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主视角下EPC总承包工程造价控制研究
2023-01-07沈清平
沈清平
(安徽理工大学,安徽 淮南 232001)
0 引言
伴随建筑业的发展,其承发包模式在不断地改革变化中,由施工承包向工程总承包(EPC总承包)转变。2020年3月1日住建部、发改委联合印发了《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项目工程总承包管理办法》,2021年1月1日《建设项目工程总承包合同(示范文本)》(GF-2020—0216)正式实施,各地政府投资项目率先采用EPC总承包方式。这类项目通常是项目投资大、造价高、周期长,作为建设方,造价管理工作对投资控制能否发挥作用,引起更多的关注。本文基于业主方视角,通过对影响工程造价因素分析,探讨EPC工程总承包模式下建设项目造价控制方法。
1 建设工程项目建设程序和项目造价组成
根据国家有关文件规定,建设项目投资是由三部分组成,即工程费用、工程建设其他费、预备费和流动资金。工程费是形成固定资产而实际投入的直接成本,包括建筑安装工程费、设施设备购置费用;工程建设其他费是指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需要在总费用中列支,并且纳入项目总投资或单项工程投资的成本;预备费是指为了保证工程项目顺利推进,而预留的费用[1]。
现阶段,我国建设工程建设程序主要有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及立项阶段;方案设计、初步设计和技术设计、施工图设计阶段、招投标及合同订立阶段、建造实施阶段、竣工验收阶段、后评价阶段等六阶段。采用EPC模式发包工程时,其建设程序有所不同,《建设项目工程总承包管理办法》明确提出,由于项目投资主体、项目特点和复杂程度不同,招投标活动介入点不一,大致分为3种方式:①立项批复后开始招标。②方案设计通过后开始招标。③在初步设计或技术设计后进入招标程序。
当前,EPC项目总承包费用由勘察费、设计费、建筑安装工程费、设备购置费、总承包其他费组成,而这项费用常以固定价格方式确定。这是建设项目投资费用中占比最大且与项目前期估算、招投标阶段工作最密切,因此,业主方在EPC总承包项目全生命周期不同阶段开展造价管理工作要有所侧重。根据相关研究,在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发生的费用一般只相当于工程项目总费用的1%~2%,但对工程造价的影响程度却占65%~95%,设计阶段对投资的影响程度为15%~65%,而施工和运营维护阶段对投资的影响程度仅为5%~15%左右[2]。所以,基于业主方开展工程造价控制工作重点应落实在项目前期投资估算、招投标阶段招标文件和最高限价编制以及设计阶段造价管控等主要环节上。
2 影响EPC总承包工程造价的因素
影响工程造价的因素很多,除了宏观政策调整、市场人力资源和材料价格波动等带有共性因素外,具体到特定项目而言,归纳起来有以下4个方面。
2.1 项目决策方面
项目决策是由有关部门、单位或个人等投资主体在调查、分析、论证的基础上,对投资项目根本性问题作出决断。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先编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和投资估算,然后组织专家论证会,再到投资人决策。然而,很多项目存在先有决策后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现象,严重忽视了建设项目是否可行、是否需要进行科学的论证等方面问题的研究。正是因为这种情况,导致我国超30%的建设项目工程造价控制效果较差[3]。有的项目可行性研究为了迎合决策者意图去编制臆造材料的方式,这种本末倒置行为,造成基础资料不全、数据不实,再加上论证评审不严,往往导致项目决策失误。
值得一提的是,在开展可行性研究时投资估算结果精度低、对投资估算重视程度不够、造价信息不对称等问题都会影响估算结果的准确性。估算高了造成项目投资浪费,估算低了引起项目实施期间因经费不足出现烂尾现象,这对后期工程造价控制带来很大的难度。
