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文化旅游的七曲山风景区传统村落规划与开发研究
2023-01-08朱晓璐四川大学艺术学院博士研究生
文/朱晓璐 四川大学艺术学院 博士研究生
四川文化艺术学院设计学院 副教授
引言
“十九大”提出了乡村振兴的战略目标,其中产业兴旺和文化建设是其重要内容。近年来,文化旅游作为文化传承和产业发展的重要手段,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并快速发展[1]。传统村落本身蕴含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具有发展文化旅游的先天优势,特别是风景区内的村落,更为旅游开发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依托风景区的自然与文化景观,打造传统村落旅游资源逐渐成为地方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文化旅游对传统村落的发展是一把双刃剑,合理的旅游开发是对传统村落保护的有效途径,但由于受地方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旅游管理部门急功近利,风景区缺乏统一规划,导致村落的保护与发展陷入僵局,尤其在协调风景区开发与村落保护方面的利益问题突出,如何全面地统筹风景区的旅游资源,兼顾景区地方居民的生成、生活需求,是传统村落可持续发展亟须解决的问题。
1 七曲山风景区传统村落旅游资源概况
1.1 七曲山风景区现状条件
七曲山风景区是国家AAAA 级旅游景区,位于四川省绵阳市梓潼县城以北,以七曲山大庙为核心,是剑门蜀道风景名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景区面积109.3 平方公里。紧靠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中国两弹城,是四川大九寨环线的重要节点和蜀道三国文化精品旅游线路的支撑中心,区位优势明显。
景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冬有积雪,温和的气候不仅为森林植物的生长提供了有利的环境,丰富的植物群落也促进了动物的多样性。梓潼县第一大河潼江从七曲山下环绕而过,景区内沟渠、塘堰、水库众多,自然条件良好[2]。
1.2 七曲山风景区传统村落旅游资源分类与评价
1.2.1 旅游资源分类
七曲山风景区是中华文昌文化的发祥地,拥有世界最古老的“景观驿道”,集元、明、清时代建筑于一体的古建大观园和世界罕见、全国最大的人工种植纯古柏林等资源,自然资源得天独厚,人文资源特色鲜明。依据根据《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 18792—2003)的分类要求标准,七曲山风景区传统村落的旅游资源涉及8 大主类型、23 个亚类、63 个基本类型,资源总数达到106 个,涵盖古建遗产、古柏林、古文化、古蜀道、山地、森林、河流、水库、珍稀野生动物、民俗等资源,旅游资源丰富多样,尤其是人文景观最为突出。
1.2.2 旅游资源评价
根据旅游资源综合评价系统,对七曲村风景资源单体进行评价,得出其综合因子评价分值。依据分级标准,从高到低分为五级,即特级、一级、二级、三级、四级[3]。其中特级资源具有珍贵、独特的世界遗产价值和意义,得分值域≥85分;一级资源具有名贵、罕见、国家重点保护价值和国家代表性作用,得分值域≥70~84 分;二级资源具有重要、特殊、省级重点保护价值和地方代表性作用,得分值域≥60~69 分;三级资源具有一定价值和游线辅助作用,得分值域≥50~59 分;四级资源具有一般价值和构景作用,得分值域≥40~49 分。由以上评价系统结果来看,在七曲山风景区63 个基本类型中,拥有二级以上旅游资源共74 处,其中特级旅游资源5 个,一级旅游资源40 个,占资源总量的43.26%,高等级旅游资源数量众多,景观资源丰富。
1.2.3 景观资源评价综述
七曲山风景区传统村落以文昌文化为核心,以古柏翠廊为特色,以历史遗迹、田园湖泊为补充,生态环境极佳,风景游赏价值极高,历史价值、生态价值、科学价值、开发利用价值突出,具有国家乃至国际吸引力,是国家重要的自然和文化遗产。
2 七曲山风景区传统村落的发展现状
七曲山景区内以农村居民为主,规划范围内有文昌镇、马鸣乡和豢龙乡共计约9247 名村民,绝大多数以农业生产为主,少量从事副业生产,景区近期规划的范围涉及文昌镇七曲村与长岭村。
2.1 景区对村落的积极影响
七曲村位于七曲山风景区核心位置,在2019年入选全国第五批传统村。近年来,七曲山风景区管理局通过整合流转七曲村的闲置土地与水库,种植农作物,发展生态鱼养殖,并通过“旅游扶贫”项目直接带动了20 余户贫困群众。七曲村基础设施不断改善,村容村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2018 年实现了全面脱贫。东风村背靠七曲山,地处县城和景区之间,地理位置优越,旅游资源丰富,近年大力发展生态种植与乡村民宿产业,通过七曲山旅游发展带动了乡村第三产业发展,同时也使其成为七曲山旅游的有益补充,加快了城乡一体化建设,推动了县域经济的全面发展。
2.2 景区规划与村落保护发展的现状问题
2.2.1 景区规划开发的不完善
