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针具在针灸治疗中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2023-01-06张玉民
张玉民
(辽宁省北票市农业农村局,辽宁 北票 122100)
针灸作为中国传统医学在畜牧兽医方面治疗家畜疾病,疗效显著,已受到从业者广泛认可。针灸包括针和灸两部分,针又包括针具、针术。笔者结合多年临床实践,根据自己的经验将不同针具在兽医针灸治疗中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进行归纳总结,以便同行参考。
1 不同针具操作方法[1]
1.1 白针疗法
1.1.1 毫针毫针多用于肌肉比较丰满处的穴位,如四肢上部、背腰部等处。施针时,术者一手持针,一手按穴,使针尖留适当长度,对准穴位,用速刺法刺入穴位皮下,再运用指力捻转进针,达到所需深度。术者感到针下沉紧,局部肌肉收缩或跳动,则证明已有针感,即可作针治手法与留针。如进针后感到针下松弛,则证明没有针感,多由于穴位偏差所致,应提针调整针向或起针重扎,以出现针感为妥。施针结束,先将毫针取出,消毒针孔,用碘酒充分涂擦,每日或隔日针灸1次,一般针灸4~6次为一个疗程。
1.1.2 圆利针术前针具、手指和针刺穴位均须进行消毒。施针时,术者一手持针,一手按穴,使针尖露出适当的长度,先用速测法刺入穴位皮下,再调整针向,刺入所要进针的深度。留针20~30 min,醒针2~3次,以加大刺激量,提高疗效。起针后用碘酒充分擦拭针孔消毒。一般每日或隔日针刺1次。针刺4~6次为一个疗程。
1.2 血针疗法[2]
1.2.1 宽针施针时,术者以拇指、食指持针,中指辅助,针尖露出适当的长度,以无名指指尖儿摸到血管,使针尖儿顺血管的方向,用速刺法刺破血管,血即流出。等达到所需的出血量时,使患畜走动即可止血。如若出血不止,可撒布止血粉或用止血钳子钳夹止血。也可用绷带结扎止血。放眼脉、膝脉、缠腕、蹄头血常用此法。
1.2.2 三棱针三棱针多用于体表浅刺,属于泻法,大家畜唇舌放血,多用此针。旋针时术者一手按穴,一手持针,将针尖露出适当的长度,对准穴位用点刺法刺破血管。随即出血。因三棱针针体细,针孔小,患畜移动,即行止血。如要使之多出些血,可用手按压穴位附近,或用冷水冲洗,针孔不凝固,血可连续流出。停止冲洗即自行止血。
1.3 火针疗法[3]
火针术前适当保定,选好穴位。术部剪毛消毒,再将针擦拭干净,用棉花缠裹针尖与针牙,使之成棉桃状。所缠棉花内松外紧,厚薄均匀。缠完浸泡植物油内,浸泡透,然后点燃烧针,待棉球烧黑,火焰由强转弱,将棉球在物体上松动一下,迅速调整畜体,找好穴位,摔掉棉灰,对准穴位刺入,留针3~5 min,稍微捻转针体后起针。用碘酒充分擦拭针孔消毒。解开患畜溜达10~20 min即可。
1.4 电针疗法[4]
电针是将圆利针刺入穴位后,于针柄上通以微量的脉冲电流,以针的机械刺激和电流的综合作用,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其适应症有马骡结症、消化不良、肠痉挛、肠鼓气、不孕症、感冒、腰肢疾病等。
操作方法:每次选2~4穴位,剪毛消毒后。把圆利针刺入穴位,达到需要的深度,将电疗机的两级装上导线。再把导线另一端的金属夹分别接于针柄上,然后接通电源。通电量应由小到大,以患畜能安静接受治疗为准。在充电过程中,每隔5 min可停电1次,1 min后再通电。停电时,应将电量逐渐减弱至零值,继续通电时再继续加强,完成治疗时,也应先调节电量到零值,再关电源,然后除去金属夹,拔出圆利针消毒针孔。频率一般随电量增加而加快,也可用高电压低频率,低电压高频率。
2 针灸治疗的注意事项
2.1 白针疗法
2.1.1 毫针注意事项(1)为了保证人畜安全,必须将患畜妥善保定,一般常用四柱栏或六柱栏保定。(2)针前要检查毫针,有生锈的、裂痕的、针体弯曲的、针尖带钩的弃之不用。(3)施针时,如发生弯针,不可硬拔,应顺弯慢慢取出;如发生折断,应先固定局部,用镊子取出或用外科手术取出。(4)接近患畜要温和,不使其恐惧,应保持正常体位。
2.1.2 圆利针注意事项与毫针相同。
2.2 血针疗法
2.2.1 宽针注意事项[5](1)放血需摸到血管,若血管不明显,可压迫血管上部使之怒张。宽针必须顺血管刺入,否则刺断血管则止血困难。(2)出血量根据脉象确定,脉证俱实,血色青而粘稠者则适宜多放;邪胜而证虚,血色青而暗淡者,则不宜多放。脑炎、破伤风及肺热喘宜多放。眼病、四肢下部病放血宜少。衰弱病畜及孕畜,一般不用放血治疗。(3)前肢下部及后肢放血,采用双后肢保定;玉堂、通关放血,应用靠桩保定;太阳、三江放血应用低头保定;胸膛、带脉放血应用扬头保定;放静脉血或眼脉血要先缠妥颈绳,使血管怒张而后施术。(4)放血后针孔要充分涂擦碘酒消毒,以预防污染化脓;四肢下部放血,3 d内不宜涉水。有时因针刺过深损伤血管内侧壁,发生淤血或血肿,不需特殊处理,3~5 d即可消失。
2.2.2 三棱针注意事项(1)三棱针因针体较细,容易折断。在接近骨骼、关节穴位应用时,需慢慢进针,以免折断。(2)如在短时间内需放第2次血,最好错开第1次针孔,以免扩大针孔或刺断血管。
2.3 火针疗法
火针注意事项[6]:(1)扎火针要依据患畜病轻重分次旋针,因火针孔愈合较慢,3~5 d内火针孔未愈合以前,不宜再针,否则使针孔扩大,易污染化脓,并能降低疗效。(2)火针体不宜过粗,且需光滑,若针体生锈则不宜用,以免损伤组织多,针孔愈合慢。针尖不宜过细,过细则火力小,也能影响疗效。(3)烧针要烧至火焰由强转弱,棉球尚未成灰为适宜。火度过大则针孔亦大愈合慢;火力过小则达不到火针治疗的目的。(4)扎火针患畜要适当保定,如患畜骚动不安,则取穴不准,降低疗效,针孔必须充分涂擦碘酒消毒,在1~2 d内避免淋雨或着水,以免针孔污染化脓。
2.4 电针疗法
电针注意事项[7]:(1)使用电疗机前必须检查其性能是否正常。(2)通电的时间内必须随时观察病畜的情况,及时调整电流强度,以免发生意外事故。(3)初次接受电针的病畜,电流宜小,针数宜少。待其习惯后逐渐增多针数,加大电压。(4)按疗程进行治疗,以免机体对电针刺激产生适应性,降低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