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新时代奋斗观的价值遵循

2023-01-07曾献辉

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幸福观历史精神

曾献辉

(福建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福建 福州 350117)

奋斗观,一般是指人们对奋斗及其相关问题的思想观点和总体认识,是影响人们行为实践的一种精神状态,它包括奋斗内涵、奋斗主体、奋斗内容、奋斗价值等核心要义。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立足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深层动因,在不同场合多次提到奋斗,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回答了“何为奋斗、为谁奋斗、怎样奋斗”等现实问题,形成了中国共产党人新时代的奋斗观,吹响了新时代奋斗的号角。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深刻理解习近平对新时代奋斗观的阐释,不仅有利于人们把握新时代奋斗观的内涵和特征,全面了解其价值蕴意,也有助于人们将奋斗的精神品质标识为全党、全国人民一以贯之的精神内核和时代底色,对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宏伟目标的最终实现意义十分重大。

一、价值旨归:“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人是现实的个体,但绝不限于“某个人”或者“少数人”,而是包括社会历史中的“每个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和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2012年11 月15 日,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1]4这一论述突显了中国共产党人新时代奋斗观蕴含的人民性特征。只有明确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始终站稳人民立场、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才能更好地理解以人民利益需要为落脚点的奋斗价值旨归,从而更有力地推动人的全面发展。

新时代奋斗观主张在“为民”奋斗过程中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习近平指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2]人民存在于社会关系中,是推动社会变革的主体。他们不但能够创造出物质财富,而且有精神生活需求。紧紧依靠人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胜利的不竭动力,也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之基。无论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还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积极投身于革命和建设,推翻了“三座大山”,使国家摆脱了“一穷二白”的面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人民群众以高昂的精神和顽强的斗志参与且支持改革,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总体上达到了小康生活水平。进入新时代的人民群众,更是以“国之大者”的胸怀心境,忘我地投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中,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不但创造了人类减贫史新纪录,而且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纵观党的百年历史,在任何一个时期、任何一项事业中,都有着人民群众不懈奋斗的身影,都发挥着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都凝聚着人民群众无限的智慧。党的百年奋斗历史告诉我们,过去我们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是因为我们党始终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始终坚持人民才是创造历史的真正英雄的观点。眺望前方的奋进路,我们要更加坚定地凝聚人民力量,助推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伟业不断向前发展。

新时代奋斗观主张在“为民”奋斗过程中站稳人民至上的根本立场。习近平指出,“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2]。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一以贯之地坚守人民至上的根本立场和价值追求。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一方面,我们党的百年历史,是一部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党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始终同人民在一起。为人民利益而奋斗,是我们党做好一切工作的归宿。历史充分证明,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兴业路到复兴路,我们党始终以人民立场为风向标,才使人民群众爱党信党拥护党,并因此克服一切艰难险阻,战胜一切敌人,在百年内发展成为世界第一大政党。另一方面,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早在革命战争年代,密切联系群众已然成为我们党的三大优良作风之一。我们党始终把群众路线作为根本工作指针,充分发挥密切联系群众的政治优势,加深与群众的感情,提升群众对党的认可度。人民群众的信赖是我们党得以生存和发展壮大的坚实根基,也是我们党长期执政的最大底气。新征程上,我们必须继续将人民立场当作执政基石,始终坚守为民服务的初心、保持与人民同甘共苦的本色。唯有如此,我们党才能更加有力地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才会一往无前。

新时代奋斗观主张在“为民”奋斗过程中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发展的目的是为了人民。习近平指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是一个抽象的、玄奥的概念,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止步于思想环节,而要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3]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就是要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发展要由人民去奋斗。发展得好与不好就是看是否能解决人民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如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等民生方面做出让人民满意的成绩,全方位增进人民获得感;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即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和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等问题,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并让人民全面共享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取得的发展成果,使全体人民从人人参与、人人尽力到人人享有,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发展要由人民去奋斗则是指全党和全国人民一起围绕共同目标砥砺前行,以“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实干作为,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进取劲头,主动求变、勇于改革、顽强拼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二、价值追求:“世界上没有坐享其成的好事,要幸福就要奋斗”

2018 年3 月,习近平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指出:“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奋斗精神的人民……中国人民自古就明白,世界上没有坐享其成的好事,要幸福就要奋斗。”[4]这一论述阐明了奋斗和幸福的关系,指明了奋斗的本质就是对幸福的追求。

