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CEP 背景下潍坊对外开放新高地建设研究
2023-01-06周志霞李庆军
周志霞,李庆军
(1.潍坊学院 a.经济管理学院;b.天瑞磁悬浮产业学院(低碳技术研究院),山东 潍坊 261061;2.山东大学(威海) 商学院,山东 威海 264209)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省对外开放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是习总书记对山东的殷切嘱托。RCEP 的生效与实施是地区、国家以实际行动维护多边贸易体制、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的重要一步,中国正积极推动政府、贸易投资促进机构和企业实现有效联动,真正实现和放大RCEP 的积极效应。RCEP 和“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为潍坊市提供了更广阔的对外开放空间,“十四五”时期,潍坊市应按照融入国内国际大循环、培育内引外联大产业、构筑互联互通大门户、搭建先行先试大平台的思路,全力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
一、潍坊市对外开放新高地建设现状
近年来,潍坊市对外开放发展具备了较好的基础,开放发展优势凸显、后劲十足。
(一)外资外贸均实现大幅增长
目前,该市已与212 个国家和地区建立贸易关系。2021年,潍坊市外贸进出口实现跨越发展,完成进出口总额2657 亿元,比上年增长39.4%,其中出口额1861.7 亿元,增长53.2%;进口额795.3 亿元,增长15.2%。跨境电商实现跨越赶超,进出口额突破200 亿元,是2020年的167 倍。2021年,该市利用外资质效水平全面提升,实际使用外资13.2 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2.2%;124 个“一把手工程”项目到账12.5 亿美元,占全市总量的94.5%。
(二)外贸新业态增长迅速
目前,潍坊市有省级跨境电商综合服务平台7家(新海软件、洲际硕远、潍坊保税物流、广贸天下网络、海盈互联、智炎众益合、诸城中盈),省级跨境电商聚集区2家(新华总部经济、寿光中印软件园),省级跨境电商公共海外仓2家(海盈互联墨西哥海外仓、昌邑德明乌干达海外仓),省级跨境电商实训基地2家(智炎众益合、潍坊科技学院),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5家(青州市、诸城市、安丘市、高密市、临朐县)。其中,智炎众益合“世界制造网”电商平台国内、国际注册企业分别超过2.3 万家、1 万家,“化工谷”垂直电商平台国内注册企业2100 多家。
(三)对外合作交流取得新进展
RCEP 协议生效后,潍坊市与日韩等国家合作交流更加密切,目前已与包括日韩在内的9 个国家10 个城市建立友城关系,与17 个国家27 个城市建立友好合作关系。对外合作交流平台不断拓展,进口肉类口岸和澳大利亚活体肉牛口岸已顺利运行,进境粮食制定监管作业场地建设正积极推进,鲁台经贸洽谈会、中日韩产业博览会等展会及潍坊国际风筝会、中国(寿光)国际蔬菜科技博览会、中国(青州)花卉博览交易会等节会定期举办,加深了该市对外合作交流的广度与深度。
(四)开放发展优势进一步凸显
潍坊市充分发挥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和山东半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三大国家战略叠加区的区位优势,加快开放发展进程,目前已获批潍坊国家农业开放发展综合试验区、国家跨境电商零售进口1210 试点、中国(潍坊)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等国家级试点,开放发展后劲十足。同时,作为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青岛片区潍坊联动创新区,该市全面深化与青岛自贸片区对接合作、联动发展,有利于进一步实现优势互补、叠加与升级。
二、RCEP 背景下潍坊对外开放新高地建设存在的问题
