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课程思政视域下的高校辅导员工作探析

2023-01-08唐丽陈晓文

智库时代 2022年30期
关键词:辅导员育人思政

唐丽 陈晓文

(广西科技师范学院)

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涉及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始终把立德树人当作教育的中心环节,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贯穿思想政治工作,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目标,努力把我国教育事业推入一个新时代。这已经在实践层面上,为高等教育的课程和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并且充分表明了高校“课程思政”的改革是势在必行。

一、高校辅导员工作现状调研

(一)辅导员工作呈现碎片化状态

辅导员具有双重身份,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核心成员,以此可以看出辅导员工作的繁忙,辅导员工作内容很多,主要包括了这几个方面:负责学生的思想教育和日常管理工作、开展入学教育、党团和班级建设、学风建设、全面掌握班级学生的心理动态、参与和配合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校园危机事件应对、认真完成学院和学工部布置的其他内容等,这让辅导员工作呈现碎片化的状态,杂而多,出现了“千根线一根针”的现象。

(二)辅导员工作目标模糊且散

专题教育的教学内容是呈现碎片状态的,因为它没有形成系统的学习教材,并且在学生成长过程中涉及到的安全方面的问题、思想方面的问题、学习方面的问题、发展方面的问题等,尚未形成畅通的信息沟通体系、奖惩分明的规章制度体系、分群体分阶段分主题的学生培养体系以及协同育人联动发力的支持体系。

(三)辅导员工作尚未形成完备的知识建设体系

新的发展背景下,国内高校对辅导员整个队伍的教学科研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明确提出,辅导员要具备较强的调查研究能力和科研能力。但是由于辅导员没有经过系统化、规范化理论的指导,并且日常繁琐的工作占据了大量时间,令辅导员很难在有限的时间内专心从事一些科研方面的工作,这就表明了他们短时间内没有办法提高教学科研能力,也没有办法形成科研成果,更没有办法去建设更加完善、科学的思政体系。

(四)辅导员工作尚未全面形成专业化状态

就目前来看,高校的辅导员队伍,他们所具有的学术背景、知识框架、研究领域与高校思想政治辅导员比起来,差距还是较大的。当前可能只有思政类专业的辅导员受过系统的思想政治理论学习,其他辅导员大多还没有经历过系统学习。结合辅导员的日常实际工作来看,大多数辅导员的工作目标就是学生不出事就好,其他方面的问题不重要。而且现在还有很多辅导员无法正确理解自己“教师+干部”的双重身份,只是将自己的工作单纯地理解为“批假条,查寝室,开班会”的管理人员,甚至把大多数的工作交给班长,不去花心思研究自己的工作深层意义,这也就导致了很难形成深层次的理论科研成果,并且无法实现理论指导实际的专业化状态。

二、高校辅导员在“课程思政”趋势下的作用发挥

(一)强化思政课程的主课堂作用,提升内容亲和力和针对性

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这项任务最好的方式。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这个时期需要教师的精心引导和栽培。思政教师在这个时期尤为重要,他能帮助大学生塑造良好的“三观”。高校教师作为教育者,应传播积极向上的思想和先进的文化、坚定拥护党的领导,做好学生的成长道路上的灯塔。思政课是发挥思政教育的主要渠道。但是,在日常的教学中可以发现,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被学生所接受,如“满堂灌式”教学,也不喜欢生冷冰硬,毫无生气的课本内容,他们向往的是多元化的知识框架,更加自由开放,“接地气”的教学过程,更加贴近实际生活的学习内容。这对于思政课教师来说,是一个新的挑战,需要其能够顺应时代的发展,将思政课上需要学生学习的内容与时事热点以及自身经验结合起来,进行提炼升华,使内容更具有的亲和力和针对性,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要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用贴近学生专业但又十分科学严谨的专业术语来阐述思政教育观点,也可以借助生动事例等,让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日常学习和生活的方方面面。

