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五育融合”的背景下美育融入体育教学初探

2023-01-05窦永胜殷志栋朱志武迟燕平

河北环境工程学院学报 2022年6期
关键词:五育融合美育美的

窦永胜,殷志栋,许 凯,朱志武,迟燕平

(河北环境工程学院,河北 秦皇岛 066102)

在我国现阶段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美育和体育成为了高校五育并举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美育侧重于审美教育,体育侧重于强健体魄,但二者间绝不是割裂的关系,而是相辅相成、协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有机整体。

1 美育融于高校体育教学的意义

现阶段,把美育融入体育教学,将体育活动作为载体,在体育活动中不断向学生传递美育的理念,对于深化体育课程改革、丰富体育美育内容,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都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1.1 有利于发挥高校体育教学的优势

体育中的美学功能是美育的一种极好的表达形式,是培养学生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的最佳载体。高校体育承载着“以体育人、以体育心的重要职责”,既要引导学生掌握体育健康基本知识和基本运动能力,又要在提高学生体能水平的同时,促进身体、心理及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引导学生养成积极锻炼、终身锻炼的习惯。高校体育教学在自身专业发展和教学实践过程中,不仅要重视增强体育、传授运动技能等体育的本质功能,还要充分发挥体育教育功能的多样性,注重体育道德、体育精神等品质方面的教育,培育学生美的身心、美的性格、美的辨别能力及其最终美的表达,以实现真、善、美的统一。达到体美共育的目的,促进体育美育发展,从而推动高校“五育”融合。

1.2 有利于推动高校体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高校美育是一个系统工程,而高校体育教师加入美育行列能够使体育与其他教育形式互为融合,不仅能有效提高师资力量的利用率,还能有效挖掘体育教师的潜能,促进体育教学发生新变革,使体育教学的质量和效果上升到新的水平,从而使高校的教育资源和手段能发挥更大的教育效能。

1.3 有利于促进高校体育与美育有机融合

美育是“一种行为健全的人格教育、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心理健康的情感教育”,这就要求建立多学科、多课程共同参与的多元化体系,而体育的美学价值可以很好的与之相融合。体育的美学是建立在身体教育基础上的审美教育,是“身”“心”“神”和谐发展的审美体验,能让大学生更加客观地认识和体验属于身体本性的自然美、形体美、健康美、行为美,这完全可以弥补以艺术教育为主的美育课程体系的不足,同时将美育融入高校体育教学还可以解决高校体育教学内容和形式单一的问题,让学生从体育审美的角度去认知高校体育教学,提高学习兴趣。

2 美育融入高校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高校体育教学的主要任务在于教授学生有关体育锻炼的基本知识,训练学生良好的体育锻炼行为,并由此形成终生运动的理想以及正确的审美观。目前在美育融入体育教学的实践中发现,体美融合还存在诸多问题。

2.1 美育课程体系不健全

体育所展现的美学价值以及在教学中所呈现的艺术性,既可以高效地完成教学目标,也可以展现审美效果,进而培育出具有综合素质的高校学生。然而,当前高校体育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中课程标准、教学方法、教学内容都很单一,美育内容欠缺,从而导致课堂沉闷,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不高,不能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当前高校体育课程中,美育课程体系不健全主要体现在:各体育项目本身所具有的美育内容区分度不强,对专门体育美育课程的设定缺乏,对现有体育课程美育成分挖掘不够,对提高美育效果的授课方法和手段运用不充分。

2.2 体育教师美育意识不强

教师是体美融合落地的实践主体,直接影响到体美融合的效果。综合素质过硬、理论功底深厚、教学实践准备充分和蕴含审美素养的高校体育教师队伍是提高教学水平、提升学生体育训练成绩的正面因素和核心力量。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并不注重在讲授过程中给学生以审美体验的指导,因而不能形成良好的教学效果。如表1所示,对美育有一定了解的体育教师虽占多数,但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美育的认知和美育的意识还有待加强。

表1 体育教师对美育的认识情况调查 %

在感受力、表现力、创造力、鉴赏力以及合作意识等方面,体育对培育学生美育的效果都较为明显,如表2所示。作为体育与美育融合的实施者,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融合的组织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而这需要教师具备多种教学方法、手段来促进学生对融合课堂内容的理解与接受。然而目前的高校体育教学受传统体育教学理念的影响,其教学模式,授课方法,教学手段单一且效果欠佳,美育内容缺乏,创新力不强,美学价值不突出。

