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绝经前后子宫内膜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2023-01-05宫琦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2年22期
关键词:内膜病理年龄

宫琦

子宫内膜癌作为女性生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疾病之一,临床发病率较高,呈现年轻化的增长趋势[1],对女性健康危害十分严重。研究显示,全球女性中每年约有14 万以上的女性发生子宫内膜癌,并且患者数量逐年增加,严重威胁女性的健康及生命安全。本研究选取126 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绝经前后的临床病理特点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9 年1 月~2020 年12 月收治的126 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均经病理检查确诊为子宫内膜癌,且患者术前未进行放化疗。患者年龄26~76 岁,平均年龄(52.7±5.1)岁。临床以“月经停止来潮1 年”为绝经标准[2],根据患者是否绝经分为未绝经组(42 例)与绝经组(84 例)。排除不同意参加本研究的患者,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统计分析两组年龄、临床表现、并发症等一般资料及其子宫内膜癌病理类型、手术病理变化等情况,以对子宫内膜癌患者绝经前后的临床病理特点进行研究。

主要按照国际妇科病理协会(ISGP)的分类标准划分子宫内膜癌患者的病理类型,将其划分为子宫内膜样腺癌及其他特殊子宫内膜癌类型。其中子宫内膜样腺癌包括腺癌、腺鳞癌及乳头状子宫内膜样腺癌、腺棘皮癌等;其他特殊子宫内膜癌类型包括鳞状细胞癌与透明细胞癌等[3]。根据国际妇产科学联合会(FIGO)制定的有关标准评估患者的病理分级与手术分期情况。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年龄比较 绝经组年龄55~76 岁,平均年龄(61.1±7.6)岁;未绝经组年龄26~54 岁,平均年龄(46.7±5.2)岁。绝经组年龄大于未绝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044,P<0.05)。

2.2 两组临床表现比较 绝经组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或存在异常阴道出血情况74 例(88.1%),未绝经组38 例(90.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绝经组排液9 例(10.7%),未绝经组3 例(7.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绝经组腹部疼痛21 例(25.0%),少于未绝经组的22 例(5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绝经组无症状反应1 例(1.2%),未绝经组1 例(2.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表现比较[n(%)]

2.3 两组合并症比较 绝经组合并高血压疾病36 例(42.9%),多于未绝经组的4 例(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绝经组合并糖尿病13 例(15.5%),未绝经组6 例(14.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绝经组合并子宫肌瘤24 例(28.6%),未绝经组13 例(31.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合并症比较[n(%)]

2.4 两组病理类型比较 绝经组子宫内膜样腺癌80 例(95.2%),其他特殊子宫内膜癌类型4 例(4.8%),未绝经组子宫内膜样腺癌42 例(100.0%),其他特殊子宫内膜癌类型0 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病理类型比较[n(%)]

2.5 两组病理分级比较 绝经组中病理分级G1 级14 例(16.7%),G2~G3 级70 例(83.3%);未绝经组中G1级18 例(42.9%),G2~G3 级24 例(57.1%)。两组病理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137,P<0.05)。

2.6 两组手术分期比较 两组手术分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手术分期比较[n(%)]

3 讨论

现阶段,临床对子宫内膜癌的发病原因尚未完全明确,导致对于治疗该病缺少相应的针对性措施,需要通过定期开展有效妇科检查以及早发现并及时进行肿瘤病变改善和控制,减少其对患者的不利影响[4,5]。临床对子宫内膜癌患者以手术治疗为主,配合术后化疗辅助,有效控制和减轻疾病发展与病情变化对患者的危害[6]。本研究分析子宫内膜癌患者绝经前后的临床病理特点,为患者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及其疗效提升提供更为可靠的支持。

本研究结果显示,绝经组与未绝经组子宫内膜癌患者年龄、是否合并高血压、病理分级及手术分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绝经前后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不同,能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有利的参考和支持。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对绝经与未绝经子宫内膜癌患者的年龄特点比较中,临床研究显示[7],子宫内膜癌发病率以50~69 岁女性表现最为显著,即子宫内膜癌多发于围绝经期与绝经后的女性,且该年龄范围的患者占所有疾病患者的75%。本研究比较绝经与未绝经子宫内膜癌患者的年龄分布显示,未绝经患者平均年龄明显低于绝经患者,与上述临床研究结论基本一致。分析子宫内膜癌患者发病年龄及其分布特点,有研究显示[8],与正常绝经的女性相比,绝经后延及晚绝经的女性,其临床发生子宫内膜癌疾病的风险明显高出正常女性的4 倍左右。临床有一项针对50 岁以上绝经与未绝经女性子宫内膜癌发生情况的研究显示[9],50 岁以上未绝经及绝经年龄超过50 岁的女性,其子宫内膜癌发生率约为26.0%,分析原因为50 岁以上未绝经患者的雌激素对子宫内膜作用时间明显延长,可能成为导致癌症发生的重要影响因素。研究表明,绝经前患者肥胖及不孕等均可能导致患者发生子宫内膜癌,而随着女性的生理发展与变化,在进入更年期后,其随着机体雌激素水平的逐渐降低及女性卵巢、子宫功能的变弱、机体内分泌失调等,均可能引起月经紊乱等多种妇科疾病,增加其子宫内膜癌发生风险[10,11]。可见绝经前患者发生子宫内膜癌与雌激素水平有密切关系,但绝经后随着患者年龄增加,其发生各类基础疾病的几率增加,容易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及子宫肌瘤等,也会增加其子宫内膜癌的风险。

综上所述,绝经前后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存在较为显著的差异,能够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有利的参考和支持,应引起重视。

猜你喜欢

内膜病理年龄
牛子宫内膜炎病因与治疗
变小的年龄
病理诊断是精准诊断和治疗的“定海神针”
肿瘤病理:从检查到报告
异常子宫出血,是子宫内膜息肉惹的祸吗
子宫内膜增厚需要治疗吗
后肾腺瘤影像及病理对照分析
你真的了解子宫内膜息肉吗
年龄歧视
算年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