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筑工程材料检测质量提升策略探究

2023-01-08芮志军

四川建材 2022年8期
关键词:进场建筑材料施工现场

芮志军

(南京方园建设工程材料检测中心,江苏 南京 210000)

0 前 言

工程材料是建设工程中必不可少的内容,对工程的整体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作为建筑单位,应予以必要的重视,严把工程材料检测环节,确保进场的施工材料能够充分地满足相关施工标准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在确保各项施工正常进行的前提下,使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得以最大限度的保障。本文就建筑工程材料检测质量提升策略进行研究,以供相关人员参考。

1 建筑工程材料检测的重要性及检测方法

当前,在社会经济的推动下,建筑行业虽然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相应的监管却未能落实到位,这就造成工程质量难以得到保障,安全事故频发。针对这种情况,政府相关部门需加强对建筑行业的监管力度,通过法律法规的建立健全来对建筑材料检测工作予以约束和规范,并加大处罚力度,以便提升建筑行业对建筑材料检测工作的重视力度,不断地改进建筑材料检测方法,完善建筑材料检测内容,从而进一步提升建筑材料的检测效率及水平。

按照检测方式的不同,可将建设材料检测分为外观检测、无损检测以及有损检测三类。外观检测,即通过对材料外观的观察,能够直观地看出材料的种类、型号、规格、状态以及材料外观是否存在瑕疵或是磨损;有损检测,即借助检测仪器或设备从力学性能、内部结构、化学成分、抗压防震性等多个方面对建筑材料进行科学分析,以便更深入地了解建筑材料的质量,但需要注意的是,这类检测方法难免会建筑物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坏。因此,通常会用作抽样检测,并不会针对全部建筑材料;无损检测方法,主要指的是对构件及混凝土结构不造成破坏的前提下,通过对化学方法(如激光、射线等)的有效利用,在建筑物上直接进行测试,以此来检测混凝土强度,查看建筑物中是否存在缺陷,这种检测方法多用于监测施工过程中混凝土的质量,除此之外,还用于工程竣工之后的质量验收。

2 建筑材料检测中存在的问题

2.1 对质量检测不够重视

建筑材料质量检测决定着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因此,建筑单位应引起足够的重视。但事实上,多数建筑企业并不能认识到质量检测工作的重要性。这种现象的存在,导致材料在进场时往往只是简单进行数量上的验收,核对无误之后,就直接批准进场,很少注重建筑材料质量上的检验,最终造成很多劣质品、残次品被用于工程建设之中,为工程质量埋下了很多安全隐患。此外,由于对建设材料检测工作的不重视,施工人员也将难以对进场的建筑材料进行有效的管理,其中很多材料不能按照相关的存放要求予以保管,从而造成建筑材料的性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进一步阻碍了工程质量的提升。

2.2 人员素质偏低

在材料检测工作的开展过程中,为了能够对建筑材料进行更深入的了解,往往需要用到各种精密的检测仪器。这就要求检测人员需要较强的专业能力以及职业素养。只有这样,才能对各种精密的仪器及设备进行正确的使用,并严格落实好工作中的每一项内容,完成对建筑材料的科学检测,发挥出质量检测环节应有的价值和作用[1]。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发现,很多检测人员专业性并不强,实践工作经验也有所不足,导致质量检测水平不高,造成检测结果与实际情况存在很大的偏差,严重影响了施工质量管理人员的判断,施工质量难以得到保证。另外,还有一些检测人员,对自身的工作并不重视,工作态度较为懈怠,在实际检测工作中,经常是应付差事,并不能认真履行自身的职责,检测工作效率以及质量有些差强人意。

2.3 送检过程有待改进

就现阶段来看,我国大部分建筑企业在进行材料检测时,普遍做法都是根据建筑材料的送检批次和取样要求予以取样后才去送检。这种送检过程,不仅会使材料的堆放时间延长,而且会对建筑企业顺利验收材料造成一定的阻碍。通常来说,检测现场和施工现场并不在同一个地方,彼此是相互独立的。监理部门和施工单位主要负责施工现场建材产品状况以及取样,而建筑材料检测则需要检测单位在检测现场完成[2]。施工现场与检测现场相互独立,难免会导致建筑材料实际质量与检测结果存在一定程度的偏离,这对工程整体质量的提升是非常不利的。因此,应解决施工现场与检测现场相独立的问题,以便为质量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创造有利条件。

