及乡村文化建设的关系,转变重视城市文化建设,忽视乡村文化建设的观念,提升对乡村公共文化空间建设的资金投入,为乡村公共文化空间建设提供基础支撑。同时,各级政府还需要将短期建设目标和长期发展目标结合起来,从而提升乡村公共文化空间建设规划水平,促使乡村公共文化空间能够实现人文和自然的和谐统一。其次,将乡村公共文化空间建设与美丽乡村建等这样的工程充分结合起来[9]。第一,各级政府可以通过各种标语以及绘画等来宣传乡村公共文化空间建设的意义,从而吸引乡村居民能够积极参与到建设中来,第二,在建设过程中,需要将绿化、无公害化厕所建设等工程纳入到乡村公共文化空间建设中去,从而促使乡村公共文化空间形成具有温暖感以及亲近感的空间氛围,从而实现建设目标。再次,将乡村公共文化空间建设与旅游产业结合起来。乡村公共文化空间的建设不能够仅仅局限在自身所覆盖的范围内,而是要不断向外进行拓展,和乡村旅游结合。这样可以促使乡村公共文化空间建设和乡村产业发展实现联合,从而带动乡村产业的发展,保障乡村居民的就业,进而解决乡村公共文化空间建设中出现的空心化问题。最后,需要调动乡村干部的积极性。各级政府可以将文化建设纳入到乡村干部绩效考核中,激发乡村干部的积极性,促使他们可以积极参与到建设中去,从而实现乡村公共文化空间建设目标。

(二)优化乡村公共文化物理空间

物理空间是乡村公共文化空间建设的载体,因此在乡村公共文化空间建设中应该充分以乡村地区的资源、环境等条件为基础,建设出富有乡村地区文化特色以及可以满足乡村居民文化需求的物理空间。首先,在乡村公共文化空间建设中,可以以空间规划为基础,对乡村地区公共文化物理空间进行合理布局。具体为:第一,认真贯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对乡村公共文化空间进行科学规划。比如在建设过程中需要保留原有空间的特色文化和实用性,并且要同时建设文化广场、活动室等这些公共空间。第二,要尊重乡村地区中的优秀地域文化,对乡村中的历史建筑或是其他文化建筑等进行合理规划,为乡村居民提供更好的文化活动场所,促使乡村居民可以在这样的文化活动场所中传承和延续自己的乡土文化。第三,对乡村公共文化空间建设体系进行规划和布局,促使乡村地区形成整体性的聚落场景,从而营造出能够激发乡村居民文怀行为的场所。这样不仅可以传承乡村地区的传统文化,还能够对这些传统文化进行更为深入的挖掘。其次,在乡村公共文化空间建设中,通过资源整合对乡村公共文化物理空间进行优化。建设者可以以乡村地区的文化广场、文化活动室等文化场所作出发点,在整合的基础上对文化物理空间进行建构,具体为通过一系列技术媒介或是技术手段来将乡村中存在的各种文化资源和进行整合,将分散的“文化点”连成“文化线”,再由“文化线”连成“文化网”,实现整体联动发展[10]。第一,在遵循资源整合原则的基础上,对乡村公共文化空间建设和乡村工程建设结合起来,通过集聚乡村公共文化的资源,完成对乡村公共文化综合活动中心的建设。通过这样的综合活动中心就能够形成吸引力,从而吸引更多的乡村居民参与到建设中来。第二,将传统文化空间和现代文化空间充分结合起来。在对传统文化空间进行保护以及开发利用的同时,还需要推动传统文化空间和现代文化空间进行结合,从而实现传统文化空间的转型,促使乡村公共文化物理空间内涵更为丰富。第三,遵循虚拟和实体结合的原则,将互联网和乡村公共文化空间建设结合起来。在建设过程中,可以利用互联网的优势,打破不同行业以及不同部门之间的壁垒,将各种文化工程有机融合起来,比如教育中心、资源共享工程等,从而实现文化资源的共享,形成更为充足的文化供给。

(三)打造乡村公共文化空间品牌

首先,需要加强传统文化空间建设。在传统文化空间中,包括剪纸、皮影戏、婚丧嫁娶、手工艺、绘画、民规民约、家风家训等都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所以在乡村公共文化空间建设中,必须要充分尊重当地居民的民俗习惯,对当地传统文化进行保护和挖掘,从而塑造出乡村共同体,提升居民的归属感。尤其是要重视民间艺术,保障民间艺术的健康发展。在实际建设过程中,需要充分发挥出传统文化空间的作用,比如发挥出乡村地区的古村落、古建筑等的作用,促使这些成为乡村公共文化空间建设的文化载体,从而实现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其次,强化乡村文化活动的组织和推广[11]。文化活动是乡村公共文化空间重要的活动载体,因此需要加强乡村文化活动的组织以及推广。在实际组织和推广过程中,需要在和村民进行交流和沟通的基础上,通过常见的方式组织活动文化活动,从而引导村民能够积极参与到其中。比如可以通过组建篮球队、广场舞队等,并且在空闲时间内开展各种比赛或是组织各种演出等,这样能够丰富村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世界。同时,在组织和推广这些活动的过程中,还要注意引导村民,促使村民能够最大限度发挥出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另外,在这些活动中还要发挥出艺术人才的作用,领导村民逐渐从活动的参与者转变为活动中的自发组织者,从而提升村民文化活动的参与积极性。复次,建设乡村网络文化空间。互联网在乡村地区的普及促使在乡村公共文化空间建设中必须要将网络文化空间建设提上日程。具体而言,可以和运营商进行合作,对村民进行技能培训,鼓励村民进行电商运营,从而促使乡村地区能够充分借助互联网打造自己的品牌。同时,还要注意对村民的网络信息获取进行引导,形成更加清朗的网络文化空间。再次,加强乡贤文化建设。乡贤文化是产生在乡村以及发展在乡村的文化,在引导村民积极向上、团结友爱以及互帮互助等方面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乡贤文化是乡村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乡村地区,乡贤人士往往都是有丰富社会经验以及具有一定威望的人,是乡村地区各种事务处理的重要力量之一。因此,在乡村公共文化空间建设中,需要加强乡贤文化建设。最后,进行特色文化品牌建设。在乡村公共文化建设过程中,需要对当地整体经济水平、村民文化水平以及文化活动开展情况等进行综合考量,从而在其中找到建设公共文化空间的关键,通过特色文化空间来促使乡村地区乡风文明得到提升。

猜你喜欢

村民空间建设
科学种植提升村民幸福指数
定点帮扶让村民过上美好生活
空间是什么?
张存海:带领村民过上好日子
创享空间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能人选出来 村民富起来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