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题感培养的初中数学单元复习课教学实践
2023-01-05江苏省靖江市滨江学校常静锋
⦿江苏省靖江市滨江学校 常静锋
如何培养学生的题感已经成为提高解题教学质量的一个热门话题.在初中数学优质解题教学的实践研究中,笔者曾对其理论建构进行了初步探讨,随着探究的不断深入,对优质解题教学的价值取向更加明晰:优质的解题教学需要践行核心素养培育的理念,秉持为思维而教的教学观,在教学的过程中凸显题感的培育,展现优效教学的主张,追求高效优质的效果.这是一种低耗型、可持续的教学形态,在单元复习课中的体现尤为明显.可见,解题教学应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素养和题感.在此价值的引领下,笔者通过具体教学实践,重点探讨解题教学中题感的培养策略.
1 放飞思维,成为审题的“主人”
解题的第一步自然是审题,我们都知道审好题是解好题的关键所在.而当前解题教学中,有些学生不喜动脑,习惯于教师“喂养”,思维的启迪通常源于教师的一步步提示,更有甚者等着教师直接讲解,自己更愿意充当一个听众;也有些教师沿袭传统教学中师道尊严的观念,在教学中捍卫自己的绝对权威,用自己的讲解去代替学生的思考,常常将学生的灵感与想法扼杀于摇篮之中.试问,如此教学之下,学生的题感从何而来?自然,这样一来学生自身的思维能力逐步弱化,当需要独立解题时,少了教师的提示,思维就无法打开,更不要说本该有的题感.事实上,解题的过程就是让学生通过各种选择,如知识、方法、思想,进行思维拓展,并形成题感的过程.如果略过这个环节,那么如何培养题感,如何学会解题,又如何谈能力的提升?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1)给足“想”的时空
出示问题之后,教师首先要做的并非分析和讲解,而是需要给足学生“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厘清题意,探寻思路.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并非完全地冷眼旁观,可以这样激励和引导学生:“分析条件你想到了什么?分析问题你又想到了什么?多朝着与条件、问题有关的知识方法去想,或许你会有更多的发现.”由于习惯的养成需要经历“强制—认同—自觉”的过程,经常性地给予学生这样的提示和启发,可以强化学生的心智,促进学生养成深入思考的习惯,对知识的融合、知识的发生和发展都有帮助.
(2)多给“画”的机会
数形结合是解决数学问题的重要思想方法,而目前学生通过数形结合解决问题的观念落实得并不理想.因此,厘清题意之后,可在脑中“画”出单元基本结构,“画”是促进学生进行直观思考的根本方法.教师应多给学生“画”的机会,助力学生审好题,促进题感的形成.
2 借题发挥,逐步孕育题感
教师教学不仅需要变化,而且要会变,让学生对这些大变化和小变化产生兴趣.解题教学也需做到善变,要会通过对例习题的挖掘进行改编,以启发学生思维,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因此,借题发挥,通过“小题大做”来拓展延伸是孕育题感的关键一步.
(1)一题多解
一题多解,就是通过一个典型问题,启发学生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思路、方法去分析和解答的思维训练活动.这样的借题发挥训练,可以让学生的思路越发宽广,逐步形成题感,逐步提升解题能力.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在通过一题多解培养题感时,不能一味追求解法的数量,而应通过对比各种方法的优劣性去渗透解题的思想方法.
例1已知O为△ABC中线AD的中点,连结BO并延长后与AC相交于点E,求AE∶EC.
方法1:作平行线后借助于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定理解题(仅列举其中一种解法).
如图1,过点D作DF∥BE且与AC相交于点F.
图1
因为DF∥BE,且点D平分BC,所以CF=FE.
同理,可得AE=EF.
方法2:作平行线后借助于相似三角形预备定理解题(仅列举其中一种解法).
如图2,过点D作DF∥AC且与BE相交于点F.
图2
方法3:通过引入参数,借助于代数法(仅列举其中一种解法)解题.
如图3,过点O作OF∥AC与BC相交于点F.
图3
设DF=x,OF=y,则BF=3x,BC=4x,AC=2y.
方法4:借助面积求线段比.
如图4,连接DE.
图4
因为点O是AD中点,所以S△AOE=S△DOE,S△AOB=S△DOB,S△BDE=S△CDE.
设S△AOE=x,S△AOB=y,则S△BDE=S△CDE=x+y.
从本例中可以看出,典型问题蕴含丰富的知识、方法和解题技巧,各种不同方法的纵横交错使得显性的知识训练越发到位,达到了对知识技能的最优整合,同时通过最优方法的探寻,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探究精神、创新意识和题感.
3 一题多变
一题多变,就是通过对原题的加工和引申,打开学生的思路,使其积极投入到问题的分析中去.通过变题让学生去联想、去深思、去探究,不仅锻炼学生的审题和解题能力,而且还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更重要的是通过解题让学生获得良好的解题感觉,促进题感的提升.
例2当等腰三角形的顶角是36°时则具有以下特性:经过它的某一顶点的一条射线可将其分为两个小的等腰三角形.请解答:
如图5,已知△ABC,∠A=36°,AB=AC,射线BD平分∠ABC并与AC相交于点D.
图5
证明:△DAB和△BCD均为等腰三角形.
变式1请在图6和图7的两个三角形中各画一条射线,分别将原三角形分为两个小等腰三角形,再分别将画出的小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的度数标出来.
图6
图7
变式2试着画出2个具有该特性(例2给出的特性)三角形的示意图,再将每个小等腰三角形的各个内角度数标出来.(注明:2个三角形不可相似,也不可是等腰或直角三角形.)
综上分析可看出,一道高立意的数学问题,能让学生经历深入探究的历程,让手、口、脑都“动”起来,充分调动学习的潜力,获得解决问题的灵感.更重要的是,学生在问题中探究,在探究中反思,在反思中发现,在发现中成长,最终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关注“双基”,确保题感的提升
解题作为考查学生学习效果和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对学生的“双基”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想要高效解题,就需要有价值且相对连贯的基础知识和相对稳定的基本技能.这就需要教师重新审视教学中的“双基”训练,是否达到让学生自主建构新知的作用,是否实现为培养题感增效的效能.
当然,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学习也是自己的事情,教师身处其中也只是一个引导者.这就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才能通过发现式学习、探究式学习、研究性学习和自主学习等多种方式,去习得知识,进而不断生长智慧与能力,真正意义上提升解题能力.
“双基”是学习的核心,是培养数学素养的基石,是形成与发展解题能力的基本策略[3].只有不断优化和提升“双基”训练的质量,才能让学生的知识更稳定、思维更活跃、题感更丰富、学习更自信.
总之,作为教师,我们不仅需要关注到学生审题能力的拔节,还需关注到孕育题感的借题发挥策略的有效应用,更重要的是需要始终关注到对学生“双基”的训练,这样一来,才能让学生题感的提升水到渠成,从而为解决问题能力的进阶做好充分的准备.长此以往,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自然得到提升,数学素养自然得以发展,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这样的初中数学优质解题教学方式应是我们不断追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