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生化检验标本分析过程中影响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因素探讨
2023-01-05乔荔李明
乔荔 李明
血液生化检验工作是对患者疾病进行诊断、评估病情以及预后的重要手段,根据血液生化检验结果可为医师的治疗方案拟定提供参考,因此保证血液生化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对于患者的疾病诊治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1]。但在临床血液生化检验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容易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使血液生化检验结果的可靠性降低。有研究报道称,血液生化检验时若血液标本采集后送检时间>2 h,则会导致血液生化检验的准确性明显降低[2]。也有研究报道称,血液标本采集量不足以及采集后保存不当,也会使并检验结果的误差加大[3]。为进一步深入分析影响血液生化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因素,本次研究就选取2020 年1 月~2021 年12 月本院采集的100 份血液生化送检标本展开研究,并根据结果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以使血液生化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得到保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 年1 月~2021 年12 月本院采集的100 例患者(100 份)血液生化送检标本,其中男58 例,女42 例;年龄20~70 岁,平均 年龄(43.50±6.35)岁。均安排专业的护理人员开展血液生化检验标本采集以及送检工作。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纳入标准:遵医嘱接受血液生化检验;检查前遵医嘱清淡饮食;对研究内容知情同意。排除标准:非生化检验患者。
1.2 研究方法 采集患者的血液标本后实施生化检验,主治医师根据检验结果为患者开展疾病诊断与治疗,根据临床诊断最终确诊结果判断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对全部样本检验的流程进行核查,并查阅相关的文献报道,总结可能对血液生化检验结果准确性产生影响的因素,包括送检是否及时、送检血液量是否充足、储存条件是否恰当、检验程序是否合理、仪器操作是否正确、操作环境是否无菌、条形码粘贴是否正确、检验人员的工作年限等。判定标准:若采集的血液标本出现溶血的情况则可判定为血液标本采集不合格;若采集的血液标本未能在30 min 内进行送检,则可判定为血液标本送检不及时;若未能按照规定的环境温度对血液标本进行储存,则可判定为储存条件不恰当。
1.3 观察指标 以随访观察结果作为参考,总结血液生化检验结果的准确率以及错误率;比较检验准确者与检验错误者标本采集合格率、送检及时率、送检血液量充足率、储存条件恰当率、检验程序合理率、仪器操作正确、操作环境无菌、检验人员工作年限(<2 年、2~5 年、>5 年)等,并进行Logistic 回归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5.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相关性应用Logistic 回归分析。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检验准确率分析 通过随访可知,本组患者中检验准确(检验准确组)94 例,检验准确率为94.00%;检验错误(检验错误组)6 例,检查错误率为6.00%。
2.2 检验准确组与检验错误组的各项指标比较 检验准确组的标本采集合格率100.00%、送检及时率98.94%、送检血液量充足率100.00%、储存条件恰当率100.00%、检验程序合理率100.00%、仪器操作正确率100.00%均高于检验错误组的50.00%、16.67%、16.67%、83.33%、0、5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条形码粘贴正确率、操作环境无菌率及检验人员工作年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检验准确组与检验错误组的各项指标比较[n(%)]
2.3 血液生化检验标本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影响因素分析 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自变量和应变量的赋值为1,标本采集是否合格、送检是否及时、送检血液量是否充足、储存条件是否恰当、检验程序是否合理、仪器操作是否正确是影响血液生化检验结果准确性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见表2。
