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的公路工程可行性研究重点

2023-01-08郭光磊

交通世界 2022年10期
关键词:预审可行性研究基本农田

郭光磊

(中交远洲交通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河北石家庄 050000)

0 引言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等文件明确了未来国土空间规划和交通专项规划的地位和实施要点,这将对交通基础设施未来的发展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交通强国建设纲要》中也提出:到2035年基本建成交通强国的发展目标,为未来我国交通发展指明了方向。本文立足当前形势,分析了公路工程可行性研究新的工作重点,为新时期工程可行性研究编制提供参考。

1 当前形势下可开展的公路工程可行性研究项目类型

一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对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都高度重视,在《新土地管理法》中明确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均不得擅自占用或改变其用途。国家能源、交通、水利、军事设施等重点建设项目选址确实难以避让永久基本农田,涉及农用地转用或者土地征收的,必须经国务院批准。

对于公路项目而言,自然资源部下发《关于做好占用永久基本农田重大建设项目用地预审的通知》(自然资规〔2018〕3号)规定:列入国家级规划的机场、铁路、公路项目,以及省级高速公路、连接深度贫困地区直接为该地区服务的省级公路项目纳入预审受理范围,问题有所缓解,但仍有不少地方性公路项目因涉及占用基本农田不能受理用地预审。因此,在国家严控基本农田规模的前提下,地方可开展公路工程可行性研究的项目大幅度减少,一般省道项目均不可立项。一旦项目占用基本农田,必须上报自然资源部进行国土预审,地方通过调整规划规避占用基本农田的路子被堵死,这是近期交通用地预审受阻的主要原因。由此可见,国家在交通规划理念上更注重空间资源的刚性管控与保护。

2 提高对可行性研究阶段项目占地的准确性要求

可行性研究阶段通常以1∶10000比例地形图为底图进行路线设计,满足该精度即可,且工可阶段主要解决选择项目走廊的问题,新增占地满足《公路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指标》即可。目前,由于严控永久基本农田、生态红线和城镇空间,在项目立项前需进行国土预审确定占地坐标,如在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阶段项目占地坐标与工可阶段国土预审确定的占地坐标有所变化,如新增占用永久基本农田,需要重新将项目用地情况上报国家自然资源部,由国务院进行审批,流程较为复杂,审批历时较长。因此,建议公路项目在工可阶段采用1∶2000矢量化比例地形图为底图进行选线,地形地物更为精准,虽然在前期增加了一定的工作量,但是大幅提升了路线选线的设计精度,占地坐标更为精准,工可阶段设计深度满足初设要求,有效规避了设计阶段项目占地与国土预审占地出入较大的问题。

3 可行性研究阶段路线选线重点

可行性研究阶段应在深入调查、论证的基础上确定合理的路线走廊带和主要控制点,需详细调查当地土地、生态、城镇规划情况,进行分类研究,将土地、生态红线和城镇空间占用情况作为路线走廊方案选择的重要指标,选线尽量不占用或少占用基本农田、生态红线和城镇发展空间。

3.1 路线与基本农田的关系

永久基本农田一般分布较为广泛,公路项目作为线形工程,在布线时不可避免地会侵占永久基本农田,但是不能一味为了避让永久基本农田而大幅降低路线的线形设计标准,降低道路的顺畅性,需协调好两者的关系。对项目建设必要性进行论证,对确需建设的项目,通过多方案比选以及缩减征地范围等多种措施最小化地占用基本农田;同时结合“规模不减少,质量不降低”的补划原则,对占用的基本农田进行分类统计上报,在确保公路线形顺畅的基础上尽量不占或者少占基本农田。

3.2 路线与生态空间的关系

工可阶段项目选线应尽量避让自然保护区,确因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自然条件等因素限制无法避让的,要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等制度,涉及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前必须征得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区主管部门同意,并接受监督。

因此,在工可阶段务必将项目影响区内的环境敏感点调查清楚。如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国家级森林公园、水源保护地等。实在无法避让的,需提出一系列设计和施工期间对环境保护的措施。

设计阶段主要措施如下:充分利用荒山、荒坡地、废弃地布线;深化路堤与桥梁、路堑与隧道方案比选;注重土石方调配,弃方用于互通、服务区、房建、观景平台等沿线设施建设;紧凑布设互通式立交,减少互通占地;合理安排施工时序,减少施工便道数量;集中、集约加工预制等。

