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力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

2023-01-07■王

新长征 2022年12期
关键词:学科特色人才

■王 延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上所作的报告高屋建瓴、博大精深,在人才培养方面提出了“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完善人才战略布局,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着力形成人才国际竞争的比较优势,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事业中来”的宏伟目标、科学理念和有效路径。2022年10月27日,省委书记景俊海到东北师范大学考察调研时强调,要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持续提高人才引育质量,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培养更多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面对新时代人才数量、质量和结构等方面的新理念、新要求、新形势,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的重要决策部署,积极促进吉林省经济社会的建设发展,亟需一批数量充足、质量精良、结构合理的人才队伍。培养如此庞大的高质量人才队伍,理应依靠我们主动作为、率先谋划,围绕坚持党管人才、树立科学理念、加强特色学科特色大学建设等方面精心谋划、靶向施策,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教育现代化之路,切实构建好具有中国特色、符合吉林实际的高质量人才培养体系。

一、坚持党管人才,确保人才工作的正确方向

对于人才应该具有什么精神和品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做到爱党报国、敬业奉献,弘扬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精神。身处当代中国的各类人才,是服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在坚持为党服务、为人民服务的根本立场上,必须坚定不移,不能有任何含糊不清。做好人才工作,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各级党委要切实担负起把方向、管大局、抓班子、带队伍、促决策、保落实的责任,不断加强和改进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关于人才工作的总体要求和具体部署,系统加强对人才工作的顶层设计、战略谋划和整体推进,牢牢坚持和践行“四个面向”,将人才工作纳入党委重要研究事项、党委年度工作重点、党建工作责任制重要内容,有效加强人才工作。积极推进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建设,积极推动健全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组织实施、相关部门联动配合的工作格局,把党的全面领导贯穿人才遴选、引进、培养、使用、管理全过程、各环节,严格把好政治关、思想关、道德关、业务关,培育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的高素质人才队伍,引领广大党员干部因势而变、顺势而为,务实、灵活、高效地推进各项计划内工作,为推动我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推进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基础性、战略性支撑。

二、树立科学理念,加快推进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

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需要科学的理念进行指引。一方面,坚持以中国特色、世界一流作为目标导向。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的确借鉴了不少国际上先进的办学经验。但是,勇于对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服务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引领世界前进方向,是中国大学矢志不渝的重要职责和使命。做到这一点,需要紧密结合中国的实际和自身特点,立足党和国家对教育的新定位和新要求,融合我省区域优势和特点,不断优化学科建设方向和专业培养方案,推出符合疫情常态化防控形势要求的在线课程体系,加强学科间的交叉融合,实施多样化人才培养方案,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方面扎实业绩的达成中,更好地坚定和履行高等教育的初心使命。另一方面,坚持以内涵式发展统领教育的建设和发展。当前,随着中国高等教育步入普及化大众化阶段,坚持内涵式发展道路是必然选择,也是时代的演进趋势。在深入推进高校内涵式发展时,需要把聚焦点和着力点从硬指标的显性增长逐渐转移到软指标的内在提升,坚决杜绝形式主义,围绕学科建设、教师队伍发展、科教融合等关键环节,下大力气开展有针对性的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切实提升办学治校的能力和水平,促进高校内涵式健康向前发展。

三、着力打造特色学科特色大学,夯实人才培养基石

特色高水平学科、特色高水平大学建设是省委、省政府作出的重要战略决策,是建设高教强省、人才强省的重大工程。加快省属特色大学、特色学科“双特色”建设战略举措,是符合实际的明智之举,和党中央提出的“双一流”战略部署相互衔接配套,共同对全面提升我省高等教育质量,加快推进高等教育强省建设具有重大意义。大学靠特色,特色靠学科,没有特色高水平学科难有特色高水平大学,省属地方高校首先要着力打造特色高水平学科,这是“双特色”建设的切入点、关键点、着力点、支撑点,具体需要在以下三方面着手推进。

一是坚持以差异化发展为导向突出学科特色。

地方高校大多数学科要迅速进入“一流学科”比较困难,要实事求是,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战略定力,旗帜鲜明地迈入特色化差异化的错位发展道路,不能盲目地争创全能冠军。着力在自身具有历史积淀和显著特色的领域深耕细作,创建以自身优势特色学科为主体的一流学科,重点突破,带动全局。

二是以区域需求为导向突出学科特色。“双特色”建设在遵循学科规律的同时,要体现吉林特色,围绕服务吉林振兴发展谋篇布局,通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破解制约难题来推动建设和发展。坚持从地方经济建设需求出发,紧紧围绕吉林省“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和地方优先发展产业需求,在高效农业、新材料、精细化工、环保技术等领域的应用研究为区域产业转型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和智力支持。与此同时,地方高校要立足区域发展特色,以充分挖掘区域特色来培育特色学科。要密切关注区域特色产业需求,坚持根据区域重大需求调整学科专业体系,构建与特色产业相适应的学科体系,推动形成区域重大需求导向的学科专业集群。可以在高效农业、黑土地保护与利用、新能源材料、基础教育等领域,探索建立独具特色的学科体系。

