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汽车企业数字化转型的PEST分析及对策

2023-01-06董方岐梁丽军

汽车实用技术 2022年24期
关键词:转型数字化汽车

门 峰,吴 瑞,董方岐,梁丽军*

汽车企业数字化转型的PEST分析及对策

门 峰1,吴 瑞2,董方岐1,梁丽军*2

(1.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规划与投资咨询部,天津 300072;2.天津中医药大学 管理学院,天津 301617)

在新一代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推动下,数字化转型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将是汽车行业转型发展的主旋律,为中国由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文章基于数字经济时代背景下汽车数字化转型的发展形势,利用PEST分析方法分别从政治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和技术环境四个方面分析了汽车行业数字化转型发展的宏观环境,探究了汽车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原因与必要性,并从把握转型先机、完善经营模式、引进先进技术、确保产品质量、坚持环保理念等五方面提出了汽车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对策建议,为中国汽车企业数字化转型决策及相关政策制定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工业4.0;数字化转型;汽车产业;PEST分析;对策建议

随着工业4.0时期的到来与信息技术的发展变革,各个国家与地区纷纷制定了数字化转型的政策和目标。5G、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技术的不断涌现,让数字化迅速渗透到经济社会各个层面的融合与发展中,汽车企业旧有的产销模式也渐渐无法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全球新一轮技术革命和生产变革已经到来,为贯彻发展“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建设,我国持续深入发展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汽车产业作为中国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以及“新基建”中新型交通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落地领域,经历了两年的下行,又受挫于当前的经济环境。“新基建”时期下,汽车企业面临着如何提振整个行业、加快数字化重塑、进行产业升级等重要挑战。

2018—2020年,由于我国经济增长放缓,汽车产销量不断降低。二手车市场发展,网约车、汽车租赁、新能源汽车替代等多方面原因阻碍汽车产业发展[1]。

投资力度不足,没有规范的组织架构和大型骨干零部件企业,汽车制造业在国际上竞争力不强,汽车零部件发展停滞,按照专业化分工和分层合理配套的产业格局难以形成。现阶段缺少鼓励汽车消费的政策,甚至一些地区为增加本地区企业的市场份额而采用限制非本地汽车企业的政策[2]。

目前,中国汽车产业已通过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第一汽车集团、东风汽车集团等大型汽车企业的成立,建立了较为完善的产品系生产布局,国内国产汽车市场份额提升至95%[3],国内汽车竞争力不断加强。

随着电动化、网联化、共享化、智能化深入发展融合,我国汽车产业来到了重大变革的时期,但总体而言,中国汽车品牌产品的综合质量水平正在稳步提升,向国际品牌看齐。

1 汽车企业数字化转型PEST分析

PEST分析是指宏观环境的分析,下文从政治(Politics),经济(Economy),社会(Society),技术(Technology)四个方面分析汽车企业数字化转型所面临的环境。

1.1 政治环境

1.1.1国外政治环境

世界各国各类组织都已相继发布各类数字化转型政策与文件,加大数字化转型力度,积极进行各个行业领域的数字化转型。但政策相对集中在工业和互联网相关领域,具体有关汽车领域的相关政策仍然较少[4]。

美国发布《智能制造振兴计划》《国家人工智能研究和发展战略计划》《工业数字化转型白皮书》《联邦大数据研发战略计划》《先进制造业美国领导力战略》《美国机器智能国家战略》《为人工智能的未来做好准备》等相关文件,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基础,构建以开放创新、促进传统产业转型为主旨的政策体系,加速发展以技术密集为优势的先进制造业,促进数字化转型落地,确保先进制造业保持美国国家安全支柱和经济实力引擎的地位。

英国发布《英国数字战略》《产业战略:打造适合未来的英国》《产业战略:人工智能领域行动》等文件,与产业界合作研究,大力发展人工智能以提升生产力,以新一代技术实现人工智能的创新应用。

德国发布《数字化战略2025》等文件,将跨行业跨部门的“智能化联网战略”和“工业 4.0”作为加速数字化转型的重点,促使政府与企业间加强合作创新,以促进传统产业的数字化转型为重点。对中小型企业进行投资补助,帮助中小型企业进一步了解和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