由于县域经济的落后,景区在国内外的知名度不高,加之历史和体制等因素制约,七曲山景区缺乏长远规划,导致景区的旅游资源得不到有效的保护和充分的开发利用,缺乏高品质项目支撑,难以提升游客的消费水平和停留时间;且景区建设滞后,规模较小,缺乏配套的基础设施,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游客容量。但景区的扩建必将涉及社会居民的安置问题,景区规划红线范围内包含三个乡镇的9247 人,目前七曲山大庙虽然已形成了较为成熟的游览体系,也带来了大量的游客,但除了大庙西侧的居民开展了少量农家乐活动外,其他居民很少参与景区的建设和保护工作,经济水平较低,因此如何协调景区、居民、企业利益,找到一条共赢的景区发展模式,是目前面临的重大挑战。
2.2.2 景区土地规划的不确定
由于景区与村落都缺乏相应的规划,景区总体规划的不确定导致村落保护发展规划的滞后。由于村落部分地段与景区规划范围重叠,而部分地段又在城市规划范围内,因而一些土地有随时被占用开发的可能,对招商引资和产业发展都存在一定的制约因素。因此,在风景区传统村落的规划中,无论先后,都应充分考虑两者的具体情况,提高二者规划的互适性。
2.2.3 景区交通改道的不便捷
为更好地保护七曲山景区的人文和自然资源,梓潼县人民政府将穿过景区核心景观群的过境交通G108 进行了改道,从景区外围进行绕离,原G108 国道作为景区内部交通干道处理,这不仅促使景区的游览组织结构发生了变化,还影响了过境游客及村民的出行规划。通过走访调查发现,六、七、八、九、十社因距离县城较远,每天上班或出行的交通工具是摩托车或电瓶车,但由于国道改道无法从景区通行,导致出行距离大大增加,去往县城交通更加不便。
3 面向文化旅游的七曲山风景区传统村落规划与开发
3.1 目标思路
根据《梓潼县旅游发展规划(2014—2025)》,发展乡村旅游是改善民生、建设美丽新村的重要途径,以政府部门协调配合为基础,以企业或农村专业合作社为主体,以产业项目为着力点,以农民群众积极参与为依托,建设七曲山景区的特色旅游名村,因地制宜发展各具特色的休闲农庄、农家乐等乡村旅游产品。以主题农园、休闲农庄、民宿建设为核心,以花卉苗木观赏、水产养殖、有机农产品展销为重点,拓展乡村度假旅游经济、赏花旅游经济,以乡村体验、乡村游乐、乡村购物为特色,打造梓潼特色乡村旅游产品,通过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助力七曲山风景区传统村落可持续发展。
3.2 村落保护规划与开发
3.2.1 总体布局与空间优化
根据七曲山风景区村落的山地型特点,遵循村落的山水格局与现状肌理,以文昌文化为主线,以七曲山大庙为核心,结合农耕文化、三国文化和古蜀文化进行总体布局与空间划分,形成“一心三线六片区”的结构。“一心”即以七曲山大庙为游览核心,开展祈福观光活动,包括祈福、登山、观光、文昌体验、古柏养生等,文昌祖庭的核心游览功能对于村落文昌文化的传承具有重要意义;三线即文化游线、湿地游线和山地游线,结合村落环山抱水的地形特征,充分利用现有的景观与文化资源,将各类景观资源贯穿整个村落,丰富景观体验;六片区即大庙核心区、古蜀文化体验区、湿地休闲区、山地游览区、田园度假区及综合服务区,将文昌信仰、祈福、生态康养、亲子休闲和民俗体验等功能融于一体,打造以文化旅游为主的村落景观,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提升村民文化自信,最终实现乡风文明,文化振兴。
3.2.2 建筑更新与景观营造
村落建筑风貌的更新营造,既要保留川西北地区传统建筑风格,尊重村民的生产生活习惯,营造乡土建筑风貌,同时要与景区的整体要求相一致,处理好传统与现代、村落与景区的关系。首先,对于村落内的文物类建筑要采取保护并修缮的原则,严格遵照文物保护法规定,保护其历史信息的真实性;其次,对于传统建筑的改造与更新,可根据建筑质量进行拆除或改造,民居的改造要以保持当地民居建筑风格为前提,内部家具设施可考虑时尚、现代,如保留木构架增大开窗面积或开设天窗,可作为旅游接待服务,进行农家乐或民宿改造,合理利用以发挥其社会效益。
村落的自然景观延续“九曲潼江七曲山”的景观格局,营造古柏参天的森林景观与充满趣味的田园生活景观,人文景观的营造要通过提炼村落的非物质文化要素,将其转化为特定空间的景观塑造,可将历史典故、人物传说通过场景再现的手法,融入村落的公共空间,如村民活动中心和文昌祭祀广场的景观设施设计,让游客全方位地体验村落的文化景观[4]。
3.2.3 旅游产品提升与优化开发
七曲山风景区传统村落的旅游产品提升以发展文化产业为目的,依托景区的资源与环境优势,结合村落与企业的发展需求,促进村落旅游产业的优化提升,通过“文化+”的方式促进一二三产业联动发展,形成产业兴旺、生活富裕、产业振兴的景象。依托空间布局创建研学基地与文创产业,开展专题旅游,完善相关服务设施,形成“一村一线五区”的空间结构。一村即七曲美丽新村,调整原住民安置点,优化美丽乡村建设;一线即求学游步道,全景展示求学文化;五区即手工艺创作区、生态农业体验区、田园民宿产业区、民宿文化展演区和研学旅游体验区。通过空间整合、空间修复实现游览空间拓展,推进功能调整与产品优化,突出主题与特色,与产品空间开发优化相协调,将村落景区产品功能优化为休闲观光、研学体验、节事庆典、运动养生等系列,促进村落旅游多元化发展。
结语
自2015 年梓潼县出台了《关于加快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意见》后,通过“文化搭台,旅游唱戏,文旅相融,产业互动”的新常态模式,构建了大文化大旅游发展体系,促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依托文昌文化发祥地、金牛古蜀道文化以及三国文化,乡村旅游产业正如火如荼地展开,“文旅兴县”的全域旅游格局正在形成。七曲山风景区传统村落蕴涵的自然与文化价值、绿水青山与乡愁记忆、文化关怀与历史回味,与当前社会经济发展所要求的生态文明与文化振兴相契合,因此,七曲山风景区传统村落的文化旅游发展对于文昌文化传承、梓潼县旅游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