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青马工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路径研究

2023-01-07王锦达

中国军转民 2022年10期
关键词:青马工程青马校企

■ 王锦达

高职创新人才的培养是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对于社会经济变革具有较强助力[1]。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决定着人才发展的方向。高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主要包含三个方面,首先是对于人文素养的培养,包括人文知识、品质和行为;其次是专业素养的培养,包括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价值观念;最后是核心素养,包括专业技术技能人才的自信心、责任心、合作精神和市场意识等。三个方面培养模式的实现,既要依仗课堂教学活动,又要依靠课外校园文化生活的体现,目的是要把显性课堂和隐性课堂进行融合起来,促进新时代高职创新人才平台的构建[2]。高职院校作为创新创业人才的主营单位,肩负着培养多元化人才、传承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责任。更需要重新思考和构建适应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的人才培养模式,为推进先进产业基础提供有力支撑。高职院校在开展教育工作时,需要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科学创新,确保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保证学生快速适应工作需要,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使教育工作高度适应现代人才建设的需要。

一、“青马工程”培养模式的局限性

自团中央“青马工程”启动以来,在团中央的宏观统筹和全国高校的共同努力下,已经得到突出的效果,为国家培养了一批批优秀的青年骨干,并且不断完善基础理论,实践活动方面也做出了新的拓展。但由于定位偏差、资源匮乏、方法上的呆板和监督上的失位等种种原因,个别高校在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优秀青年的培养过程中,存在一些盲目应付、照葫芦画瓢等现象,以至于这些部分现象影响整体效果[3]。

(一)培养模式上缺乏系统性

高职创新人才的文化建设应当把“青马工程”当为引领,让青年学生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是为了他们通过对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认识,以实现对客观世界的改造。此外,在党团组织中遴选出一批学生骨干,带动和激励更多的高职学生参与到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实践当中去,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创造性确定为“青马工程”的宗旨。

共青团中央“实施纲要”明确提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养务必遵循循序渐进原则,把阶段性和长期性有效结合。但是,当前部分高校培训时间安排的连续性和针对性不强。目前部分高校责任意识不强,各部门间协调能力不足,并把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看成一项由团中央牵头,由各高校共青团开展的任务,上述情况将会导致对于青年马克思主者的培养工作严重缺乏系统性。

(二)培养方法缺乏创新性

目前,部分高校在“青马工程”培养模式上,高职学生的培养方式基本一致,未根据青年学生特点进行有效分类。为此,各高校各部门应开展个性化、创新化培养模式,针对不同青年学生特点、个人爱好和专业类别等方面,针对性培养出符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情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优秀青年人才。

除此之外,部分高职高校缺乏关于培养形式的创新,仅将“青马工程”的培训侧重理论素养的教育和社会实践的培养。忽略了高职青年学生自身的创新性和行动力。在此,应结合教育培训班和实践训练营等形式,对高校学生进行教育和疏导,比如开展讨论、撰写心得、建设建议等形式。另外,现阶段高校应当在培养内容、方法和模式等方面,结合学生个人特点、采取多方位、多元素的培养方式,用来激发青年骨干学生的能动性,调动青年学生的热情,让他们逐渐成长,迸发出强大能量。

(三)培养对象缺乏单一性

共青团中央“实施纲要”明确提出“青马工程”的重点培养对象是大学生骨干、团干部和其他高校知识分子。因此,为了按照规定的培养规模进行有效培养,其规定的经费和名额将受到限制,导致在开展“青马工程”过程中将按照一定比例选拔学员。此外,由于大学生骨干、团干部和其他高校知识分子对科学研究、思想政治理论的专注力和感兴趣程度均有不同,导致报名人员的单一性。

高职高校内还有一部分学生,对金钱、地位的欲望较高,这部分学生积极地向党组织靠拢,加入中国共产党,仅仅为了就业时增加一个筹码,入党动机不足;此外,他们把个人利益高于集体利益。高校党委应对此现象给予重视,通过科学的培养,将具有错误思想学生引入正确轨道,努力将其培养成优秀青年马克思主义者。

