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事业单位会计风险防范与控制的思考

2023-01-08

质量与市场 2022年4期
关键词:财政资金会计工作会计制度

■ 罗 佳

(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

引 言

近几年我国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全面改革不断深化,新政府会计制度全面施行,事业单位也经历了一番体制机制的改革调整,在此背景下,作为事业单位内部核心环节的会计工作面临着新的风险与挑战,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加强风险防范与控制,对于事业单位健康有序发展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即将对事业单位会计风险防范与控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结合事业单位管理现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1 事业单位会计风险防范的意义

事业单位作为具有公益性质的机构,是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基本上也是由国家财政统一拨给各项事业经费。加强对会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对于降低经济业务风险、防范违法违规行为发生、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提高事业单位公共服务职能效率和质量等均具有重要意义。

虽然我国财务管理发展总体形势是好的,但会计风险具有一定的客观性与普遍性,是事业单位会计工作中的一个重点性内容。为加强对会计风险的防控与管理,会计部门及工作人员需要与其他部门建立非常密切的联系,并以会计部门为主导,通过认真观察各部门的财务活动,对事业单位各项经济活动进行全面的分析,了解清楚财政资金的使用动向,掌握经济活动的全面信息,寻找发现财政资金管理和使用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及漏洞,针对造成风险的不稳定因素,采用科学且合理的办法来加以解决,进一步避免事业单位出现类似贪污腐败、资金浪费等问题,更好地使得事业单位进行发展。

2 事业单位会计风险的产生因素

2.1 制度规定陈旧或缺失

2015年国务院召开全国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职能转变工作电视电话会议,首次提出了“放管服”改革的概念,随后“放管服”改革不断向纵深推进。在政府领导下的事业单位,需要在准确把握“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改革要求前提下,将会议精神和改革要求以具体管理制度的形式落实到事业单位的各项工作中。如果事业单位主要负责人以及各部门负责人未能结合单位的实际情况,研究谋划并提出相应的改革举措,不可避免地会出现部分制度规定因制定出台时间过早、陈旧而不适应、不满足改革的实际需要,以及部分管理领域因改革调整而出现制度规定缺失的情况。这两种情况均会给事业单位的发展带来较大的风险隐患与漏洞,其中,事业单位在使用财政资金履行职责过程中涉及的会计工作也会遇到一系列的挑战。

2.2 风险防控意识不强

事业单位主要负责人是组织的“领头羊”,要在整体层面协调、把控好整个单位的各项工作。为了单位健康有序发展,主要负责人应该要有风险防控意识,主动担当作为,明确各部门的角色、合理分配任务,发动员工共同构建起一套能够有效防范风险的内部控制体系。如果单位主要负责人对于风险防控的意识不强,认为内部控制体系仅是某一个部门的主要工作或是认为单位没有出现过意外事故、违规违纪问题而不需要建立的话,这种错误的认识本身就是一个很大的风险隐患。同样的,如果单位主要负责人认为会计仅是记账核算工作,没有理解会计工作内涵,就会忽视相应风险防范与控制的重要性,不能从单位整体层面预防、控制管理风险。

2.3 会计职能转变与细化

事业单位是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组织,使用更多的是国家拨付的财政资金,为了加强对事业单位的监督与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国家对其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进一步促使了会计工作向精细化管理方向发展,从原有的记账、核算等基本职能,逐步扩展到了会计信息分析、辅助决策、绩效管理等功能,职能的增加对事业单位会计人员胜任能力提出新的要求。2019年全面施行的新政府会计制度要求事业单位启用的“双功能、双基础、双报告”会计模式,也对会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会计工作职能转变与细化的背景下,如果会计人员不能及时适应政策的调整变化、增强相应的专业能力,势必会对会计工作产生一定的风险。

