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信息安全技术》课程“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机制探讨

2023-01-08谷雪莲

智库时代 2022年31期
关键词:信息安全技术信息安全思政

谷雪莲

(四川托普信息技术职业学院)

随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蓬勃发展,网络空间已经成为与人类活动领域同等重要的第五空间。网络中信息的传播、文化的繁荣、生产和生活、社会的治理、信息的交流与合作等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很重要的影响。网络信息安全问题也变得日趋严重,国家也将网络安全提升为了国家安全战略,为了加快网络空间安全人才的培养,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增设“网络空间安全”一级学科。与此同时为了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课程思政”概念被提了出来。目前各高校要求教师除了讲授专业知识之外还应融入“课程思政”内容,要达到理想的立德树人效果就要把握好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瞄准其构建基本准则,设计好实施路径,发挥课程思政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实现思想政治课程与专业知识课程统一的思政教育目标。因此如何构建网络安全人才培养体系,如何在授课过程中有效地融入课程思政内容,成为了信息安全专业老师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一、文献综述

如何在专业课程中柔性地融入思政教育元素,发挥专业课程的协同育人作用,有不少学者对此展开了研究。杨修平(2020)在对高职英语课程思政的研究中提出了针对高职英语课程的课程思政机制——“三三三”育人机制,以及高职英语课程思政育人的“四步循环”内容要素。对于高职英语课程融合思政元素教学实践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远俊红、林波(2019)以JAVA程序设计为例研究课程思政在计算机专业课程中的应用,提出了JAVA程序设计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案。任帅、范傲雄(2022)在课程思政视域下的专业课程建设研究中以长安大学《信息隐藏技术》课程为例,详细介绍了信息安全专业课程开展课程思政的优势。整体而言,学者们对专业课程融合课程思政的研究还是比较充分的,本人在文献研究过程中发现在现有文献的基础上仍然存在可拓展的空间。例如在研究对象上,已有研究较多关注教师层面,相对忽视了学生层面的情况研究,特别是以00后为代表的当代高职高专学生。另外在思政元素的挖掘上,每门课程有自己的特点,《信息安全技术》课程在思政元素挖掘上有自身的优势。本研究将以“00后”为代表的高职院校学生为研究对象,围绕《信息安全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中融入课程思政内容的教学实践机制的建设为研究重点,希望借此可以丰富信息安全专业课程开展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机制的研究。

二、高职在校学生的思政教育情况

如何做好课程思政的建设,这需要我们把握好课程思政模式的构建,充分了解学生思政教育核心内涵,瞄准其构建的关键原则,设计好实现路径,找准课程思政的切入点,才能发挥出课程思政的协同育人的效果。对于教育来讲,以人为本是教育的核心理念,脱离了学生,一切的理念都是空谈,只有当我们充分了解学生的情况,充分了解学生各学习阶段思政教育课程的开展情况,才能充分地发挥出课程思政的协同效力。而如今很多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存在以下这些特点:

(一)政治素质普遍较高

2000年后出生的孩子,生活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时期。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和谐,人民生活水平也是不断提高。而当代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上,教育部门下了很多功夫。这一代的学生从小基本都接受了系统的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政治素质普遍较高。

(二)具有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以改善,民族的自尊心和自豪感也随之日益增强。智慧城市的发展、GDP世界排名第二、电子商务物流的方便、电子支付的方面、健康码大数据等等,这些已经成为当代青年自豪的资本。

(三)人生观和价值观呈现多元时代特点

受网络技术发展的影响,当代年轻人经受着各种思潮,各种观念的冲击,让他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呈现出多元个性。

(四)理想淡薄,缺乏目标感

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很多学生产生了浮躁的心理。出现了旷课,休学创业甚至长期泡网吧等情况。可见部分学生理想信念不坚定,只看见了眼前的蝇头小利,缺乏对理想信念的正确认识,不知道该怎样设立目标。

(五)诚信意识差,缺少自我约束

在我国经济转型的时期,人们对物质的追求更加重视,社会价值观发生了很大转变。因此一些学生受此影响,养成了爱攀比、虚荣的错误观念,甚至为了满足个人的虚荣心,不惜违反法律和道德规范采用不正当手段获取高额收入。

