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路工程沥青面层施工控制技术

2023-01-08江云丁

交通世界 2022年10期
关键词:压路机面层集料

江云丁

(中电建冀交高速公路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河北石家庄 050031)

0 引言

沥青面层是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质量优劣不但关系使用寿命,而且还与行车舒适性及安全性密切相关。若面层的质量存在缺陷,则会影响平整度及行车安全。为此,要对沥青面层施工采取合理可行的控制技术,确保质量达标。借此本文就公路工程沥青面层施工控制技术展开分析探讨。

1 工程概况

某公路工程项目中的第九标段,起讫桩号为K35+000—K55+200,全长约为20.2km,路基净宽25.5m,按照双向4车道设计,行车时速为80km/h,路面为沥青混凝土结构,分为上、中、下三层,其中上面层为细粒式沥青混凝土,厚度4.0cm,中面层为中粒式沥青混凝土,厚度6.0cm,下面层为密集配粗粒式沥青碎石,厚度8.0cm。该标段所在地形条件相对比较复杂,雨量丰沛,汛期为6月初到9月末,汛期内降雨次数多、雨量大,阵雨、暴雨居多,由此给沥青混凝土面层施工增添一定的难度。为确保工程质量,在施工中要采取合理可行的控制技术。

2 公路工程沥青面层施工控制技术

在本工程中,对沥青混凝土面层施工的过程中,从原材料、运输、摊铺、碾压等方面控制质量,确保沥青面层的整体质量达到规定要求。

2.1 原材料控制

2.1.1 选料

沥青混凝土面层施工中,原材料的性质对质量具有直接影响。

(1)集料是沥青混合料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性质与混合料的整体质量密切相关。为确保集料的质量达标,要对材料的来源加以控制。采用实地考察的方法,看材料所在地区的岩石性质,通过比较碎石的理化性质,选取质优价廉的采石场作为集料的生产基地。

(2)根据工程所在地的气候特点,并结合路面设计结构,对沥青标号合理选取,上面层和中面层选用90#A级沥青作为基质沥青,下面层选用70#A级沥青,以此来确保制备的SBS改性沥青满足施工需要[1]。

2.1.2 检验

(1)运至现场的混合料制备材料必须具备质检报告,并由专人负责抽检,确认质量符合要求后方可进场使用。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使用集料前要调查材料来源,看材料产地的地质情况是否满足施工要求。开采集料的过程中,采取环境保护措施,保持生态平衡,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就地取材。

(2)按统一标准检验材料质量,使用时要注意不同来源、不同规格的材料不可混用,避免因材料差异影响沥青面层的整体质量。进场材料的性能必须与现行规范的规定相符,并符合沥青面层的设计要求。

(3)原材料检验样品要妥善保存,当材料对工程整体质量具有较大程度影响时,必须在现场监理工程师的监督下,完成取样和送检工作,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2]。

2.1.3 指标控制

(1)石油沥青的技术指标如下:70#A级石油沥青在25℃的条件下,每100g,5s的针入度为60~80dmm,90#为8~100dmm;70#和90#石油沥青在15℃下,5.0cm/min的延度不得小于100;60℃下,70#的动力黏度不小于180,90#不小于160,蜡含量不超过2%。

(2)用于上面层的粗集料表观相对密度不小于2.6g/cm³,中、下面层不小于2.5g/cm³;上面层石料的压碎值控制在16%以内,中、下面层控制在22%以内;上面层粗集料的磨耗损失不超过22%,中、下面层不超过28%;针片状含量上面层控制在8%以内,中、下面层控制在10%以内[3]。

(3)细集料中不得含有泥土等杂质,要清洁、干燥,理化性质与现行规范的规定要求相符且级配合适,与基质沥青之间具有较好的黏结性。存放细集料的场地要具有良好的排水条件,搭设防雨棚,避免细集料淋雨受潮影响使用性能。本工程中,细集料选用的是机制砂,含泥量不得超过2%,坚固性不小于12%。机制砂由专用设备在现场加工。

