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兽共患病—炭疽的综合防控

2023-01-06张海霞

山东畜牧兽医 2022年1期
关键词:炭疽抗原水肿

张海霞

(山东农业大学校医院,山东 泰安 271018)

炭疽是一种古老的、急性、热性、败血性人兽共患传染病,常成散发或地方性流行,严重危害公共卫生安全。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必须报告的动物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1,2]。炭疽主要感染食草动物(牛、羊、马、骆驼、骡、鹿)等,人直接或间接地接触病畜和染菌的物品等感染炭疽。近年,我国部分省区有多起炭疽疫情报告,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1 病原学特性

炭疽是由炭疽杆菌引起的。炭疽杆菌为一种需氧或兼性厌氧、无鞭毛的粗大杆菌,长4~8 μm,宽1~1.5 μm,革兰氏阳性菌。在发病机体组织中,菌体一般单在、或呈短链状、有荚膜形成,并具较强致病性;在人工培养基上的培养物涂片、菌体两端平截、呈竹节状长链排列。在机体内无毒菌株不产生荚膜。炭疽杆菌生活力强,在一般培养基上生长良好。

炭疽杆菌繁殖体抵抗力与一般细菌类似,56 ℃ 2 h、75 ℃ 1 min即可被杀灭,常采用用浓度的环境消毒剂即可迅速杀灭。炭疽杆菌在机体之外环境不良时可形成芽胞成为炭疽芽胞体,炭疽芽胞体的抵抗力极强,在自然环境下或在腌渍的肉类食品中可以长期存活,在动物皮毛加工制品中可生存几十年,在土壤中能够存活数10年。太阳光直接曝晒100 h、煮沸2 h、110 ℃ 高压蒸气60 min或在10 % 福尔马林溶液中浸泡15 min、20 % 漂白粉溶液或者5 % 石炭酸溶液数日以上,才能将炭疽芽胞体杀灭。

炭疽杆菌抗原组成有四种,包括荚膜抗原、菌体抗原、保护性抗原和芽胞抗原。荚膜抗原主要成分为多肽,能抑制调理作用,与细菌的侵袭力有关,能够抗吞噬细胞的吞噬;菌体抗原为无毒性,但具种特异性;保护性抗原免疫原性很强;芽胞抗原具有免疫原性及血清学方法诊断的价值。

炭疽杆菌繁殖体能够分泌致病物质为炭疽毒素,炭疽毒素是一种复合多聚体,由3种成分组成,即第Ⅰ因子(水肿因子)、第Ⅱ因子(保护性抗原)和第Ⅲ因子(致死因子)组成。3种成分单独注入动物体内均无毒性,但如果保护性抗原加水肿因子或致死因子则可分别引起动物组织器官水肿、坏死、甚至死亡。

2 流行病学特点

2.1 流行状况

炭疽一般呈地方性流行,有一定的季节性,多发生在吸血昆虫多、雨水多、洪水泛滥的夏秋季节。炭疽在我国的发生有明显的地域分布特点,以西部和边远地区炭疽的发病较多,其中青海、宁夏、贵州、云南、新疆、广西、湖南、西藏、四川、甘肃、内蒙等省区为高发地区,西部高发地区的人炭疽病例约占全国总病例数的90 % 以上。南方地区以猪和水牛、北方地区则以羊牛为主要发病家畜。

2.2 传染源

主要传染源包括炭疽病人、病畜或其尸体,以及被炭疽杆菌污染的环境及各种物体。炭疽在人和人之间不能像流感或者新冠肺炎那样传播,接触病人被感染的概率极低,尽管炭疽在人与人之间传染性不强,但并不等于没有危险。病人的排出物会造成顽固的环境污染,而这种污染可以感染牲畜,反过来又造成人的感染。炭疽杆菌一旦形成芽胞体,抵抗力极强,被其污染的土壤、水源、场地可形成持久疫源地。

2.3 传播途径

炭疽杆菌主要通过三种途径传播:即皮肤接触、呼吸道和消化道,其中皮肤接触造成的皮肤炭疽病灶处可排菌,偶尔可以人传人。皮肤炭疽最为常见,直接或间接接触病畜和染菌的皮、毛、肉、骨粉或染菌的脂肪均可引起皮肤炭疽;通过进食患炭疽牲畜的肉类可引起肠炭疽;通过呼吸道吸入带芽孢的尘沫可引起肺炭疽。

2.4 易感性

本病为人畜共患传染病,多种家畜、野生动物对本病都有不同程度的易感性。草食动物最易感,其次是杂食动物,再次是肉食动物,家禽一般不感染。人群普遍易感,从事动物饲养、屠宰、制品加工、销售以及兽医等行业的人员很容易感染为高危人群。