2.4 监督环节缺失

加强对会计工作的监督和管理可以保障财政资金的规范使用,有利于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健全的监督评价体系应该包括事前预防、事中控制以及事后监督。如果事前预防环节缺失,会造成预算编制不合理的情况;事中控制环节缺失,会出现为完成预算执行率年底突击花钱的情况;事后监督环节缺失,会导致不能及时发现并整改关于违规使用财政资金的问题。保持对财政资金使用全过程的控制,可以依靠内部审计的内部监督也可以依靠社会审计等外部监督手段,不管是哪一个监督手段,都需要营造一个能让其充分发挥监督作用的环境,否则,监督不到位同样不能降低会计风险的发生。

3 当下事业单位会计风险防范的状况

3.1 相关制度体系有待完善

制度是内部控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制度健全完整并得到有效执行才能保证内部控制体系实现防范风险、促进单位健康发展的目的。然而在实际工作中,相关管理制度的陈旧过时或缺失,导致了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在办理具体业务时缺少明确规范的业务流程作指引,随意性比较大。反映在会计工作方面,事业单位传统的会计制度,已不能够很好地帮助其进行会计风险防范,很容易出现比如财政资金使用不规范、合同管理混乱等问题,从而产生较大的会计风险。

3.2 会计人员岗位职责不明确

明确的岗位职责要求可以帮助会计人员清晰的了解自己的工作范围,进而可以提高会计人员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往往现实工作中,事业单位会计部门并没有做到对工作人员的岗位职责进行明确划分,导致出现工作交叉重复,影响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的情况。有些单位由于事业编制的限制,存在会计人员一人身兼数职或者从外部临时聘请工作人员的情况,一人身兼数职可能会违反不相容岗位相分离要求;从外部聘用临时员工又可能会导致由于业务不熟悉或频繁更换人员影响办事效率等等的会计风险,所以应当对内部的工作人员进行培训,这样可以更好的使得会计人员对他们的岗位职责进行明确,使他们在工作的过程中,使工作效率迅速,并且提高他们的工作质量,使得会计人员在工作的过程中能够发挥他们最大的职责,进而促使事业单位能够朝着可持续性发展的方向进行发展。

3.3 内部审计等监督作用未能充分发挥

内部审计是事业单位通过内设机构对单位的内部控制、风险管理等实施监督、评价和建议,以促进单位完善治理、实现目标的一项重要活动。在会计内部风险控制过程中,因事业单位主要负责人对内部控制及内部审计重要性的认识不足,使得内部审计机构、人员配置不到位,存在由会计人员兼职内审工作、“自己监督自己”的情况,导致内审评价监督内控有效性的作用受到限制。

4 强化事业单位会计风险防范与控制的策略

4.1 加强会计制度建设,推动构建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

健全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可以有效帮助单位防范和化解遇到的各类风险,最大限度的降低风险可能会给单位带来的损失。内部控制体系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单位有关责任部门要及时根据上级要求或单位自身发展阶段来进行动态调整。构建动态的内部控制体系主要可以从以下两方面进行。

4.1.1 强化风险防范意识

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不是单位内部某一个部门的职责,需要由单位主要负责人牵头、各部门及相关工作人员各司其职、分工明确、协同配合来完成。单位主要负责人是单位“一把手”,也是单位各项工作和发展的“风向标”,因此要特别强化主要负责人的风险防范意识,进而带动各部门工作人员一起提高对风险防范与控制的认识。在此基础上,统筹谋划好单位整体的内部控制体系有关工作,及早识别管理工作可能存在的各个风险,不断提升单位防范和控制风险的能力,使事业单位能够健康、可持续地发展。

4.1.2 加强会计制度建设

事业单位应加强顶层设计,以管理制度化、制度流程化、流程信息化为目标,梳理业务流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与隐患,设计提出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并对管理领域的各项制度规定进行动态化修订,以达到防范化解风险,提高单位管理效能和治理水平的目的。新政府会计制度全面施行下,事业单位要以原会计管理制度为主体,落实新的会计指导原则,保障数据处理和账目划分上实现新旧会计风险防范制度的统一;通过对会计制度的不断改革,制定完善并实施新的会计制度,以进一步提高财务信息核算的准确度和财务报告编制的高质量水平。

4.2 打造专业化的会计人员队伍

会计工作人员是具体会计工作的实施者,业务素质高、有责任心的专业化会计专业技术人才团队,可以大大降低会计风险的发生概率。为顺利打造出这样一支人才队伍,事业单位主要负责人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考虑。

