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渡赤水中的思想政治工作
2023-01-08甘林玉
舒 榕 甘林玉
(中共泸州市委党校,四川泸州 646000)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从治党治国治军的层面,阐明了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的极端重要性。
中国共产党解决人民思想、政治立场问题的最具有代表性的方式就是在群众中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思想政治工作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各族人民,寻求国家长久治安的传家宝。中国共产党历来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工作,把思想建设摆在首位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战争年代抓党建的特点,也是最大的亮点。四渡赤水战役期间红军处境极为艰难,在数十万敌军围追堵截的险境中,红军以少胜多,取得战略转移的胜利,创造了战争史上的奇迹。这个奇迹的创造离不开四渡赤水期间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及时关注和解决各种思想问题,鼓舞士气,振奋精神,从而保证红军的战斗力、执行力。
一、四渡赤水中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紧迫性
中国共产党自古田会议就开始探索出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光辉道路,而“西征途中,我们从未放松对战士的政治教育工作。”[1]“即使在行军期间,我们无时不注重兵士中的政治和教育工作。每天早上(在出发以前,开始上早操的时候),或每天晚上,必举行政治谈话。我们利用一切机会来教育红军兵士,教他们如何进攻、防守、防御以及使用各种军器等等。首先是利用过去军校毕业的同志来进行这项工作,这些同志在红军内起莫大的作用。”[2]这就是长征途中重视思想政治工作的最好印证。
长征中的四渡赤水期间红军面对的敌情,远比长征初期严重得多。此时敌人40万大军从四面八方尾追而来,而中央红军已经从长征初期的8万多人损失到仅剩3万,部队要求得生存,必须大机动、大转移,非常疲惫。加之与红二、红六军团会师,与四方面军会师的计划已然无法实现,一路想建根据地的意图也一直在调整。而自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红军被迫长征,出发不久就遭受挫折,惨烈的湘江战役,红军人数锐减,且国民党蒋介石还在不断调集重兵对红军进行围追堵截,所以中央红军就不得不长期转战于穷山僻壤之间,指战员们不得不忍受各种艰险困苦。“左”倾错误路线遭到指战员们的反感和抵触,随之而来的是队伍内部开始出现情绪和质疑,再加之艰难的外部处境,在这样的背景下,四渡赤水中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既紧迫又艰巨。
二、扎实有效开展队伍内的思想政治工作
遵义会议刚结束,各级干部就抓紧作战间隙,采取各种方式,到机关、部队传达会议精神,把当时全军上下最关心的军事路线和中央及军委的组织领导问题,及时传达解决,一定程度地扫清了长期的失败和挫折在部分官兵心中造成的焦躁不满和对革命前途悲观忧虑的情绪。特别是毛泽东的复出,使全军看到了新希望,增强了斗志,坚定了信心。
中共中央、中革军委或红军总政治部在重大作战行动之前都发出指示,要求部队各级干部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和宣传鼓动工作,使全体指战员了解每次作战行动的目的、明确作战意图和重大意义,使广大指战员鼓足信心、振奋精神,以最大的决心、最坚强的意志克服困难,争取胜利。
(一)扫除疑惑 统一思想
1935年2月9日至10日,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得知蒋介石调集重兵围攻扎西,贵州兵力空虚,敌人重兵把守长江防线,北渡长江无望的情况下,便在扎西会议上决定二渡赤水,回师东向,杀一个回马枪,此时不少官兵,包括林彪都对走“之字路”“弓背路”有意见和牢骚。此前一渡赤水时,1935年1月29日红一军团按一渡赤水河的行动部署规定,林彪所率领的右纵队从猿猴渡过赤水河,进入川黔交界的四川古蔺县北部人烟稀少的黄荆原始森林。当他们进入黄荆后发现当地情况比他们想象的还要糟糕,行军可谓是举步维艰。林彪赶紧让警卫员提上马灯,展开这人迹罕至的黄荆原始森林地图,仔细端详着。查看地图后发现,大部队要想穿越黄荆老林,必定要翻越虎头山、望乡台等断崖险道,这就会大大影响部队行进速度。于是,19时林彪第二次向军委去电报告:“这样行进,绕道太多,请改变行进路线,不向古蔺以南行进而经古蔺向永宁。”[3]21时30分林彪又再次向军委去电报告:“今晚在张家山山上宿营,粮食困难。由猿猴到张家山、马鹿坝,道路崎岖,行动困难,马匹多跌死。”[4]这一天接连3封电报,林彪向军委汇报了行军困难、粮食奇缺和人马困乏等困难情况。现在又要走回头路,红一军团担负前锋主攻任务压力很大,于是许多同志开始抱怨:为什么不北渡长江?为什么又要走回头路?