2.2 招标投标方面
采用EPC发包模式的项目往往是项目造价高、属于政府财政资金公共项目,按照现行法律法规要求必须进入公共资源采购平台。因此,对招标文件编制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业主方通常委托招标代理公司实施。从项目采购实践总结中可以看出,招投标环节中影响造价控制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2.2.1 招标文件完整性
招标文件是招标单位或受其委托具有招标资格的招标代理机构,依据招投标法和现行规定并结合拟建项目特点和要求,组织实施项目采购的纲领性文件。相对于传统施工承包(DBB模式)的招标文件,EPC项目的招标文件编制难度大、内容复杂。一方面由于EPC项目招标采购的起始点不同,有的直接在项目立项结束后或项目核准备案后开始招标,有的项目在方案设计后组织招标采购,还有一些复杂项目在完成初步设计或技术设计之后组织招标,不同招标时点的项目,涵盖工程内容不同,招标文件相关条款约定差异较大。稍有不妥之处影响投标方的投标决策、出现报价异常现象,既不利于招标人对项目采购期许,同时也加大了投标人的投标成本。
2.2.2 最高限价合理性
相较于DBB模式,EPC项目发包起始点超前,在项目可行性研究或方案设计或初步设计基础上开展组织招标工作,在没有施工图的情况下,开展工程量清单和最高限价的编制工作是非常困难的。尽管有的项目采用模拟清单方式编制招标清单,但工程量项目特征难以描述清楚、清单量不准确,影响分部分项综合单价组价工作,势必导致最高限价合理设置。因此,对业主方来说,确定合理的最高限价是招投标阶段的重要工作。
2.3 总承包单综合素质
为适应EPC工程总承包模式的发展,国家实行了建筑业资质改革,鼓励设计和施工企业通过重组兼并等多种方式组建工程总承包企业,参与市场竞争。就当前工程总承包企业而言,设计和施工职能依然保持相对独立,很多总承包企业内部设计潜能和施工能力没有深度融合到项目中,设计方存在惯性思维忽视设计技术对造价的影响,而施工方停留在施工总承包层面造成信息不对称现象,不利于工程造价动态控制。
2.4 专业咨询团队造价管控能力和服务质量
在项目建设全过程中,很多专业技术问题并不是业主方都能一一解决的,需要委托专业的咨询公司协助,例如可行性研究、投资估算、招标文件、清单及最高限价编制、结算造价审核等等,不同咨询单位专业人员的专业素养、团队协作能力、敬业精神和服务质量,这些都对造价控制有一定影响。
3 EPC项目造价控制要点及策略
鉴于上述分析,作为业主方,在开展EPC工程总承包模式发包中,为实现工程造价的有效控制,实现造价控制预期目标,须做好以下3个方面。
3.1 决策阶段造价控制
项目决策阶段工程造价控制是项目整体造价控制十分重要的环节。首先,业主方要开展拟建项目调查研究,明确项目功能定位、建设标准和建设范围。其次,业主方应委托专业咨询机构,协助业主做好项目决策前期材料准备工作,开展前期调查和机会分析。对项目建设目标、建设功能和规模、建设标准要有清晰认识,厘清项目建设内在需求和项目外部环境,同时还要结合当地自然资源和建筑市场进行科学论证项目可行性,在此基础上开展项目可行性研究和项目成本分析,为下一步开展工程造价控制提供经济技术支撑。其次,加大对项目投资估算计算依据、计算方法、盈利能力和参考资料校核,提高投资估算精准性,为项目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最后,完善项目决策机制,必须建立科学化、民主化和法治化的项目决策机制。
一期生物滤池占地80 m2,二期生物滤池占地40 m2。滤池底部设置布气管道,母管为HDPE管符合GB/T 19472.2—2017标准。母管与布气支管的连接采用焊接方式,管与管的连接用HDPE防水密封套连接。布气支管为HDPE波纹管,表面布有出气微孔,符合AASHTO M252,Type CP标准,管与管的连接用HDPE防水密封套。
3.2 招投标阶段造价控制
