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山区公路施工环水保管理问题研究

2023-01-08张克永

交通世界 2022年10期
关键词:料场水土保持山区

张克永

(贵州桥梁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贵州贵阳 550001)

0 引言

现如今,公路工程施工越来越倡导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处,同时人们也意识到了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对施工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性。资源与环境问题是当前人们面临的主要问题,公路建设规模大且周期长,往往需要消耗较多资源,与社会进步和区域经济发展保持着密切联系,但是山区公路建设容易破坏原有地形,影响当地水土保持,对环境造成一定污染。因此,有必要加强对山区公路的环水保管理。

1 山区公路水土流失因素分析

1.1 自然因素

项目施工区域地形地貌环境复杂,建设期间存在大面积开挖与回填操作,导致地表植被严重破坏,地表裸露并产生弃土弃渣,这一情况使公路局部地形发生改变。夏季降雨量较大,对山体进行冲刷后会造成水土流失。分析引发水土流失的几个具体影响因素,主要包含以下内容:首先是降雨,我国部分地区处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年降雨量较大,降水集中,夏季暴雨时会形成地表径流,从而导致水土流失。其次是土壤,检测后发现土样内砾石含量较高,弃土弃渣使植物无法短时间内恢复。再次是地形因素,地面的坡度与高度会对水土流失产生影响,山区地形地势起伏,变化多样,路基的填挖会改变微地形,引发表土疏松与风化物剥离,且山势陡峭,地表径流的流速增加,冲刷能力提升,表面土被剥蚀,给当地带来滑坡与泥石流灾害。最后是植被影响因素。植被冠层具有截流作用,枯落物层具有滞水效应,虽然山区内的植被覆盖率在60%以上,但施工建设对路基填挖和采石,使植被遭到破坏,地表开始裸露,在缺乏植被保护作用的情况下,水土流失量显著增加。

1.2 人为因素

这一因素中包含公路建设期间高填与深挖阶段产生的大面积地表疏松,一旦施工管理不善将有可能造成水土流失,或者弃土弃渣处理与防护不当,也会加剧水土流失[1]。

2 山区公路施工对环境的主要影响

当前山区公路工程施工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公路用地期间,换填或取弃土场对环境的影响。公路的修筑对土地的占用无法避免,随着公路修筑规模的扩大,可利用土地将越来越少,大量的开挖回填将会对天然地形造成破坏,对原有的植被、土壤结构、地下水系造成影响。公路铺筑时需要砍伐树木与植物,地形被改变,植物种群生存更加艰难。河道的改建和高填深挖都会对区域环境产生影响,使得植物种类减少,成活率下降。

(2)对地表和地下水系产生影响。这一影响主要体现在水系重构与水污染两方面,不仅在公路占地范围内存在影响,对公路之外的土地利用也会产生一定影响。

(3)对周围景观产生影响。公路建设所经之处的一定范围内自然景观发生改变,景观破坏后的重建至关重要,重建之后的景观能否与四周相协调。

(4)汽车噪声与尾气的影响[2]。

3 新时代山区公路施工企业环水保管理研究

3.1 明确施工现场环境保护要求

为了降低山区公路施工对周围生态环境的不良影响,从施工准备阶段开始,施工企业就要落实环水保管理措施,并在合同中明确对生态环境的保护需求,积极采取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措施,在提升工程建设质量的基础上降低环境污染。分析施工现场环境保护要求,主要体现如下:

(1)施工企业应认真按照合同中的要求制定施工计划,合理安排施工工序,减小其对周围生态环境的影响,保护公路沿线的自然生态环境。

(2)保证施工场地内的地面清洁,及时清扫并冲洗地面,要求钻孔桩泥浆不能外溢到周围地面。

(3)公共道路需每天至少冲洗2次,施工现场下水道保证实时疏通。

(4)安排专门的负责人员进行保洁管理,所有清扫与保洁人员应穿反光防护服。

3.2 减少水污染

如果公路需要经过江河湖泊等水体,为了防止桥梁工程基础施工时泥浆溢出,保护河道水体不被污染,施工人员应在桩基础的周围搭建泥浆池,将废弃泥浆排入其中。四周还需设置排挡设施,将钻渣运输到废弃土场,防止河道堵塞,降低水体污染。对于机械设备运行产生的废水,应采取合理的防治措施,严禁将废水排放到河道中,可以在四周设置蓄水池,废水引入临时水池内,水池内安装过滤装置,负责对废水的过滤与净化处理,达到排放标准要求的水才能排放。公路沿线会经过水源重点保护区,为避免路基开挖对水源产生影响,建议在此处修建挡土墙,防止弃土落入河道。有必要制定合理的水土保持措施,根据不同施工标段的实际情况,科学规划,保护沿线植被,由于公路沿线需要经过山区,建议在公路的周围植树或植草,加大植被养护力度,降低项目施工对环境的不良影响[3]。