随后1935年2月15日,红军从云南扎西回师东进再次进入四川境内,并集结于古蔺县白沙镇(现双沙镇)及附近地域,部队抓住时机,休整了两天。毛泽东以敏锐的政治判断力发现广大指战员的这种思想情绪如果得不到有效疏通,下一步的战略意图很难得到实现。2月16日,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发布《告全体红色指战员书》[5]并召开动员大会,电示红四方面军和红二、红六军团,阐述了新的战略方针,详细解释为什么要走回头路,做了深入细致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
《告全体红色指战员书》中解释了为什么放弃北渡长江,因为过去的目标不能够实现了,我们制定了新的目标:“过去党中央……曾经决定中央红军渡过长江向川北发展……然而这一决定由于川滇军阀集中全力利用长江天险在长江布防,拦阻我们,更由于党与中革军委不愿因为地区问题牺牲我们红军的有生力量……而最后决定在云贵川三省地区中创立根据地。”[6]
进一步解释不北渡长江下一步干什么,“只有消灭贵州四川云南以及蒋介石的‘追剿’部队,我们才能在云贵川区域内创造新的苏区根据地。新的苏区根据地就是在革命战争的许多胜利中创造起来与发展起来的。和平地创造苏区,完全是一种幻想。没有流血的战争就有苏区。放在我们全体同志们前面的,是这样的一个问题,或者是我们消灭敌人,创造新苏区,求得休息扩大的机会,或者是我们不能消灭敌人,长期的为敌人追击堵击与截击,而东奔西走,逐渐消耗我们自己的力量,这完全决定于我们自己的努力与奋斗!全体同志们!打大胜仗消灭大量的敌人,缴他们的枪与子弹武装我们自己……是我们目前最中心的任务。”[7]
(二)明确目标 坚定信念
在扫除疑惑,统一思想后进一步明确下一步的目标并坚定必胜的信念。“为了有把握的求得胜利,我们必须寻求有利的时机与地区去消灭敌人,在不利的条件下,我们应该拒绝那种冒险的没有胜利把握的战斗。因此红军必须经常地转移作战地区,有时向东,有时向西,有时走大路,有时走小路,有时走老路,有时走新路,而唯一的目的是为了在有利条件下,求得作战的胜利。”[8]
“为了求得有把握的胜利,我们更必须求得部队的休息与整理,百倍的加强我们的政治工作,提高我们的战斗力,巩固我们建立新区的决心与信心。充实连队与加强连队的战斗力,是我们目前的迫切任务。缩编我们的战斗单位,也正是为了达到这一目的。”[9]
“最后为了求得有把握的胜利,我们必须取得云贵川广大群众的拥护。(动员群众、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千百万云贵川的工农劳苦群众正在饥寒交迫的中国过着非人的生活。拯救他们,发展与组织他们斗争,号召他们起来,加入红军,扩大红军,发展游击战争,建立工农兵的苏维埃政权,是我们全体同志的神圣任务。严肃我们部队的纪律,加强我们在地方居民中的工作,是争取广大工农群众的重要条件。”[10]
最后鼓舞信心,振奋精神:“党中央与中革军委号召全体同志鼓起百倍的勇气,提高作战决心,为消灭万恶的敌人,创造新的云贵川新苏区而斗争!全体同志们,为着这一光明的前途共同奋斗呵!”[11]
(三)明确要点 注重方法
《告全体红色指战员书》发布后,1935年2月16日还发布了《中央红军向贵州挺进途中的政治工作》[12],具体强调了做思想政治工作的要点和方法。
首先是进行作战鼓动。要最大限度地提高战斗情绪,有把握地打胜仗,进而巩固部队。一方面要创建苏区革命根据地、消灭敌人,提高队伍的战斗力。另一方面要继续发扬红军敢于斗争、善于胜利的优良作风与模范遵守阶级纪律的传统。为此要求广大指战员要做到:
第一,进行缩编要有充分的解释与准备工作,配备党团员健全连队组织。第二,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大的力量,在连队中建立起党支部工作。同时突击改变支部工作最薄弱的连队。建立模范党支部,发展党团员,加强党团员教育,最大限度地调动党团员的积极性,激发他们领导性潜力。第三,进行军队纪律教育,严格执行与检查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实行。第四,加强对团政治处与连指导员工作的领导,迅速、及时了解下层情绪,尽力解决好下属问题。第五,解决好伤病员问题。哪个部队的伤员必须由该部队派人慰问,并尽力解决他们的困难。如果已痊愈可归队的,应即告知战士部队当前的任务,并给予教育。战士回到连队时,连队应鼓动战士给他们打草鞋、送衣被、举行欢迎工作等,给红色战士以好的影响。这就让广大指战员感到很温暖,没有后顾之忧,更加勇敢地上战场。