欧盟发布了《产业数字化新规划》《数字化单一市场战略》《欧洲工业数字化战略》等文件,采取一系列措施以加大新一代技术应用的自由度,降低法律和监管的局限性,为28个成员国建设统一的数字市场。将造就创新型企业为改革目标,建设开放协同的创新型产业市场体系。

日本发布了《日本制造业白皮书》《第五期(2016—2020 年度)科学技术基本计划》《日本互联工业价值链的战略实施框架》等文件,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基础,加强互联网与物理世界的联系与融合,提出超智能社会“社会5.0”的愿景,以大数据在跨领域跨部门的应用为核心,催生出新的价值与服务。以互联工业为制造业发展的战略性目标,以“通过连接人、设备、技术、系统等创造新的附加值”为重点研究方向,加速“社会5.0”的建设。

俄罗斯发布了《俄罗斯联邦数字经济规划》《2017—2030年俄联邦信息社会发展战略》等文件,将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在医疗、公共服务、工业和教育等领域,大力发展人才培养、数字经济监管标准、科研能力、信息安全和信息基础设施等方面。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sia-Pacific Economic Cooperation, APEC)发布了《APEC数字时代人力资源开发框架》《APEC促进互联网经济合作倡议》《APEC领导人增长战略》《APEC互联网和数字经济路线图》《APEC跨境电子商务便利化框架》《APEC数字经济行动计划》等文件,将“平衡增长、包容性增长、可持续增长、创新增长和安全增长”五点确立为提高APEC经济、促进APEC数字化发展的五大重点方面。以数字经济为核心的“创新增长”的提出,标志着数字经济合作被纳入APEC增长战略,并由聚焦电子商务走向了统筹布局[5]。

随着技术的创新和政府改革的探索,为应对业务流程、基础设施、人才征召、领导战略等数字化政府建设相关工作中将会出现的新挑战,以信息通讯技术(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Techno- logy, ICT)为核心,驱动政府创新与转型的综合战略成为许多国家的选择。在全球新兴技术的发展和数据量大幅度增长下,ICT赋能加速政府数字化转型,用更智能的洞察方式提出了政府数字化转型的新方向和新蓝图。

1.1.2国内政治环境

近年来,数字化转型已成为我国的重要发展战略,我国紧跟世界数字化进程,积极进行数字化转型,虽开始较晚,但成果显著。

2015年5月9日,发布《中国制造2025》,以制造技术和信息技术作为数字化发展的基础,将制造业不断朝着数字化网联化和智能化深度发展[6]。

2017年11月,发布《国务院关于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指导意见》,在智能化生产应用的领域中,将我国大型工业公司内部各种生产类型的智能化设备与数字化平台中的相关数据实现互联互通[7]。

2018年11月,发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统一规划体系更好发挥国家发展规划战略导向作用的意见》(中发〔2018〕44号),将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集群作为主要研究培育对象,深化研究以大数据,人工智能为核心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提高我国在数字经济建设中的效益[8]。

2019年5月10日,发布《数字化车间通用技术标准》(GB/T 37413—2019和GB/T 37393—2019)《数字化车间术语和定义》,正式公布了我国首批智能制造数字化车间的国家标准,助力我国各行业数字化车间标准建设加速进行,为数字化标准制定给予支持。给予我国企业实施智能化升级改造和数字化生产管理等作业的指导。

2020年3月30日,发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首次将数据作为一种新型生产要素写入文件,表明数据对信息化数字化的重要性,同时愈来愈多的企业将数据视为核心资产、新资源和新财富[6]。

2020年4月,发布《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明确了将数据作为生产要素,并强调数据价值。

2020年4月10日,发布《关于推进“上云用数赋智”行动培育新经济发展实施方案》,将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互联网医疗、远程办公、数字孪生、线上教育、“宅经济”等新业态作为重点关注,重点着力于发展共享经济、数字贸易等经济新模式。