三是以学科交叉融合培育学科发展特色。要在做强传统优势学科、做精重大战略急需学科的基础上,拓展新兴交叉融合学科,在规划引导下注重构建“优势理科引领带动、特色文科融合推动、传统学科协同联动、应用交叉学科创新互动”的良好学科生态。设立跨学科重大科研项目,搭建跨学科发展平台,不断完善学科交叉融合机制,培育新兴交叉学科,进而推动形成物理学、化学等优势理科群,中国史、中国语言文学等传统学科群,以及文化传播与数字技术、材料科学等新兴交叉学科群。

四、创新培养模式,打造人才战略高地

鉴于我省所处区域,惟有立足自身,创新培养模式,从源头上打造人才战略高地,才能抓住实施人才强省的重要环节,实现人才的集聚效应。

一是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师资队伍。教师是教育工作的中坚力量,没有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就很难培养出高水平的创新人才。实践中,需要把握关键、注重方式、深化改革、加强引导,创新师德教育方式,突出创新创造的鲜明导向,搭建良好的制度环境,不断提升教师队伍的师德素养、专业素质,促进其职业生涯发展。特别是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在线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新要求,教师不仅要把功夫下在“如何讲”上,更要下在“如何让学生动起来、讨论起来、思维运转起来”上。在线教学打破了教学的时空障碍,与传统的教育方式相比,在线教学让三寸讲台变成了方寸屏幕,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没有面对面的交流沟通,如何保证在线教学质量,已经成为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必须要解决的关键问题。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情况下,尤其要保证线上课堂标准不缩水、环节不缺少、质量不降低。而且要重视课程思政,有意识地讲好中国抗疫故事、高校抗疫故事,凝聚同心战疫合力。

二是深化教学模式改革。要始终秉持人才成长的自身规律,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开展课堂革命,更加注重过程中的探究教育,更加突出教育的过程属性,更加重视对学生的开导和启发,激发学生基于自身内在兴趣的强劲动力,培育学生勇于质疑、敢于批判、大胆求证的科学精神,有效引导学生心怀感恩、懂得珍惜、不负韶华、努力学习和健康成长。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课堂教学中,要坚决反对学生在未经深入思考和广泛实践的条件下对现有知识囫囵吞枣式地全盘接收。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在教学中,要把卓越担当的人生品格、敢于拼搏的精神,全面融入各环节、全过程,在点点滴滴、潜移默化的教育中塑造学生向上向好、坚韧不拔的人格品质,为有力肩负起推动社会进步和实现民族复兴的使命奠定好坚实的基础。

此外,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还应紧密结合国家的需要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对学校的专业进行设置和调整。比如,将人才培育与东北振兴战略、“一带一路”倡议等相结合,与吉林省经济社会发展的特色、亮点领域如汽车制造、医药产业等有机结合起来,科学、动态调整学科和专业的设置,培育出地方和社会急需的新型人才。再比如,深入推进“产教融合”,建立涵盖数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生命科学等多种学科的前沿交叉研究院,创新创造包含大学、地方政府、企事业用人单位的订单式协同育人模式,扎根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选人育才,有效打造出具有吉林特色的人才聚集高地。

五、加快科技成果就地转化,深度激发人才干事创业积极性

从长期来看,科技成果转化效果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人才队伍建设的内在生机与活力。当前,由于资金投入还需加大,相关法规在入股方式、转化完成奖励力度等方面的条款表述还需进一步衔接统一,再加上科技成果转化的具体操作手续环节还应进一步简化和完善,我省科技成果就地转化从总体上看,在数量、速度和转化率等方面仍有一定的提升和改善空间。补齐这些影响我省人才队伍建设发展的短板和薄弱环节,深层次激发和调动我省科技人才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需要从加大科研投入、制定出台相关政策、加强政府职能作用等六方面入手加以解决。一是加大科研投入。通过不断加强原创性研究,加大应用研究和高科技研究,有效增强科技成果转化的根基实力。二是通过系统梳理有关政策,借鉴上海、四川等省市成功经验,修订完善已有科技成果转化的相关政策文件,简化手续,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快速落地。尤其是加大对成果完成人的奖励力度,进一步推动转化。三是加强引导。转化是一个产业链条,需要科技人员和企业对接,实现政、产、学、研一体化。“政”是关键,转化离不开政府,政府必须当好“红娘”和搭桥人。在“企业缺乏原动力,科研成果没出路”的两难境况下,急需政府牵线搭桥,跟踪服务,协调监管。另外,在公司运作方式下,政府还要加强监管,严防国有资本稀释和资产流失。四是重点扶持优势产业项目研究。我省应该继续加大对汽车制造、医药健康、装备制造、以人参为主的绿色农产品开发以及电子信息产业的研究,进一步提升我省优势产业的科技转化效率。五是加大财税支持力度。通过加大投资基金的投入、加大低息贷款投放、扩大对高新技术企业的认定以及制定税收优惠政策等举措,进一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主体的内在生机与活力。六是加大对软成果转化的支持。依托科技咨询、科技支持、科技培训、科技服务,明确软成果转化严格按照科技成果转化进行同等对待,同时享受相关的待遇和扶持政策。

猜你喜欢

学科特色人才
【学科新书导览】
人才云
特色种植促增收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超学科”来啦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借问学科哪家强?尽言洄服有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