表2 体育老师对体育美育功能认知情况 %

2.3 美育评价方式欠缺

随着新课标的出台,美育融入体育课堂教学已是必然,体美融合所涉及的主体是多元的,要承担不同的责任和义务,为了增强体美融合的能力,对体育美育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就显得尤为重要。然而受传统的体育教学固化模式的影响,目前高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通常只采用体育课程“技术评定”作为评定标准,而普遍缺少美育的评价内容和方法。这不仅导致高校体育课程创新力不足,同时也导致美育在传统体育教学方法中所体现的适用性不强,

3 高校体育和美育融合途径研究

针对美育融入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通过长期的体育教学实践,探索出提高美育体育融合度和人才培养质量的路径。

3.1 构建体育美育有机融合教学体系

体育是厚植美学的肥沃土壤,美育的实施需要挖掘、提炼和使用体育中的美学元素。大学生所处的年龄阶段,正是个体思维发展的高峰期,正是对于美的追求较为迫切的阶段,既有外在的“形象之美”,也有内在的“灵魂之美”,而体育运动则是这两者最好的展示平台。

河北环境工程学院作为河北省率先开展“五育并举”育人的高校,扎实推进美体融合,科学设置美育课程,在体育课程建设中深入挖掘美育内容。通过对300名在校学生发放体育课实施美育效果调查问卷可知:选择运动动作展示法的有 108 人,占36% ;选择运动理论讲述法的有17人,占 5.7%;选择运动视频讲解法的 41人,占13.7%;选择运动动作巩固法的 52人,占 17.3%;选择运动游戏锻炼法的 82 人,占27.3%。从表3可以看出,运动动作展示法的美育效果明显,而运动游戏锻炼法的美育效果潜力较大。

本着“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锻炼意志”的原则,结合问卷以及学校的实际,构建“4+2”的教学体系,即“教、学、练、赛”四位一体的教学形式以及“体育理论+美育”“体育实践+美育”体美融合的教学模式,提升体育教学质量,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兴趣要求和个性化发展,夯实体育育人的理念,实现体美有机融合,达到五育并举的目标。

3.2 强化教师美育教学能力建设

国务院印发的《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各级教育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要把师资队伍建设作为美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美育教师队伍。这就要求高校在挖掘和提炼体育美学内涵的同时,进一步加强高校教师体育美学及美育知识的学习。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够顺利和有效地实施美育,其基础便是具有丰富的美学知识和较好的美学修养。

3.2.1 加强体育教师体育美学意识

体育教师是体育教学中运动之美的符号,健美的身体、充满生命活力的表象、幽默生动的课堂语言、坚毅果敢的教学气质都是重要的组成元素,都会给学生以美的示意。教师塑造美的动作是体育教学要表达的一种重要信号,例如坐如钟、立如松、行如风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动作美的理解,而且可以为学生塑造合理的坐、行、动的姿态美,从而实现对动作立体美的完美表达。带动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产生对体育运动的向往和追求,从思想上将学生带入体育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引领学生建立正确的审美观,从而逐步培养学生美的认知、美的形体及美的语言。

教师需要根据课堂教学实际,除了在每一个动作、姿态之中体现出大美之道外,还要注意“运动美”的表达,按照人体结构对称、均衡等审美要求设计教学内容,让体育实践教学与理论知识穿插融合,此外引入体育人物、赛事、规则、历史文化等文化美育因素也可以使学生们自觉地、愉快地、全身心地投入到体育课程学习当中。