4.2.1 明确岗位职责,优化会计部门人员结构

事业单位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以构建相互制约、相互协调的工作机制为目的,科学合理的设置内设部门,划分明确部门的职责范围,并配置相应数量的工作人员。对会计部门而言,则要对单位的各项经济业务流程进行全面梳理,明确各关键环节负责人员的职责要求,进一步细化部门内不同岗位的分工,确保分工明确、不相容职务分离,并定期安排工作人员进行轮岗。事业单位还应该注意优化会计部门的人员结构,着重加强对会计专业技术人才的储备和培养,积极选拔、提升优秀会计人员担任重要岗位;还要建立健全会计人员的考核评价机制,定期从工作能力、思想表现等方面对会计人员进行综合考核评价,给予考核优秀员工适当奖励的同时,还要对缺乏责任感、工作表现欠佳的人员给予一定程度的惩罚措施,必要时调整其岗位。只有充分激发会计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才能为事业单位建设与发展一支稳定的、专业化的会计人才队伍。

4.2.2 注重会计人员能力的提升

首先应当加强对事业单位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和法制观念教育,良好的职业道德规范是会计人员必须遵循的准绳,法治观念的提升会引导会计人员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只有具备较强的责任感,会计人员在履行其岗位职责时才能够坚持原则、遵规守纪,避免违规违纪行为的发生。其次要加强对会计人员的业务培训力度,鼓励会计人员多渠道的学习、掌握与会计有关的最新政策要求,不断提高会计人员处理解决复杂业务的履职能力和专业化知识水平。最后,要适时开展有关风险防控和内部控制的培训活动,进一步提升会计人员对于风险防范的认识和能力,使会计人员在思想层面有所突破,积极接受新的管理理念,让他们在工作过程中,能够更加游刃有余的应对和防范各类会计风险。

4.3 充分发挥内外部监督作用,有效规避会计风险

事业单位要充分发挥单位内部监督与外部监督的作用,让各部门工作人员习惯于在受监督的环境下开展工作,多样化的监督模式可以进一步提升会计信息的质量、保障国有资产的安全,避免事业单位出现因管理不善而造成财政资金或国有资产的流失和浪费。会计风险的监督管理应该重视以下两个方面。

4.3.1 内部监督方面

会计部门内部应当建立相互约束和相互监督的工作机制,依靠动态的内部控制体系,加强对经济业务风险发生的事前预防;依靠规范化的会计工作流程,加强对会计风险的事中控制;依靠全面的预算管理评价来实现对会计风险的事后监督,通过对风险的全过程防范,及时化解经济业务中存在的各类风险隐患。近几年,有关内部审计的政策法规陆续出台,越来越多事业单位设立了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事业单位也可以充分利用内部审计监督、评价内部控制的作用,合理安排制定内部审计工作计划,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防患未然。

4.3.2 外部监督方面

加强与外部监督部门的沟通与联系,积极配合外部监督部门的各类检查工作。针对监督部门发现的问题,及时研究制定整改举措并认真组织实施。以主动接受监督的方式,降低事业单位会计风险发生的概率。

5 结 语

会计风险是任何一个事业单位都会存在和遇到的问题,相应的风险防范与控制工作,也不是一蹴而就、一成不变的工作,需要包括会计部门在内的整个单位全体职工的共同努力。事业单位要正视自身存在的问题,不断对会计工作进行改革和创新,调动发挥员工主观能动性,采取切实可行的举措以达到防范风险、促进单位发展的目的。

猜你喜欢

财政资金会计工作会计制度
基于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绩效评价与财政税收
地方财政资金管理现状分析
山西:20亿元财政资金推动乡村振兴重点项目落地
会计工作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新会计制度下财务管理的创新策略
会计工作在网购浪潮下迎来的挑战与策略调整方案
预算会计制度改革难点思考与探索
会计电算化对会计工作方法的影响分析
浅议财政资金绩效管理的完善措施
《政府会计制度》创新研究及改进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