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担当实干 竞跑争先在奋进“两个先行”中努力交出高分答卷

2023-01-08余姚市委书记傅贵荣

政策瞭望 2022年7期
关键词:余姚建设

余姚市委书记 傅贵荣

省第十五次党代会是浙江迈入高水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新征程和迎接党的二十大重要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袁家军同志代表十四届省委所作的报告,站位高、立意深、谋划实、举措明,系统回答了今后五年浙江共同富裕示范区怎么建、现代化之路怎么走等重大问题,发出了牢记嘱托的政治宣言,明晰了接续奋斗的行动纲领,勾勒了共建共享的美好蓝图,为全省走好新时代赶考路提供了精准指引。

置身新方位,开启新征程,重在抓落实。余姚将坚定不移贯彻落实省党代会精神,不断深化新认识、全面把握新要求、着力打造新成果,加快建设现代化美好活力“最名邑”,在奋进“两个先行”中担当实干、竞跑争先,奋力交出不负时代、不负人民、不负重托的高分答卷,为浙江、宁波发展大局贡献更大的余姚力量。

一、始终聚焦产业跃升,在锻强硬核实力上竞跑争先

余姚是经济强市,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一直跻身全国前列,特别是制造业居中国工业百强县第9位,下一步将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更加注重放大现有优势、深挖潜在优势、增创特色优势,把高质量发展的硬核力量锻造得更强。

点燃创新驱动主引擎。坚持创新制胜,不断激活创新这个最大增量。深入实施人才强市创新强市战略,以建设甬西智能科创走廊为牵引,统筹抓好“前湾硅谷”、浙大机器人研究院等创新节点,深化研究院引进提升、科技企业“双倍增”等工程,依托“一链一攻关清单”机制突破“卡脖子”技术,特别是将以创建省级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为引领,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市“1+X”新政策,构建“人才飞地”交流合作新载体,拓展“人才码”“姚江惠才卡”等新应用,做大做强科技人才超市,打造人才生态最优市,力争到2026年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到3.95%,奋力挺进创新策源最前沿。

筑牢实体经济硬底盘。坚持实体为重,不断筑牢实体经济这个最大根基。以创建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市、省级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为目标,优化提升以中意宁波生态园、智能光电小镇、机器人智谷小镇为引领的平台体系,做大做强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新材料等“三大千亿”“五大百亿”产业集群,统筹抓好“350”培育、“专精特新”发展、“四上”行动等优质市场主体培育工程,力争到2026年规上工业增加值突破900亿元,确保余姚工业始终走在全省最前列。推动服务提效,在今年实施“服务业提升年”专项行动、招引落地新华联家电大宗批发等5个高端服务业项目的基础上,进一步打响“余姚服务”品牌,不断提升服务业对GDP的贡献率,确保到2026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43%。守护粮食安全,推进粮食功能区和高标准农田建设,确保种粮面积稳定在40万亩、产量17万吨以上,牢牢守好“菜篮子、米袋子”。深化助企纾困,在上半年出台稳链纾困助企发展60条政策、年度政策兑现100%、为企减负55.12亿元的基础上,深化“四送一增强”服务企业专项行动,积极解决企业所急所需所盼,不断提振企业发展信心。

开辟开放合作新境界。坚持开放为要,不断扩大开放这个最大优势。以浙江自贸区建设、宁波中国—中东欧国家经贸合作示范区建设为契机,高水平建设中意宁波生态园、中国—中东欧国际产业合作园、上海姚江科技园等平台,高起点构建余慈东西向高速等“接沪、融甬、联杭”对外通道,高质量开展“抢订单、抢市场、抢出口、稳外贸”专项行动,高规格办好中国机器人峰会、中国塑料博览会等重大经贸活动,高效能深化“姚货行天下”“‘一把手’招商”等工程,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确保今后五年累计实到外资12.5亿美元、内资550亿元,进出口总额突破8000亿元,实现“开放大市”向“开放强市”转变。

二、始终聚焦变革重塑,在激活发展动力上竞跑争先

近年来,余姚坚持改革破题,成功落户行政备案规范管理等一批国家级、省级试点,首创“移动微法院”特色应用在全国复制推广。下一步将一体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共同富裕重大改革和数字化改革,打造更多系统性突破性标志性成果,争当改革优等生。