2020年8月,发布《关于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工作的通知》,国有企业在新一轮信息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中,要发挥积极的带头示范作用,深化数据驱动、集成创新、实时控制、信息共享、互助共赢的数字化转型理念[9]。

2020年10月29日,发布十四五规划,加快建设数字“新基建”,增强产业链供应链综合竞争力,强化科技创新,深入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

2020年11月,发布《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大力发展数字化经济,积极促进实体经济与数字化经济之间的紧密联系,形成企业自身的数字化产业优势,实现降本增效的目标,不断提高市场竞争力。

中国制造企业将加速数字化转型进程,加大对转型的投资力度,以应对出口订单迅速增长、产能过剩、客户需求个性化等问题。科技部、发展改革委、商务部、工信部等多个部门将多措并举,大力支持中国制造业进行改革。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不仅关乎于企业自身的发展运营,更是与国家与整个社会相关。企业数字化转型关乎就业保障、市场稳定和产业链上下游顺畅发展。推进企业数字化转型、加速企业数字化转型落地实施需要汇集全社会的力量,形成整个社会的广泛共识,仅仅靠出台几份政策文件是不可行的。

1.2 经济环境

1.2.1全球经济

2010年以来,作为国际经济增长主要推动力的国际贸易和投资已经呈现出下降的趋势。与此同时,全球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 GDP)增长率陷入低谷(如表1所示),由国际贸易的增长带来的世界经济的增长逐渐衰弱。由于经济形势的紧张,低级别乘用车消费者的购买会下降甚至停止,从而导致低级别乘用车的销量会有所下降[10]。

表1 2011—2018年世界与中国GDP增长率 单位:%

注:数据来源:《全球经济展望报告》。

新冠肺炎对世界经济的打击在资本市场中最为明显,巴西、韩国、巴基斯坦等近10个国家的股市发生熔断。近年来全球经济发展不容乐观,全球经济增长十分缓慢,态势疲软,新冠肺炎的爆发更是加速了资本市场的回调[9]。2019年中国制造业产出约占全球制造业的30.9%,是全球制造业供应链的中心,但在2020年2月,中国采购经理指数(Purchasing Manager’s Index, PMI)大幅下降。为缓解新冠肺炎造成的影响,各国均采取了严格的限制人口流动、企业停止生产等一系列措施,让逐渐一体化的全球产业链发生断裂,严重影响了世界工业的发展。产业链的断裂会导致整个产业链无法正常循环,直接导致汽车产量急剧下降[11]。

逆全球化背景下,全球产业链加速了重构进程,即投资、贸易的区域化或本土化,主要经济体纷纷出台提升本国产业链自主性的政策,加大了全球产业链断链的风险。为了恢复利润率,缓解国内紧张的资本关系,资本主义国家通过煽动国内民众的逆全球化呼声转嫁矛盾,调整制度关系,为资本积累寻求新的技术突破,这就促使产业链的回缩。汽车行业在产业链回缩之下,或可进一步优化产业资源配置、升级产业结构,推动地区经济发展。

1.2.2国内经济环境

随着2019年以来中美贸易战的愈演愈烈,国内生产价格指数(Producer Prince Index, PPI)同比增长率降低到负值,消费价格指数(Consumer Prince Index, CPI)持续上涨。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制造业受到打击。经济增长缓慢但物价水平上涨,宏观经济承压,2019年中国市场整体低迷。

中美贸易摩擦的加剧,带来的不确定性影响深远,双方更加关注于汽车工业、半导体、5G等一系列高端制造业。虽然中美双方已于2020年1月签署第一阶段贸易协议,但市场参与者预期被不确定性所影响,中国车辆出口所面临的消极局面仍未改变[12]。

转型领军者成果丰硕,与其他企业收入形成明显差异。2017年,数字化转型领军者的销售利润率高达12.7%,而同一时期其他企业仅为5.2%;2014—2017年间,行业领军者营业收入的复合增长率远高于其他产业,达到14.3%,同一时期其他企业仅为2.6%[13],如图1所示。

