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德树人视域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中政治课的途径

2023-01-06贾耀忠张剑英柯珊清杨晓茵张显荣

关键词:政治课立德中华

贾耀忠,张剑英,柯珊清,杨晓茵,张显荣

(河北北方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北 张家口 075000)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没有中华文化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建议》提出:‘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藏丰富的精神品质,对培养学生高尚品质和实现立德树人具有重要作用。立德树人需要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精神力量,但同时也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升华。新时代,要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立德树人的重要作用,以此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到继承与发展。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中政治课立德树人中的价值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且源远流长,其蕴藏的精神品质对培养学生高尚品德以及实现立德树人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有助于培养时代新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

党的十九大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入了新时代。新时代对高中政治教育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精忠报国、民为本、自强不息、伦理道德、君子人格、扬奋治学、经世致用、恪尽职守”等优秀品质易唤起学生潜意识中的道德情感,感染其爱国之心。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涵养高中生的历史底蕴,使他们认识到中国新时代的发展来之不易,帮助他们正确看待国际形势,从而更加坚定“四个自信”,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自觉投入到祖国的现代化建设中,努力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有助于学生提高道德素质,树立正确“三观”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知识和崇高的精神,对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丰厚的人文底蕴以及落实立德树人具有重要的意义,是高中政治课必不可少的素材。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作为高中政治教学的重要精神理念,并将其合理渗透于高中思政课中,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传统美德,激发其进取奋斗与开拓创新的精神,培育民族归属感与爱国情怀;有利于学生提高思想道德素养,引领其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高中生正处于”三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离不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

(三)有助于学生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提升文化自信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儿女的思想源泉和根本。中华文化历史悠久且底蕴深厚,如传统文化中的“道法自然”“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刚健有为”及“知行合一”的思想蕴含丰富的哲理,为人们在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唐代贞观年间,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中记载:“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北周庾信的《徵调曲》有言:“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可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之根,民族之魂。

二、立德树人视域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中政治课面临的挑战

立德树人视域下,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中政治课面临诸多挑战,主要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新高考制度给高中政治课教学带来挑战

首先,新高考改革中对高中政治课的调整对高中政治课教学的影响较大。据调查,有近一半的学生不了解新高考政策下政治学科的相关变动;部分政治课教师对高考改革方案的“新变化”认识不到位,且对新要求和新动态缺乏了解。这都不利于提高高中政治课的教学效果。新高考选考制度下,学生将政治作为高考科目的选择意向不高,影响其选择的因素主要是“成绩”和“兴趣”。其次,学生对高中政治课的学习情况不乐观。学生较少能积极主动参与政治课堂的讨论、思考及其他探究活动,对政治课程的学习兴趣低,且不够重视。相较于其他学科,政治学科对学生的吸引力不够,“重理轻文”与“重主轻副”已成为普遍现象,而政治既是文科又是副科,这使其在学生心目中的受重视程度不够。最后,新高考使学校设置课程与组织教学的难度增大。新高考改革使考试科目选择、各科成绩所占总成绩的比例以及考试次数等均有所变化,并且出台了许多新规定。不同学生选择科目不同,班级教学组织形式也随之而变,“走班制”加重了教师的工作难度和工作量。这就给学校的课程安排和教学管理带来了一系列问题。结合学校与学生不同的特点,从分层备课到教学进度安排都对政治课程的设置和教学组织形式提出新的挑战。

(二)部分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缺乏深入了解

首先,全球化背景下,一部分青年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欠缺深厚了解,反而被西方文化吸引。如不少学生大肆推崇万圣节和圣诞节等洋节,但对清明节与端午节等中国传统节日少有认知;对好莱坞大片推崇至极,但对中国经典名篇少有兴趣;对西方艺术作品爱不释手,但对唐诗宋词的赏析不多。其次,新时代学生的学业压力不断增加,许多家长和学生更重视实际有用的知识,忽视对传统文化素养的培养。部分学生没有正确认识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真正价值,认为其已成为过去式,对自身及社会发展无实际价值。最后,部分高中学生缺乏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他们在现实生活中难以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化于心并外化于行。甚至有少部分学生把权力与金钱当作对价值的衡量指标,这些都加大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中政治课的困难。

(三)欠缺具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素养的高中政治课教师

首先,由政治课长期以来得不到重视,大部分学生误以为政治课只需背诵识记重点知识即可,缺乏学习动力。高中政治教材涉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主要集中于《哲学与文化》第三单元的第七课“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使教师对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中政治课教学也缺乏。其次,许多高中政治教师接受的传统文化教育并不系统,他们难以形成相关的知识体系。目前,虽然高中教师学历以研究生和本科生为主,但近一半以上的教师认为自己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了解浅薄。且在备课过程中,教师也较难找到与课本知识相匹配的传统文化内容,无法对传统文化进行适度拓展延伸。

三、立德树人视域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中政治课的路径

针对立德树人视域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中政治课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几点解决路径。

