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黄土丘陵区造林技术要点
2023-01-06张寄英
张寄英
(山西省林业生态实验基地,山西 太原 030031)
黄土丘陵区是由风积黄土等沉积形成的丘陵地貌,是山西省的主要地貌之一。山西省黄土丘陵区主要分布于吕梁山东西两侧以及大同、忻定、太原、临汾、运城、长治等六大盆地周边地带,还包括土石山区的山间盆地等,面积约为6.30 万km2,占全省总面积的40.30%。黄土丘陵的特点是黄土层深厚,平均厚度50m 左右;自然植被稀少,森林覆盖率一般低于40%,植被以绣线菊、胡枝子、黄刺玫、沙棘、蒿草、白羊草等为主;水土流失较为严重,地表沟壑纵横,地形破碎化严重;气候以半干旱气候为主,春季干旱严重,年降水量较少;土壤贫瘠,结构疏松,保水保肥能力差。黄土丘陵区生态环境恶劣,气候干旱,水土流失严重,造林条件差,再加之放牧情况严重,客观上给造林绿化工作带来了巨大困难。黄土丘陵造林必须要注重土壤的抗旱保水,不断更新造林技术,有效推进绿化进程。笔者根据实践经验,总结了黄土丘陵区的造林技术要点,现介绍如下。
1 造林林种选择
造林林种是根据造林目标决定,预示造林将会产生的效益。当前林业发展方向是以生态文明建设为主,同时结合黄土丘陵地区生态环境和当地人民生产生活对林业发展的需求,造林林种选择时应遵循以下原则:一是大力发展以水土保持林、水土涵养林为主的防护林。黄土丘陵区生态环境恶劣,集中表现为水土流失较为严重,导致土壤肥力严重流失,加之气候干旱,对农业生产带来不良影响;水土流失还会引发河水泛滥,给河流中下游地区带来生态灾难。造成水土流失的主要根源是自然植被稀少,因此,大力营造以水土保持林、水土涵养林为主的防护林,有助于黄土丘陵地区生态安全体系的建立,还可以为区域内外地区人民提供生态安全保障;二是积极发展经济林。黄土丘陵区尤其是西部黄土丘陵区,经济条件较差,在大力营造防护林的同时,积极发展经济林,可以大大增加当地人民的收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三是适当发展景观林,丰富林种结构,可以增加景观效益,切实体现“绿化、彩化、财化”,提升森林景观,增加旅游收入;四是适当培育用材林。在积极营造防护林和经济林的同时,利用立地条件较好的河漫滩阶地、沟底坡麓,营造速生用材林,为当地人民提供生活所需的木材。
2 造林树种选择
黄士丘陵区在山西省范围较广,跨越暖温带和中温带两个气候带,各地适宜栽植的树种也有所差别。树种选择时应充分考虑当地自然地理条件、立地类型、树种特性及造林目的等因素,做到适地适树。以长城以南的黄土丘陵区为例,适宜造林的乔木树种主要有油松、侧柏、华北落叶松、白皮松、樟子松、刺槐、臭椿、元宝枫、旱柳等;灌木树种主要有沙棘、连翘、榛子、枸杞、黄刺玫、荆条等;经济林树种主要有核桃、红枣、花椒、山桃、山杏、文冠果、仁用杏等。
3 整地
造林整地的目的是为栽植的幼树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提高造林成活率。黄土丘陵区气候干旱、水土流失严重、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差,通过整地可实现蓄水保土及造林成效的提高。黄土丘陵区适合的整地方式主要有两种:即水平沟整地和鱼鳞坑整地。水平沟整地,适用于黄土丘陵荒坡面,可有效拦截降水径流,避免雨水冲刷土壤,最终将水分与养分截留到水平沟中,提高土壤肥力和含水率,为幼树生长提供良好的条件。鱼鳞坑整地,适用于黄土丘陵表面,将雨水和养分蓄积到鱼鳞坑内,避免水土流失。与水平沟整地相比,鱼鳞坑整地更能适应破碎的地形。
