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琴制作工艺研究

2023-01-06姚小燕

天工 2022年30期
关键词:丝弦琴弦古琴

姚小燕

制作古琴是一个高度系统化、艺术化的创作过程,既需要制琴者具备较高的艺术素养,也需要结合科学技术,融会贯通现代制琴思想,以“工匠精神”“精益求精”的态度具体实践,才能够最终制作出独一无二、独具魅力的古琴。本文具体探讨了古琴的基本概念、古琴制作中的木工工艺、琴体的灰胎及髹漆工艺和制琴的最重要材料——琴弦等内容,希望能够为相关制作者带来更多启发。

《诗华》

一、古琴的基本概念

《辞海》中描述琴是拨弦的乐器,素有“七弦琴”之称,又被称为“古琴”。早在周代时就出现了琴面标志泛音位置及音位的徽,定型于汉代,至魏晋后就已经与我们认识的“古琴”相似了。琴身一般为木质音箱,因此在制作过程中需要运用到木工工艺,弹奏古琴时需要右手弹弦、左手按弦,最终呈现出来的音色较为丰富。因此琴也常常被用于伴奏,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演奏艺术形式。

二、古琴制作中的木工工艺

(一)古琴选材

古琴的选材至关重要,要尽量选择品质较好的木材作为原材料,才能够制作出音色、音质更加上乘的古琴。自古以来,制作古琴时大多都会选择梧桐或梓木,梧桐、梓木都是相对来说较好的制琴材料,值得我们研究和深思。据北宋科学家、政治家沈括所述,“琴虽用桐,然须多年木性都尽,声始发越”,同时还提出制琴应当秉持着“轻、松、脆、滑”的选材原则,其中轻是要尽量选择轻质的木材;松是要尽量选择较为松透的木材;脆是要尽量保持木材的脆性;滑是要尽量选择质地较密的木材。这也意味着古时制琴不会选取沉木或朽木,有严格的选材标准和严谨的制作工序,最终也为我们带来了一把把传世之作和一首首经典乐章。

木色透紫的桐木为上乘制琴材料,这种木材具有细密的纹理,且性质较为稳定,十分契合现代的丝弦琴,也常常被挑选作为制琴材料。相对于那些成长时间较短的木材,老梧桐木在加工处理工程中不会出现“火气”“浮气”。此外,陈年杉木也是制作古琴的上佳材料,有“桐木清而短,杉木幽而长”的说法,有一些习琴经验的人可以从音色上明显地区分出杉木和桐木的区别。

而斫琴尤为突出,它主要是以拆房的老梁木为主,在选材这一方面很注重,最好以老杉木为主。建瓯(古属建宁府建安县、瓯宁县)简称芝,素有“八闽首府”之称,位于福建省南平市。

(二)古琴的构件

古琴的构件包含面板、底板、岳山和雁足等。制作古琴必须要了解古琴的内部结构,这样才可能制作出一把完整的古琴。参考战国中期的荆门郭店七弦琴,可以看到这把古琴长82.1cm、最宽处13.5cm,由剔空的面板底板盖合而成,面板腔体呈长方形空间,底板剔挖成一个T字形的凹槽。参考伏羲式古琴,我们可以看到它板材长125cm、肩宽22cm、肩最厚处达5cm,直至尾部厚度又缩减为2cm。伏羲式古琴风舌长度为12cm,岳山至琴头边长度为10cm,槽距边缘通常两侧对称,雁足之间也存在距离,其与两侧边缘的距离一般被控制在2cm左右。

(三)制作面板

了解到一般古琴的数据信息后,就可以着手制作面板了。首先,要确定的就是琴面中心基准线,而后按照既定距离规划好琴体形状,进一步明确古琴的肩部、岳山与徽片位置,并具体标注古琴的龙池与凤沼位置。其次,采用刨子对面板进行加工和处理,不仅要使琴体形状大致相同,还要同时保持面板两侧的弧度。笔者认为,下刨之初可以加大力度,而在接近规划位置与弧线部分,便可以减轻力度进行细节性加工,确定古琴面板形状,进而对面板进行低头处理,逐渐刻画出岳山、尾部等细节之处。

完成了以上工序后,制作面板就进入了尾声,需要继续完成“掏膛”。掏膛也需要明确具体尺寸和位置,并明确面板中心深度与两侧深度,便于后续进一步调整。采用大直径圆弧铲对面板进行处理,铲出相较于面板规定深度较浅的槽,以手刨确定尺寸,以扁铲对手刨有所不及的位置进行修正,并用砂纸磨光。最后对相关深度进行测量和反复确定,保证古琴质量,并对细小的问题进行补救。

