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蟹混养高效生态养殖技术初探
2023-01-06高令梅张海琪孙丽慧郭建林沈云杰
文/高令梅 张海琪 孙丽慧 郭建林* 沈云杰
传统的虾蟹混养模式一般为中华绒螯蟹套养两茬青虾,但套养的第二茬青虾产量较为不稳定。为探讨效益更好的生态型虾蟹混养模式,笔者开展了中华绒螯蟹—青虾—罗氏沼虾混养试验,在套养青虾起捕后,放养不同密度的罗氏沼虾并进行养殖对比,在8kg/亩密度达到了较好的养殖效果,供大家参考借鉴。
中华绒螯蟹又名河蟹、大闸蟹,主要分布在我国的通海江河流域,尤其是长江中下游地区。其肉质鲜美,富含蛋白质、维生素A、核黄素等营养物质,并且具有较好的药用价值,能够清热解毒,养筋活血,消结化瘀和提高免疫力,是我国淡水养殖名特优品种。青虾,俗称河虾,体长、晶莹剔透,喜栖息于水质清新的水草中。罗氏沼虾又名马来西亚大虾、泰国虾和淡水长臂大虾,是体型最大的淡水虾之一,食性杂、生长快,其营养丰富、蛋白质含量高。
池塘虾蟹混养充分利用了物种共生原理,在一定的养殖环境下,通过科学的养殖技术和方法,实现虾蟹共同生长。虾蟹混养模式不仅能提高养殖水体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还可以提高各自抗病能力,提升养殖虾蟹产量和品质。相比传统单养模式,虾蟹混养模式下的产品产量和效益均更高。
中华绒螯蟹的养殖周期相对较长,而虾生长快、养殖周期较短,因此一般选择“一茬蟹、两茬虾”的模式。罗氏沼虾对温度变化比较敏感,故第一茬套养青虾。由于罗氏沼虾产量和价格均比青虾高,故第二茬选择罗氏沼虾。
一、试验开展
(一)养殖准备
在湖州织里恒鑫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的恒鑫1号和湖星1号池塘开展养殖试验。
1.池塘
虾蟹混养池塘
增氧泵安装
恒鑫1号池塘23亩,湖星1号池塘29亩,两个混养池塘均靠近水源,水质良好,有独立的进排水管道,池塘埂坡比为1:3,水深2m,淤泥在15cm左右,塘底平坦。每口池塘外设有一圈宽为2m的环沟,防止虾蟹外逃。塘埂四周选用60cm高的钙塑板作第一道防逃设施,进水口用双层80目纱布包扎严格过滤,防止鱼类或其他敌害生物入侵。在环沟外侧再建一道拦护网防止外来人员进入。
2.设施
在恒鑫1号和湖星1号池塘中间、距离水面约1m处各安装一套盘式微孔增氧机,功率均为4kW,另外每个池塘需配备1台水泵。
3.清塘
池塘改造后干塘曝晒20d,选择晴好天气,采用120kg/亩生石灰化水均匀泼洒池塘,杀灭野杂生物和病原微生物。
4.水草
待清塘药物药性消失后进水,在池塘中种植伊乐藻、轮叶黑藻、苦草等水草,每隔3m种一行,种植水草面积不超过水面的40%。同时,每亩投放100kg的螺蛳。
5.肥水
水质是水产养殖的关键。2月底在两个池塘分别施用发酵有机肥,每亩泼洒50kg左右,培植浮游生物,为虾蟹生长提供生物饵料。养殖期间视情况施肥培水。
(二)苗种放养
两个池塘均进行虾蟹混养,第一茬套养相同密度的青虾,第二茬套养罗氏沼虾,套养密度分别为14kg/亩和8kg/亩。在1月初春时节放养中华绒螯蟹和青虾,5月青虾起捕,6月按照每亩15条左右的密度放养鳜鱼,以清除池塘中的小杂鱼,减少杂鱼与虾蟹之间的竞争,并按照不同密度放养罗氏沼虾。具体放养数据见表1。
表1 苗种放养情况
(三)日常管理
1.水质管理
捕获河蟹
好水才能养好虾蟹。整个养殖期间需保持水质“肥、活、嫩、爽”。根据虾蟹生长情况和水温适时加水,每次注入新水深度约10cm。养殖前期水位控制在0.5m左右,高温期间水位控制在1.2m左右,防止虾蟹因水温太高而死亡,后期水位可以保持在1m左右。