在黄土丘陵地区造林,将鱼鳞坑整地与水平沟整地配合应用,规整的坡面使用水平沟整地,破碎地形采用鱼鳞坑整地,造林可以取得良好效果。
4 造林
4.1 造林时间
黄土丘陵区在春季、雨季或秋季开展造林均可。春季是树木恢复生机,发芽生长的机能强盛期,山西各地多以春季造林为主,缺点是春季干旱严重,不利于幼苗成活。雨季或秋季,降水量大,土壤含水量高,能提高造林成活率。若秋季降水偏少,会导致土壤底墒不足,不宜开展大规模造林,以补植补造为主。
4.2 深根苗植苗造林
深根树种植苗造林包括两种方式:裸根苗抗旱覆盖植苗造林和裸根苗截干植苗造林。
裸根苗抗旱覆盖植苗造林,选用2 年生针叶树苗木与1 年生阔叶树苗木混交造林,栽植前用ABT生根粉泥浆进行黏根。栽植时,挖一能放展根系的坑穴,放苗扶正,湿土埋根轻提苗,踩实,覆虚土,埋土深度以原有土印为准,做到不窝根、不伤根。树苗周围穴面用杂草或者薄膜进行覆盖保墒。
裸根苗截干植苗造林,适用于刺槐或灌木树种秋季造林。苗木多选用1 年生合格苗圃苗,栽植前在苗木根茎以上适当部位截干,例如刺槐留干10cm~15cm,灌木留干10cm 左右。栽植方法与裸根苗基本相同,覆土后,地表用小土堆将树干掩埋,春季造林埋至干顶似露非露,秋季造林埋土可略深。翌年春季,苗木萌发新枝条长度达到10cm 左右时,留1 个健壮、生长势旺盛枝条作为主干,其余萌条全部除去。
4.3 容器苗植苗造林
容器苗是利用容器培育的苗木,山西以塑膜容器苗为主,树种主要为油松、白皮松、侧柏、樟子松等针叶树种。容器苗有完整根系,并带有土坨,造林后在一段时间内可以保证苗木水分、养分供应,提高幼树抗旱和适应新环境的能力,能提高造林成活率。
容器苗为1.0a~2.0a 生苗木时,造林前一年春季开始播种育苗,容器直径4.0cm~5.0cm、高12cm~15cm,第二年春季、雨季或秋季破袋造林;容器苗为3.0a 生苗木时,容器直径12cm~16cm、高18cm~20cm,春季、雨季或秋季破袋造林。栽植时,在造林地种植点的预整地上,挖一直径和深度大于营养袋2倍~10 倍的植树坑,将容器苗放入,扶正,母土埋紧踩实,上覆一层虚土。埋土深度,1.0a~2.0a 生容器苗,埋土比容器上口略高即可;3.0a 生容器苗埋土要略深,深度高出容器土体3.0cm~5.0cm。栽植后,苗木周围用撕开的营养袋或杂草覆盖,切勿裸露。
4.4 抗旱措施
黄土丘陵区造林抗旱措施极为重要,一般采取树种选择、树坑覆盖、蓄水漕营造、树干保护、秋季埋土等方法。①选择合适的造林树种是抗旱基础措施。营造防护林的树种在阳坡以白皮松、侧柏结合榆、辽东栎为主,在阴坡以油松结合阔叶树种为主,能极大地提高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②树坑覆盖,覆盖材料可选择塑料薄膜、干草、秸秆等,覆盖后应用土堆压实,避免大风侵袭;③蓄水漕营造,即在造林作业完成后,于树坑上部两侧开挖50cm~70cm 辐射状水漕,深度5.0cm~15cm,宽度由窄变宽聚于树坑两侧,有利于树坑上部雨水流向树坑,增加保水保墒。④树干保护,即用塑料薄膜包裹树干,也可进行涂白;⑤秋季埋土,埋土高度要适当,土壤为湿润的沙壤土。
5 幼林抚育与管理
造林后至林分郁闭前这段时间,应采取土壤管理、抚育、幼树保护等技术,保障幼树健壮生长,提高造林成活率。土壤管理是要满足幼树对水分、养分、光照、温度和空气的需求;抚育是对幼树的生长进行适当干预,促进其快速生长,形成良好的干形;幼树保护是使幼树免遭恶劣自然环境和人为因素干扰。黄土丘陵区气候干旱、土壤贫瘠,幼林管理应重点做好保墒和抚育等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