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加坡组屋公共空间的历史演变及意义

2023-01-05徐欣

建筑与装饰 2022年24期
关键词:组屋凝聚力住房

徐欣

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广东 广州 510010

引言

为了迎合不断增长的人口,新加坡的建筑发展模式自独立以来发生了重大变化——从甘榜(Kampong)到组屋。新加坡组屋是新加坡政府建屋发展局(Housing and Development Board,简称“HDB”)自1960年成立后采取的高密度开发模式,为新加坡80%以上的人口提供住房。随着组屋高层建筑的发展,甘榜逐渐被建屋发展局的新城镇所取代。高层开发虽然是许多城市城市化问题的解决方案,但大多数公共住宅都面临过度拥挤的风险,这可能导致社会和空间退化。在这种趋势下,组屋中的公共空间显得尤为重要,不同类型的公共空间,都能为整体设计带来新的特质。值得一提的是,随着组屋品质的提升,以及日益严重的老龄化现象,推动了垂直甘榜的发展。这种模式在城市变得更加密集的情况下,发扬着传统村落的精神,提升着社会凝聚力和身份认知。

总体上看,组屋公共空间的发展应立足于延续新加坡本土建筑的特色和保留其历史特征,发掘出更多公共空间的潜力,加强社区凝聚力,以解决人口密度增长的问题。

1 公共空间的定义及其重要性

公共空间在创造高品质生活环境的社会中占有重要地位。它是社区聚集和互动的场所,有助于增强社会认同感,促进社区凝聚力。对于新加坡城市建设发展而言,它的范围从店屋的后巷到城市广场。从甘榜到高层建筑,公共空间都成为评估居住环境宜居性的关键因素。尤其是在当前高密度的居住环境下,集约化社会虽然带来了资源的高度集中,但也因过度拥挤、资源匮乏而降低了空间品质。另外,整个社会越来越富裕,人们对居住环境质量的期望越来越高,公共空间的功能从实用的建筑间距和作为剩余空间的功能开始转变为“有凝聚力的社区”,这对于组屋来说影响更大,因为它是居民日常生活中最直接的公共空间。新加坡政府也意识到这个问题,开展了城市空间等设计活动,通过收集群众的想法来振兴公共空间[1]。

2 新加坡组屋公共空间发展

表1 新加坡组屋公共空间总结

2.1 甘榜

甘榜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4世纪的新加坡,它被视为新加坡传统建筑,由木头制成,有开放空间,主人举行信息聚会,孩子们可以玩耍和奔跑,而母亲则可以洗衣服,照顾孩子,聊天等。没有围栏的房屋弱化了公共和私人空间的界限,扩大了封闭区域的空间和视觉开放性。不同的家庭可以相互依赖,公共空间满足人们的社交需求,营造出强烈的社区感。

2.2 早期的组屋设计

1960年,HDB成立并被赋予城市更新任务,公共住房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到1976年,超过一半的人口居住在组屋中。新加坡政府曾一度面临着紧迫的住房问题:房屋短缺和恶劣的住房环境,因此首要目标是为低收入群体提供公共住房。公平公正的方法是设计一个单元来尽可能高效和低成本地复制它。而其中住宅底层的公共空间-空甲板往往保持空置,留给居民活动。

2.3 2005DBSS后的组屋设计

1990年后,住房短缺不再是问题,如何提高住房设计多样性的问题成为一个公共问题。公共住宅的设计更注重社区精神和社会认同。2005年DBSS计划出台后,组屋越来越重视空甲板。建屋发展局认为在空甲板上设置固定功能而不是自发活动是合适的。大部分都配备了桌椅和棋盘,社区图书馆也在此期间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建屋局利用其功能布局来管理公共空间的社交活动。也会举办一些大型的正式活动,如婚礼和葬礼。但是事实上在没有此类活动的情况下,这些空间大部分都是空的。以及很多地方粘贴着禁止轮滑和球类运动标志上的标志。社区中社会活动的巨大潜力受到组屋计划原则的限制,将它从一个繁荣的主要活动中心转变为一个过渡空间[2]。