3.2.2 优化体育美育实施的方法及手段

在当今学科交叉发展背景下,高校体育课程中,体育与美育的发展应以挖掘多学科融合教学为手段,改变教师单一学科的传统教学模式,结合教学大纲实际,融入与课程相关联的美育内容,如设立专门的体育美育课程,挖掘现有体育课程具体项目中的美育成分,并通过运用动作示范、知识传授、语言提示、录像挂图、重复巩固以及游戏等不同的方法,采用模块化教学方式,进行“体育理论+美育”“体育实践+美育”模式的教学整合与融合,提高高校体育教学的美育效果。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丰富性,既保证了课堂教学的针对性、科学性和趣味性,又激发了学生练习的积极性。在教学中有意识引入或创设一定的课堂情境,让学生在练中学,学中赛。在学习过程中,选择符合情境的音乐,让学生在情景音乐中享受运动的乐趣,陶醉情操,放松身心。例如大学生为通过体测中的长跑测试,需要在课程中安排耐久跑教学,这是比较枯燥单一的。在教学中选用适用市面流行的KEEP软件,配以符合不同层次学生节奏的音乐作为学生练习的背景音乐,让学生在运动中感受美的律动,学生的脚步跟随软件的提示和音乐的节奏,动作更加轻松,学习效果更好。在线上教学过程中,从细节入手结合运动视频教学方法制作体育理论教学课件,课堂设计符合现代化学生审美需求,增加审美隐性教育。在线下教学过程中摒弃传统的空旷操场模式,增强场地器材的布置或在校园内寻找适合课堂内容的理想教学场所,以增强学生审美的深度性。

3.2.3 加强体育教学场所的美育化构建

在体育教学活动中,除要求学生着装符合项目运动标准之外,对于教学环境的建设和选择也是美育建设的重要依托。良好的教学场所会体现出教学的专业性,让学生在无形之中增加审美的深度性。体育课的特点就是在室外操场进行,因此,如何布置场地便成了美育的组成部分。在能力本位教育思想指导下,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依托的高尔夫球专业是河北环境工程学院体育系的特色专业,其高尔夫球数字化教学场地的设置凸显了专业化、实训化和仿真化,无论是在规定的推杆练习器上进行推杆,还是在规定的打垫上进行短杆比赛,都让学生获得代入感,从而更注重“美”的表现形式,按照高尔夫对称、均衡等审美要求练习,唤起学生内在的审美行为和审美情感,进而能够自然而然地投入练习,以实现美育在体育中的有效贯穿。

3.3 建立体育美育教学评价机制

在高校教育评价中,教育评价既是衡量教学水平和教学成果的质量保证,也是促进教学过程实施的有效手段。

3.3.1 明确评价标准

传统的评价标准通常是通过该课程的期末考试成绩分数的高低来衡量一门课程的知识巩固程度。但是美育却有所不同,因为受主观影响较大,并没有可依据的评价标准,通常结合美育本身特点实施评价,例如在学生独立运动时将课程设计动作的协调性、舒展性、节奏性作为评价考核因素;在集体性运动项目时将纪律性、战术性、执行性和创造性作为评价考核因素;将学生体育运动服饰合理性和体育礼仪等内容的综合评价,作为评价考核的增分项,既注重学生对体育美育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也关注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人格的培养。

3.3.2 明确评价的内容

传统的体育课程评价内容都是基于“三基教学”,注重的是知识、技能的评价。而体美教学融合,评价的内容要在体育教学中融入美育理论内容的同时,针对高校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增加对美的欣赏和创造能力的内容,对学生情感、价值观和人格结构等方面加以构造和重塑。因此评价内容包括体育理论、美育理论、运动技巧和审美能力等。建立多维度的评价内容、体系和标准,从而达到对学生的美育目的。

3.3.3 明确评价方式

评价一直是高校体育教学中最为重要的教学环节,通常采用客观性评价、竞争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和特长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而体育教学中的美育评价则表现为缺失化和片面化,没有美育的独立的系统性评价指标。在河北省内高校的实地考察和调研中得知,在体育教学中实施美育评价不仅是重点问题,也是难点问题。其主要原因是美育的判断标准还不够统一,每个人对美的看法有所不同,主观性较强,传统体育评价方法中,“达标”是定量的评价,“技术评定”是定性转化为定量的评价。要想更好开展体育美育,教学评价一定要及时、准确,除了撇开“三基”的评价,还要重视对美育的评价,完善和系统的美育评价体系是不可或缺的。

4 结语

体育教育是途径,美育是目标,体育教师作为这一环节的引导者、组织者和践行者,一定要进一步认识体育美的实质,把运动美运用于学校体育课程之中,以提高学生对美的理解,将美育教育潜移默化地融入教学中,培养体育美的价值观,推动学生运动与健身价值观的建立,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对课程体系和评价体系的构建,更好地推动体育与美育的融合。

猜你喜欢

五育融合美育美的
论公民美育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五育融合”与中国基础教育生态重建
五育融合理念下体育在中学的新发展
以美育人 以美培元
“五育融合”与新时代“教育新体系”的构建
打破平衡
好美的雾
打通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多元通道①
美育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