当前,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国际市场需求持续疲软,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潍坊市对外开放发展仍面临一定的困境和问题,在激励性政策实施、营商环境建设、应对国际经济形势变化等方面,与省内外先进地市相比仍有一定差距,对外开放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一)激励性政策实施效果不强
一是对RCEP 规则、规制和标准的对接、培训与保障制度不够健全,政策宣贯及支持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二是政策实施门槛过高,政策激励作用一定程度上被弱化。例如,境外展会补贴政策在实施中由于指定展会公司提高了企业承担的人员或其他费用,企业展会补贴政策受益缩水;市里“千企百展”覆盖面太窄,很多企业参加的重要展会不在支持范围之内。三是政策落地存在申报繁琐、奖励兑现缓慢、能否灵活兑现的问题。企业普遍希望相关部门能对文件灵活把控,根据企业实际情形具体研究、区别对待。
(二)部门之间、政企之间协同联动水平有待提升
潍坊市在联动执法方面还有较大提升空间。如在企业执行合同过程中多元化矛盾解决机制尚需推进,部分调解资源丰富的单位参与度偏低,有效协作不够;在市场监管过程中各部门对跨部门联合执法的事项梳理还不够到位,跨部门联合的“双随机一公开”还未成为常规性工作等。数据的协同利用需要加强,部门间信用信息共享仍不够畅通,潍坊市信用信息服务平台由于信息采集不全面,平台功能的充分发挥受到制约。政企之间的对接机制不够完善,在政企沟通机制、沟通有效性和回应满意度等方面,仍有提升空间。
(三)要素成本和要素配置效率需进一步优化
目前要素配置市场化程度仍然不够,要素成本依然很高,要素配置效率不高。主要问题有:一是企业发展普遍面临用工难。二是融资难融资贵。很多银行(例如中信保)是盈利单位,企业在实际办理贷款业务时面临诸多限制,而且需要购买强制性保险,贷款费用过高。三是企业物流成本过高。潍坊港海运船只少、很多国际航线没有开通,集装箱周转速度相对较慢,港口辐射范围较小;空运和陆运线路因不在主干线上,运输相对缓慢。四是当地配套资源不足。产业配套资源不足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引进与发展,一方面源于信息不对称,另一方面源于配套产业区域发展不平衡。
(四)国际经济形势变化带来新的挑战
一是新冠疫情对世界经济和全球贸易的冲击,使得全球供应链与产业链断链风险上升,国际市场消费需求下降,全球贸易增速进一步降低,外贸企业市场开拓持续受阻。二是中美贸易摩擦引发的高关税与不确定性,使得原材料价格上涨,企业运营成本上升,企业利润大幅下降,部分企业丢失美国市场。三是利用外资的制约因素愈显突出,主要体现在该市土地储备少,环保容量对项目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缺乏像青州卡特彼勒、高密克拉斯等世界500 强和行业领军企业投资的制造业高端项目,利用外资工作亟需提升。
三、RCEP 背景下潍坊对外开放新高地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对接RCEP 规则,建设国际一流营商环境
一是深入对接RCEP 统一规则,提高贸易和投资便利化水平。进一步协调海关等部门,开展贸易自由化的集成创新,降低区域内贸易成本,提升产品竞争力。政府相关部门应充分引导企业合理使用RCEP 协定优惠关税,引导企业优先考虑RCEP 区域内的绿地投资和产能布局,引导重点产业充分利用RCEP 规则优化全球布局。二是进一步对标全球最高经贸规则,形成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进一步完善对外开放推进体系,加强涉外法律服务保障;全面对标国际标准规则,推动检验检疫、信息、物流服务与国际接轨,推进金融、保险、法律、文化、旅游、卫生等高端服务贸易开放发展;改革涉外投资管理体制,健全外商投资促进、保护和服务体系。三是进一步优化潍坊市对外开放发展的服务支撑。加快推进“以港兴市”战略,在国际互联互通大通道上重点突破,推动潍坊海关与青岛关区联动发展,建设现代化保税港区,降低企业贸易成本。
(二)拓展与RCEP 成员国经贸合作,构建全方位开放新格局
