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21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发布两项化工类成果入选

2023-01-07

中国氯碱 2022年3期
关键词:化工类锂离子规模化

近日,科学技术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基础研究管理中心)发布2021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从二氧化碳到淀粉的人工合成”“实现高性能纤维锂离子电池规模化制备”这两项化工类成果入选。

这10项重大科技进展先是从310项推荐的科学研究进展中先遴选出30项成果,再由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等3 500余位知名专家学者进行网上投票最终产生。

其中,“从二氧化碳到淀粉的人工合成”由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马延和研究团队完成。该研究团队通过从头设计二氧化碳到淀粉合成的非自然途径,采用模块化反应适配与蛋白质工程手段,解决了计算机途径热力学匹配、代谢流平衡以及副产物抑制等问题,克服了人工途径组装与级联反应进化等难题,最终形成由11步核心反应组成的人工淀粉合成途径(ASAP)。该途径偶联化学催化与生物催化反应,在不依赖植物光合作用的情况下,在实验室实现了从二氧化碳和氢气到淀粉分子的人工全合成,使淀粉生产从传统农业种植模式向工业车间生产模式转变成为可能,取得原创性突破。

“实现高性能纤维锂离子电池规模化制备”由复旦大学彭慧胜、陈培宁等合作完成。该研究团队系统揭示了纤维锂离子电池内阻随长度的变化规律,有效解决了活性材料和纤维电极界面稳定性难题,连续构建出兼具良好安全性和综合电化学性能的新型纤维聚合物锂离子电池,满足了电子产品高度集成化和柔性化发展要求。此项研究开发的纤维锂离子电池系统,电化学性能与商业锂离子电池相当,稳定性和安全性更加优异。长度为1 m的纤维聚合物锂离子电池,可以为智能手机、手环、心率监测仪等可穿戴电子设备长时间连续有效供电。他们还建立了世界上首条纤维锂离子电池生产线,实现了其规模化连续制备。

同时入选中国十大科技进展的还有“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着陆火星”“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成功发射,神舟十二号、十三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并与天和核心舱成功完成对接”“嫦娥五号月球样品揭示月球演化奥秘”“揭示SARS-CoV-2逃逸抗病毒药物机制”等。

猜你喜欢

化工类锂离子规模化
基于课程思政的高职化工类专业核心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益林中草药 初现规模化
高职院校化工类专业学生安全素质养成教育的探讨
高能锂离子电池的“前世”与“今生”
规模化育肥羊场免疫程序的探讨
规模化猪场暴发PED后的快速稳定策略
化工类创新型人才培养教育教学实践与探索
隧道LED照明规模化应用研究
锂离子动力电池的不同充电方式
锂离子电池组不一致性及其弥补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