(4)矿粉采用憎水性石料在现场磨细,要求无结团、结块的现象,并且要保持洁净、干燥,不得含有杂质。不得将拌和站回收的粉尘作为矿粉使用。选用的矿粉含水率不超过1%,塑性指数控制在8%以内[4]。

2.2 运输及摊铺控制

2.2.1 运输控制

(1)沥青混合料运输过程中,温度是控制的重点,必须确保运至现场后的混合料温度符合施工要求。

(2)为防止混合料在运输途中出现离析的现象,装车时,车辆要多次变换位置,使混合料装载得更加均匀。

(3)在混合料上加盖苫布,以此来降低热量的散失速度,达到保温的效果。卸料车抵达施工现场后,要在正式摊铺前,将苫布撤掉。

2.2.2 摊铺控制

(1)混合料摊铺前,要对下承层全面检查,若是离析较大,需要将基层去除,重新铺筑与原基层相同的材料并碾压密实,使其达到沥青混合料摊铺作业要求的压实度为止,碾压完毕后洒布清水,避免基层干燥。

(2)两台摊铺机呈梯队作业,搭接宽度不少于4.0cm,上下层搭接必须错开20cm以上,以此确保摊铺质量[5]。

2.3 碾压控制

2.3.1 选择适宜的碾压设备

碾压是沥青面层施工控制的关键环节。为达到规范规定的平整度,必须合理选择碾压设备。可通过试验路段确定碾压设备及最优的组合方案。本工程选用钢轮压路机、双轮振动压路机和胶轮压路机。

2.3.2 碾压速度

压路机的速度与压实效果密切相关,为此要确保碾压速度合理。按照试验段对初压、复压和终压时的压路机碾压速度加以确定。静压时,钢筒式压路机的速度控制在2.0~3.0km/h;双轮压路机复压时,速度控制在3.0~5.0km/h;终压时双钢轮压路机的速度控制在3.0~6.0km/h,轮胎压路机的速度控制在4.0~6.0km/h[6]。

2.3.3 碾压温度

在控制压路机碾压速度的基础上,还要对碾压过程中的沥青混合料温度严格控制,以此确保路面平整度达标,提高沥青面层的整体质量。

(1)将带有金属探针的温度计插入混合料内部,观测温度是否满足碾压施工要求;分层碾压时,要控制好每层的厚度,以10cm左右为宜[7]。

(2)碾压施工时,每隔一段时间检测一次混合料的初始压实温度,看是否与施工要求相符,当温度过高时,可适当拉长摊铺距离,以此达到降温的效果,防止推移的发生。

(3)初压时,下面层的碾压温度控制在120~140℃左右,中面层的碾压温度不低于150℃,上面层与下面层相同;复压时,下面层的碾压温度控制在100~120℃,中面层不低于140℃,上面层控制在120~140℃;终压时,下面层不低于90℃,中面层不低于110℃,上面层不低于120℃[8]。

3 结语

公路沥青面层施工是一项较为复杂的工作,为确保面层的质量达到规定要求,应采取有效的措施,对面层施工过程加以控制,优先原材料,提高混合料的质量,同时做好运输、摊铺以及碾压等环节的控制,为面层整体质量提供保障。

猜你喜欢

压路机面层集料
高性能轻集料混凝土运用分析
基于三维扫描与数值技术的粗集料形状特征与级配研究
市政道路沥青路面面层裂缝产生原因及防治措施
掺铁尾矿砂细集料的水泥混凝土性能分析
道路沥青混凝土面层质量检测分析
身体压路机
高速公路 AC-20C SBS 改性沥青混凝土中面层压实工艺研究
研磨功对再生集料性能改善的量化评价
常用天然改性沥青面层材料比选
悍马单钢轮压路机318和320——适用于土方工程的高性能20吨位级通用型压路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