(六)职业道德意识淡薄,就业压力大

由于学生一直在学校进行系统化学习,对职业道德的认识不足。学生普遍缺乏社会工作经验,也导致他们无法系统地形成职业道德信念。科技的快速发展,技术的更新迭代也是非常快。再加上大学生毕业人数比较多,导致就业压力非常大,很多临毕业的学生甚至产生了焦虑情绪。

三、《信息安全技术》课程的“课程思政”教育方案

针对以上所提出的当代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情况,在制定《信息安全技术》课程“课程思政”教育方案时,我做了如下探索:

(一)制定人才培养目标

信息安全专业主要是面向各类企业、学校、行政事业等单位,培养从事计算机网络技术、网络通信系统硬件和信息资源建设、信息化平台安全管理和维护等技术工作的人才,能在计算机及网络专业公司从事系统集成、网络工程、网络安全架构等工作。网络通信设备、信息安全设备的售前技术支持、售后服务等工作。信息安全专业培养人才的主要目标是:培养的是具有一定的科学素养和文化水平良好的,职业道德高尚的,创新意识强烈的,精益求精的,具有工匠精神的,具有较强的就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专业性人才。学生通过掌握本专业的知识和技能,能够成为面向互联网和相关服务、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计算机硬件工程技术人员、计算机软件工程技术人员、计算机网络工程技术人员等职业人才,能够从事数据信息安全系统集成、网络安全运维、Web安全管理与评估、数据安全与恢复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二)挖掘思政元素

该课程作为进入信息安全领域的引导课,《信息安全技术》课程的主要目标在培养学生学习信息安全基本原理,掌握信息安全基本技术上,注重在网络应用、Web安全等方面加以正确的引导,培养学生具备信息安全法律法规意识以及掌握常用的信息安全技术,使学生具备网络空间基本的信息防御能力,以及对新技术的运用和创新能力。教师应将标准与法律法规、基本职业素养、专业人才使命等融入课程,让学生认识到信息安全的重要性,将国家发展与自我发展相结合,增强学生的信息安全法律意识,帮助其树立正确的网络安全道德,并鼓励学生努力学习先进技术,为国家为社会做出贡献。

(三)精心设计教学

《信息安全技术》的课程体系坚持系统化原则,将课程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信息安全导论”总领全课程内容,介绍信息安全中的基本概念和术语。第二部分“网络安全”,介绍网络系统中网络设备的安全配置。第三部分“系统安全”,分别介绍Windows系统和Linux系统中的安全配置、系统加固内容。第四部分“WEB安全”,主要介绍WEB应用系统安全涉及的数据库安全、防SQL注入攻击、防木马攻击技术。第五部分“综合网络攻防”,主要介绍网络扫描、嗅探、欺骗与拒绝服务、渗透等攻击技术和防护方法。第六部分“信息安全风险评估”,主要介绍针对已有信息网络系统的安全风险评估分析方法及评估报告的形成。每个部分的实施采用“理论结合实践”的教学模式,精选技术知识要点,在教学中突出价值引领。

1.信息安全导论课程思政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

信息安全导论部分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理解信息安全的主要技术为以后深入学习信息安全相关其他专业技术打下基础。什么是信息安全?信息安全对于国家的重要性等问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融入:网络安全应该上升为国家战略,网络与信息安全是高科技的较量,网络与信息安全人才的培养应该举国家之力。对于信息安全专业的学生来说,更是需要我们努力学习技术知识,提高自身技能水平。用我们的专业的技术和过硬的水平,团结一心报效祖国。

2.网络安全课程思政融入法律法规

网络安全主要包括网络信息安全概述、网络设备的安全配置、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的安全配置等等。其中在介绍防火墙配置部分,我们会介绍如何利用防火墙防范勒索病毒的攻击。法律法规融入:法律是维护社会秩序,保障人们人身安全和利益的有效武器,我们应该做到“知法”“懂法”“守法”。掌握基本的法律知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违反国家规定,对计算机信息系统功能进行删除、修改、增加、干扰,造成计算机信息系统不能正常运行,后果特别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而我们学习信息安全技术更需要我们守法,技术是用来武装自己的,而不是伤害他人的。如果使用不当,造成了社会危害,自然就会受到法律的惩戒。