3 临床特征

当炭疽病原体进入到动物体内或者人体内,造成发病就会形成炭疽。炭疽潜伏期一般为2~3 d,短的只有12 h,长的可达2周[3]。炭疽主要临床表现为皮肤炭疽、肺炭疽和肠炭疽,另外还有脑膜炭疽和炭疽败血症。炭疽多为散发,一般病死率不高,可以彻底治愈,部分甚至能够自愈,病后可获得持久的免疫力。但如继发感染,病死率较高。

3.1 炭疽几种临床表现

3.1.1 皮肤炭疽炭疽杆菌通过皮肤发生感染就叫皮肤炭疽。主要损害裸露部位皮肤,多见于面、颈、肩、手和脚等,潜伏期2~3 d,病初出现红色丘疹或水疱,1~2 d为紫红色血疱或脓疱,基底部坏疽,周围红肿但不疼痛,有微痒,1~2周后痂皮脱落,常留有瘢痕。如果在眼睑颈部等皮肤松弛部位感染时,可出现弥漫性水肿而无水疱火罐网,迅速形成坏死。重症者可有高热、呕吐、全身不适及全身中毒症状。

3.1.2 肺炭疽如果炭疽杆菌直接吸入到肺里导致肺脏的损伤称为肺炭疽,多为原发性,可急性发病,一般先有呼吸道卡他症状,轻者胸闷、胸痛、全身不适、发热、干咳、咳黏液痰带血,重者可以寒战高热。临床表现气急、呼吸困难、咳嗽、喘鸣、发绀、血样痰等。常并发败血症或感染性休克。可发生心血管功能迅速减弱出现虚脱,或肺内毛细血管被芽孢栓塞导致呼吸衰竭而死亡。肺炭疽目前在临床上比较少见。

3.1.3 肠炭疽如果炭疽杆菌通过口腔进入到肠道导致肠道的损伤就称为肠炭疽。肠炭疽潜伏期12~18 h,临床表现为全身不适、发热、恶心、呕吐,吐出物带血丝及胆汁、水样腹泻或便血、腹痛明显、腹胀等,有时似急腹症。严重者可出现败血症或感染性休克,死亡率25 % ~ 50 %。

3.1.4 炭疽脑膜炎该型极少为原发,多继发于各种炭疽而有败血症者,病情发展快,发病时表现严重的全身中毒症状,常继发循环衰竭。临床表现为呕吐、惊厥、昏迷和脑膜刺激征。有时有大脑皮质出血及脑脊髓膜炎,病情多较危重,大都死于第2~4病日,脑脊液大都为血性或脓性。炭疽脑膜炎比例较少、约占3 % ~ 5 %。

3.1.5 炭疽败血症该型多继发于肺炭疽或肠炭疽,由皮肤炭疽引起者较少,但病情发展比较迅速而导致死亡。常由于炭疽杆菌进入机体其保护性抗原或荚膜抗原不被吞噬细胞吞噬,或被吞噬而未杀死,由吞噬细胞带至局部淋巴结,繁殖后再侵入血循环造成败血症。

3.2 主要家畜临床症状

本病的特征是血液凝固不良,天然孔出血,死后尸僵不全,脾脏显著肿大,皮下及浆膜下结缔组织出血浸润等。最急性型常见于绵羊或山羊,外表健康的动物突然倒地死亡。急性型和亚急性型大多为牛、马、骡、驴等,出现突然死亡,口鼻、肛门等天然孔流出带气泡的黑红色血液且凝固不良,尸僵不全等典型症状。慢性病例主要发生于猪,多不表现临诊症状,个别出现皮肤坏死、溃疡。

牛:体温升高常达41 ℃ 以上,可视黏膜呈暗紫色,心动过速、呼吸困难。对于慢性经过的病牛,在颈、胸前、肩胛、腹下或外阴部常见水肿;皮肤病灶温度增高,坚硬,有压痛,也可发生坏死,有时形成溃疡;颈部水肿常与咽炎和喉头水肿相伴发生,致使呼吸困难加重。急性病例一般经24~36 h后死亡,亚急性病例一般经2~5 d后死亡[4]。

羊:多在临床上常表现为摇摆、磨牙、抽搐,挣扎、突然倒毙,有的可见从天然孔流出带气泡的黑红色血液。病程稍长者也只持续数小时后死亡。

马:在临床上常表现体温升高,腹下、乳房、肩及咽喉部常见水肿。肺炭疽多见呼吸困难、发绀;肠炭疽腹痛明显。急性病例一般经24~36h后死亡,有炭疽痈时,病程可达3~8d。

猪:易感性较低,慢性多,急性少。慢性猪,生前常无明显表现,屠宰后,检查肉尸时,发现局部淋巴结红肿,用显微镜检查或培养,发现淋巴结中含有炭疽杆菌。隐性炭疽虽不多见,但有一定危险性。肉检稍有不慎,也可造成污染,对生产者和消费者造成威胁。