新时代奋斗观汲取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奋斗思想和幸福理念。溯源中华文明五千年的历史,就是一部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奋斗史。习近平指出,“中国人民的理想和奋斗,中国人民的价值观和精神世界,是始终深深根植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沃土之中的”[5]。一方面,我国古代就有“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志之所趋,无远勿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等名言一直激励着华夏儿女积极进取、奋发有为,“愚公移山”“夸父逐日”“铁杵磨成针”等故事诠释着奋斗的重要性,彰显出奋斗不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蕴藏着中华民族不懈奋斗的价值品格;另一方面,中国传统幸福观深藏在中华优秀文化中,呈现在不同哲学流派里。如,儒家幸福观强调的是“福德一体”,即追求幸福要有“仁、义、礼、智、信”的内在情感和“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外在行为,凸显“民惟邦本”的价值理念;道家幸福观则是强调“天地人和”的自然幸福,表征在个体上为回归本我、寻心之安宁,表征在社会上是无为而治、超然物外,达到“与天和者,谓之天乐”的人与社会相互依存的状态;法家幸福观推崇主体利益最大化,通过“法”的威慑来保证“利”,力主“重法尚公”的幸福和“人莫不自为也”的观点;墨家幸福观认为“兼爱”“尚同”是实现幸福的途径,把共乐利他作为幸福标准,促使人在各尽其能、各得其所中共建共享幸福……吸纳这些中华优秀传统思想观念,能够大力弘扬传统幸福观,也能为解决当前社会发展难题凝聚强大的思想“智慧源”。

新时代奋斗观阐明了奋斗与幸福的本质内涵。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幸福的真谛和意义就在于奋斗。“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6]所诠释的幸福,不是坐而论道,更不是坐享其成,而是必须历经栉风沐雨、手胼足胝的奋斗。换言之,为幸福而奋斗、在奋斗中谋幸福的科学内涵,就是幸福源自不懈奋斗,奋斗的最大目的在于收获幸福。一方面,幸福的获得,既要有奋斗实践创造的丰裕物质,也要有精神发展带来的主观满足。幸福既包括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的满足,又有个体和整体的区分。人们首先要有丰富的物质资源作为基础性的生理需要。只有物质层面幸福了,才有精神升华的条件,才能使精神境界得到提高并达到追求精神层面的幸福,从而过上幸福愉悦的美好生活,完成个体幸福。但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它决定了人是“社会存在物”,通过个体的积极发展促进社会进步,个体的幸福彰显出人民的幸福,最终将两者联系起来成为统一整体。这才是幸福的真正内涵。另一方面,幸福作为一种主观情感体验,是一种抽象的精神诉求,必须通过实践过程使幸福从抽象的遐想中抽离出来而变为现实。奋斗是创造幸福的实践基础,体现在用劳动去创造幸福上。劳动确认了人的本质,使个人的价值得以实现。正如习近平所言,“人世间的美好梦想,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实现”[1]46。这既印证了奋斗实践是创造幸福的不竭动力,又表明幸福不是轻易获得的。所以,不历经风雨、不进行砥砺奋斗的人是无法分享人生幸福的,也体验不到“奋斗者是精神上最为富足的人,也是最懂得幸福、最享受幸福的人”[6]的快乐。

新时代奋斗观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幸福观为理论指导。民者,国之根也。马克思主义幸福观的逻辑基点是以现实的人为主体的人民幸福观,并把追求更高层次的幸福需要作为实现人的需要的全面发展、人的能力的全面发展的最高归旨。作为无产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将为人民谋幸福当作奋斗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以实现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的幸福观。马克思指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7]历史表明,共产党人在不同历史时期追逐幸福的奋斗中,自始至终地维护着人民群众现实利益,彰显出马克思主义政党本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毛泽东高度警惕官僚主义和特权现象,针对部分同志革命意志衰退、争名夺利的问题,他明确提出“共产党就是要奋斗,就是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一切为了人民富裕幸福”的幸福观,强调只有经过自力更生的奋斗过程,才能驶向“共同富裕之路”,实现人民的富裕幸福。江泽民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就有“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阐述,其所关注的人民富裕问题成为当时工作导向的主流。胡锦涛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人民幸福观,注重“发展为民,共建共享”,充分突显出马克思主义的人本价值追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倡导奉献社会、服务他人,把对社会和他人的贡献作为幸福的评判标准,即人们在为他人谋幸福的过程中,自己也将获得更大的幸福。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对幸福追求的集中阐释和时代表述,生动映照出我们党在百年奋斗征程中从未停止对人民幸福的追问。

