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环境监测采样过程质量控制探究
2023-01-07赖统墅
赖统墅
(科瑞检测(福建)有限公司,福建 泉州 362000)
环境监测是保障环境保护措施有效实施的基础。环境监测的质量控制包括了现场采样质量控制和实验室分析质量控制,其中现场采样质量控制是环境监测非常薄弱的一个环节,尤其是现场采样的误差会导致监测结果数量级的差别,无法将现场环境污染的实际情况真实反映出来。我们应该加强每个环节的质量控制管理,对各个影响因素和误差原因进行分析和研究,提高环境监测环节流程的规范性和科学性,为最终数据结果的准确合理提供有力保障。在环境监测工作中,我们需要将重点放在实验室内,而在环境监测作业的有效实施过程中,采样环节是作业的实施基础,如果采样环节质量控制出现问题,就会对整个环境监测作业质量造成影响,不利于环境保护和治理体系构建。
1 环境监测采样过程中存在的误差影响
1.1 采样人员专业素养
要想实施环境监测采样,采样人员需要具备扎实的环境监测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并熟悉质量控制程序,严格按照规定要求开展环境监测采样工作,同时,采样人员还需要熟知有关环境监测管理的法规政策以及规定标准,确保环境监测采样工作按照规定流程开展。在实际的环境监测采样作业实施过程中,因采样人员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不足导致的质量控制问题时有发生,导致采样人员很容易在采样过程中发生判断失误的情况,从而带来不可预测的误差影响[1]。
1.2 采样仪器
环境监测采样仪器一般是由计量检测部门进行校准检查之后才能够投入到采样作业中。采样仪器的精确与否会直接影响样品的采集工作。如果不重视采样仪器的校准,就会导致监测结果出现误差,影响到监测结果的准确性。现场采样器材使用不合理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选择采样仪器设备的适用范围、量程、灵敏度、稳定性等指标不满足国家标准规定中的仪器要求;继续使用存在故障的仪器;在选择器材后,没有合理使用采样器材,如在采样测试结束后,未对仪器进行清理、检查。
1.3 气候条件
气候条件是影响监测结果的重要因素之一,气候条件能够对环境监测采样过程产生较大的影响,例如风力、风向以及降水量等都会造成空气以及水体污染物的分布出现变动,从而使采样结果的准确性降低。而且水环境监测过程中的河岸以及水库岸等所展现出来的侵蚀或是浸没等都会对采样结果造成误差影响。尤其是采样人员在针对相同断面中的两个以上点位进行监测时,如果采样点和上岸边距离较近的话,会极容易导致采样过程质量降低[2]。
1.4 采样频率
合理控制采样频率是保证采样准确性的重要手段,也是掌控环境污染实际情况的重点内容。不同的采样时间段环境污染的实际情况也会有一定不同,如果采样频率不合理或者没有具体掌握排污时间,就无法获得具有代表性的样品,样品质量大大降低。
1.5 采样点位
如果生态环境条件相同,但是点位不同的话,就会导致环境中存在的污染浓度存在一定的差异,降低采样结果的准确性。如果监测对象性质相同,但环境条件不同,那么其监测对象选择的点位也会有一定的差别。无论从何种角度进行判断,当点位选择发生失误的时候,就会导致监测结果出现误差,导致样品缺少代表性。
1.6 采样容器
环境中的很多因子和元素都有可能和容器产生一定的化学或者溶解反应,从而对样品监测项目结果的准确性造成一定的影响。我们在选择容器的过程中,需要选择具有一定稳定性,能够长时间稳定保存采样结果的容器。采样人员需要确保采样容器的清洁性,这样才能够减少不必要的误差,提升样品的精准性[3]。
环境监测采样过程中所需要的水样容器一般包括硬质玻璃瓶和聚乙烯瓶两种,硬质玻璃瓶作为玻璃容器能够吸附金属类物质,而聚乙烯瓶则能够吸附一些油类、磷酸盐以及其他一些有机物质。因此在水环境采样过程中,我们需要对有机物进行分析,探究其中的物质组成,之后再考虑是使用聚乙烯瓶还是硬质玻璃瓶。除了这两种容器之外,还有一些特殊的采样项目有着独特的容器要求,比如在进行油类采样的过程中采样人员应使用直立式采水器,如果使用聚乙烯塑料瓶等容器进行装存的话,就会导致采集的水样表层样品被破坏。如果进行BOD5或者COD水样监测时,在浓度较低的情况下,我们应该以玻璃瓶为主要容器。尽量避免水环境样品的成分被容器吸附,否则就会导致水样品的分析结果出现误差。因此为了保证对误差的合理控制,我们应该按照监测采样物质类型,合理进行容器的选择。
1.7 操作影响
操作过程如果不规范的话会导致样品检测结果出现误差,不同环境监测采样的技术要求和操作规范都有一定的不同,采样人员一旦忽略了其中的差异性,就会导致最后的分析结果出现误差,进而导致样品无法作为代表性样品进行研究,浪费大量人力物力。
1.8 样品保存