从数字化转型的探索尝试,到数字化驱动运营,国内众多行业中的领头企业做了巨大的贡献。部分头部企业通过数字化转型,将数据的资产价值进行深度挖掘,使数字化持续为企业业绩做出贡献。借助数字化转型,衍生出全新的数字化业务和商业模式并发现了新的业务价值,注重于产品和服务的创新,实现数字化转型的良性循环。使得数字化转型领头企业和滞后企业间的差距持续加大。

注:数据来源: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埃森哲研究。

在近几年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下,我国汽车品牌的产品综合质量与国际品牌产品相比差距越来越小。由中国新车质量研究(Incident Qualifi- cation System, IQS)的数据显示,中国品牌汽车与国际品牌汽车的PP100(每百辆车问题点数)差值不断减少,由2003年的19个减少至2019年的9个(2018年的差距继连续六年的减少后首次增加到15个)。中国品牌新车的PP100在2003年为469个且开始连续收窄,到2009年仅为101个[14]。

在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下,全球经济未来或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保持低速增长。在经济、技术消费等因素的变化下,汽车产业将产生重大变革,我国汽车行业市场容量会呈现出波动式的增长。未来我国经济仍会在中低速度下保持波动增长,在技术、政策、消费和竞争环境等的改变中,我国汽车产业将会受到巨大的改革推动力和挑战压力的双重冲击;网联化、智能化、共享化等将会是大势所趋,这些会重新定义汽车产业的形态、企业组织形态和商业模式,丛林法则的体现更胜从前。

虽然我国汽车产业产销量和主要经济效益指标都有所下降,所面临的压力也今非昔比,但月度产销量表明我国汽车产业正在逐渐复苏。汽车行业内部也在积极进行产业转型创新,加速行业数字化转型进程,加快行业向高质量发展。

1.3 社会与文化环境

1.3.1人口结构老龄化严重,汽车购买力不断下降

数据表明,2019年年底我国60岁以上人口数已经超过2.54亿人,据联合国2019 年《世界人口展望》推测在2025年将会超过3亿,2033年突破4亿人,至2050年我国老龄化占总人口比重将达到 30%,届时我国将步入“超级老龄化社会”[15]。我国人口老龄程度持续加深,老年人口所占比例远超国际通用标准。人口老龄化势必影响我国汽车销量,消费群体数量的减少会直接导致我国汽车行业销量降低。我国汽车市场将会持续受到消费者数量减少、购买力下降的打击。

1.3.2生活方式云端化,消费习惯新型化,汽车购买方式发生改变[16]。

随着智能手机、互联网的普及,人们的生活方式逐渐智能化、云端化。传统生活方式已经发生改变,逐渐由线下转变为线上,由传统转变为智能。购买汽车的方式变得多种多样,由单一的线下购买向线下体验线上购买、线上购买发展。

2020年4月的一项调研反映:市场上61%的消费者更愿意在线上购买汽车,而这一数据在 2019年仅为32%。61%的消费者认为与上次购车相比较,体验并未有明显改善。70%的消费者愿意为改善后的一流体验付费,消费者的期望值很高[17]。

1.4 技术环境——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成熟

数据决定IT系统的架构。资料显示:2005年全球总数据量只有130亿字节,到2020年增长到40兆字节,其增长幅度超过300倍。未来的技术必须能够让企业通过筛选和分析,从海量的数据来源中获取有效信息,并将信息加以利用,制定基于数据的衍生业务[18]。数据资源作为ICT的重点内容,在汽车与信息通信融合发展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智能网联汽车资源,一般会对数据进行精细化的分析,并将智能交通数据处理作为研究的关键。于汽车行业而言,大数据整合可以将汽车行业内部数据和汽车产业内不同行业间的数据进行智能化整合,更为明确清晰地找到所有相关数据[19]。

汽车产品将在未来10—20年内向智能网联汽车快速发展。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时期已经到来,近年迅速崛起的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加速了数字信息化汽车产业的发展,不仅为智能网联化汽车产品的升级革新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更是对推动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提高汽车行业的信息化水平有着关键的作用[20]。

