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鸡饲养及预产期管理
2023-01-05顾伟程
顾伟程
(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畜牧总站 226400)
蛋鸡预产期,指的是开产前期(18~22周龄),该阶段是蛋鸡性成熟最为关键的时期,饲养管理科学合理与否,会对蛋鸡生长发育造成极大的影响,同时也是决定产蛋性能的关键因素。为有效提升蛋鸡产蛋性能,延长产蛋高峰期,养殖场户要积极做好饲养管理工作。
1 蛋鸡预产期生理特点
蛋鸡进入预产期,其内脏器官、骨骼以及生殖系统均会出现较大的变化,肾脏及肝脏生长发育速度明显加快,肝脏体积重量增加,是原先3~5倍。生殖系统输卵管长度则是原先的5~10倍。蛋鸡骨骼骨针密度增大,为蛋鸡产蛋提供重要的钙磷储备。因此,蛋鸡进入预产期后,做好营养补充工作至关重要,只有满足营养需求,才能够更好地促进蛋鸡生长发育,提高生产性能,避免蛋鸡骨架发育不完全出现难产、啄肛等现象,同时也规避蛋鸡综合征的发生,促使蛋鸡开产后能够尽快进入产蛋高峰,有效延长产蛋高峰期时间,为养殖场户带来更加理想的经济效益。
2 蛋鸡预产期饲养管理要点
2.1 适时换料,增加营养
要想充分满足青年母鸡性、体成熟需求,要做到适时换料,在母鸡16周龄后,逐渐更换为预产期饲料。预产期饲料应确保钙、磷元素充足,保证每只蛋鸡每天补充2g钙和0.4g磷。如钙、磷补充不足,会极大的增加蛋鸡产蛋疲劳症的发生几率。同时,需要注意的是,补充钙时,应保持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次逐天增加钙、磷补充量,避免蛋鸡出现腹泻等现象。同时,预产期蛋鸡饲料应富含氨基酸,为蛋鸡补充充足的赖氨酸、蛋氨酸,维持蛋鸡内分泌功能需求,促进蛋鸡卵泡及输卵管生长发育。此外,要确保蛋鸡饲料富含能量和蛋白质,饲料中粗蛋白含量应达到16%,如蛋白质和能量补充不足,会导致出现开产质量低下、产蛋高峰期持续时间短等现象,相反的,如补充过量则会导致母鸡过于肥胖,进而对母鸡产蛋性能造成影响。最后,预产期母鸡饲喂时,应由鸡群自由采食、饮水,养殖场户结合饲料、饮水剩余状况,及时进行补充即可,避免出现缺水断料现象。
2.2 适应环境,提早转舍
为避免母鸡在生产时受到环境的影响引发疾病,要提前转舍,熟悉产蛋环境,最大限度减轻应激影响。一般情况下,预产期蛋鸡在16周龄时即可转群转舍,需要注意的是,应在夜间转舍,减轻应激,抓鸡时禁止抓颈抓翅。蛋鸡转群后3d,应将适量的抗应激药物加入饲料或者饮水中供鸡群食用,减少应激。并且要控制好产蛋舍及育成舍温度,两者应避免出现较大的温差。转群转舍时,如发现病弱鸡,应及时将其淘汰掉[1]。
2.3 增加光照,促进发育
预产期母鸡补充充足的光照,能够加快其性成熟和体成熟,为后期的产蛋打下良好的基础。针对体质量达标的蛋鸡,在进入19周龄后应及时增加光照,每周增加光照30min,达到产蛋高峰期光照应累积补充16h。针对体质量不达标的蛋鸡,应适当推迟光照补充时间。需要注意的是,进入预产期和产蛋期的蛋鸡,其每日光照补充时间、光照强度应保持不变。
2.4 创造舒适环境
预产期蛋鸡应严格控制好圈舍温湿度,为其生长营造健康舒适的环境。一般情况下,将温度控制在13℃~23℃左右最为适宜,如温度过高或者过低,均会对产蛋性能造成一定的影响。在冬季,圈舍温度应高于10℃,在夏季,圈舍温度应低于30℃,湿度控制在65%为宜。应确保圈舍光照通风良好,保持安静的环境。
2.5 重视疾病防治
预产期蛋鸡应高度重视疾病防治工作,养殖场户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首先要落实免疫驱虫工作,制定完善的免疫保健计划,及时为蛋鸡接种禽流感、新城疫、鸡痘等疫苗,严格控制好接种剂量与方法,达到理想的免疫接种效果。驱虫时,要合理选择使用驱虫药物,针对鸡螨、鸡虱等体表寄生虫,可通过药浴等方式驱虫,针对体内寄生虫,可口服丙硫咪唑、阿维菌素等药物驱虫。其次,要重视消毒工作,制定消毒计划,定时定期地落实消毒工作,合理选用石灰水、过氧乙酸、氢氧化钠等多种消毒药剂对圈舍、墙面、地面、槽具的全面彻底消毒,有效杀灭细菌和病毒,规避疫病的发生。再次,要强化药物防治工作,养殖场户要密切留意蛋鸡群健康状况,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进行隔离诊断治疗,做到对症用药,合理控制好用药量,避免出现耐药性,要严格执行休药期制度,避免药物残留影响鸡蛋质量。最后,要落实卫生清洁工作,每天均要清理圈舍粪污,及时擦拭灯泡,确保鸡舍内无杂物,营造健康卫生干净的鸡舍环境,确保蛋鸡健康生长,提高产蛋性能[2]。
3 结语
综上所述,鸡蛋具备较高的营养价值,深受消费者喜爱。新时期,为提升蛋鸡产蛋率,提高养殖效益,要重点强化蛋鸡饲养管理与预产期的管理工作,实现科学化养殖与规范化管理,提高产蛋率,为农户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推动棉花产业良好发展,助推乡村振兴发展。