在进行水质样品采样的过程中,如果不及时进行保存就会导致样品在生物、化学以及物理作用下产生反应,进而导致样品的监测结果误差变大。因此采样人员在采集完样品之后,需要立刻将其送入实验室进行分析和研究,而当样品处于存放状态时,其中部分成分可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反应,这就需要采样人员在其中添加保存剂来缓解这种反应。在实际的样品保存环节中,我们需要结合样品中不同成分的不同性质来决定保存的条件和时间,尽可能减少误差的发生。
1.9 现场记录工作不到位
在实际工作过程中,现场采样工作人员没有在第一时间记录采样的信息,而是在事后补记;采样人员记录的采样时间、样品唯一性编号、样品性状等不够准确;在采样工作完成后未对其进行总结,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环境监测的质量。
2 加强环境监测采样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在环境监测工作中,由于环境样品有着极强的空间性和时效性,要想正确了解和评估环境质量状况,必须采集具有真实性和代表性的样品。当样品不具备真实性和代表性时,任凭实验室分析工作再严谨也无法弥补和改变样品失真所致的严重影响,即使测试质量完全符合要求,对于了解和评估环境质量状况也毫无意义,所以采样是极其重要的一环,必须切实重视采集样品的质量控制,使采集到的样品符合计划要求、真实且具有代表性和完整性。
水质监测过程中需要按照《环境水质监测质量保证手册》(第四版)的要求,对水样的采集、运输、保存、实验室分析和数据计算等实施全过程质量控制。采样过程中根据不同监测项目的采样要求分别单独采样、保存,做全程序空白样并采集平行样。水样监测中,水样采集环节是基础,对污染物容易发生变化、变质的水样,采集人员在采集后要做好现场处理工作,对必须要带回实验室检验的项目,则需要对水样做好稳定、固定、防腐等处理后再带回,避免带回途中水质变化导致检验结果发生改变。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小型化、一体化、模块化的水样检测设备逐渐增多,水样监测中一些常规监测项目,可在水样采集后现场进行检验,保证了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气体监测过程中需要按照《固定污染源废气监测技术规范》(HJ/T 397-2007)、《固定污染源监测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技术规范(试行)》(HJ/T 373-2007)以及相关监测项目分析方法规定的样品采集、运输、保存、实验室分析和数据计算等实施全过程质量控制。采样过程中根据不同监测项目的采样要求,采样前对采样仪器逐台进行气密性检查;采样过程中需要有全过程空白样对照。当采样前流量示值误差不超过±5%,采样器可直接使用;流量示值误差超过±5%,需流量校准后才可使用;采样后流量示值误差不超过±5%,采集的样品有效;流量示值误差超过±5%,采集的样品作废。
2.1 制定严谨的采样计划
首先,我们需要制定明确的采样目标。在开展环境监测采样作业前,采样人员需要结合具体的采样要求和任务目标,明确整个作业的采样要求,并结合采样要求,制定严谨的采样计划,完成环境监测任务。一方面,采样人员需要结合具体环境情况,明确本次采样的来源、内容、时间、目标说明以及责任制度等,从而确保整个环境监测采样过程的有序进行。另一方面,采样人员需要结合实际情况,降低外界因素的干扰,例如气候条件等,从而为整体监测采样过程的顺利进行提供保障[4]。
其次,采样人员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方案计划。根据环境监测任务的内容不同,采集的样品质量要求也有着巨大的差异,因此采样人员需要根据制定的采样目标来编制采样方案,为采样过程的各个环节流程提供明确的方案依据。采样方案计划应该包括环境监测的标准、采集内容、容器选择、数据记录、样品的运输以及监督管理等,从而有效实现对采样作业的合理约束。
最后,采样人员需要制定针对风险意外的补救措施。采样过程中很容易遇到无法预测的影响因素,因此采样人员需要针对不同的风险意外制定科学的补救措施,从而减少意外风险带来的不利影响,灵活应对采样过程中遇到的任何问题。
2.2 合理布点和选择监测采样频率
环境监测作业是为了保证采样点的合理布局,通过选择合适的点位真实反映区域内的环境质量情况,从而为之后的环境治理和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制定提供样品数据。采样人员对污染源的监测,实际上就是对污染源的生产技术、排放规律以及实际情况进行了解[5]。