二、新时代高职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人才培养模式:参照专业教学标准,提升岗位个人技能,重组课程培养方案,构建基于能力提升的重组型模块课程体系,组建具备公共基础能力、专业中、高级能力的阶梯人才培养模式。结合自身专业实践特点和职业方向,考虑高职青年学生的心理特点,直接与产业发展、校企共建相适应,依靠国家资源库,形成一定形式的高职高校专业模块化人才培养模式。

师资队伍:依托国家资源库合作单位和部门,对校内各专业骨干青年教师进行校外培训和交流,聘任各专业骨干教师共同承担课程改革、专业设计、实践基地建设等,形成校企双带头人形式的人才培养。骨干教师国内外参加培训,参与科研项目、专业精品课程和实训基地建设,形成骨干教师培育机制。在学院各部门政策支持下,对骨干青年教师进行鼓励和培养,支持其外出参与各类培训,提高师资质量,打造高水平高校优秀教学团队。

课程改革与实践条件:依靠国家级资源库建设,校企共建专业标准化和个性化课程、重点技能训练等模块。同时,利用资源库开展混合式教学方式,服务于线上、线下教学全过程。此外,把专业课程在培养个人能力的同时参与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培养,将其转化为培养个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观念。本专业跟随当代专业技术发展趋势,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培养学生运用智能化工具和先进的技术手段,开拓学生创新能力。提供与实际职业岗位接近的技能训练场所,有利于缩短岗位适应期,培养学生的专业岗位能力。

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依据专业特点,以智能化实践场地为中心,鼓励教师参与技术创新,用教育教学促进科研技术,用改革创新带动教育教学,形成教育教学和科研技术相互融合,一体化发展。充分发挥实训室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功能,为区域企业提供多方面贴合实践的校企合作。同时,依托不同专业的特点,对相关企业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这种做法将为企业实际问题切实解决提供通路,高校学生在企培养过程中,也将企业所存在的实际问题带回学校,用科学手段加以解决,校企联合为社会服务[4]。

创新创业与技能大赛:将高职学生创业融入学生个性化培养方案中来。在入学第一年开设创新创业基础教学课程,用于激发青年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培养学生学习和工作兴趣。第二年开设创业专业学习课程,通过对课程培养模式进行设计,接手创新创业项目,实现从创业阶段到就业阶段全部时间段,培养高校学生创新能力。第三年开设相关创业实践课程,以参加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为起点,有效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此外,组织高职学生参加校级以上各类专业技能比赛,培养高端技术技能人才。

三、结语

创新创业课程坚持行动为导向,教师为主体,学生为中心,实践项目为核心,结合创新创业课程内容的丰富性,形成理论联系实际、一体化课程教育教学模式,结合高职青年学生的喜好,定向适应社会发展对技术技能人才需求的关键能力,体现高职课程培养计划的特点,体现了我国教学体制改革的目标[5]。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作用是显著的。在制定培养计划的过程中,要遵循高等教育的基本规律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整合国家专业教学质量标准、各类专业认证标准和行业标准,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和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坚持以能力培养为导向,优化课程体系,加强课程整合,加强实践教学,建立校企合作产教结合的教育机制,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提高教学评价和质量保证,探索分层分类教学,尊重学生学习选择,进一步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猜你喜欢

青马工程青马校企
创新“青马工程”实践持续夯实“青马工程”广州模式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融入高校“青马工程”的意义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参考答案
高校“青马工程”建设的“四化”研究
高职院校“青马工程”与学生党建的衔接路径探析
一个平台 四项合作 多方共赢——“政府搭台、校企唱戏”之校企深度合作的模式探索
信仰教育视角下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的问题与对策
“青马工程”在高校团组织思想引领工作中的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