施工过程中的主要措施为:桥梁桩基采用旋挖钻孔技术,对钻孔产生的淤泥、岩粉、废渣等应在其四周设置土工布围栏,进行统一收集处理;以生态为主、工程为辅,结合填挖方边坡坡度及高度,采取直接撒播喷播、挂铁丝网、挂主动网、菱形网格喷播等措施,全面恢复公路范围植被;针对特殊路基、大型支挡防护,采用生态防护、生态挡墙等消除人工痕迹,与自然环境协调等措施。

3.3 路线与城镇空间的关系

城镇开发边界是对城镇未来发展诉求的预控,公路建设可以提高城镇的可达性,对城镇发展起到一定的引导促进作用;但过境交通会对城镇内部生活交通产生一定影响。因此,城镇开发边界对区域交通设施的控制要求不是避免占用,而是要协调好相互之间的关系,公路建设相对于城镇而言要做到“近而不进,离而不远”。高速、干线公路一般选择在城镇规划区边缘或以外进行布设,既能有效带动沿线城镇经济快速发展,又有效分流过境交通,减少了大型车辆对主城区环境、噪音、交通出行的不利影响,同时要做好城镇开发边界内外的交通路网协调与衔接。

4 可行性研究阶段技术标准的确定

技术标准的选择应以项目在公路网中的功能、定位为主要考虑因素,同时根据既有道路或周边路网现状交通量情况,预测未来交通量,结合地形、地质条件等确定设计速度和路基宽度。路基宽度对公路占地有直接影响,《公路工程技术标准》中横断面组成需要根据项目功能明确其设置条件和取值,关于中间带宽度不再给出推荐值,对横断面各部分宽度的规定也体现了横断面设计组合的灵活性。因此,需要在工可阶段准确把握项目定位,精准确定交通需求,合理确定项目技术标准,做到节省用地、投资少,使道路发挥其最大的经济与社会效益,达到满足公路功能要求与减少建设用地的合理统一,不得为追求政绩工程或形象工程而提高建设标准,扩大建设规模。

5 可行性研究阶段需提升规划理念

以往公路可行性研究阶段更多以需求为导向,以规模扩张为主要特征,今后要顺应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变革,在公路规划理念上实现从增量扩张向高质量发展转变,从“单打独斗”向“多规合一”转变,从只顾当前向长远谋划转变,科学谋篇布局,落实高质量的发展要求。

6 提高可行性研究规划精度

为更好地融入国土空间规划,要进一步提高公路可行性研究的精度和深度。规划工作要更注重战略性、科学性、协调性和可操作性。交通需求预测要更具准确性、交通基础设施布局研究视角要从平面转向立体、资源占用与消耗的测算要从围绕建设本身转向围绕生态、环境、建设等因素并重。

7 创新规划手段

(1)提高数据分析整合能力。对地理信息数据、人口综合数据、产业经济数据、交通运输数据等进行整合和挖掘,在人口、产业经济预测分析方面取得突破;

(2)创新交通需求预测理论和方法,依托大数据,考虑运输结构调整、智能驾驶技术应用等因素,建立交通与经济、产业、人口等要素关联的综合预测模型,提高预测准确性;

(3)综合采用数字地形图、地理信息系统技术、遥感技术提高方案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提高成果可视化水平。

8 加强相关政策和规划研究

可行性研究要严格遵守国家的各项政策、法规并执行交通运输部颁布的相关标准、规范、规定,编制单位要及时关注、研究国家政策、国民经济长期发展规划、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综合交通等相关上位规划以及投融资体制,补助资金政策等。

9 结语

公路工程可行性研究是一项系统工程,对保证公路的顺利建成、运营和投资回收,以及实现促进经济发展的目标都有十分重要的价值,需要与时俱进,根据时代形势要求转变思考角度,只有不断探讨研究新的工作方法,才能提高可行性研究质量,确保项目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猜你喜欢

预审可行性研究基本农田
构建长三角体育公共服务一体化平台的可行性研究
中国侦查预审制度之合理建构
察哈素选煤厂末煤干选可行性研究
山东省基本农田保护政策研究
永久基本农田集中区域“禁废”
近代中国刑事预审制度考论
试论预审阶段收集证据的特点和应注意的问题
河南划定永久基本农田超1亿亩
网络虚拟财产民事法律保护的可行性研究
社会工作介入空巢老人养老的可行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