从当前的情况来看,虽然5G技术得到了研发与应用,但是对4G的应用仍然比较普遍。在智能网联汽车中能够对远距离的信息进行传输、交互,使人们及时了解到交通信息及一些娱乐信息,但这与保障交通安全、提高出行速率等目标的实现仍然存在一定的差异[21]。5G基站是移动通信领域的重大变革点。2020年5月,为加快5G技术在汽车产业的商用进程,加速车路协同、数字工厂、车联网、智慧交通、无人驾驶等场景落地,共同打造消费者感知的5G汽车,华为与一汽集团、东风集团、长安汽车、上汽集团等18家汽车企业正式宣布成立“5G汽车生态圈”[22]。

随着技术水平的提升,将会建成更加完善的智能网联体系。其能够高效地对不同类型的信息进行搜集、处理,这不但可以降低汽车成本的投入,还能够使智能网联汽车和智能交通系统产生联系,系统、全面地进行思考,提高出行的效率。

2 对策建议

2.1 把握转型先机,抢先进入转型阶段

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数字经济体,但传统经营模式的固化理念仍然根深蒂固,只有极少数的企业积极进行数字化转型并取得可观成果,大部分企业都已提出数字化转型相关规划,但部分企业仍然没有数字化转型的计划,保持着旧有的生产运营销售模式。

目前全球经济不容乐观,近年来全球经济增速已然放缓,本就下行的经济在经历新冠肺炎的影响后更加不景气,失业人数增加,很多人失去经济来源,这进一步使得经济下跌[23]。我国虽受新冠肺炎影响相较其他国家较小,但仍有中美贸易战,各类社会自然因素等一系列因素影响我国经济发展。如何在下行的经济中保持甚至提高企业竞争力,数字化转型是关键手段。汽车企业不能坐以待毙,被动地接受数字化转型,而需要根据已有政策与已成功转型企业的先例来调整自身生产销售管理模式,加快企业数字化转型脚步,进而带动整个汽车行业的发展。

2.2 完善经营模式,迎合大众喜好

随着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电脑的普及,人们的消费习惯已然发生巨大改变,更加方便个性化的网上购物成为新一代购物方式。除已有的4S店体系外,汽车企业需用互联网将消费者与企业连接,为消费者搭建更简便的服务平台,建立网上咨询、购买、维修一体化服务,提高消费者咨询和服务的效率。

好的服务也成为消费者更加注重的方面。在Richard和Sythes提出的理论中,利润和市场的份额已经不再成正比,顾客的满意程度和忠诚度对企业利润的多寡更有影响力。调查显示:2019年度4S店系统顾客满意度为87.38分,但由于对费用说明满意度、收费合理性等方面均有较大幅度的下降,顾客满意度降至2020年的86.39分。4S店体系的服务难以使得客户拥有较高的满意度,难以价格竞争中占据优势。汽车企业应提供更好的服务(包括咨询介绍服务、汽车体验服务和售后服务等)完善服务内容以提升消费者满意度,进而提高销量与利润。

2.3 引进先进技术,加快转型速度

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的成熟,标志着全球全面进入数字化时代,技术的成熟可以推进数字化进一步进行,数字化转型已然成为汽车企业发展的必经之路,转型的成功与否,直接与企业是否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保持活力相关联。以大数据中心、5G基站和工业互联网等新一代技术为主要代表的数字化底层基础设施,是“新基建”建设的重点方向,是加速汽车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加快汽车产业技术创新融合落地的重要措施。

数字化转型是一种必然趋势,特别是对于汽车企业这种处于国民经济主导地位的企业,更应积极引进相关的先进技术,加速数字化转型进程。

2.4 确保产品质量,升级用户体验

根据中汽协数据,2020年1—9月汽车市场整体销量同比下滑6.9%,公安部公布的全国机动车保有量数据显示上半年为2.5亿辆,私家车1.98亿辆,即千人汽车保有量为179辆,而发达国家都在400辆以上,日本是600辆,美国是800辆,证实我国汽车市场远没有饱和。我国国内市场极为庞大,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也成为了国际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汽车市场销量近年来持续下降,其根本原因在于中国汽车市场愈加成熟,消费者的汽车消费更加理性,即消费者的要求提高。