三、价值认同:“走自己的路,是党百年奋斗得出的历史结论”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在全面回顾总结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和重大成就基础上提出了“十个坚持”,其中“坚持中国道路”是我们党百年奋斗得出的一条重要历史经验。2021 年7 月,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 周年大会上强调:“走自己的路,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立足点,更是党百年奋斗得出的历史结论。”[8]这一论述指明了道路问题是事关党的事业能否不断向前发展的关键问题。回望过往的奋斗路,走符合中国实际的社会主义道路是党和人民历经不懈奋斗、付出巨大代价而找到的唯一正确道路。因此,树立新时代奋斗观就是要增进人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价值认同,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矢志不渝地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自己选择的道路上昂首阔步走下去。

新时代奋斗观要求人们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去解决具体实际问题。党的百年奋斗史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的历史。树立新时代奋斗观要善于从历史中探明方向。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立足中国国情进行调查研究,深入研判当时革命斗争所处的具体方位,开创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新道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于对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认识不足,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走了一些弯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指出:“只有结合中国实际的马克思主义,才是我们所需要的真正的马克思主义。”[9]在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党中央领导下,我国逐渐开辟了一条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在这条大道上,中国大踏步赶上了时代,仅用几十年时间就走完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的两大奇迹。进入新时代,习近平以“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我们的思想认识也必须不断前进,不断根据实践要求进行创新”的深邃眼光,对过去我们党为何取得成功、未来我们党如何才能继续成功,给出了最科学、最准确的答案,即要长期坚持在这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上走下去。历史证明,掌握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观察时代问题、解决实践课题是我们党不断深化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密钥。所以,新时代奋斗观内蕴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并具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色。

新时代奋斗观认为,党的领导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前进的根本政治保证。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习近平指出:“中华民族近代以来180 多年的历史、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100 年的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70 多年的历史都充分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8]回溯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起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探索并推进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奠定了中华民族富起来、强起来的坚实基础;果断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矢志不渝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进入新时代,昂首迈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这些扭转近代以来中国历史命运的伟业之所以取得成功,最深层原因在于党的坚强领导。因此,树立新时代奋斗观必须着眼于总结历史经验得出的科学认识,要认清党的领导是建设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大靠山”,明晰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必须深刻认识到我国之所以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根本在于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是党和国家事业的命脉所在。充分发挥党的领导的政治优势,把党的领导核心作用辐射到社会主义建设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是党和人民的事业行稳致远的“定海神针”。因此,新时代奋斗观应始终遵循“坚持党的领导”这一宝贵历史经验,旗帜鲜明地将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作为首位原则。只有牢记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道理,全国各族人民才能在团结奋斗的行动中与党同心同德,团结一致向前进,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美好的未来。

新时代奋斗观认为,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初心的本质要求。习近平指出:“信仰信念任何时候都至关重要。对共产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10]一方面,100 年来,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顽强拼搏,涌现了许许多多视死如归的革命烈士、顽强奋斗的英雄人物、忘我奉献的先进模范。无论是“革命理想高于天”的马克思主义者李大钊、“两条半枪”闹革命的方志敏,还是义无反顾回国奉献的邓稼先、35 年一心扎根太行山的李保国,无不体现出信仰的力量和光芒。另一方面,树立新时代奋斗观的实质是人们为崇高理想付诸实践理应具有的一种精神意志。从革命战争年代的红船精神、长征精神、西柏坡精神,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时期的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到改革开放以来的抗洪精神、抗疫精神、脱贫攻坚精神,这些共产党人在为国奋斗中体现的中国精神品质,都源自其矢志投身强国伟业的毕生追求。心中有坚定信仰,脚下才有无限力量。中国共产党人唯有将实现共产主义的理想和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作为精神支撑,把牢理想信念的“总开关”,才能取得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伟大胜利。

四、价值意蕴:“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的“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艰苦奋斗、戒骄戒躁的作风”“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奋力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等核心语句,无不彰显出奋斗是新时代的主旋律的理念。2018 年2 月,习近平在春节团拜会上指出:“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我们要坚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的奋斗目标……切实把奋斗精神贯彻到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全过程,形成竞相奋斗、团结奋斗的生动局面。”[6]这一论述阐明了一切伟大的事业都需要在奋斗中不断推进,越是在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时代,越要保持建党时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只有这样,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目标才能如期实现。