2000年后半期,建屋局开发了更多40层以上的超高层建筑,用于更高密度的垂直城市发展。空甲板开始变得苍白。2009达士岭(Pinnacle@Duxton)是新加坡超级摩天大楼天桥的代表。建筑物越高,空甲板支撑负载所需的柱子就越坚固,这个空间变得过于消极,所以寻找其他可替代的公共空间。此外,由于火灾疏散要求,超级摩天大楼需要避难空间,这些条件产生了高架公共空间。这些空间通常与空中的单点住宅区域相连,居民更容易进入。此外,还有健身房、托儿所、篮球场等多种功能,其中一些因独特的建筑特色更成为旅游景点,成功激活了空中花园。

图1 甘榜-1954年布康岛的沿海村庄

图2 达士岭空中花园

2.4 垂直甘榜

随着新加坡人口老龄化的日益严重,政府也开始大力发展老年公寓。海军部老年社区(Kampung Admiralty)是应对这个问题出现的养老综合体。此项目采用多层会所三明治的方式,混合用地,设计了一个“垂直村庄”,在垂直层面可分为3个部分:中层的社区广场、超市、商店、餐厅和医疗中心,一个幼儿中心和老人中心,顶层有一个社区花园,社区农场和顶层的两个高级公寓。三个不同的层次连接不同的建筑,并带来多种功能设施。设计是针对老年人的,但所有功能都可以被所有年龄段的人使用,促进社区与长者互动。增加了社区凝聚力和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

图3 海军部老年社区剖面

3 新加坡组屋公共空间的重要意义

3.1 身份认同感和文化连续性

1970年是新加坡的城市发展史重要的时间节点,当时许多外国建筑师和建筑技术被引进新加坡,使新加坡从第三世界国家转变为第一世界国家,解决了物质需求。然而,在这个发展过程中,新加坡本土建筑师只使用欧洲现代建筑理论来设计作品,区域特征和热带特征却被遗忘了。因此,新加坡的身份并没有在城市的更新中得到保留和发展。

另外对于新加坡的组屋发展,设计上故意不对其消费者施加文化影响,以牺牲文化多样性为代价实现种族和谐的目标。由于缺乏视觉特征,公共住房重复的同质街区导致身份认同和环境阻碍居民积极塑造自己的文化身份。城市更新在一定程度上拆除了许多建筑遗产,为公共住房让路,它进一步降低了居民了解这座城市的机会。而另一方面,新加坡的组屋及周边地区的场地环境处于公私财产之间的敏感位置。开放空间意味着人们可以自由地走到每个住房单元的门口。在这个过程中,居民必须有自己的管理来维护和建设整个社区,这也是身份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所以综合来看,新加坡大多数人居住的公共住房具有巨大的潜力,但也承担着成为培养集体习惯和认同感的地方的最大责任[3]。

3.2 社区凝聚力

1960年,贯穿全长的公共走廊反映了社会空间,成为现代建筑中甘榜空间的延续。居民开门,孩子们可以在公共空间玩耍,成年人可以在这里与邻居交谈。

但随着人们不再自由开门,走廊作为社交空间的价值正在下降。主要原因是随着社会发展中财富的积累,对安全的需求越来越大,家庭观念随着分离的弱化,公共走廊已经从连接居民和社区的互动空间转变为功能空间。而且,在空甲板上的活动对物理环境有影响,这些空间的使用必须得到当局的批准以限制其潜力。实际上,社区凝聚力或甘榜精神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村民之间长期的休闲互动,以加强村民之间的关系和友谊,从而产生对村庄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所以过去新加坡的每个村庄都有自己的个性和身份,这增强了文化的多样性。

4 结束语

在老龄化社会的背景下,垂直甘榜变得越来越流行,它利用多种功能满足老年人的基本需求,并将甘榜空间延伸到不同的楼层,吸引了更大的社区并促进了更多的分享机会。海军部案例的成功培养了代际关系,唤起了人们对这种生活方式的欣赏。未来,建屋局将部署更多垂直村落,以恢复社区精神,加强社区凝聚力。

猜你喜欢

组屋凝聚力住房
“经济适用房”转租?新加坡密切关注
城镇居民住房分布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
一种车载可折叠宿营住房
聚焦两会!支持合理住房需求,未提房地产税!
新加坡没有人敢炒房
“如此凝聚力”
论当代高校青年教师团队凝聚力的提升
对增强兵团凝聚力吸引力的研究
新加坡组屋,这边风景独好
增强意识形态凝聚力引领力 推动企业高水平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