整个养殖期间定期用生石灰消毒,每次用量不超过20kg/亩。同时,定期使用芽孢杆菌或EM菌等微生物制剂对养殖水体进行调节,生石灰与微生物制剂投放时间需错开,间隔一个星期。
2.投饲管理
不同的生长阶段投喂情况不同。3月~4月,在蟹苗放养的前期为让中华绒螯蟹尽快适应环境交替投喂鲜活饵料(螺蛳、冰鲜鱼、水蚯蚓等)和人工饲料(同时辅喂豆粕),每三天投喂一次,前期大概投喂量为每亩0.5kg饲料加0.5kg豆粕,或者2.5kg鲜活饵料。5月开始以人工饲料投喂为主,逐渐减少鲜活饵料投喂,每隔一天投喂一次。6月投放罗氏沼虾后,在前期投喂的基础上配以高蛋白饲料(蛋白含量在36%以上),同时每亩增加1kg豆粕。进入7月后,气温升高,天气炎热,停止投喂鲜活饵料。9月,养殖后期为满足中华绒螯蟹生长所需,每亩增加0.5kg高蛋白饲料,投喂次数不变。每天观察虾蟹吃食情况,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
3.增氧管理
合理使用微孔增氧机,保障水体溶氧不低于5mg/L。在晴天半夜打开增氧机至次日7:00;黄梅天和阴雨天需全天打开;夏季高温时节需在半夜打开至次日9:00。同时,7月在中华绒螯蟹第四壳蜕完之后夜间需要全程开启微孔增氧机。
4.疾病防控
本试验坚持采用健康、生态的养殖技术,对疾病防控以生态防治为主,采取“四严”措施进行防控:严格对池塘进行消毒、放养前对虾蟹苗进行严格检查、严格把控投喂品质量、严格保障水质,养殖期间无疾病发生。
5.其他
水草能吸收池塘中的氮、磷、钾等营养元素,为蟹提供了食物性饵料,并对池塘水质也有较大影响,能调节水温、净化水质,因此可在春季种植轮叶黑藻、苦草等复合型水草,并及时关注水草的生长情况。养殖前期若水草长势太快需进行割除,养殖中期若天气炎热,为防止水草漂浮、造成虾蟹缺氧,也需及时割草。在中华绒螯蟹脱壳前适时使用补钙产品,以增强中华绒螯蟹、青虾和罗氏沼虾抵抗力。每天早晚进行巡塘,尤其需要加强夜间巡塘,观察有无异常情况,并及时进行处理。
二、效益分析
在恒鑫1号和湖星1号两个池塘同时捕捞虾蟹,5月开始起捕第一茬青虾(捕捞平均规格为170尾/kg),9月开始起捕第二茬罗氏沼虾(捕捞平均规格为13尾/kg),10月起捕中华绒螯蟹,均采用地笼进行捕捞。
从表2和表3中可以看出,第一茬套养青虾亩均产量38kg、销售价格为62元/kg,第二茬套养罗氏沼虾的亩均产量分别为25kg、17.5kg,销售价格为120元/kg,相同条件下套养罗氏沼虾的产值要高于青虾的产值,第二茬套养罗氏沼虾密度为8kg/亩的池塘亩均利润为10136元,比套养密度为14kg/亩的池塘亩均利润高190元。
表2 成本投入分析(单位:元/亩)
表3 养殖效益分析
三、讨论与结论
相比单养模式,虾蟹混养在保障蟹的产量和不增加养殖水面的情况下,为市场提供了优质的青虾和罗氏沼虾,为养殖户增加了收益。单养中华绒螯蟹时,养殖池塘内的浮游动物会很多,其中枝角类的浮游动物会大量食用水草,导致塘内水草不断减少,中华绒螯蟹的产量受到影响。青虾和罗氏沼虾均是营底栖生活,喜欢栖息在水草丛摄食浮游动物,可以有效解决浮游动物过多的问题。同时,虾蟹混养可充分利用饲料,减少了剩余饲料对水质的影响。
虾蟹混养中罗氏沼虾投放密度为8kg/亩的亩均利润略高于14kg/亩,这是因为投放等质等量的蟹苗,在罗氏沼虾密度更低时蟹亩均产量更高一点。中华绒螯蟹和罗氏沼虾均为杂食性动物,罗氏沼虾投放密度越高,虾蟹之间的竞争会越大,中华绒螯蟹的规格会更小些,从而影响了整个池塘的养殖效益。但如果投放密度适宜,两者共生关系超过竞争关系,就会取得很好的养殖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