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铁桥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华北豹保护探讨
2023-01-06郑彩仙
郑彩仙
(山西铁桥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山西 和顺 032700)
华北豹,又名金钱豹,是猫科大型肉食动物。近年来,由于过度猎捕、栖息地破坏等原因,现已高度濒危,成为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脊椎动物卷列为濒危(EN)等级,中国脊椎动物红色名录列为濒危(EN)等级,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列为易危(VU)等级,CITES列为附录I。
山西铁桥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简称保护区)地处太行山中段的和顺县境内,成立于2002年,主要保护对象是华北豹和油松天然次生林,是研究华北豹的热点区域之一。
1 保护区华北豹现状
在2017年样线法调查过程中,有11条样线发现华北豹的粪便、骨头、足迹链等活动痕迹,共计发现金钱豹实体及活动痕迹点位20处;红外感应自动照相机调查中有31台相机拍摄到华北豹实体,累计拍摄到华北豹272次,最大拍摄华北豹数量为1只。通过对保护区红外感应自动照相机拍摄到的华北豹影像数据进行初步处理、分类,并根据华北豹形体特征(如花纹)进行个体识别,利用Peterson-Lincoln估算法对保护区华北豹种群数量进行估算,结果表明,华北豹个体数量为13只,种群密度每公顷0.0368只。
在2017年华北豹调查中,还拍摄到了大量的华北豹视频,通过对大量数据统计分析最终得出保护区现存华北豹数量为13只。
2 保护区华北豹致危原因分析
2.1 食物短缺
华北豹的猎物主要有原麝、野猪、草兔等,保护区内的上述物种数量不多且分布不均匀。保护区处于暖温带地区,冬季寒冷而且时间长,各种动物在寒冷的冬天饮食条件较差,存活率降低,使华北豹食物数量下降,尤其是在大雪封山后,华北豹的觅食难度更大,生存更为艰难。因此,会加大华北豹袭击家畜事件发生的机率。
2.2 食物中毒
华北豹猎物主要有野猪、草兔、原麝等,有时亦会捕捉灵猫、雀鸟、啮齿动物等;在猎物缺乏时,它也会捕猎家畜。从食物链上来看,华北豹处于上等捕猎者的位置。食物链上的各种生物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一环扣一环,由于生物的“富集现象”,有毒物质随食物链流动,营养级别越高,动物所需食物越多,有毒物质就会随食物而进入动物体内,引起食物中毒。保护区所处地区居民多利用有毒食物来消灭老鼠,老鼠在食物链中属于一级消费者,因此其食物有无毒性对于整个生物链,甚至生态系统来说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所以,当一些食肉动物误食被毒杀的老鼠,并通过食物链传递到华北豹所属营养级后,很有可能因为“富集”造成其死亡。
2.3 幼体存活率低
通过对长期监测数据统计分析和访问调查发现,华北豹头胎多孕育1只幼体,2胎以后多为多只幼体,华北豹幼体存活率也直接关系到华北豹的种群数量。华北豹初生幼体只有500g左右,约3年后达到性成熟,而幼豹于下一年5月-6月离开长豹独立生活,而幼体因为年幼捕食经验欠缺、技巧不熟练,幼体独立生活能力较低,因而存活率不高。
2.4 近亲繁殖
近亲繁殖是造成华北豹数量下降的内在原因。野生动物资源增长、下降与种群大小有着直接关系,种群基数小,必然引起资源下降。华北豹的生境分布呈现岛屿状,这就限制了种群个体间的基因交流,导致近亲繁殖,提高有害及退化基因积累的速度,造成种群基因库遗传漂变,最终影响种群的稳定和增长。
3 保护管理建议
3.1 现有华北豹资源保护
一是增加华北豹的食物来源。食物是影响华北豹种群数量的关键因素,食物短缺、食物中毒等都会给华北豹的生存带来严重挑战。针对这些问题,保护区管理局应该加大保护宣传力度,使当地群众从思想上认识到华北豹保护的重要性,从而自觉减少鼠药等有毒药物的投放。同时,冬季食物短缺时在华北豹经常活动的区域投放食物,以减少其对家畜的为害,提高华北豹的生存能力。
二是加强巡护。成立专门巡护小组,设定专门针对华北豹栖息地监测路线,对其分布区进行定期巡查,及时发现、打击偷猎行为。对巡护过程中发现的陷阱等猎杀行为要及时清除,消除对华北豹种群数量损失的隐患。
三是建立华北豹分布区域远程监控系统。保护区要对华北豹活动范围、频率、种群数量、栖息地分布等进行连续监测,以便能够更好地了解其生活习性,做到保护工作有的放矢。
3.2 保护和扩大栖息地
一是在华北豹分布断带区开展以植被恢复为主的工程,使华北豹栖息地面积、质量逐步恢复扩大;二是为减轻环境压力,提倡结合脱贫攻坚和新农村建设,将保护区尤其是核心区的群众迁移至华北豹分布区域之外,使其生境从根本上得到改善;三是凡是在当地兴建大型工程,应充分论证对华北豹栖息地造成的影响,并要预留迁徙通道。在华北豹分布区开展工程建设前应进行环境影响评价,要采取措施避免或减轻工程建设对华北豹产生的不利影响,如设置生物迁徙通道、减小噪声、绕开核心分布区等。工程建设完成后应尽快恢复被破坏的植被,尽最大可能避免对华北豹栖息地生境造成不可逆影响,争取做到工程与保护协同发展。四是建议对保护区进行定期遥感监测,对人类活动、生态环境变化等进行评价,并制定相应保护措施。
3.3 建立华北豹不同种群之间的廊道
可选择几个有华北豹分布的自然保护区,连同其周边能够结合的区域,创建华北豹保护区群,从而打破华北豹生境的孤岛效应,为个体和种群跨区域取食、栖息、择偶创造条件,从根本上解决近亲繁殖造成的“遗传漂变”,逐步使华北豹种群数量和遗传质量得到扩大和改善。
3.4 严格执法、加大宣传、合理补偿
强化野生动物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宣传和执法力度,强化当地政府自然保护区管理行政职能,严厉打击偷猎、非法毁林、非法野生动物交易等违法活动;对因华北豹侵袭造成的家畜损失,地方政府应及时开展救助补偿,妥善处理群众的合理诉求。
3.5 监测与研究
建立并健全山西省华北豹资源监测体系,通过实时、动态监测华北豹资源,及时发现和纠正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完善保护措施提供科学依据。针对调查与监测中发现的栖息地保护以及伤病个体救护等问题,组织科研院所、救护单位联合开展科学研究,为科学保护和扩繁华北豹资源奠定坚实基础。
3.6 加强保护区管理局建设
一是优化组织结构,合理分配资源。优化管理局组织机构,精简管理层级,使各层级间沟通高效,政策和制度能更加迅速、准确地得到传达执行。根据各科室的重要程度和工作量合理分配人员,做到人尽其能,避免人浮于事。增加管理局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投资,加强设施设备配置,力争实现利用网络监测体系,直观方便地监测保护区情况变化。
二是加强人员培训。聘请专家、学者尤其是有丰富野外调查经验的专家向培训人员讲解其在野外调查中查找发现华北豹活动信息的经验,并进行培训效果考核。另外,还可组织管护员培训学习GPS信息采集,并结合日常巡护收集、采集华北豹活动信息,使日常巡护与监测工作做到有机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