工程项目招投标是将拟建工程项目信息发布通告,用法定方式吸引建筑项目承包单位参与竞争,并通过法定程序选择条件优越者,完成工程项目建筑任务的一种法律行为。通过引入竞争机制,合理配置市场资源,不断降低社会平均劳动消耗水平,提高劳动生产率,实现工程造价有效控制,也是开展工程项目合同签订、项目实施和造价控制的关键一步。当前,在EPC项目招标中,由于招标起始点不同,招标文件编制深度、约定条款的逻辑性和完整性、评标办法选择和细化、最高限价设置的合理性、风险识别及处理方法等问题,是EPC项目招投标环节的重点把控内容。因此需要做好以下4点工作。
(1)在招标文件编制过程中,业主方要与招标代理方充分对接,提供项目前期资料、可行性报告、方案设计文件或者初步设计文件等,代理机构应根据招标项目特点和业主需求分析研判,对有些项目需求不明确的提请业主补充完善,力求招标信息完整准确,在此基础上编制招标方案并与业主充分蕴量、商讨。
(2)业主方除做好招投标法律法规等政策方面调研外,还要根据项目特点在自然资源环境、建材价格趋势、类似工程建造经验和总承包企业资质等市场环境等方面做好调研,以便业主对项目招标有完整的认识和清晰的思路。
(3)组织专家联合会审。在EPC项目招标中,发包人要求是关键材料,应列明项目的目标、范围、设计和其他技术标准,包括对项目的内容、范围、规模、标准、功能、质量、安全、节能、绿建、验收等具体要求,这也是项目合同签订、开展设计和建造施工、竣工验收的重要依据。基于EPC项目招标文件内容复杂、前后逻辑性、完整性要求高,在正式上报前,业主方有必要组织专家组联合会审。会审的重点应在项目招标文件的合规性、内容的完整性、最高限价合理性等方面。由于采用EPC总承包模式,存在前期设计深度不够、不确定因素较多,导致后续变更引发较多的造价控制风险,值得在会审中给予高度关注,同时还要结合项目的特点和需求,有针对性的内容条款需在文件中清晰约定,特别是工程量和工程造价计算方法、变更调整范围及计算原则等涉及造价控制方面的约定。
(4)对一些复杂项目最高限价编制工作,可考虑多家咨询机构独立编制,再进行比选评审,合理确定最高限价。
3.3 实施阶段造价控制
在EPC项目合同签订后,总承包方承担项目方案或初步设计或施工图设计、采购和施工任务。尽管在项目实施阶段,总承包方对项目的控制力度较大,业主方参与度不高,但由于项目设计费在项目总投资费用中占比小于1%,却对这个项目总投资的影响却高达75%,因此,强化设计阶段造价管控也是业主方造价控制的一项重要工作。一方面,总承包方要认真研读招标文件,以实现项目功能为目的,力求在技术先进下的经济合理和在经济合理基础上的技术先进,把造价控制的思想渗透到每一个人的头脑中[4]。另一方面,需要加强设计技术与经济成本控制深度融合,进一步开展多方案比选和限额设计,实现项目设计有序进行与造价控制协同并进和动态管理。对此,业主方组建以造价专业人员为主、其他专业人员为辅的工作组,其主要任务是检查设计文件对发包方要求或设计任务中各项技术指标是否有效落实、评估项目设计成果的技术性和经济性,目的是确保项目功能、工期和质量得以保证前提下,实现项目投资效益最大化。
在项目采购过程中,业主方还应加强对总承包方设备材料采购环节的监督管理,确保总承包采购的材料设备符合招标文件和设计要求。项目建造阶段,业主方要依据监理合同,加强对监理日常工作考核管理,做好已完工程量计量和进度审核、依规处理索赔事件、严格控制工程变更。
4 造价控制的建议
(1)加快推广BIM技术应用。在数字信息技术引领下,加快推广BIM技术应用,在结合历史工程数据的基础上,使用神经网络等各类先进算法,提取工程项目的重要造价指标,快速完成整个工程项目投资估算,在设计、施工及竣工结算等环节上实现三维可视化操作,实现工程造价信息在各个管理部门之间进行同步和实时共享,打破造价信息孤岛的格局,从而提升工程造价控制管理水平[5]。
(2)引入激励机制。鼓励工程总承包方发挥其设计、资源集中采购、施工技术和成本控制优势,实现节约投资后,业主方给予一定数额奖励机制。
5 结语
综上所述,采用EPC工程总承包模式建设项目,业主方应从可行性研究开始,做好项目投资估算,通过组织专家联合会审招标文件、工程量清单及最高限价,实现工程造价有效控制,在项目实施阶段,积极参与项目设计环节动态调整,力求在设计阶段实现项目造价精准控制,同时要推广BIM技术应用,实现工程造价精细化、全过程管理,提升项目建设管理水平和投资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