消费者的要求首先体现在产品的品质上。汽车企业必须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个性化、智能化、实用化、简洁化的体验。这就要求汽车企业需要提前预判并精准把握消费者需求,划分消费者类群,为不同群体的消费者提供适宜的相关配备。

2.5 坚持环保理念,持续为环境保护发力

目前我国城市汽车保有量仍在不断提高,导致汽车尾气的排放增加,对城市空气质量有较严重的影响。且很多城市对汽车的需求都在不断增长,严格控制城市机动车的增长并不是解决城市空气污染的根本措施,还会影响到居民的出行便利性。以欧洲和日本为例,很多大城市的机动车保有量都高于我国城市,但在空气质量方面都优于国内城市。因此,要减轻城市空气污染,一方面汽车企业要更为严格地执行汽车排放标准,降低汽车的尾气排放量,提供给消费者的必须是低排放标准、高燃油经济性的产品;另一方面也应加大城市公共交通设施建设力度。我国目前也正在不断提高汽车排放标准,对提高城市的空气质量有非常显著的帮助,能够促进汽车企业不断提高技术含量,减少排放,减轻对环境的负担[24]。

除了不断提高技术,提供低排放标准的产品外,汽车企业还应在环境保护上有所作为。改善环境是减少污染的重要手段之一,除日常的生产经营外,汽车厂家还应该积极投身到环境保护当中去,例如本田在2008年启动了本田在华企业内蒙古联合植树活动,在5年的时间内累计投资 1 000万元用于环境保护,为环境保护作出贡献。

3 结语

2013年德国在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正式发布了工业4.0概念。工业4.0是一个推动产业变革的时代,也就是用信息化的技术来推动这个时代的智能化。工业4.0是指将生产中的供应、制造和销售信息数据化、智慧化,最终实现产品供应的快速、有效和个性化。当下汽车产业间竞争激烈,淘汰更新迅速。我国虽然在5G、智能网联汽车等方面取得长足发展,我国汽车品牌的产品综合质量也与国际品牌产品相比差距越来越小,但在各种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下,汽车企业仍受到多方面的牵制与压力。技术壁垒、市场饱和等一系列问题依然摆在车企数字化转型的面前。

本文认为,在中国的汽车公司进行数字化转型之前,必须满足三个条件。首先,要加强知识管理,并鼓励公司向知识迈进。通过知识管理,可以加速从无形知识到明确的个人和组织知识的过渡。其次是打造学习型组织的知识共享、理念与机制。扩展组织设计,帮助分享知识,如知识分享概念的基本要素、知识分享结构的基础、知识分享指导体系、知识分享激励体系等。最后,要充分体现员工的积极性,在全体员工层面形成改革共识,建立统一的战略目标[25]。

[1] 祁京梅.我国汽车业进入高速发展阶段[J].中国经济信息,2002(19):41-43.

[2] 史自力.WTO框架下中国的汽车产业发展战略取向[J].国际经济合作, 2005(4):29-31.

[3] 宋丹妮,宗刚.对提升我国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思考[J].学习论坛,2006(1):42-44.

[4] 搜狐网.世界主要国家产业数字化转型举措[BE/OL]. (2021-04-18)[2021-07-23].https://www.sohu.com/a/461528353_120884466.

[5] 章燕华,王力平.国外政府数字化转型战略研究及启示[J].电子政务,2020(11):14-22.

[6] 李唤,崔航,佘丛国.企业数字化转型认识及对运营商的启示[J].通信企业管理,2021(4):25-29.

[7] 张宏亮,楚胜日,何华生.企业数字化转型实践与管理创新案例研究[J].商业会计,2021(6):4-8.

[8] 崔理想.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关键要处理好五大关系[J].决策探索, 2019(20):12-13.

[9] 富丽明.全球产业链重构趋势与中国路径选择的政治经济学分析[J].商展经济,2021(6):127-129.

[10] 参考网.疫情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及对策[BE/OL]. (2020-10-12)[2021-09-17].https://www.fx361.com/page/2020/1012/7090157.shtml.