同时高度强调要做好赤化工作。除一般地执行本部在遵义时关于地方工作的指示外,还应特别注意下列问题:
第一,努力发动群众斗争,组织游击队,发展游击战争。建立苏维埃政权。第二,向群众进行充分的解释工作,提高其阶级觉悟和斗争积极性。第三,发动扩大红军的工作。最后强调,政治工作的严重弱点,要迅速地有大的转变。
由于有深入、细致、扎实的思想政治工作,保证了红军的生命线,振奋全体指战员的斗争精神,促使红军团结一心二渡赤水后五天里连续攻下桐梓、娄山关、遵义,取得了长征以来最大的一次胜利。
(四)鼓舞士气 增强信心
遵义战役胜利后,中共中央又发出了《为粉碎敌人新的围攻赤化全贵州告全党同志书》[13],在取得胜利后及时鼓舞士气,增强信心,凝聚力量。其中写道:
“最近我们在遵义附近的战役中,消灭并击溃了王家烈吴奇伟十一团之众,这是五次‘围剿’以来第一个伟大的胜利,这一胜利澈底粉碎了敌人的‘追剿’计划,这一胜利给了我们在贵州首先在黔北站住脚跟,开始赤化群众建立苏维埃根据地的可能。这一胜利给了我们进行部队的休息训练整理扩大的可能,这一胜利配合了红四方面军与二、六军团的胜利,更加开展了中国苏维埃运动的局面。这一胜利是由于党和军委的正确领导与红军指挥员战斗员英勇善战所获得的。这一胜利是在党反对了军事的单纯防御路线之后,证明了中央决议的正确,粉碎了一切动摇悲观过分估计敌人力量不相信自己的力量等机会主义观点,发扬了红色指战员的高度积极性。遵义战役的胜利就是党的路线的胜利!”“必须在所有红色指战员中间进行广泛的宣传鼓动工作……最大限度地提高他们的战斗情绪,号召他们鼓起百倍的勇气,打大胜仗以粉碎敌人新的围攻”[14]。“而各级政治工作人员,更是经常深入到部队中去,同指战员们打成一片,根据上级有关指示,进行教育解释工作,并采取各种灵活、有效的方式进行宣传鼓动,以活跃指战员们的情绪,增强斗志,提高必胜信心。”[15]
这进一步明确“这一胜利是在党反对了军事的单纯防御路线之后,证明了党中央决议的正确,粉碎了一切动摇悲观、过分估计敌人力量不相信自己的力量等机会主义观点,发扬了红色指战员的高度积极性。”[16]胜利的事实、坚强有力的政治教育很快鼓舞了士气,提高了斗志。
三、高度重视对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
陈云同志曾经总结“我们取得胜利的第三个原因,是我们所到之处都得到了群众的支持。我们每占领一个新的地区,就动员群众没收当地军阀、地主豪绅的财产和存粮。我们把这些财产和粮食分给贫苦百姓。只要有可能,我们到处都建立起地方革命政权——革命委员会。我们拨出一部分武器组织地方游击队。我们还组织了抗税军等。”[17]
(一)积极面向群众进行宣传教育
针对中央红军转战在新到的地区和少数民族聚居区,当地群众被敌军宣传所欺骗对中央红军存在着怀疑、恐惧等情况,中央红军自进入贵州以后,就十分重视开展群众工作。在进入遵义前夕,周恩来、朱德、王稼祥、李富春等就亲自到红一、红三、红九军团检查执行群众纪律的情况,肯定成绩,批评缺点,要求部队严格整顿纪律,号召每个连队的党组织和所有政治工作人员,向违犯纪律行为作斗争。一进入遵义城,毛泽东、朱德等就亲自参加群众大会,宣传中国共产党的主张,发动、组织群众,唤醒群众意识。进入遵义城的“第三天在第三中学操场开民众大会,朱毛亲自出席,工农、学生、商民被宣传而执旗参加大会者将万人。朱德大讲其赤军之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并说赤军愿意联合国内各界人民、各方军队一致抗日。毛泽东则大讲其苏维埃政权不收苛捐杂税、全民选举及主张抗日等等。”[18]
“赤军这种宣传,影响黔省人心极大。赤军在这个大会上成立革命委员会,并真有几十个学生、工农、商民当选并演讲,且内有教育界分子。革命委员会成立后,不几日就成立了几百人的抗捐队,自动去清查贪官污吏,没收其财产,当场鸣锣聚众散发。贫民之集在县公署(驻总政治部)天井中等发‘土豪衣服’者何止千数。”[19]
在对待少数民族问题方面,更是主张反对一切汉族的压迫和剥削,寻求民族平等和民族自决,从而获得了少数民族群众的理解,并且积极地与我党合作。在此基础上,部队还大力动员了广大青年踊跃参军,补充和扩大部队等等。“赤军一面宣传,一面招募赤军新兵。十二天中确有四五千人加入赤军。此辈均系川黔滇籍之贫民或退伍者,对于川黔滇之地方情形均熟悉。此辈加入赤军,对于赤军有莫大之作用。以后朱毛之能转战于黔北者,此辈出力甚大也。”[20]