把牢改革引领点。坚持以数字化改革为总抓手,迭代升级“1612”体系架构,优化“门户”“两端”,加强全领域多场景应用谋划建设,重点推进数智文明创建、四明山革命老区富民强村(四明红)、智慧急救等11个现实最有需求、群众最有体验的应用项目,提升拘调融合、一码听民意等建成应用的实战实效,深入抓好舜宇“未来工厂”等先行示范项目,奋力冲击最佳应用、省级揭榜,不断提升余姚应用影响力、美誉度和体验感。

擦亮改革辨识度。坚持做强做优特色改革项目,高标推进规范地方行政执法队伍人员编制管理试点,总结推广泗门镇“一支队伍管执法”试点经验,迭代升级金融超市、土地超市等改革品牌,健全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精心抓好共同富裕40项重大改革任务,形成更多具有余姚辨识度的改革“硬核”成果。

增强改革获得感。坚持释放改革助企惠民红利,以一般企业投资项目“最多80天”改革、“证照分离”改革2.0版实现企业投资项目审批大提速,以信用监管、“互联网+监管”实现“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大提效,以行政服务中心“综合窗口”和基层24小时自助服务点建设实现政务服务事项一网通办、高频事项就近能办大提档,以国资国企、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亩均论英雄”改革实现发展大提能,打造具有更强匹配度和承载力的一流营商环境。

三、始终聚焦全域美丽,在提升功能品质上竞跑争先

余姚生态优势得天独厚,坐拥主城区“八山八水十八渡”,背靠四明山“中国天然氧吧”,独具“山水相融、城景一体、生态绿环”的空间格局。下一步,将围绕“浙江格局的省市山水花园”空间价值目标,精心规划、精致建设、精细管理,着力打造“余山姚水、阳明心城”,推动实现城市功能品质“精彩蝶变”。

扮靓城乡“高颜值”。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引领城乡高颜值高品质发展。以52平方公里建成区总体规划为牵引,统筹开展全域国土空间综合整治和产业治理,谋划推动总投资超1300亿元的北部融湾新城片区、古城余韵核心片区等七大重点片区建设,加快推进485万方城中村、460万方老旧小区和7350亩工业企业改造,持续深化新时代美丽城镇和美丽乡村建设工程,优化升级水电气路等基础设施,高标抓好“精特亮”创建,奋力打造宁波现代化滨海大都市品质新样板,以“新颜值”焕发“新气质”。

绘好生态“新画卷”。坚守蓝天白云、绿水青山的底色和底线,厚植“山水姚城”的生态新优势。以创建省首批低碳试点县、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等为目标,布好“光伏+”十大工程、世茂能源三期集中供热等项目,抓好工业废气、秸秆焚烧、汽车尾气等污染治理,打好杭州湾、姚江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等攻坚战,做好“肥药两制”改革、“无废城市”建设等工作,推进四明山区域生态修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等行动,着力打造长三角生态游憩首选地,为省域大花园建设添上“余韵山水”的点睛之笔。

下足管理“细功夫”。坚信“绣花功夫”出典范,做活“精”字文章。以城市管理标准化、精细化、智能化为总要求,聚焦建筑工地、城市街巷、道路交通、住宅小区等领域,编好管理清单、责任清单和管理手册;围绕文明城市、卫生城市、园林城市等创建复评工作,打好“一扫七治”“拆违治乱”等攻坚行动组合拳;运用5G、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建好用好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和智慧公路、智慧水利、智慧管线、智慧物管等各类智慧应用,打造清朗有序的城市空间,“绣”出城市品质新生活。

四、始终聚焦文化先行,在守护精神根脉上竞跑争先

余姚素有“文献名邦”“东南最名邑”美誉,史前文化、姚江文化、红色文化交融辉映,是省历史文化名城,也是浙江首批、宁波首个县级全国文明城市。下一步,将聚焦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推动先进文化占领思想阵地,深挖三大文化底蕴,擦亮全国文明城市名片,为文化强省建设贡献更大力量。

强化先进文化凝聚力。坚持以文铸魂,深入实施铸魂、溯源、走心工程,用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理论宣讲平台,建强农村文化礼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宣传阵地,健全覆盖市、镇、村三级的公共文化基础设施网络,深化网络生态“四明云哨”,打造具有余姚特色的全媒体传播矩阵,切实贯彻新思想、唱响主旋律、弘扬正能量,让余姚主流意识形态更具向心力、凝聚力、引领力。