一是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深化国际国内合作交流,不断开拓国际市场,扩大双向贸易和投资;高标准建设境外经贸合作和产业集聚引领区,支持企业建设海外生产基地;深化与沿线国家及节点城市的合作,打造农业对外发展合作高地、国际高端制造业基地、现代服务业国际合作先行城市。二是深度对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全面拓展与RCEP 成员国地方经贸合作,深化与协定国家和地区交流合作;全面提升与日韩合作,强化产业衔接、合作,推动中(潍坊)日韩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建设;加强与东盟10 国对接合作,打造该市企业“走出去”集聚地。三是创新与欧盟、北美合作。实施“一国一地一策”,巩固提升与欧美等发达经济体合作水平;推动与欧盟、北美地方和企业交流合作,拓展利益契合点和优势互补点;推动产业深层次开放,扩大金融对外开放,开拓多元化国际市场。
(三)加快高能级对外开放平台建设,推进国际合作交流
一是高水平打造山东自贸区青岛片区潍坊联动创新区,探索新型贸易、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推进与上合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联动发展,以建设“准自贸区”为方向,壮大加工贸易、保税物流、一般贸易三大业态,探索跨境贸易、离岸贸易、转口贸易等新模式,加快综合保税区提质升级。二是高水平建设国家农业开放发展综合试验区。用足、用活国家农业开放发展综合试验区的11 项先行先试政策,加强国家级开发区相关政策支持,加快综合保税区“四自一检”监管创新模式、海关总署关于简化综合保税区货物进出区管理措施的落地实施。三是高品质打造国际合作交流平台。抓好中日韩产业博览会、鲁台经贸洽谈会的提档升级,提升潍坊国际风筝会、中国(寿光)国际蔬菜科技博览会等节会办会水平;在欧美、日韩等国家和地区选择重点城市,推动与该市缔结友好城市;深化同韩国贸易协会、日本日中经贸中心、中国美国商会、潍坊香港同乡会等商协会对接合作,推进国际经贸合作。
(四)全面推行“链长制”,在产业深层次开放上重点突破
一是聚焦“十强”产业,梳理重点产业链,建立“一个牵头部门、一个工作方案、一套支持措施、一条龙企业联动”工作机制。以建设国际动力城为引领,加快推进潍柴国际产业园、商用车新能源动力总成系统制造基地等项目;以雷沃重工、英轩重工等企业为龙头,重点发展农副产品精深加工、智能大型拖拉机、多功能联合收获机械等新型智能农机装备,建设全国重要的智能农机装备生产基地;以豪迈科技、浩信机械等优势企业为龙头,重点发展数控机床、轮胎模具和智能铸造等产业;以潍坊日本高端果蔬基地、中日韩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农综区现代农业(畜牧)产业园建设为牵引,打造国际化高品质现代农业产业生态圈。二是加快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虚拟现实、下一代人工智能等未来产业布局。进一步编制完善重点产业链全球精准合作重点企业名录,聚集国内外优质要素并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尽快承接RCEP 落地利好。三是以大项目为抓手,培育壮大优势进出口产业。集中优势资源,进一步培育壮大电子信息产业、新能源动力产业、进口大宗商品产业、食品农产品加工产业。
(五)以“保税+”模式扩大进出口,增强潍坊综合保税区服务开放发展功能
学习外高桥保税区、苏州工业园区综合保税区、青岛前湾保税港区等创新监管制度、发展新兴业态、精准灵活运用保税功能服务企业的经验做法,服务新一轮开放发展。一是推进“保税+”产业聚集,培育开放发展新动能。聚焦外贸外资,立足区域优势,重点发展电子信息、新能源动力、保税加工、保税物流贸易等产业,着力打造全球VR/AR 智能硬件生产基地、保税物流分拨基地、区域性大宗商品加工交易基地、新能源动力生产基地。二是推进“保税+”业态创新,建设改革创新试验田。梳理落地国务院21 条新政策,新复制推广一批自贸区政策,形成政策集成优势,培育跨境电商、外贸综合服务、融资租赁及保税研发检测维修等开放发展新业态。三是推进“保税+”供应链金融,放大政策功能服务效应。以服务外贸做大做强为导向,找准“保税、金融、外贸”结合点,进一步优化完善金融服务、创新外贸外汇服务模式、创新“保税+金融+贸易”模式,叠加保税功能政策服务企业扩大外贸,用金融赋能跨境贸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