新时代奋斗观强调艰苦奋斗是共产党人的本色,是党的光荣传统和政治优势。党的百年征程波澜壮阔,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不断发展壮大的奋斗史。历史充分证明,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取得历史性成就的精神动力,是共产党人取得革命和建设胜利的重要法宝。党的历代领导人十分注重艰苦奋斗精神的继承和弘扬问题。早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毛泽东就反复强调,“艰苦奋斗是我们的政治本色”[11]。夺取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胜利,靠的就是中国人民的艰苦奋斗,艰苦奋斗是我们党在革命和建设时期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步入改革开放时期,邓小平指出:“要有一股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12]这就阐明了中国只有经历自力更生的奋斗过程,才能实现“三步走”的战略目标。江泽民鼓励人民要将社会主义思想道德贯穿于全社会,用艰苦奋斗、勤俭朴素的作风踏实工作。胡锦涛高度重视艰苦奋斗精神的与时俱进和求真务实,倡导“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为重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营造出推崇奋斗的社会风尚。习近平在论及艰苦奋斗的必要性时指出:“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都遇到了种种艰难险阻,我们的事业成功都是经过艰辛探索、艰苦奋斗取得的。”[13]因此,树立新时代奋斗观,就要筑牢艰苦奋斗的思想不松懈,发扬自力更生、不等不靠的自主精神,才能在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新时代永葆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在铸就新的伟大事业中激发奋进力量,用奋斗书写更加辉煌的篇章。

新时代奋斗观强调接续奋斗是走好新的赶考路的坚强保证。一切伟大成就都是接续奋斗的结果,推动现代化强国建设尤其需要持续不断的努力奋斗。习近平指出:“奋斗是长期的,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伟大事业需要几代人、十几代人、几十代人持续奋斗。”[6]一方面,要充分认识社会主义建设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所部署的建成文化强国、教育强国、人才强国、体育强国、健康中国等战略目标十分远大,完成这些伟大目标离不开人们勠力同心,一茬接着一茬干、一棒接着一棒跑。另一方面,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改变,体现在生活上人们期盼更多的薪资酬劳、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满意的教育服务、更加完善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便利的出行工具、更优美的生活环境,在精神上人们期盼更公平、公正、公开的民主和法治等。当前,我国处于一个大有可为的历史机遇期,我们应清醒认识到我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距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前进道路上将会遇见各种前所未有的风险和挑战。我们只有做好接续奋斗的思想准备,才能防患于未然,才能在履践各项任务时有的放矢、行稳致远。

新时代奋斗观强调新时代青年是推动国家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青年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与希望。2022 年5 月,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 周年大会上指出:“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行动是青年最有效的磨砺。”[13]青年的奋斗从来都同时代主题紧密相联。100 年来,为了探寻救国图存的曙光,一代代青年坚定信念、紧跟党走,为赢得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奉献着青春力量。青年成长于这个伟大时代,面临着难得的建功立业的人生际遇。青年只有做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模范,才能与时代砥砺共进,在青春赛道上跑出当代青年的最好成绩。一方面,青年要认识到,“强国有我”是新时代对青年的呼唤。新时代不但赋予了青年“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历史重任,而且还提供了青年施展才干的广阔舞台,新时代青年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因此,青年应以“时不我待”的使命感和“肯干实干”的责任感,立志成为可堪大任的“奋斗一族”,为国家事业接力奋斗于每一件小事、每一个任务、每一项职责中,立志书写人生画卷浓墨重彩的篇章。另一方面,面对泛娱乐化和西方不良思潮等的冲击,青年应理性对待奋斗过程的艰辛,争做理想远大、信念坚定的模范,将个人奋斗与党和人民的期许相融互促,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让青春梦想扎根在祖国广袤大地上,不负韶华,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奋勇前进。

结语

新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在全社会倡导尊崇奋斗的社会价值观,既是对马克思主义奋斗观的创造性继承与创新性发展,也是对中国共产党人艰苦奋斗精神的赓续与发扬;既是引领新时代奋斗者建功立业的精神动力,也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实践范式。习近平强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14]12。当前,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华民族正处于伟大复兴的战略机遇期,面对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新目标,我们唯有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不忘初心,一步一个脚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砥砺前行,才能够携手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我们也坚信,只要14 亿中国人民精诚团结并付出更为艰苦的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夙愿必将在新时代的奋斗中实现。

猜你喜欢

幸福观历史精神
青年要树立正确的幸福观
——评《当代中国青年幸福观及其培育研究》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浅谈高职院校“奋斗幸福观”教育
拿出精神
幸福观及大学生幸福观教育研究述评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