(二)推动“课程思政”深化改革,形成高校育人合力

无论是贯彻“三全”育人的要求,还是充分发挥课程、科研、实践、文化、网络、心理、管理、服务、资助、组织等方面工作的育人功能,根据“十大”,育人体系的需要,都必须紧紧围绕着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在“课程思政”不断改革的基础上,高校里的育人工作取得了进一步发展。以广西科技师范学院为例,为促进“课程思政”的改革,完善了包含思想政治教育、国情教育、传统文化教育、综合素质教育四位一体的《大学生成长成才教育》课程教学体系,这成功弥补了学校在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内容、新机制和新途径研究的缺陷。但是依然还存在一些不利于“课程思政”改革发展的现象,一些辅导员等思政教师自顾自地讲课,没有将专业教师队伍融入到“课程思政”中来,没有顺应时代的潮流,固步自封,导致停留在“思政课”谈“思政”上,没有做到深层次的知识交流,反而影响了育人效果。辅导员作为高校教育者,更是思政教育队伍的中心力量,工作在育人最前线,必须为教育打好基础,努力推动“课程思政”全面深化改革,结合学生的个人特性和专业特色,有针对性地开展一系列育人措施,将专业教师引进思政课堂,达到辅导员和专业课教师协同育人的目标,并且强化与专业教师沟通反馈机制,将思想教育引领融入到专业课程中,致使二者同向同行,逐步形成高校育人合力。

(三)不断提升工作能力水平,发挥辅导员工作优势

在“课程思政”积极改革的情况下,辅导员工作教学须和思政课教学结合起来,加强工作中二者的双向交流合作。并且辅导员要坚持底线意识,这不仅体现在事务性工作上,还体现在立场观点上。坚定马克思主义思想,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内容,抓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思想的教育,帮助学生培养正确的政治思想。要坚持不懈地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引导学生们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实拥护者、拥有强烈爱国情怀的接班人。不动摇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坚守社会主义高校育人的原则。辅导员如果想要落实好工作职责,必须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和道德职业素养,加强自己的理论知识水平,在学生遇到问题的时候,可以给予正确的解答,并将思想引导工作做到实处,做进学生内心深处,让他们受益匪浅。进一步强化与专业课程之间的联系,不要停滞不前,故步自封,要多去学习学生专业领域的相关内容,提升知识储备量同时,也可以更好展开高校的育人工作,努力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帮助他们健康快乐的成长。

三、辅导员“课程思政”能力建设的行动路径

(一)明确意义,建立辅导员工作课程思维的工作理念

要把学校层面育人工作和辅导员个人发展相统一,也就是把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同个人职业发展结合起来,培育学生成才是检验二者的恒定标准。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使社会进入信息化、多元化时代,从而使当代大学生接受新鲜事物和理解世界的能力与以往相比有了很大的区别,新时代大学生的教育需求更倾向于个性化,这就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全新的挑战。辅导员不仅要在课堂上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还要在日常学生管理工作中,如班会或者校园活动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要学会机智灵活地应对和处理大学生生活和学习中出现的新问题,更新自己处理问题的思维模式,做到与时俱进。通过课程思维建设下的工作规范,大大促进了辅导员专业化、专家化水平,辅导员个人职业发展目标和岗位价值体现,形成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事业愿景,而课程思维影响下的辅导员工作可以实现这一事业愿景。通过课程思维的理念进行顶层设计,系统建设,统筹实施,共享学习的发展路径来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建立课程思维的工作理念意味着要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视为一门大学课程,如何处理辅导员工作中出现的思政与事务、管理与教学、专业与科研等各种工作关系的权衡问题。在此基础上辅导员队伍建设需要系统建设、统筹实施,通过集中研讨、培训学习、协作凝练,形成符合时代要求的统一的教育教学内容,从而使课程思维的建立更加有利于辅导员队伍建设向着职业化方向发展。