提升特色标识美誉度。坚持以文润城,严格落实文物古迹、名人故居、历史街区等保护措施,扎实做好河姆渡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申报建设,统筹抓好阳明古镇建设、姚江书院重建,加快推进河姆渡—井头山史前文化中心、浙东红村·横坎头景区等项目,高标准办好宁波(余姚)阳明文化周,大力实施文化名企壮大工程,让文化成为余姚最富魅力、最具影响力的标识。

推动文明创建常态化。坚持以文化人,出台实施《打造文明有礼“最名邑”实施意见》,扎实开展“4+18”专项整治提升行动,优化提升以“道德银行”为引领的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大力加强志愿服务促进中心与志愿者学院建设,高标准常态推进全域文明创建工作,让文明成为余姚的最美底色、最靓景色。

五、始终聚焦民生优享,在厚植幸福成色上竞跑争先

余姚是一座幸福之城,先后12次荣登“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榜单,并成功捧回省一星平安金鼎。下一步,将全面提升社会建设战略地位,强化优质公共服务供给,加快缩小“三大差距”,筑牢安全防线,不断提升幸福城市的温度、质感和内涵。

更加注重补短板。坚持民生至上,对标省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指标体系,紧盯余姚短板弱项,全力打造七个“姚优”幸福民生品牌,统筹实施“名邦乐业”“社保惠民”“双富”样板村建设等系列行动,推动共同富裕取得实质性突破性进展。特别是针对四明山革命老区在全国老区中发展领先、在市域内相对落后的现状,以打造全国革命老区共同富裕样板地为目标,大力实施“富民强村”九大工程,持续开展百家单位扶百村、百家企业结百村、百个侨团帮百村等活动,确保老区群众收入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未来五年老区集体经济年收入超100万元的村占比超过70%,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5%左右。

更加注重锻新板。坚持先行先试,紧盯黄山社区、谢家路村等未来社区、未来乡村省级试点,完善“一试点一方案”编制,推动政策、资源要素向试点项目集成,优化“民呼我为”村社服务供给机制,推进太阳能、风能、天然气等清洁能源进村入户,加快全域未来社区智慧服务平台项目建设,健全农村生活垃圾、污水、公厕管理等人居环境数字化监管系统,打造一中心、三站所、多场店的“1+3+N”便民服务圈,一体推进风貌整治、地块开发等工作,探索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余姚解法。

更加注重强底板。坚持底线思维,积极构建大平安格局,坚决落实党中央疫情防控政策,提升“一中心四平台一网格”功能,开展“除险保安”安全生产专项行动,推动信访积案清零,着力防范化解债务、金融、房地产领域等重大风险,筑牢防汛防台安全屏障,重点将加快推进总投资180亿元的防洪防潮巩固提升工程等12项重大水利设施项目建设,确保社会大局平安稳定。

六、始终聚焦从严治党,在强化党建统领上竞跑争先

近年来,余姚深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坚持抓党建、强党建,创建了“组织生活亮灯管理”等全国机关党建十佳创新品牌,成功举办了省“溯源新思想”高端论坛。下一步,将以“七张问题清单”为牵引,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为全省打造新时代党建高地和清廉建设高地提供更多余姚元素。

着力打造四明红锋升级版。深入实施“红色根脉强基工程”,深化市直机关“四明红炉”党建争先联盟建设,擦亮梁弄新时代党建样板镇等党建品牌,开展“镇街争先、百村创优”行动,推进两新党建“三年创优、整体跃升”系统工程,聚力打造新时代党建高地示范样板。

着力提振余姚铁军精气神。大力推进干部队伍组织工作系统性重塑,实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培训计划升级版,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落实党的组织生活、“第一议题”等制度,抓好“一把手”战略储备、年轻干部日常储备等工程,年年开展“赛马争先”、季季坚持“五问五责”、月月实行“晾晒比拼”,做到“总书记有号令、中央有部署、省市有要求,余姚早行动、走在前”,让高追求、高质量、高标准、高效率成为余姚干部最鲜明的标记。

着力涵养风清气正好生态。纵深推进清廉余姚建设,完善“四责”协同机制,强化执行“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22项制度,完善一体推进“三不腐”机制,巩固“减存遏增专项行动”“基层点、上级改”等成果,推出“四明红廉”教育专线,坚决打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

猜你喜欢

余姚建设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现在你踏实了吗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人大建设》建设人大的故事
信息技术教学的习题整合策略
灾害报道中的地方媒体作为——以《余姚日报》抗洪救灾报道为例
余姚男子私设作坊排污水污染环境被刑拘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