3 建筑工程材料检测质量提升策略

3.1 建筑工程材料进场前的检测及进场后质量管控

进场前的建筑工程材料,相关部门应对其进行一系列检测。检测内容包括:建材外观、建材性能、建材尺寸等。必要情况下,还需要让建材供应商提供验收材料的出厂日期、质量合格文件等。若建筑材料在进场之后,不能通过复检,并且有关规定允许该类建筑材料进行取样双倍复检,则施工单位需要在监理单位到场的情况下,按照相关规定的要求,取双倍建筑材料样品进行再次检测。只有当建筑材料样品通过检测,判定为合格,才能进入施工现场[3]。若送检的样品没能通过检验,或者未经检验的建筑材料,应禁止入场,并在建设单位、参建方以及监理单位的共同见证下,进行就地封存。同时,应要求质量监督人员规范处理这批质量不合格建筑材料,以免其混入施工现场之中,给工程质量造成不利影响。

进场的材料应与提交资料上显示的各项参数及指标保持一致,如材料品牌、型号、编号、规格、出厂日期等等。同时,应严格核对材料进场的复检报告以及施工记录,并对材料进场复验数量、频次以及检测结果等予以认真查验,确保其能够最大程度地满足施工标准以及相关规范的要求。在核对及查验的过程中,若发现其中的某个环节或某部分存在问题,需要第一时间下达监督文书,以便对工程质量予以实时准确的跟踪,并将责任单位的不良行为如实记录下来,以待后续处理。

3.2 注重检测人员综合素质的提升

要想检测工作有序的进行下去,就必须加强高质量检测人才队伍的建设。检测人员是检测工作的执行者和推动者,而只有检测人员具备较强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才能使检测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得到显著的提升,从而为建筑施工提供更好的检测服务[4]。鉴于此,作为建筑企业,应深刻地意识到高质量检测人才队伍对工程整体质量的重要性,针对检测人员的实际情况,开展针对性的培训活动,以便帮助其获得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提高,从而进一步提升检测工作的质量。检测人员的专业技能以及从业水平对于实验室水平的高低有着决定作用。因此,在对实验室骨干人才进行评定时,应对其任职条件提出更高的要求,重点对其理论基础、专业技能、工作经验以及教育背景等方面进行综合的考察。

实验室应对质量负责人、技术负责人的任职资格予以明确规定,对中高层管理人员、监督人员以及技术检测人员的任职条件及资格进行明确规定,并给予定期的培训、考核和认可。除此之外,还需要建立健全考核制度,以便使各从业人员能够严格履行自身的职责,为检测工作水平以及工程质量的提升作出应有的贡献。

3.3 加强建筑工程材料质量检测系统建设

建材质量检测系统,能够使检测数据、报告等实时共享得以实现,这为建筑工程质量提供了准确依据。特别是存在安全隐患、检测不合格的检测数据,可通过检测系统及时传送给有关部门,能够实现多部门数据的有机共享,从而使质量监管的科学性和权威性得到最大限度的保证。

建材质量检测系统需具备多种试验类型的多样检测和报告发放管理功能。比如实现混凝土抗渗和抗压、混凝土配合比、砂浆配合比、钢材力学、钢材焊接、烧结多孔砖、烧结普通砖等多种试验类型的多样检测。

4 结束语

建筑工程材料检测工作的有序进行,能够有效地避免施工现场中不合格建材的使用,确保施工进度的正常进行以及建筑工程质量的稳步提升。因此,作为建筑企业,应对建筑材料检测工作予以高度重视,并针对当前检测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采取必要的举措全面落实下去,以此促进建筑工程材料检测质量的提升。

[ID:013602]

猜你喜欢

进场建筑材料施工现场
能自我修复的建筑材料
新型环保建筑材料在土木工程施工中的应用
小型水利工程施工现场管理
庐山站改移武九客专上下行过便线拨接施工现场
建筑施工现场的安全控制
爱睿希 进场之后
建筑材料的控制与管理探讨
公路工程施工现场常见的『三违』现象
沪指筑底 稳步进场
泸指v型逆转 进场机遇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