表2 血液生化检验标本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影响因素分析
3 讨论
生化检验为临床检验的重要措施,其可用于对患者的血糖、血脂、肝肾功能与电解质功能进行检查,在疾病诊断、病情与疗效评估中均发挥着重要作用[4]。但生化检验的结果容易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从而使检验结果的可靠性降低,不利于疾病的准确诊断[5]。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血液生化检验的准确率为94.00%,与相关研究报道中血液生化检验准确率96.00%基本相符[6]。通过开展多因素分析后发现,标本采集是否合格、送检是否及时、送检血液量是否充足、储存条件是否恰当、检验程序是否合理、仪器操作是否正确是血液生化检验结果准确性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血液标本在采集的过程中发生溶血是导致标本不合格的主要原因。导致血液标本出现溶血的原因主要有血液红细胞自身存在缺陷、药物影响、血浆内存在溶血性细菌、机械性损伤等,导致血液红细胞受到破坏[7]。在血液标本发生溶血后各项检查值会比实际值更高,并且红细胞、白细胞以及血小板等在受到破坏后也会对检验结果产生影响,导致假阳性或假阴性情况的出现[8]。在采集血液标本后需及时进行送检,若送检时间过长则可能使血液细胞值发生变化,也会对血液密度产生影响,使血液标本受到污染[9]。采集血液标本后须采用无菌容器储藏标本,同时也需要严格控制标本储藏的温度,要将储藏温度控制在4℃,同时储藏的时间不可>7 d[10]。血液量采集不足会导致真空管中的负压过高,引发溶血的情况,使检查结果的准确率受到影响[11]。按照规范开展血液标本检验以及正确操作检验仪器是保障血液标本生化检验结果准确性的重要前提[12]。也有研究报道称,条形码粘贴错误也是影响血液生化检验结果准确性的重要因素[13]。本次研究与其结果存在差异,可能是由于本次研究选取样本量较小。后续需增加样本量,针对条形码粘贴错误对血液生化检验结果产生的影响开展进一步分析。
根据研究结果可知,多种因素均会对血液生化检验结果产生影响,涉及到血液采集、转运以及检验等多个环节,为提升血液生化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可实施如下措施,包括:①采用正确血液采集方法:加强血液标本采集人员的培训工作,使其自身掌握的采血技术更为正确和专业化,在血液采集前依靠拍打、触摸等方式找出清晰、充盈的血管,然后实施穿刺操作,尽可能一次成功穿刺。同时需确定采血时间,通常情况下采集晨起空腹静脉血,在采血前保持8~14 h 空腹状态,但需注意空腹时间不可过长,以免影响血液成分[14]。要满足标本最小采集量,以保障血液标本检验工作顺利开展[15];②及时送检:在对血液标本进行采集后需在最短时间内送检标本,同时保护好血液标本,不可对血液标本进行剧烈摇晃[16];③对血液标本进行合理保存:若血液标本在采集后无法及时检测,则需对标本进行合理保存,将其放置在密闭容器内,避免血液标本出现蒸发的情况。如果血液标本的储存浓度偏低,则说明其保存有效的时间越长,但不可对标本进行冷冻保存,同时在保存过程中也不可晃动血液标本,避免出现溶血情况[17]。在血液标本保存期间要做好标本的遮光处理,并尽量隔离空气;血液标本保存时间不可>7 d,若在7 d 内仍旧无法完成检测操作,则需通知患者再次接受血液标本采集,以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18];④按照规章制度开展检验,同时正确操作检验仪器:根据科室制定的规章制度开展血液生化检验工作,防止由于血液生化检验中由于流程不当而对检验结果产生影响[19]。同时现代临床检验中基本实现全自动仪器检测,因此是否能够正确操作检测仪器对于血液生化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也会产生直接影响[20]。血液生化检验人员需对检测仪器的操作步骤进行熟练掌握,同时定期开展仪器校准与质量控制检查,防止由于仪器误差而导致血液生化检验结果受到影响,保障检验结果的可靠性;⑤其他注意事项:有研究报道称,血液生化检验患者检查前应用药物也可能影响血液成分的分析结果[21]。因此在为患者开展血液生化检验前需对其用药史以及既往病史进行询问和掌握,排除药物和疾病对患者血液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使患者的血液生化检验结果准确性得到保障[22]。
综上所述,血液生化检验标本分析过程中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影响因素包括标本采集是否合格、送检是否及时、送检血液量是否充足、储存条件是否恰当、检验程序是否合理、仪器操作是否正确,建议临床血液生化检验时对规章制度予以严格遵守,尽可能将检验结果的误差风险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