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牛瘤胃积食症诊疗体会
2023-01-06张娜娜
张娜娜
(山东省平邑县畜牧发展促进中心,山东 平邑 273300)
牛瘤胃积食症也称为瘤胃阻塞、急性瘤胃扩张[1-3],是牛常见的内科病,多是由于饲料突变、采食精料过多等原因造成,病牛常会由于大量脱水、酸中毒、机体衰竭严重时因窒息而死,治疗主要是排除积食、防止酸中毒和脱水。
1 病例情况
2020年7 月下旬,畜主在当地购入一头4.5岁母牛,为鲁西黄牛,已生过 2胎犊牛,身体消瘦,营养不良,且购入时母牛刚与犊牛断奶,并再次怀孕 2个月,经短途运输后进行舍饲。据畜主介绍,母牛购入后,畜主上午割青草直接投喂,下午用凉水冲泡 0.5 kg左右生玉米面,进行自由采食,既往病史不详。
2 临床症状
母牛购入一周内饲喂良好,食欲正常;一周后食欲减退、反刍减少,发病 3日后,牛食欲废绝、饮水减少、不反刍。就诊时,临床观察母牛精神状态较正常,测量体温度 39.2 ℃,身体消瘦,肋骨、髂骨突出明显,眼窝深陷,眼睑微浮肿,并带有脱水迹象,瘤胃微鼓气,排少量稀溏粪便,尿液呈黄色。
3 诊断与治疗
经过临床症状分析,初步诊断为牛瘤胃积食症。因母牛已怀孕,采取对症保守治疗方式:用椿树木棒压住牛舌后,拴在牛头处,并让母牛在牛舍内不停走动,排除瘤胃内气体,1 h后取出椿树木棒;投喂 250 g小苏打,用温开水以 1:1的比例进行融化后灌服,防止酸中毒;投喂500 ml石蜡油,用温开水以 1:1的比例混匀后灌服,排除体内积食;2 000 ml 5 % 糖盐水,加入20 ml复合维生素 B,静脉注射,补充母牛体液,纠正脱水,促进胃肠蠕动;投喂枯草芽孢杆菌、丁酸梭菌微生态瘤胃功能调节制剂,促进胃肠蠕动。治疗 3 d后,牛精神症状良好,食欲恢复、并能正常反刍。
4 预后与转归
病牛治愈后,建议畜主加强饲养管理,将青草切成 2 cm长短,防止草料过长阻碍瘤胃消化功能,停止饲喂生玉米面,精料中适当加入麸皮,促进瘤胃消化,避免饮用凉、生水,足量供给温开水,避免外界各种不良因素的刺激和影响。
5 体会
此病例是由于采食过多生玉米面造成的瘤胃积食;同时也不排除由于母牛突然断奶、短途运输、饲料更换、凉水刺激等应激因素致使前胃迟缓影响瘤胃蠕动而造成的瘤胃积食。
根据积食的病史和症状,诊断瘤胃积食不困难,但要注意与瘤胃鼓气、原发性前胃迟缓鉴别诊断的区分,瘤胃积食、瘤胃鼓气、原发性前胃迟缓都是患病动物的前胃疾病,患病动物瘤胃积食的病因未能直接消除,会致使瘤胃内容物发酵,继发引起瘤胃鼓气和前胃迟缓,但致病的直接原因是瘤胃积食,在病史诊断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并加以区别。
瘤胃积食[1-3]是指瘤胃内积滞过量的、不易消化的或者容易发酵的食物,致使瘤胃体积增大、胃壁扩张、运动机能紊乱的一种疾病。瘤胃鼓气[4]主要由于吃采食大量容易发酵的饲料,且瘤胃内容物急剧发酵,并在瘤胃中产生大量气体,机体对气体的吸收和排出发生障碍,致使胃壁急剧扩大的一种疾病。原发性前胃迟缓[5]在中兽医称为脾胃虚弱,属于中兽医“脾虚慢草”的范围,多是长期饲喂粗硬劣质难以消化的、缺乏刺激性的饲料或者突然变换品质不良的草料导致的患病动物前胃神经兴奋度下降,前胃肌肉收缩无力,瘤胃内容物运转失调,前胃内微生物菌群平衡被打破,产生了大量发酵和腐败物质,导致患病动物脾胃亏虚等机能障碍的一种疾病。
瘤胃积食在治疗过程中,应注重排除瘤胃内气体,减轻瘤胃鼓气对心脑供血的影响;在用椿树木棒压住牛舌过程中,经过椿树的气味刺激和牛不断对椿树木棒的啃咬运动,促进了牛瘤胃中的气体排除,但由于椿树木棒对牛舌的压迫,会影响牛舌部的血液循环,同时牛口中也有大量唾液流出,会进一步加重脱水症状,所以在此方法治疗过程中,不易时间过长。投喂小苏打主要是减少瘤胃内容物继续发酵产生过多气体,防止酸中毒。静脉注射复合维生素糖盐水,主要是补充体液防止脱水、纠正酸中毒、促进瘤胃蠕动,同时投喂枯草芽孢杆菌、丁酸梭菌微生态瘤胃功能调节制剂,促进瘤胃菌群和功能的恢复。
为减少牛瘤胃积食症的发生,在饲养过程中应本着预防为主的方针,不能长期饲喂单一、质量不好、太坚韧难以消化的草料,鲜草要经过稍微晾晒,防止采食有露水的青草,促进瘤胃内容的发酵产气;注意饲料配合,避免长期、大量饲喂精料和细碎、粉状的玉米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