在监测频率调整方面,采样人员需要充分掌握当地的自然条件变化情况,避免自然条件变化带来的误差,充分了解同一环境、同一地点条件下质量的变化情况。在进行污染源监测作业的过程中,采样人员需要充分了解污染源产生单位在生产污染物质的过程中所使用的生产技术,以及排放污染物质的时间和工作情况,以此来选择合适的监测时间。最后采样人员可以结合多种信息,制定监测频率,避免出现重复采样情况,降低样品的偶然误差。
2.3 规范采样操作
在进行环境监测采样作业过程中,采样人员需要拥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掌握相关采样技术,并了解不同种类样品及对应的采样技术规范要求,从而确保对样品的精准采集,减少样品的误差。在采样过程中,采样人员需要运用多种采样方法来应对不同的样品,同时为了提升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科学性,使监测数据能够统一进行比较,采样人员需要进行强性计量检定,以及非强性计量的自检采样仪器,采样仪器需要在鉴定合格之后再投入到使用中[6]。对特殊的环境监测项目,采样人员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保证保存剂的纯度和有效期等符合要求。同时,采样人员需要做好现场固定工作,确保样品的真实可靠。采样人员需要认真进行采样记录的填写,在采样过程中及时记录相关采样信息,确保信息数据的完整性。除此之外,采样人员要运用安全的防护措施,运输样品并保证整个样品采集和运输过程的严谨规范,降低采样过程的误差,提升采样过程的质量控制效果。
2.4 落实质量控制措施
在进行不同环境监测项目之前,相关工作人员以及采样人员需要制定科学有效的监测方案,并针对采样过程制定明确的规范要求,完善方案设定,提升方案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方案中应该包括布点,采样频率以及质量保证等多种内容,从而为整个环境监测采样作业提供充分的方案依据。采样人员在实际进行采样工作的过程中,需要积极采用现场空白采样以及平行采样等保证质量的重要举措,提升样品采集过程的质量控制。同时,采样人员需要培养自身良好的质量保证观念,在强化采样专业技能水平,夯实专业知识基础的同时,落实质量控制措施,从而在根本上提升监测数据的准确度和精密性,强化采样过程的质量控制效果[7]。
2.5 加强监督管理
首先,我们需要在满足环境监测要求的基础上,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为整个采样过程提供制度依据,同时以制度约束采样人员的不当行为,为采样人员提供行为准则,提升采样过程的规范性和合理性。同时我们还需要落实责任制度,细化每个工作人员的责任义务,对参与采样过程的工作人员责任进行合理划分,培养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和质量控制意识。每个工作人员都需要按照制度规定开展采样工作,并结合规章制度减少不规范操作行为的发生,有效增强样品质量。
其次,我们需要加强对设备的管理。设备同样是影响环境监测采样过程质量的重要因素,采样人员需要科学正确地使用仪器设备,并加强对设备的维护保养以及清洗检查,提升仪器设备的有效性。相关管理人员需要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并记录已损坏的或者是质量不符合要求的设备的相关数据,上报给上级部门批准报废,同时将仪器设备的维护保养知识如实记录,作为以后使用仪器设备的重要参考依据。一旦在维护保养过程中出现问题,操作人员可以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对设备进行维修处理,如果操作人员无法独自解决,则将不能解决的部分申请报修或者报废处理。另外,我们需要跟随时代的发展及时更新现有的仪器设备,终止使用不符合要求的设备仪器,避免仪器设备对样品采集过程及结果造成影 响[8]。
3 结语
综上所述,如今环境问题已经引起了各个国家的广泛重视,我国在改革发展初期的过程中因为技术能力有限,缺少对环境的针对性保护,导致如今区域环境污染现象日益加剧,甚至对人们的生存质量造成了影响。为了优化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积极实施环境监测已经成为一项重要工作。我们需要进一步提升对环境监测的重视程度,外场采样时,要严格执行有关规定及技术规范,按现场采样监测工作程序开展工作,确保采样监测工作的准确性、可靠性和代表性。进一步提升环境监测中采样过程的质量控制力度,为环境监测作业的实施提供科学准确的代表性样品数据支持,改善当前城市生态环境,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