[11] 尹剑锋,彭爱华,陈剑虹,等.运营商供应链管理数字化转型[J].通信企业管理, 2021(3):66-67.

[12] 埃森哲.创新驱动高质发展[J].软件和集成电路,2018 (10):38-45.

[13]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部,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大众汽车集团(中国).《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报告(2021)》[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22.

[14] 冯飞.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8.

[15] 穆光宗,张团.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及其战略应对[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 50(5):29-36.

[16] 王崇.基于数码视听类商品的网络消费者购买行为研究[J].市场营销导刊,2008(4):54-59.

[17] 陈秀娟.用户满意度陷U形迷局[J].汽车观察,2019 (12):98-99.

[18] 曹添银.探究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体系[J].内燃机与配件,2019,286(10):253-255.

[19] 杜志彬,赵鹏超,黄晓延,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影响下的智能网联汽车数据资源发展分析[J].汽车技术, 2018(3):1-4.

[20] 搜狐网.聚焦华为联合首批18家车企成立5G汽车生态圈,共造5G汽车[BE/OL].(2020-05-10)[2021-08- 16].https://www.sohu.com/a/394205811_640189.

[21] 澎湃新闻网.重磅发布|中国企业数字化转型研究报告(2020) [BE/OL]. (2020-12-18)[2021-07-25].https:// m.thepaper.cn/baijiahao_10450083.

[22] 搜狐网.中国企业数字化转型研究报告(2020)[BE/ OL].(2021-01-13)[2021-07-20].https://www.sohu.com/a/444168801_825773.

[23] 澎湃新闻网.【网络评论】做好数字化转型这道必答题[BE/OL]. (2020-05-21) [2021-07-21]. https://m.the paper.cn/baijiahao_7489717.

[24] 人力飞机.汽车企业应在环境保护上做更多(转载) [EB/OL]. (2009-01-05)[2022-03-20]. http:// blog.sina. com.cn/s/blog_4977fce90100bskw.html.

[25] 郑卫华.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路径研究——基于acatech工业4.0成熟度指数[J].科技与经济,2018, 31 (4):51-55.

PEST Analysi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Automobile Enterprise Digital Transformation

MEN Feng1, WU Rui2, DONG Fangqi1, LIANG Lijun*2

( 1.Planning and Investment Consulting Department, China Automotive Technology Research Center Company Limited, Tinajin 300072, China; 2.School of Management, Tianji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 Chinese Medicine, Tianjin 301617, China )

Driven by the new generation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revolution and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digital transformation has become an inevitable requirement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imes,and will be the main theme of the trans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automobile industry for a long time in the future, providing a rare historical opportunity for China to become an automobile power from a big country. Based on the development situation of automobile digital transformatio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digital economy era,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macro environment of automobile industry digital trans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from four aspects of political environment, economic environment,social environment and technical environment by using PEST analysis method,and explores the reasons and necessity of automobile enterprise digital transformation.Th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for digital transformation of automobile enterprises are put forward from five aspects:seizing the opportunity of transformation,perfecting the business model,introducing advanced technology,ensuring product quality and adhering to the concept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which provide valuable reference for the decision-making and relevant policy making of digital transformation of automobile enterprises in China.

Industrial 4.0; Digital transformation; Automobile industry; PEST analysis; Counter- 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F273

A

1671-7988(2022)24-183-08

F273

A

1671-7988(2022)24-183-08

10.16638/j.cnki.1671-7988.2022.024.034

门峰(1981—),男,博士,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为汽车产业咨询、工程咨询、投资咨询、智能制造相关咨询等,E-mail:menfeng@catarc.ac.cn。

梁丽军(1983—),女,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产品质保管理与数据分析、企业战略管理、医院管理等,E-mail:lljun216@126.com。

天津市科技计划项目(20YFZCGX00640):大型制造企业网络协同服务平台研究与应用。

猜你喜欢

转型数字化汽车
人口转型为何在加速 精读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论经济学数字化的必要性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聚焦转型发展 实现“四个转变”
汽车的“出卖”
汽车们的喜怒哀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