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城市园林树木病虫害防治技术
2023-01-06李芝玉
李芝玉
(太原市道路绿化养管中心,山西 太原 030001)
园林树木是城市绿化之中非常重要的基础设施,能够实现生态环境质量的提升,保障人们的生活质量水平提高。城市园林树木种类较多,但绝大部分属于苗圃、山地移植而来,树木生长在硬化环境下,对病虫害的抵抗力不强,会引发多种类型的病害与虫害,因此必须调整病虫害防治手段,使用多种技术设备与工具,根据病虫害发生情况,选择最为合适的防治措施,进而更好地确保防治效果。
1 城市园林树木常见病虫害基本特性
随着城市气候环境的不断变化,在温度较高、气候炎热的春季、夏季病虫害爆发频率逐步提升,为害规模逐年扩大,对绿化带中植物损害程度日趋严重。加之,外来有害生物在本土生态环境中缺少天敌制约,可无限制地增长。同时,由于城市商贸物流繁荣,给外来有害生物入侵带来便利条件。目前我国城市园林植物经常受到虫害影响,而且虫害种类较多,繁殖能力较强。由于部分城市园林植物种类单一,栽种密度较高,树木在生长过程中无法获得应有的长期光照或足够的养分,对各类常见病虫害的抵抗能力较差,使得病虫害容易在短时间内爆发并快速蔓延。树木的枝叶或根茎容易被繁殖速度较快的害虫所啃食,种群生态系统的平衡被害虫所打破,引发较为严重的树木枯死、绿色植被凋落等问题发生,严重影响园林树木发挥应有的审美价值,使城市绿化质量受到影响而有所下降。
2 园林树木病虫害防治机制缺陷分析
2.1 未能组织开展持续性的观察与监控
城市园林树木病虫害防治工作持续时间较长、执行难度高,对参与人员的专业素养、生物学研究水平提出了较高要求,管理者必须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性地采用多种措施进行管理。如构建长期不间断监控和定期测试相结合的监督制度,在发生意外问题时,能及时采取技术措施处理爆发并逐步蔓延的病虫害。目前,我国城市园林树木病虫害防治机制漏洞较多,管理措施跟不上时代发展进程,工作人员习惯于在初步发现病虫害爆发趋势后采用预先制定好的防控措施,在发现问题后再去弥补漏洞与管理制度中的缺陷,此类病虫害防治管理方法不利于园林树木后期养护与治理。现有的病虫害观测与监控机制缺乏系统性,覆盖范围较为狭窄,监控指标过于单一,管理人员的观测方式缺乏整体性与前瞻性,习惯于采用短期杀虫与消毒措施,无法根治流行性病虫害,使得一段时间后常见病虫害容易复发并给城市园林树木带来更大的破坏。
目前,城市园林树木所采用的病虫害防治方法,大都是以喷洒化学药剂为主,此类病虫害防治方式容易造成大规模的空气污染,影响城市居民的正常生活。烈度过大的化学药剂,在杀灭树木枝叶中害虫的同时,也会导致土壤肥力下降、影响土层中的微生物正常发挥消化作用,阻碍园林生态系统能量的正常转换,部分害虫会在多次喷洒化学药剂后形成较强的耐药性,无法再被生物防治手段所杀灭。
2.2 未能建立完善的检疫制度
我国部分城市设立了针对外来物种侵入的检疫机构,然而很多绿化植物的产地不同,对生长环境有着不同的要求,个别绿化植物属于外国引进的特殊物种,工作人员在选购时未能做好检疫工作,导致寄生虫的虫卵进入植物枝叶或根部,被运往不同城市的园林绿化。如果园林管理者并未针对从外国、外地引进的新种类植物进行动态持续检测,使这些植物无法在生长过程中持续保持健康状态。外来植物所携带的寄生虫与病原体会沾染其他植物并引发影响范围较大的病虫害发生,导致园林植物大量死亡或枯萎,不利于植被群落的发展与演化。
3 园林树木病虫害防治正确调节措施研究
3.1 做好园林管理工作,调整栽培方式
为保证园林树木的手段栽植成活率,提升病虫害防治能力,园林工作者必须根据常见病虫害的分布与发病规律,采取符合所在地区实际情况的生物防治措施。在考虑到园林所在地生态条件的前提下,在苗木运输、栽植、培育环节做好检查工作。要选择无病害、具备较强生命力的树种,采用现代化树木栽培技术,合理搭配不同树种,混合种植乡土阔叶树种,限制某一类树种的种植面积,保证园林树种类型的丰富性与多样性。要减少同一类型树种的种植面积,形成能够有效防控病虫害的隔离层,起到有效隔绝病虫害传播的作用。要认真控制针对树木的施肥量,播撒含有多种微量元素的肥料,使用充分发酵后的有机肥料,控制土壤污染源,按照四季温度变化规律调整灌溉周期与输水量,以便使园林树木获得充足养分。
3.2 重构检疫流程,严控外来物种
为做好园林树木病虫害预防工作,必须建立完善的植物检疫制度,对引进自国外的外来植物进行动态检测并组织定期取样,将样本送往实验室进行化验,分析植物所携带的微生物种类,有效控制外来生物,保证园林树木的安全性与稳定性。我国城市园林树木种类较多,栽植规模较大,树根或栽培土中容易带有来自其他生态系统的寄生虫卵或有害物质,为消除潜在的安全风险,必须建立针对外来树木或其他类型植物的监控、检疫、观测制度,规范植物检疫程序与测试标准,要求供应商提供园林树木生产证书与产地检疫证明。要重视园林树木后续养护管理与监管工作,深化自身对园林内部种植的不同类型树木发育情况、生长规律、习性的了解和认识。尽可能保证针对各类型植被展开符合现实要求的养护,提高养护管理水平,为园林绿化工程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证。
3.3 采用生物防治与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措施
园林管理者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防治措施,制定病虫害防治预案,采用生物防治与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手段。其中生物防治手段作用范围较小,调控难度较低,要在园林中养育并播撒能够捕杀害虫的昆虫或小型两栖动物,强化对病虫害的抑制力。例如,园林管理者可采取以虫灭虫、以菌天虫、以微生物灭虫的措施,全面发挥生物防治病虫害手段的特殊优势,快速实现病虫害消除,且不会给人畜等造成不安全因素,不会造成任何环境污染问题,也不会使病虫害产生抗体,确保生态环保效益良好。在使用化学药剂防治措施时,必须调整农药喷洒范围与药效起效时间,减少使用高烈度化学药剂的频率,禁止使用扩散面积大、污染严重的药物。同时,尽可能地使用可溶于水、降解难度较低、低毒性的农药,根据病虫害防治需求调整农药种类与施药量。还可以采用黑光灯、热处理设备开展物理防治活动,以杀灭快速繁殖的害虫。
4 结术语
园林管理者必须对起到绿化作用的树木进行精细化管理,完善现有植物检疫制度,控制病虫害影响范围,严格控制园林树木具体栽植方式与后期灌溉周期。要采用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物理防治相结合的措施,杀灭常见的病虫害,减少病害、虫害对环境的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