3.系统安全课程思政融入基本职业素养

系统安全学习主要是Windows和Linux系统的安全配置、系统的加固等学习内容。学生能够通过特定的系统应用环境来判断和分析系统的安全性,完成系统安全的社会,能够掌握基本的系统漏洞扫描工具的使用方法,能在特定系统上防范常见的系统渗透和网络攻击。引导内容:2015年5月某旅游网站官网出现大面积瘫痪,宕机12小时损失7923万,此次事件是由于员工删除了服务器上的部分执行代码导致。基本职业素养融入:一个员工的误操作导致如此大的经济损失,社会声誉损失。每个人都是整体的一个部分,一个小小的失误也可能造成重大的损失。只有我们每个人在自己工作岗位上刻苦努力,一丝不苟不断钻研学习,精益求精努力提升自身技能,才能为社会和国家做出贡献。

4.Web安全课程思政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诚信

Web安全学习主要内容涉及Web网络服务安全防范、SQL注入技术、防病毒及木马技术等。主要目标是让学生掌握网络常见的一些应用服务器所面临的安全威胁及有效的防范措施,从而提高Web服务器的整体安全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诚信融入:对于电信诈骗案,公民个人信息没有得到有效保护,遭到泄露,才是实施电信诈骗的手段的主要根源。而我们作为信息安全技术人员应该以真诚之心,行信义之事。一方面不可以利用技术去盗取他人信息,另一方面应该利用技术防范不法分子的盗窃行为,用我们的技术维护社会和谐发展,保护像徐某某这样的弱势群体。

四、课程思政内容教学实施

学生对于传统的灌输式教育已经产生了抵触情绪,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在教学方法上积极创新,采用更易于学生接受的方式将学生吸引到课堂上。

(一)将多媒体资源与亲身经历结合

通过多媒体教学资源,能将枯燥的内容生动化、形象化、具体化,如利用视频、音频、图像、交互动画等易激发学生兴趣的资源,营造贴近现实的场景,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同时结合教师亲身经历,让学生们感同身受,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临场感,加深对问题的认识。

(二)运用恰当的案例和故事进行引导

在讲解相关内容时,多引入故事和案例。故事和案例的加入增加了知识点的故事性、有趣性,学生更容易记住和接受。同时故事和案例的选择上尽量选择离生活较近的,对学生实用的,起到寓教于乐,在趣味中传递思想的作用。

(三)巧妙的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在讲解完内容后,要注重问题的设计,巧妙的问题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达到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如果只停留在表面,学生听了个热闹,事后没有反思,那教学效果是不好的。因此,在内容讲解结束时,结合内容所传递的思想,引导学生不断思考,让他们能在学习后得到更多启示和收获,潜移默化地去影响他们的思想。

五、教学反思

“课程思政”元素的融入应该注意以下三点问题:

(1)课程思政教学资源的加工和整合问题,课程思政内容要与时俱进,要结合社会热点,关心学生所关心的事件,更多地了解学生的需求。

(2)课程思政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激励问题。课程思政教育要“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故需经常采用一些学生易于接受和理解的方式。比如用故事融入知识点的讲解,注重学生的互动,多提出问题让学生参与思考和讨论等等。

(3)教学后的反思和总结问题。每届学生所接受的社会信息也不尽相同,因此,我们在进行思政教育时,要时刻提升思想境界紧跟时代步伐,敏锐洞悉学生思想动态,不断的反思和总结,提高课程思政教育效果。

六、结束语

信息安全技术犹如一把双刃剑,而我们信息安全专业的学生学习其的主要目的,是利用技术服务企业、服务社会,如果学生没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反而利用技术牟取私利,破坏社会和谐发展,危害国家安全,那么这样的教育就是失败的。因此,在《信息安全技术》课程中充分利用其中的思政内容,从多个角度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在专业课程中,柔性的融入课程思政内容,学生也不会产生抵触情绪,让课程思政“润物细无声”地去对学生产生影响,才是课程思政最大的价值体现。

猜你喜欢

信息安全技术信息安全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基于三级等级保护的CBTC信号系统信息安全方案设计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及防护策略
高校信息安全防护
电子政务中网络信息安全现状分析与研究
电力内网的信息安全技术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
电子政务中网络信息安全现状分析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