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内部控制现状与优化
——以K高校为例
2023-01-05马慧杰
马慧杰
(内蒙古科技大学 计财处,内蒙古 包头 014010)
我国经济改革的深化推进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经济和业务活动的规范性面临新的挑战,建立科学高效的制约和监督体系,充分发挥公共服务效能成为亟须解决的问题。2012年财政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推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规范和制约内部权力的运行及内部经济业务活动,从而提升治理水平。2015年《关于全面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指导意见》及2016年财政部牵头建立单位内部控制建设年度报告制度,为内部控制的建设和实施奠定坚实的基础。
高校作为行政事业单位的重要构成,需要通过规范的管理及有效地控制保证学校经济活动的合法合规、资产安全等,从而提高资源的配置和使用效益,完成人才培养及科学的研究。2016年教育部出台了《教育部直属高校经济活动内部控制指南(试行)》明确了高校内控的作用及建设任务,为高校内控建设提供了指引及统筹规划,推动了高校内控的建立和实施。2017年财政部实施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管理制度(试行)》全面推进了内控建设,高校也加紧内控的建立和实施,及时准确编制内控控制报告。目前各大高校已建立了符合相关规定的内部控制制度,确保高校的可持续发展,但仍存在一定的问题。笔者通过研究K高校的内控建设发现所存在的共性问题并进行优化,确保内控建设的科学及有效实施,健全高校治理体系并提高高校治理能力建设。
1 K高校内部控制现状
1.1 基本情况简介
K高校为省属高校发展成为以冶金、矿业、煤炭、稀土为特色,以工为主,工、理、文、管、经、法、艺术、教育等学科协调发展的多学科性大学。现有教职员工2 386人,各类在校全日制学生26 992人。党委书记1人,党委副书记、校长1人,党委副书记1人,党委委员、纪委书记1人,党委委员、副校长3人。学校设有党政、教学和直属部门47个,其中党政管理机构21个、群团机构2个、教学机构19个、教辅机构7个。现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4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8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点1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领域18个。
1.2 内部控制单位层面建设
K高校单位层面内部控制建设主要包括内部控制组织架构管理、内部控制工作机制、内部控制关键岗位管理、财务信息的编报要求、内部控制信息化管理、内部信息传递管理。
1.2.1 内部控制组织架构管理。K高校在全校范围内设置内部控制规范建设领导小组,主要负责组织学校开展内部控制工作。在原有的机构设置中抽调人员组成内控办,主要负责组织、协调各部门开展内控的具体工作。管理部门、教学机构及教辅机构是内部控制工作的实施机构,主要负责落实内部控制规范地实施,并对相关的经济活动进行流程梳理和风险评估。审计主要负责对全校的内部控制工作进行监督和检查。
图1 K高校内部控制组织机构架构
1.2.2 内部控制工作机制。K高校内部控制工作机制主要分为议事决策机制、岗位责任机制。根据《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及《K高校“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实施办法》,学校建立集体研究、专家论证及技术咨询的议事决策机制。对于重大经济事项需要根据规定及实际情况,由学校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决定。岗位责任制要求根据各具体岗位职责及要求,明确岗位权限及关系,建立健全内控关键岗位责任制。着重体现“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明确内控关键岗位并对相关人员进行定期轮岗,无法实现轮岗需要对其进行专项审计等控制措施。
1.2.3 内部控制关键岗位管理。明确内部控制关键岗位人员以职业道德及专业胜任能力作为选拔标准。结合K高校自身情况设置认定学校内部控制关键岗位主要为预算、收支、采购、资产、合同、建设项目以及内部监督等。对内部控制关键岗位人员定期进行培训,提升专业胜任能力,并对其职业道德遵循情况进行考核,加强关键岗位的管理及控制。
1.2.4 财务信息的编报要求。高校的财务信息主要指以货币计量结合其他相关资料反映高校经济活动的信息。根据政府及相关部门的要求,在法律、法规规定的范围内,按照一定的程序,将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进行账务处理、编制财务会计报告,并及时、适度、规范地向公众公布高校的财务信息。
1.2.5 内部控制信息化管理及内部信息传递管理。学校明确将内部控制系统化、常态化,使得理念、流程方法嵌入到信息系统中进行管理。对于系统建设实施归口管理,规范其开发、运行和维护,并制定对应流程措施,消除人为观念、操作影响,保证信息安全及内部控制的信息健全和完善。对于信息传递沟通包括的方面进行细化,强调信息传递沟通的渠道畅通,定期开展核对,从而实现信息共享。
1.3 内部控制业务层面建设
K高校业务层面内部控制建设主要分为6个方面,即预算管理、收入支出管理、政府采购管理、资产管理、建设项目管理、合同管理。业务层面内部控制建设是内控建设的核心,通过对实际经济业务的梳理,建立对应的制度,设计经济业务对应流程明确其中的责任主体部门、岗位,并根据风险点设置相应的防控措施及审核审批要素。并对内部控制业务层面的建设中贯穿工作职责分离与业务轮岗,保证内控岗位权限的相互分离、相互制约与监督。
2 K高校内部控制优化
2.1 根据最新的政策对制度实施更新
高校的内部控制制度已基本建立,由于政策不断更新以及学校管理对于组织结构部门及职责的重新细分,内部控制制度也应该根据最新的现行政策和法律法规要求进行新建、修订、完善,进一步梳理管理流程,确保制度的实施更新及适应新的高校自身状况。定期组织专业人士进行内部控制分析评价,加强内控的监督管理,梳理高校业务工作流程,排查风险隐患,促进高校内部控制体系的健全。建立动态监控及追踪,及时、准确地发现内控制度中存在的不合理问题,强化管控流程,充分发挥不相容岗位分离的监督机制,使得内控机制贯穿高校的整个经济业务活动中。
表1 K高校业务层面内部控制建设
2.2 加强内部控制培训,提高内部控制意识
高校应定期举行内部控制培训,不能仅在于财务人员,应该扩展至整个高校的工作人员。使得增强内部控制工作意识,更新管理理念,提高管理能力和效率,使得内部控制真正地融入实际工作的每个流程及环节中,加强各方协调配合,树立风险意识进而防范风险。高校事业的发展离不开内部控制,应熟悉理解并运用内控,不断更新完善内控,避免实际工作中因为对于内控理解不到位、把握不到位进而出现风险点。
2.3 推进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及管理
在高校各项工作中信息的传递和处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高校内部控制建设也应该充分发挥信息化作用。通过现有的信息化平台,整合信息化手段,配备相应的专业人才,升级硬件设施,进行信息系统的部署。将内部控制体系的理念嵌入信息系统中,通过设置信息化的流程控制及节点审核对接,防范风险,待财政厅对内部控制信息化完善后,实现内部控制信息系统的全方位应用。信息化建设将减少人为主观因素的干扰、保证协调机制的畅行,为内部控制的有效运行发挥“屏障”作用,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高校经济业务的安全稳健运行。
3 结束语
目前,高校根据内部控制规范及法律法规要求已经建立自身内部控制制度,但仍需完善才能发挥其防范风险的作用。实现内控控制体系的全面落地,才能保证高校工作的规范、高效,切实提高办学质量,充分发挥教书育人及科学研究的目标,为高等教育作出自己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