(四)制作底板

制作古琴底板需要先用斧子确定形状,再用刨子刨平、用锉刀锉平,保证古琴底面的平整与光滑。打磨底板处还需要测量好轸池、雁足等位置,在明确具体尺寸后用平头凿进行凿刻,再用弓弦锯锯出雏形。琴头与轸池的距离需控制在8cm~12cm,后确定承露、龙池、凤沼等位置,最后做出雁足孔的位置。这样就完成了古琴的底板制作,之后可以将面板与底板进行黏合,再通过打磨、安装配件等,就制成了一把精良的古琴。

而制作斫琴的木坯多使用面杉底梓,有时要做纯阳琴,底面均用老杉木。制作过程也尤其考究,包括木坯定型、琴体刨挖、上配件、合琴、上灰胎等。

三、琴体的灰胎及髹漆工艺

古琴的髹漆工艺与提琴相比大为不同,正常情况下还要经历灰胎荫干和色漆髹漆两个步骤,最终再对琴体进行抛光才能够上弦进行演奏。灰胎荫干需要在湿热环境中进行,不仅要采用增湿器设备,还要尽可能控制温度在20~30℃。因此,冬季制作古琴就必须借助暖气或空调等设备维持湿热环境,避免古琴出现起皮、开裂和孔洞的情况。至于色漆髹漆,需要在荫干之后进行,采用大漆反复涂刷并打磨、推光,最终才能够上弦使用。完成以上步骤之后,就可以对古琴进行灰胎打磨,然后结合喜好的颜色涂刷色漆,再进行调整和完善就能够达到理想中的色调。当然,制琴也可以选用两种或几种颜色,杂色古琴也颇受欢迎,比如琴体刷红色,然后使用黑漆进行涂抹,能够达到黑红相间的杂色效果。而越使用细砂纸进行表面抛光, 黑红相间的杂色也会越交相呼应,同时产生对比强烈的艺术效果。

制作古琴中使用的试音架,在制木坯阶段可用试音架调试出琴体各部位的音效,以更精细地调整巢腹。

古琴冠角制作

历代斫琴大师对髹漆工艺做了充分研究,也记录了古琴灰胎的厚度、混合料等详细数据,但由于琴体选材的关系,实际制作古琴时还应当参考数据进行不同幅度的增减。我们都知道,灰胎对琴体的振动影响很大,其既可以提高琴体共振效率,又能够制约琴体共振,因此相关研究现已经成了一项重要课题,还需要我们进一步探索实践。

四、制琴的最重要材料——琴弦

琴弦也是制琴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有丝弦和钢弦两种不同的材料。据笔者理解,丝弦琴也有着特殊性质,如果有效弦长过短,会出现音域、音准方面的问题,而如果有效弦长太长又会出现崩弦的情况,所以制琴时把握好有效弦长至关重要。

古人云:“玉指冰弦。”其中冰弦指的就是透明的丝弦,这种材料与手指摩擦能够发出声音,但同时也会因为与手指摩擦变为淡黄色。由于丝弦本身就是由蛋白质构成的,其经过长时间的使用必定会发生性质改变、性质转化,变得愈发模糊,也像模糊的冰一样。

结合笔者的制琴、用琴经验,丝弦的使用也十分讲究,一弦、二弦、三弦和四弦代表着丝弦缠绕的圈数,而其紧度也决定着琴弦的质量好坏。足够均匀、足够紧密,且音质足够美,就意味着这是一根好的琴弦。钢弦与之相同,其振幅最高点到最低点是否均匀也与其最终质量息息相关。

关于丝弦容易脱丝这一问题,古人使用桃胶涂抹琴弦,能够达到良好的维护效果。现代社会,人们一般采用鸡蛋清涂抹琴弦,也能够很好地保护琴弦。值得注意的是,使用这一方法时需要精心护理和注意用量,切不可导致琴弦发霉或变质。一般情况下,通过科学、合理的养护,琴弦能够使用五年之久。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著名古琴演奏家吴景略先生研究了钢弦及其使用方式,不仅研究出了全新的琴弦材料,还在保留了丝弦音色、特点的同时为古琴注入了新的活力。这样的琴弦十分适合舞台,音量大、高音区细腻、整体富有张力,当然与丝弦相比较缺乏了几分古朴之感。从另一个角度来谈,这两种琴弦皆是古琴的重要发展基础,作为一名制琴者应当充分认可它们的魅力,并认可其独一无二的艺术价值。

五、结语

总而言之,古琴制作应当从选材入手,选好材料、控制质量,在通晓材料学、物理学等知识内容后,分别明确制作古琴所使用材料的具体功能,积累多种学科知识,融合多种工艺,最终才能制作出一把“轻如叶,重如铁”的好琴。探讨相关制作工艺,能够为更多制琴者提供借鉴与参考。

猜你喜欢

丝弦琴弦古琴
国家非遗 古琴艺术
非物质文化遗产背景下常德丝弦的研究现状
南国冬日暖总闻丝弦声
张俊波 情寄古琴,乐以忘忧
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
——以石家庄丝弦为例
刘鹗古琴藏品留传考
寻访千年古琴
我把雨丝当做琴弦
阿炳与二泉映月
额头上的琴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