(一)更新教育理念,落实立德树人

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工作中,教师应不断更新和完善教学理念,明确并落实立德树人的教学宗旨。一是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采用人本思想的管理方式,尽可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实现师生与生生之间的良好沟通与互动,从而更好地提高教学效率。二是实践教育。实践是实践主体有目的且有意识地改造客观世界的主观能动性活动,将其拓展延伸到教育领域,应活学活用,把理论与实践联系起来,并学会迁移最终达到知行合一的目的。“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种‘知行合一’原则落实在德育方面,要求我们不仅要‘听其言’,还更要‘观其行’。”[2]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切实提高教学内容的实践应用性与生活导向性,推进学生深入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而学会用传统文化观来分析当代社会现象,培养学生的理性批判精神。

(二)尊重学生主体,培育文化自信

尊重学生主体,使学生逐渐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变为主动的学习探究者。基于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尊重学生主体,构建双向互动模式,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实效性。首先,地方优秀传统文化应是思政课教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每个地方都有独特的优秀传统文化,包括英雄伟人事迹、地方特色的文学艺术作品以及地方性建筑等。地方教育局和学校可以将挖掘成果形成地方教材,并将其作为补充教材或选修教材。其次,教师要挖掘生活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因素,结合课本上的内容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在教学中适当补充具有地方特色的优秀传统文化素材。例如,在《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授课中,教师可以适当介绍张家口的民俗文化、红色革命文化及历史名人等;在“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授课中,教师可以适当讲述张家口蔚县剪纸和“打树花”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这都对进一步保护、开发、弘扬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三)提升教师素养,凝结教育智慧

新课程改革指导下的高中政治课堂教学在教学目标、内容及方式等方面发生了重大变化,这迫使教师与时俱进,提高自身专业素养和教育能力,应对新变化。首先,高中政治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理念。积极学习中央文件,关注时事动态,把握时代脉搏。在教学中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课本知识,使学生树立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更大程度发挥思政课的教学效果,从而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真正落到实处。其次,教师要涵养自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素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中政治课的重要前提就是要夯实高中教师传统文化的知识根基。要注重教师在师范教育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学习,加深教师对传统文化的了解,注重对传统文化知识的长期积累。最后,更新教学方式,凝聚教育合力。课堂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学校、家庭和社会三者必须紧密结合,形成教育合力。一方面,课堂教育要发挥核心功效,将立德树人落到实处,将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使学生内化于心并外化于行。另一方面,家庭与社会发挥各自的教育作用。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不仅要关注孩子的成绩,还应关注其思想道德修养及各方面的综合发展。相关部门应积极贯彻与落实关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要求,积极创设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宣传教育,潜移默化地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四)打造校园环境,增强文化渗透

良好的校园环境是一部具有吸引力的“教科书”。学校中的教学设备、生活设施以及人文景观都是校园环境的一部分,将其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能够潜移默化地发挥育人功效。第一,设计独具匠心的校园人文景观,注重设计理念和布局,坚持人文性、教育性、创新性和发展性等原则。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粹融入校园环境的建设中,陶冶师生情操。如将“梅、兰、菊、竹”的精神品质和“仁、义、礼、智、信”的道德准则融入校园硬件设施中,在美化校园环境的同时为师生营造浓郁学习氛围。第二,开展具有多样性与趣味性的校园文化活动。在校园文化活动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关于德、智、体、美、劳的相关内容。以时代特征和地方特色为切入点,寻找着力点与创新点,注重在继承传统文化中增添新活力。如开设“相声协会”“话剧社团”及“中华经典诵读”活动。第三,营造健康积极的校园舆论氛围。充分利用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号、微博、广播及校报等平台,加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步伐,结合新时代的特点,引领校园文化发展方向。“对校园文化建设中与先进文化发展方向背道而驰的现象予以批判和抨击,对不正之风形成舆论压力,引导师生树立正确价值观,以正确的态度和立场投身到校园文化建设,在思想上和行为上保持高度统一。校园文化建设内容的取材,不但要‘深、广、活、新’,而且宣传形式要多样化。”[3]

(五)丰富评价模式,完善育人体系

良好的教学评价既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又能提高教师教学质量。教师应在课程标准下,利用多种途径对学生的学习效果给予评价。首先,丰富高中政治课的评价内容。除了凭借识记知识进行考试的评价方式以外,还应关注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作业完成情况与日常实践表现等,在教学实践活动中观察学生对核心素养的培育情况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程度。其次,完善高中政治课的评价方法。明确新课标教学评价标准,教师可以采用课堂观察评价法及建立档案记录法,根据学生情况采取多样的评价方式,以弥补考试评价机制的不足,也可拓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渠道。最后,高中政治课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知识的普及,也是精神价值引领与爱国情怀教育。不能单靠政治教师的努力,还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三者齐心协力,融合来自教师、同学与家长等多方的意见和建议,对学生进行全方位评价。

综上所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培养高中生的精神品质具有重要作用。立德树人视域下,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地融入高中政治课教学,培养时代新人,担当时代重任,同时更好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猜你喜欢

政治课立德中华
谈初中化学教育的立德树人
教育“内卷”如何破解?——教育工作者谈立德树人
谈初中政治课中兴趣教学法的运用
围绕六个“下功夫”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践探索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巧设导入,精彩课堂——浅析政治课导入的几点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