(二)利用标语持续进行宣传影响
陈云曾总结道:“我想简单谈谈红军做群众工作的方法。我们无法长期待在一个地方,我们要不断前进。晚上来到一个村子,次日早晨就要离开。但我们仍然做了大量的群众工作。每个红军战士都知道三大纪律和八项注意。这些规定包含了我们的优良传统,因此,我们要求每一个战士务必遵守。每个住在这家或那家的战士,都应该同户主一起召集一次家庭会议,给这家人讲解红军的性质、红军的奋斗目标,力求使他的宣传得以在老百姓中传播。每一个红军战士都随身带有一截粉笔,他每天至少要在走过的地方写三条标语。”[21]
红军四渡赤水过程中在皇华镇境内留下了大量的宣传标语,尤以龙田村8组岭上赖正强宅老墙上的标语保存最为完好,目前仍有8幅9条共218字:“白军士兵不打抗日的红军,暴动哗变打倒卖国贼国民党军阀,联合红军北上抗日。”“白军官长升官发财,士兵毫无价值。”“红军是抗日民众,抗日战争的主力军,白军官长吃酒肉,士兵挨饿肚”“红军士兵是工农出身,不要替国民党军阀来打工农自己的红军!”“白军官士兵替长官升官发财,没有丝毫价值。”“杀死不准士兵抗日长官,白军官长骑马坐轿,士兵草鞋都没有穿”“白军官长抱小老婆,尽享好福,士兵家里的妻子受冻受饿无人理会。”“红军优待白军俘虏,欢迎白军士兵哗变拖枪过来当红军”“红军绝对不杀白军俘虏兵,白军弟兄不要受你们的长官欺骗。”
四渡赤水后川南游击纵队继续在当地进行革命斗争,1935年9月28日果坝驿逢场,纵队为了消灭守军,战斗相持近一小时,保安队难以抵挡,从后门撤逃,撤至山间隘口躲避,纵队占领乡公所,缴获毛瑟枪8支,将叙永人李铁夫嫁女的嫁妆分给群众。红军在街头墙上用乡长刘伟宇家的猪血书写“打倒蒋介石”“打倒土豪劣绅!”“农工兄弟起来革命”等宣传标语。[22]
(三)言行一致赢得群众信任和支持
1935年1月29日,中国工农红军从贵州土城、元厚西渡赤水进入古蔺县境,军委纵队向皇华、铁厂(今皇华镇境)前进。在皇华,红军打开团总李百川的粮仓,杀了肥猪,分粮分肉给群众过年。
1935年2月19日红三军团政治部在二郎滩镇上将贵州军阀侯之担经营的“德谦裕”盐号囤积的五六十万斤盐分给穷苦老百姓,周围几十里的群众分得盐后称赞“红军先生好”[23]。
在长征途中“革命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师政治部、各部队的政治处、各连队都有专门负责群众工作的部门。党、团、工会及群众组织,都派优秀地方干部在红军经过的地方做群众工作。”[24]
“正是由于我们密切联系群众,所以我们才得到了他们的支持,并得以为红军招募到志愿兵。我们随处可以找到帮助我们搬运辎重的脚夫,到处可以把红军战士安置在老百姓的家中。当我们需要粮食时,老百姓会卖给我们,尤其在四川,这样的情况很多。我们红军常常帮助当地老百姓反抗军阀。”[25]
四渡赤水期间,党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工作,用思想政治工作扫除广大指战员的思想疑惑,坚定信念,纠正错误,统一思想,鼓舞士气,凝聚力量,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正因为有了如此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才能在无比艰苦的条件下战胜强大的敌人。这是我们今天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必须重视的经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光喊口号就能实现的,而是需要全党上上下下必须付出十分艰苦的努力。因此,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工作,习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使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实现全局性、根本性转变。面对新形势、新挑战,我们回顾党的历史,从中总结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经验,继续用好“传家宝”、守好“生命线”,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