犬和食肉动物:犬或者食肉动物常因吞食炭疽病尸后发生炭疽,多表现咽炎及胃肠炎,头部和颈部常发生水肿,也可致死。公园内的观赏动物,多因吃了未经严格检疫的肉而发病。

4 病理变化

本病主要的病理变化为组织脏器出血性浸润、坏死和水肿。皮肤炭疽呈痈样,周围组织坏死,皮下组织严重出现血性炎症和间质水肿。肺除不同程度的水肿和出血外,有毛细血管内血栓形成。纵隔呈急性炎症,高度胶冻样水肿和出血。支气管和纵隔淋巴结肿胀、充血和出血,可见大量病原菌。肠炭疽的病变主要在回盲部,表现痈样病灶和出血性浸润。脑膜受累表现为极度充血、水肿,蛛网膜下腔可有炎症细胞浸润和大量菌体。

5 诊断方法

5.1 细菌学检查

5.1.1 涂片检查通常采集疑似发病机体的分泌物、痰液、粪便、血液和脑脊液作涂片染色镜检,可见粗大的革兰阳性杆菌。

5.1.2 细菌分离培养和鉴定取疑似发病机体的分泌物、痰液、粪便、血液和脑脊液等进行细菌学培养,在普通营养琼脂培养基上可见菌落为扁平、灰白色、干燥、无光泽、不透明、边缘不整齐,用低倍镜或放大镜观察菌落的边缘呈卷发状。其鉴定方法有串珠湿片法、荧光抗体染色法和噬菌体裂解试验等。

5.2 动物接种

将分离到的纯培养物接种于家免、豚鼠或小白鼠皮下,24 h后出现局部的典型肿胀、出血等阳性反应。接种动物大多于48h内死亡,从其血液与组织中可查出和培养出炭疽杆菌。

5.3 血清学检查

近年来,多采用荧光抗体法检测特异性抗体进行快速诊断。

5.4 Asco1i沉淀试验

主要用于动物皮毛与脏器的检疫,从而判定是否带有炭疽杆菌。

5.5 鉴别诊断

皮肤炭疽应与痈、蜂窝织炎、丹毒等鉴别,该类感染病灶充血、疼痛,水肿较轻,很少有皮肤出血和皮肤炭黑色干痂;恙虫病,感染局部出现不痒的红色丘疹、水疱,破裂后形成小溃疡,1~2 d后中央坏死结成黑色焦痂,但焦痂多在腋窝、腹股沟、会阴、肛门处。可伴全身浅表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及全身性发疹。肺炭疽需与大叶性肺炎、鼠疫、钩端螺旋体病等鉴别。肠炭疽应与沙门菌肠炎、出血坏死性肠炎、肠套叠及急性腹膜炎等鉴别。炭疽菌血症应同其他细菌引起的菌血症鉴别。

6 预防和治疗措施

6.1 预防措施

炭疽主要影响职业人群,包括牛羊等易感动物的养殖、屠宰、贩卖、兽医及从事相关动物产品加工等行业的人员,这些人员不但要加强个人防护,加强对畜牧业从业人员的卫生宣传教育及防护设备,更要按照农业部门要求,加强牲畜管理,并接受检疫,严禁宰杀、食用病、死畜。市售动物肉类均经过严格检疫,正规途径购买的肉可以放心食用。在进行肉类加工时,应注意生熟分开,肉类应熟透以后再食用[5,6]。

6.2 出现疫情后的处置措施

出现病情后,要将病死或发病动物隔离,并限制其移动,发现炭疽临床可疑病例时严禁解剖,并及时上报当地农业农村部门,由专业部门按规定处理。立即封锁疫点,炭疽病畜和被污染的草料、粪便等一律烧毁,病畜待过的地方用20 % 漂白粉等消毒,如果是土质地面应铲除掉表层15 cm的土壤。疫点内的其他动物先注射青霉素,一周后再接种炭疽芽胞苗。疫区周围的健康动物也要接种炭疽芽胞苗。最后1头染病动物死亡或治愈后15 d,再未发现新病动物时,经彻底消毒后才能解除封锁。2~3年内发生过炭疽的地区,每年春或秋季必须给动物接种1次炭疽芽胞疫苗。

6.3 治疗措施

多种广谱抗生素对炭疽有效,只要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治愈率很高,预后很好,一般不留后遗症,且很少有死亡病例,所以炭疽并不可怕,每年在我国的一些地区都有发病,是可防可治的。全身治疗青霉素最有效,注射100~200万U/d,连续应用5 d以上,对青霉素过敏者可选用磺胺类药物。局部治疗严禁挤压,不宜切开引流,可外搽抗生素软膏,如新霉素软膏[7]。

猜你喜欢

炭疽抗原水肿
不同部位的水肿,可能是不同疾病的征兆
炭疽是什么?如何预防?
带你走进炭疽的世界(下)
带你走进炭疽的世界(上)
负载抗原DC联合CIK对肝癌免疫微环境的影响
我不胖,只是有点肿——妊娠水肿
水肿是怎么回事,该怎样消除水肿呢?
植物增殖细胞核抗原的结构与功能
关于血型问题的释疑
做个瘦子 送走水肿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