3.3 合理利用公路沿线土地资源

为减小土地利用对环境的破坏,施工企业应根据地形特点和地形走势完善施工方案,明确施工期间永久与临时占地的关系。公路修建势必会占用土地资源,施工企业应严格遵循节约的原则,尽可能地减少土地资源占用率。对公路施工合理规划,土方填筑时根据填方高度制定边坡防护方案,对于高度较高的填方区域,为了保证路基稳定,保护农业耕地资源,建议采用混凝土挡墙加以防护。对于填方高度偏低的区域采取植草模式,强化绿化效果。取土场施工后应做好边坡防护,同时设置排水装置,提高生态恢复速度,通过植草与植树美化环境。

3.4 降低空气污染与噪声污染

对于空气污染问题,可采取以下环水保管理措施:

(1)根据施工情况与天气条件,在合理的时间段洒水处理,减少扬尘。结合公路施工情况选择材料堆积场所,尽可能远离居民区域,并采取密封式搅拌装置进行施工。

(2)降低沥青烟对环境的影响。施工现场车辆在卸料或摊铺碾压期间,设备温度高,在高温的影响下,沥青混合料会产生沥青烟,由于施工场地空旷,所以沥青烟的治理难度很大,要求施工人员做好个人防护。必要时在混合料内加入吸附剂,尽可能防止沥青烟大面积挥发。

对于噪声污染的控制,可采取声源控制措施,如对机械设施噪音加以控制,加大设备维护与保养力度,对振动较大的设备安装减振装置。施工人员的作息时间应妥善安排,如果与居民区距离较近,应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种植小树林,减弱施工噪声。较大噪声的机械设备在每日22:00~次日6:00严禁施工。

3.5 优化水土保持措施

3.5.1 水体工程区的水土保持措施

公路沿线的主要施工区域应设置排水沟与边沟,将表面水通过排水沟引入天然沟渠。路基表面水可利用边沟经过桥梁与涵洞进入人工渠道,降低地表与地下水对路基表面的影响。施工企业可以采用混凝土网格对路堤边坡加以防护并在其中植被,在绿化路堤边坡的同时,美化道路环境,防止边坡水土流失。对于建有隧道的公路,由于该地区夏秋季节雨水较多,容易引发山体滑坡,建议施工单位在隧道区域扩大植被覆盖率,保证公路隧道工程安全。

3.5.2 料场区的水土保持措施

对该区域采取的水土保持措施主要如下:

(1)开采初期,对临时堆放的弃料进行洒水防护,将后期弃料填入料坑中。

(2)在宽浅型冲沟料场上游一侧布置排水沟,降低雨水的冲刷作用,防止料场周围环境被破坏。

(3)料场开挖时,应按照1∶2的边坡比例进行开挖处理。

(4)针对运输石料的车辆,要求所装石料不能超过车顶,同时上层覆盖防尘网,防止渣土飞扬。

(5)施工结束后,施工企业应按照料场扰动范围采取合理的措施对料场加以防护。

3.5.3 弃渣场区的水土保持措施

施工企业可以将料坑作为弃渣场区,在减少施工占地空间的同时,减少地表扰动面积,避免水土流失。从水土保持角度出发,针对弃渣厂区的环水保管理措施主要有两方面:

(1)按照施工工序将弃渣临时堆放在料场未开采的区域,对其进行临时保护。

(2)主体工程设计时应明确弃渣堆放位置,将料渣平铺在场地内,平整土地并压实处理。

3.5.4 施工道路区水土保持措施

有必要在临时道路上铺设砂石,促进路面硬化,避免车辆碾压而破坏道路表面,防止尘土飞扬。针对施工道路区采取的水土保持措施如下:

(1)施工期间按照天气情况对新建的施工便道及时洒水养护,夏季炎热,洒水次数应在3次左右,其他季节可洒水2次。

(2)施工期间,施工企业应在施工便道两侧设置彩旗,规范施工车辆行驶范围,降低对地表的扰动影响。

4 结语

总而言之,为有效防止水土流失,保护公路施工区域的生态环境,施工单位在山区公路施工中应做好环水保管理工作。结合公路沿线的气候与水文条件,合理编制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工作方案,从而达到减少水土流失的目的。

猜你喜欢

料场水土保持山区
移动漏斗在玉钢综合料场中的运用
《水土保持通报》第七届编委会章程
《水土保持通报》第七届编委会成员名单
辛店沟水土保持示范园
水土保持探新路 三十九年写春秋
一种新型封闭料场输出系统工艺布置特点及应用
从江县宰章水库料场开采方案优化设计
三维地质建模在水利水电工程料场储量计算中的应用
“赤脚”——一个山区医生的行走(上)
山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