(二)把握时代价值,打造日常工作平台

时代不同导致问题不同,由于环境差异,“课程思政”的理念充分凸显了思政教育的时代价值。“课程思政”的出现,使高校育人工作得到很大发展,并且有助于提高大学生思想觉悟,实现德智体美价值的有效统一,使思想教育和专业教育相统一。辅导员需要将“课程思政”结合到第二课堂当中,将思政教育融入到学生活动中,以及将专业课中的思政元素与大学生日常生活学习有机结合,及时发现学生的思想问题,并利用和思政有关的知识帮助学生高效地解决问题。在日常的学生工作中,辅导员还可以将“课程思政”扩展到互联网平台,使思政育人的方式得以丰富,同时代接轨,并且也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一方面,在牢记育人使命的基础上,辅导员也要加强“课程思政”意识,体会到“课程思政”的深远意义,积极探索思想政治教育新方法,牢牢把握思政教育新形势,勇于践行“课程思政”新路径,积极开展课程思政研究,把得到的理论成果,运用到实际工作当中去,做到理论实际相结合;另一方面,辅导员要带头去实践“课程思政”理念,做“课程思政”的先行者,不只要在课堂内,还要在课堂外引导大学生的思想发展,利用班会、校园活动、互联网等多种形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一些爱国爱党活动,让学生在理论和实践中加深对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理解,并以此规范自己的思想和行为。

(三)共享资源,形成辅导员“思政教育学习共同体”

课程思政下的辅导员工作,可以将大学生四年的学习生活分段教育,根据不同阶段进行教学设计,按照教学进度计划设计每学年、每学期、每周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学校针对辅导员队伍建设可组建“思政教育学习共同体”,让朋辈辅导员建立一种工作学习联系。思政教育学习共同体的建设,可以实现同行之间共同学习进步、研讨共建、合作共享,解决“碎片化”工作问题和“盲目”工作问题。同时,辅导员独自工作时,可以借鉴同行之间的工作指南与行动方针,避免得到什么指令完成什么动作的被动工作情况。可以形成统一的共享资源,构建平等的交流环境,形成平等的参与机制,以共同学习、同步工作作为手段,发挥共享与支持的特征,探讨辅导员专业化、专家化发展瓶颈及价值实现路径。课程思政视域下的辅导员工作,更有利于建设培养学习型辅导员队伍。组建教育教学研发团队,形成集体备课制、教研室研讨制等形式。让辅导员积极进行科研尝试,多读多写,注重点滴积累,提升理论知识,锤炼学术思政,同时要积极申报课题,不断挖掘和提升自身的科研能力,不仅能使工作中较为优秀的辅导员实现经验教育价值,还能够让新入职的辅导员学习经验、少走弯路,快速提升业务能力。同年级的辅导员或负责同一业务板块的辅导员可以集中备课,把工作经验、学术资源、理念与价值观等作为主要建设内容,形成统一的教育教学大纲。让来自不同学院和年级的辅导员们在一个开放式的环境中,进行研讨学习,协同合作,“思政教育学习共同体”可以让同行之间增强业务交流,获得相互成长,辅导员在获取知识环节中,可以全面激发其学习的自发性。鼓励辅导员充分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实现系统性的学习。在传递知识环节,打破处室、院系等“隔膜”,使资源、信息、构想等实现无边界的渗透扩散,提升团队的整体战斗力。在创造知识环节,要学以致用,让学习真正成为教育的生产力。

(四)端正学生认识,强化育人实效

教育的主体就是学生,只有学生真正地从内心深处认识到思政教育对于成长的重要性,才能让“课程思政”走进学生,从而达到育人的最终目的。要想端正学生对“课程思政”的认识,首先从思想层面,辅导员要日益的在工作中渗透一个理念给学生,就是思政和专业课是一样重要的,逐渐让学生明自,思政教育对他们的人生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其次,从方法层面,根据大学生个人发展的特点,辅导员要帮助学生掌握“课程思政”的学习方法,可以利用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或者大学生干部、党员榜样的力量,将专业知识技能和信念有效结合,从而达到帮助学生获取专业课“课程思政”的学习技巧的目的。另外,加强教师思政与教育能力建设。辅导员在日常完成课程思政教育工作时,应加强自身专业能力建设,提升自身思政素养,尝试以师者典范功能,加强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提升协同教学的实施效能。与此同时,辅导员应深入开展自身思政素养建设工作,便于在学生问题处理工作获得学生认可,减少学生抵触心理,保障思政教育工作的有效性。

四、结语

课程思政视域下开展辅导员工作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有利于促进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和专家化,并且能够为辅导员职业发展提供系统空间,使其产生职业幸福感和职业认同感,并根据个人的学科背景、知识框架、专业特点、兴趣爱好等,发展成为不同学科类型的专家。

猜你喜欢

辅导员育人思政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以人为本做好辅导员工作
他们用“五招”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